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怎么一个“短”字了得

怎么一个“短”字了得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宋学功不论是已经出版的《源源活水正春时——岳双才新闻作品选》,还是刚刚印发的《岳双才新闻作品研讨会作品选》,选取的都是作者从事新闻工作以来精心采写的新闻作品。这条新闻一经塔斯社播发,不仅震动了世界,也为新闻界留下了一段佳话。它是新闻的主体,报纸的主角,用概括叙述的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

宋学功

不论是已经出版的《源源活水正春时——岳双才新闻作品选》,还是刚刚印发的《岳双才新闻作品研讨会作品选》,选取的都是作者从事新闻工作以来精心采写的新闻作品。收录的这些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风格迥异、内容丰富、采写精到,透视出作者厚重的文化底蕴、厚实的新闻功底和厚道的为人秉性。在这里,笔者主要从新闻界一贯倡导的写短文、写精文的思想,探寻一下作者在新闻采写实践中不懈追求的坚实足迹,感受精短新闻作品所带给读者的神奇、新颖和精彩。

庄子说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好文章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古人的文章大都短而精,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只有300字,柳宗元的《黔之驴》不过160字,刘禹锡的《陋室铭》仅81个字。苏联卫国战争结束时,有位记者报道希特勒军队全线崩溃,仅用了一句话:“强大的苏联军队于某月某日某时饮马第聂伯河。”这条新闻一经塔斯社播发,不仅震动了世界,也为新闻界留下了一段佳话。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新闻作品,篇篇精短凝练,堪称经典,譬如《我30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和《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两篇消息,尽管题材重大,却都没有超过200字。

纵观岳双才的精短新闻作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主题简明、文字简洁、内容简朴。主题简明则新颖、深刻;文字简洁则凝练、有力;内容简朴则鲜明、生动。

一、导语精短 短中出奇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挨着“本报讯”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它是消息特有的概念,是区别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征。导语是记者展示自己杰作的橱窗。甚至有人认为,“写好了导语就等于写好了消息”。

新闻的及时传播性功能,赋予新闻导语三项特殊的使命:首先,要以简短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主要传递的是何新闻信息。其次,要为整篇新闻报道定下基调。导语写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新闻其余部分的写作方向和舒展程度。第三,要唤起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岳双才采写的导语大都精短,而又短中出奇,反映了作者多年的新闻写作追求。下面就鉴赏一下作者在导语写作方面的奇妙之处。

1992年4月7日刊登在《中国石油报》一版的一则消息《赵州桥畔抱出“油娃娃”》的导语,全文加上标点符号,也不过75个字,真是短中见奇,其一是“在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州桥畔,近日又添新景”,读到这里,读者在心里一定会问:“出现了什么新景观?”——“距大桥正东1500米处的赵39井喜喷油流”,“哦,原来如此”。该导语奇就奇在,这里隐含着与读者的心理交流;其二是“该区的地质勘探由几年来的峰回路转开始步入柳暗花明”,在这里没有拗口难懂的专业术语,成语的妙用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其三是导语上设置的这些悬念,“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整个导语,在读者了解重要新闻事实的同时,还给人以历史厚重感。行文看起来好像是信手拈来,却是作者“长期积累,偶尔得之”。因此说,采写新闻报道,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还要懂点心理学,善于揣摩读者的心理,具备综合素质。

1999年11月16日《中国石油报》一版刊登的一篇消息《华北油田累计生产原油逾两亿吨》,导语仅有38个字,却也短中出奇、短中见奇。一是“到10月31日,华北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2亿多吨”,使读者了解这个重大新闻事实后,更加爱我们的油田;二是“向共和国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字里行间透出作者鲜明的思想内涵,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怀,在这里与读者生产了共鸣。

发表在1998年7月25日《华北石油报》头版头条的消息《雁翎油田保护白洋淀环境》就是一篇精短的消息,而导语部分的字数则更少,59字不到:“冀中腹地有个白洋淀,淀边有个雁翎油田。7月21日,记者在白洋淀北大堤采访,许多农民对雁翎油田爱护白洋淀生态环境赞不绝口。”

