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言论空间激荡思想是政策调整的必需

在言论空间激荡思想是政策调整的必需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言论空间激荡思想是政策调整的必需2009年7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发表演讲时说:“要给央行的货币政策提供有利空间,如果有朝一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大家不要有过多恐慌。”但是,吴晓灵明确指出,使用存款准备金手段并不是货币政策的转向标志,市场对此应有理性认识。

在言论空间激荡思想是政策调整的必需

2009年7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发表演讲时说:“要给央行货币政策提供有利空间,如果有朝一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大家不要有过多恐慌。”

曾经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吴晓灵此言一出,立刻被诸多网站放在财经频道的头条。显然,这句话有可能让人认为这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暗示着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甚至是货币政策的转向。但是,吴晓灵明确指出,使用存款准备金手段并不是货币政策的转向标志,市场对此应有理性认识。也就是说,人们的解读与官员的解释之间可能存在误差。不过,货币政策是否转向和其中的理解是否存在误差,都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我们在此想讨论的是在政策真的有调整之前,能够引发人们争议的类似言论能够多一些,从而让人们在言论空间激荡思想,而不是在突然之间进行政策调整,从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混乱。

众所周知的是,再过去的一年多中,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巨大变化,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如此迅速的宏调大转弯,当然是对经济形势变化的及时反映,到现在为止证明这样的转弯是正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调控之前在舆论氛围的营造上,以及在言论空间的思想激荡,都没有达到一定的热度。换句话说,对于政策变化,人们没有足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备。

当下中国的经济政策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因为经济尚未彻底企稳之时,资产泡沫却已经出现,楼市价格竟然达到了调控之前的最高点。出现这种现象,很多人把它归因于信贷量过大,很多资金没有敢于投向实体,而是开始进入了楼市和股市。按照吴晓灵的推断,按照眼下的执行情况预计,今年全年的贷款可接近10万亿~12万亿,贷款的增幅将达到33%~40%。这样的信贷总量和增幅,使得通胀预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人们也开始有了猜测。

从政策调整的意义上讲,这样的情况与2008年的形势变化是具有相似性的。但是,当前的质疑和回应是远远不够的,在言论空间中的争议也是不够的。吴晓灵的言论之所以被放在了很多网站财经频道的头条,就是由于来自高级别官员的这样表态是今年以来非常罕见的声音。这也就说明,对人们关心的问题的回应在现在仍然太少,对于未来的可能政策变化人们想知道得更多。显然,在当下的关键时刻,应该有更多的声音出来对公众的关注有所表示。如此,对人们判断未来的政策走向才会提供更多的参考。

从发达国家进行政策调整前的经验来看,政策一旦将要变化,首先在言论空间中会有各式各样的人等出来说话,不仅包括具有专业知识的经济学家,也包括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家,还有手握大权的政府官员,以及从生活经验出发表态的民众。从政府角度讲,这样的争论,意味着在听取各种意见之后,政策走偏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而从企业家和民众的角度讲,这样的争论,会使他们对于未来的政策变动具有心理准备和行为准备。概而言之,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不会认为将来的变化是不可捉摸的,大家都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预期。而除此之外,国会议员的政策辩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电视直播看到,从而知道政策变化的全过程。

但实事求是地讲,在我们的当下社会,即使不讲政府层面的争论大家并不清楚,在我们的言论空间中,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一方面,有些剑走偏锋的声音,特别是与现行政策相悖的言论可能无法发出;另一方面,很多政府官员因为惮于可能承担责任,有些话不想说,也不方便说。关于货币政策是否转向虽然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唯一重要的,而是还要让人们提前知道货币政策的转向可能。因此,政策变化前的思想激荡是必需的,要在言论空间中最大范围地进行舆论测试和意见听取。

(本文发表于2009年7月25日《华夏时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