首页 百科知识 安全防范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调查分析及教学模式探讨

安全防范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调查分析及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05-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进一步地分析,我们发现安全保卫专业和安全防范专业的学生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安全保卫专业的学生来说,安全防范专业的学生更加认可顶岗实习活动,并且更加认同自己的专业。但是,相比之下,安防技术专业学生的整体得分都显著高于安全保卫专业,说明他们更加重视沟

安全防范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调查分析及教学模式探讨——以安保专业顶岗实习生为考察对象[1]

许永勤[2] 林祝君[3] 王 静[4]

摘要 本文以安保专业顶岗实习生为考察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保专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学生最突出的问题是对安保专业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认同感较高的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学生相比,安全保卫专业的学生对职业所需能力的评价得分上普遍低于前者,安防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加重视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等技能的学习,安全保卫专业的学生更加重视礼仪技能;安全防范专业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堂授课模式,通过范例化的工作情境、角色扮演、实战演练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关键词 职业能力 职业认同感 课堂授课模式

安全保卫行业是社会的新兴行业,在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安保业正处在发展壮大阶段,职业化的水平较低,人员素质和数量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急需由专业部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安保人员,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而安全保卫专业是顺应安保行业发展而建立的专业,培养以维护国家内部安全和社会稳定所需的应用型中高层次安全保卫专门人才为主,以适应安全保卫管理岗位和服务岗位的需要。安保行业的职业性和服务性特征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能力只能在工作情境中通过实践获得。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既积累了工作经验,又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直观认知,同时,也为用人单位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力量。安全保卫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更需要学生深入到一线岗位中去,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实习情境中,学生会对安全保卫工作的岗位满意度、具体工作情境的适应度、专业所需要的能力结构、自身能力的欠缺以及今后的学习目标乃至就业意向等形成自己的评价。了解学生对安全保卫专业的认知和评价,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使我们能够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鉴于此,本文采用了调查分析的方法,先后三次分别对2009级和2010级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安全保卫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作了进一步探讨,以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分析法,先后在2010年9月、2011年9月和2012年3月期间分三次对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安全防范系2009、2010级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探讨学生三年来对专业认知的变化趋势。累计调查发放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7份,无效问卷13份。调查对象样本分布如下:第一次调查对象为68人,男生为49人,女生为19人,安全保卫方向36人,安防技术方向32人;第一次调查对象为87人,男生为59人,女生为28人,安全保卫方向55人,安防技术方向32人;第三次51人,全部为安全保卫方向,男生为41人,女生为10人。

调查问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实习岗位的认知评价,包括实习岗位的喜欢度、专业相关度,实习的软硬件环境适应性,整体实习评价以及今后的就业态度等;第二部分是对专业所需职业能力的评价,包括职业的核心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第三部分是职业能力培养方式的认知评价,包括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对课堂教育模式改革的看法等。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对实习岗位的整体认知评价

从整体上看,学生通过参与顶岗实习活动,更加直观和深入地认识了自身专业的特点,为他们了解社会、提高工作能力做好了准备。但是,因为实习岗位和实习环境的不同,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首先,在对实习岗位的认识上,25%的学生认为“实习岗位,太简单了,大材小用”,51.6%的学生认为“实习岗位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19.3%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对毕业后工作选择”有很大帮助。另有4.2%的学生对整个实习很抵触,认为“学不到本领,工作简单、低级,学没学一样上岗”。其次,在对整个实习活动必要性的认识上,44.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31.9%的学生认为“一般,可有可无”,23.5%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最后,在对将来的就业意向选择上,15.5%的学生选择“有明确的目标,毕业后会从事此专业”,22.7%的学生选择“毕业后不从事此专业”,36.9%的学生选择“还需进一步考察才能清楚”,24.6的学生选择“不清楚,觉得前途迷茫”。通过进一步地分析,我们发现安全保卫专业和安全防范专业的学生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安全保卫专业的学生来说,安全防范专业的学生更加认可顶岗实习活动,并且更加认同自己的专业。具体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安全保卫专业和安全技术防范专业学生对整个实习活动的认知评价比较

img18

通过进一步分析学生对所在具体岗位的评价,我们发现,学生整体上对实习岗位比较适应,但也存在一些适应困难。在实习工作中,他们最不满意的是工资报酬以及工作单位的硬件环境(包括住宿、就餐等)。其中,在职业喜欢度、心理适应性、工作硬件环境、工作软件环境、工作时间和工作要求上,安全保卫专业和安全技术防范专业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相比之下,安全保卫专业的学生比较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并且在实习过程中出现更多的不适应性。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安全保卫专业和安全技术防范专业学生对具体实习岗位的认知评价比较

img19

注:﹡为0.05显著性水平,﹡﹡为0.01显著性水平,以下相同。

(二)对专业所需职业能力和相关课程的评价

从表3的结果来看,安全保卫专业和安防技术专业对职业所需的能力评价上存在一定差别。首先,两个专业的学生都认为社会适应能力非常重要,包括表达能力、社会适应水平、组织协调和团结协作能力、心理调控和岗位责任意识等。但是,相比之下,安防技术专业学生的整体得分都显著高于安全保卫专业,说明他们更加重视沟通和合作等社会能力;其次,在专业与方法能力上,安防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加重视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等技能的学习,而安全保卫专业的学生更加重视礼仪技能。