导语虽短,却交代了“五个W”中的四个,“何地”:“冀中腹地有个白洋淀,淀边有个雁翎油田”;“何时”:“7月21日”;“何事”:“记者在白洋淀北大堤采访”;“何果”:“许多农民对雁翎油田爱护白洋淀生态环境赞不绝口”。

“何因”怎么样?必然“引诱”着读者读下去,因此,作者导语短中出奇的魅力就体现在这儿。这条导语完全符合点出要点、揭示主题、完整概括、引人入胜的导语写作要求,无疑起到了“抢耳、抢眼”,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此精短,而又短中出奇的导语还有很多,笔者在《源源活水正春时——岳双才新闻作品选》中,读到《内蒙古二连石油开发会战在即》《华北油田药剂厂承包人争要党员》《华北油田输油大动脉任京线停输》《华北油田累计生产原油逾两亿吨》《呼石化建成10年成果不凡》《华北石化加快500万吨改扩建工程》等等,这些消息的导语均不超过50字。

二、消息精短 短中出新

我们知道,消息是新闻中最基本的、使用量最大的文体。它是新闻的主体,报纸的主角,用概括叙述的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特点是叙述概述、简明扼要、报道迅速、篇幅短小。

不管是《岳双才新闻作品研讨会作品选》中的消息,还是《源源活水正春时》里的消息,大多都采写精短、精巧,而又短中出新,这里包含着作者追求短中求变、求新,多年可贵写作探索和实践。

可见“短、精、新、快”永远是报纸追求的目标,也是作者的矢志追求。《岳双才新闻作品研讨会作品选》收录的《赵州桥畔抱出“油娃娃”》《内蒙古三项石油工程全面完成》《小车何以“风光”不再》《塔钻外拓市场“气”势不凡》《一机厂产出西气东输第一管》等5篇消息的字数都不超过600字。

《赵州桥畔抱出“油娃娃”》这篇消息仅有309个字,“何时、何地、何因、何事、何果”的“五要素”统统具备,关键是短中出新。这则消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一“新”、导语叙述短小、新颖,妙趣横生;二“新”、背景交代充分、凝练,惊喜不断;三“新”、结尾给人一种“老鼠拖木锹——大头在后面”的印象,读后会让你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消息《华北油田保护白洋淀环境》600字刚出个头,报道的是环保题材,导语部分、背景部分、主体部分、结尾部分都很精炼,通篇层次分明、段落明快、首尾呼应、句子凝练,侧面反映了华北油田勘探开发30多年,致力于维护白洋淀生态环境的大主题。这篇消息真是精短、精炼、精湛,而又短中出新,难怪荣获1998年度河北省新闻二等奖呢。

《内蒙古三项石油工程全面完成》这篇消息更短,不过300来字,然而,却把全国重点建设项目“二连油田、阿赛输油管线和呼和浩特炼油厂三项石油工程”交代得明明白白。据说,这篇精短消息经新华社专门向全国发了通稿,除此之外,还分别在《中国石油报》《华北石油报》刊发,引起了强烈反响,产生了深刻影响。

笔者在《源源活水正春时——岳双才新闻作品选》看到了一篇更加精短的消息《发现大庆油田功勋井队开赴塔里木》,全文总共161个字,比一些短讯还短。

读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消息虽短,却处处“新新”向荣。导语部分——由“大庆油田开发建设30周年”,引出“发现大庆油田”的功勋井队;由这个队“开赴塔里木探区”,引出转战南北的“60152钻井队”又要建功塞外,让你不得不读下去。主体部分——既写了这支功勋井队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又写了这个队还有过打出大庆松基3井的辉煌业绩,尤其是还写了全体职工塔里木再建新功的决心。省略结尾,并没有让人感到缺少了什么,反而更加凸显出该新闻作品短而新的特点,真可谓匠心独运。

