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外政策的调整

对外政策的调整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对外政策的调整1.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是中国极为关注的问题。2.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新中国成立后就决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认识的影响,中国的对外联系受到严重限制。3.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全新的内容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对外关系中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一、对外政策的调整

1.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

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是中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大战难以避免的观念占上风。这种估计不仅给中国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给中国的外交带来了不利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后的一系列变化,促使中国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新的判断。邓小平认为:从世界总的形势来看,世界和平是可以维持的。虽然战争的因素还存在,还在增长,但和平力量的增长大于战争因素的增长,世界大战是可以推迟、制止甚至是可能避免的。因此,中国应该在继续团结和支持一切和平力量,反对霸权主义和战争的同时,抓住时机,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增强自身维护和平的物质力量,中国的发展就是和平力量的发展。这样一个观念的变化,是一个关系中国以及世界全局形势的新判断,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其影响十分深远。

2.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新中国成立后就决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认识的影响,中国的对外联系受到严重限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被确定为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

中国的对外开放面向全世界,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既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对非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周边国家开放,也对地域相距遥远的国家开放;既对友好邻邦开放,也对以前有过矛盾冲突的国家开放。对外交往的内容更加丰富,不局限于狭义的外交领域,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全球的、区域的、多边的、双边的内容……可谓无所不包。外交形式多样化,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格局。

3.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全新的内容

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对外关系中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进入20世纪80年代,独立自主原则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即不结盟。中国不同任何一个大国结盟,不参加任何对立的国家集团或军事集团,在大国关系中不支持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对一切国际事务、国际争端和国际问题,都从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不受任何超级大国和外部势力的影响和支配。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地站在维护和平的力量一边,中国还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反对霸权主义的同时,自己绝不称霸,即使发展强大起来了也不称霸。在处理国家关系时,中国明确宣布,主张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愿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不分大小、强弱、富贫、远近都同样对待,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

4.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为解决中国台湾地区问题而提出来的,是由邓小平于1982年提出,并于1984年由六届人大二次会议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科学构想,也是中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国两制”表现出中国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有关各方的正当权益,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为发展与不同制度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它提出后,相继被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1997年和1999年已经成功地实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