表3 安全保卫专业和安全技术防范专业学生对专业能力的认知评价比较

img20

(三)对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评价

在表4中,我们对学生的自我能力认知评价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学生认为自己所欠缺的能力大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有41.7%的学生认为自己还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二是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18.8%的学生认为需要提高自己的数字能力,18.8%的学生认为需要强化自我学习能力。在随后的表5的调查中,我们对培养上述能力的学习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只有18.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途径来源于课堂,67.3%的学生认为来自于学校环境和朋友,12.2%的学生认为来自于家人,2.0%的学生认为来自于自学。

表4 全体学生对自己欠缺能力的认知评价

img21

表5 全体学生对学习途径的评价

img22

在表6中,我们对学生所喜欢的授课方式进行了分析,发现79.6%的学生喜欢情境性的教学模式,20.4%的学生喜欢教师主导和讨论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随后的教学内容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9%的学生希望增加课外知识,22.4%的学生希望增加教师的工作经验,16.3%的学生希望教师以课本知识为主。进一步说明,单纯以教授课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强调能力本位的情境教学、工作任务教学等强调以获取过程性知识为主的工作导向型教学模式。

表6 全体学生对授课方式的评价

img23

三、讨论

(一)学生对专业所需能力的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顶岗实习,安保专业的学生对工作岗位有了比较全面而直观的认识,从课堂走上实际的工作岗位,许多学生对岗位的认知期待有了很大落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出现最多的问题不是岗位所需的技能,而是社会适应问题,例如大约有41.7%的学生认为他们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存在欠缺,认为学习这种技能的主要方式来自于朋友、学校环境以及家人,而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这恰恰是我们的课堂授课所忽视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安全保卫专业的教学改革更加注重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教学法、实战演练法、角色互换法等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社会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最突出的问题是对安保专业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职业能力发展的一个维度,学生必须要接受安保专业的职业角色,并且认同这个角色,否则就不可能实现能力的发展[5]。我校安保专业的学生曾多次与安保企业员工担任如奥运VISA之行、世界石油大会、中国网球公开赛、嘉德拍卖等大型安保任务。在执行具体任务时,他们分别承担了门岗、行动勤务岗、礼宾员、安全监理、报警中心值班员、法律文秘、商务助理等职业角色,对未来职业有了一定认识,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同学表现出较低的职业认同感。只有15.5%的学生选择“毕业后会从事此专业”,22.7%的学生选择“毕业后不从事此专业”,61.5%的学生则“很迷茫”。在缺乏职业认同感的前提下,他们对职业所需的能力也不会给予过多的重视。例如,与职业认同感较高的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学生相比,安全保卫专业的学生对职业所需能力的评价在得分上普遍低于前者。因此,提高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应当成为基础性的教学工作之一。

(二)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堂授课模式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技能迁移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就要充分考虑到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将原学科体系设置的课程知识点进行拆分和整体组合,将原跨项目的学科课程体系统一到原始状态的工作项目整体的知识、技能、情景体系[6]。实现这一教学过程就需要以安全保卫的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安保工作岗位为落脚点,以工作过程为学习线索,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景融为一体,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安保职业能力。因而,职业教育更加突出对工作过程性知识的掌握。这种知识很大一部分是经验性知识,无法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以直接的方式传授,只能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建构。同时,它的评价标准也要结合安保行业的特点进行,无法通过传统考试来测试。上述特点决定了安全保卫专业的课堂授课模式要改变传统的“完全由老师主导”授课模式,代之以“教师设计课堂体验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模拟情境学习”授课模式,通过范例化的工作情境、角色扮演、实战演练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注释】

[1] 本文是林祝君主持的北京政法职业学院2011年度课题“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2] 许永勤,法学博士,北京政法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犯罪心理学、犯罪预防。

[3] 林祝君,管理学硕士,北京政法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4] 王静,教育学硕士,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5] 【德】费力克斯·劳耐尔,赵志群,吉利. 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理论基础与方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5.

[6] 管友桥. 试论高职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建立. 当代教育论坛,2009(2):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