三、特写精短 短中出彩

新闻特写,也就是,常说的现场短录。是指从一个新闻事件中摄取最有特征的片断,加以细致的描绘,再现当时的情景。它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某些重要场面、片断或新闻人物的某些典型活动,运用类似照相机的特写镜头,把真人真事的特征放大和再现,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纵观《岳双才新闻作品研讨会作品选》62篇新闻作品,不难从一篇篇新闻特写中,发现作者其锐利的新闻敏感、独到的采写手法和快捷的反应速度。

作者精选的4篇新闻特写,虽说《劳模的喜事》字数只有476个,《作业工走“亲”》575个字,《空调装给谁》更少,461字,《油大嫂回乡了》最少,算上标点符号,满打满算443字,却是篇篇精短,而又篇篇以小见大、短中出彩。

《劳模的喜事》这篇特写,写得“波澜壮阔”。一场“淅沥的秋雨”,好比一幅美不胜收的摄影作品,轻松地把读者“拉”入新闻现场,这是视觉上;一句画外音“来了,来了!”让读者在感官上如闻其声,这是听觉上;一枚金光闪闪的劳模徽章,让朴实的高森站在了读者面前,这是触觉上。全文没有平铺直叙、没有华丽语言、没有曲折情节,支部书记的几句开场白,使读者如同与劳模“零距离”接触;高森的几句表白,则把劳模的贤内助“笑脸像是九月盛开的金菊”推到了台前,劳模身上具备的谦虚含蓄美德尽现。全文短句、短段、短话多,实在是平凡中见“山峦”,短小中见精彩。出彩之处,就在于把读者胃口吊足了、吊够了,结尾处才为读者娓娓道来:“9月4日,高森已在华北石油职工大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开始了预科班紧张的学习生活”的这件大“喜事”。

《作业工走“亲”》中的精彩,主要表现在“征求意见”,不提“征求意见”,而是用了一个“走亲戚”的比喻,作品的风趣感油然而生,使读者的阅读感欣然而发。这篇现场短录运用跳跃的思维和采写手法,恰似蜻蜓点水,寥寥几笔就从侧面把作业队转变作风、深入甲方找差距的做法表达得清清楚楚。

《空调装给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是为读者展现了二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同样是在36摄氏度高温的环境里,机关办公室里闷热难当,而基层作业队的宿舍里,却是凉爽宜人。接着笔头一转,单位近年投资150万元,为一线配备了400台电空调,而机关使用的却是菊花牌电扇。最后,经理、书记的两段“画外音”,为记者,也是为读者道出了缘由:“一线作业工是公司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他们长年累月头顶烈日,为油大干,工作最辛苦,优先为他们安装空调理所应当。”真是精彩之极,表面上写的是为基层送空调,实际上是以小见大,反映井下公司党组织“基层第一,员工至上”、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大主题。

“在华北油田采油五厂,一名叫王会钦的‘油大嫂’,把目光投向了希望的田野。去年夏天,她毅然回到了位于滹沱河畔的家乡——河北省饶阳县西芦村,办起了一个占地6亩多、存栏猪可达600多头的养猪场。”《“油大嫂”回乡了》这篇新闻特写,精短有趣、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读者“拽”进猪圈,“吱吱叽叽”之声充斥着耳膜,好像还依稀飘来了几许气味来。接下来,侧面写某些人的两种态度,有的说“精”,有的说“傻”,而事实胜于雄辩,“她饲养的猪100多天就可出栏”。尾声中,作者用王会钦笑呵呵的一席话,为这篇现场短录画了一个注脚。通篇看似轻描淡写,不经意的写作手法,却为读者讲了一件令人惊喜的新鲜事儿,透视出了转变观念的大主题。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胡乔木也呼吁,要把新闻写得“短些、再短些”。因此,这也是笔者探寻岳双才精短新闻作品的初衷。那些平时习惯于写长文、动辄洋洋数千言的记者和通讯员,是不是都应该从中得到些许启示?

(作者为华北石油报社摄影记者,这是作者2009年7月12日在岳双才新闻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