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

时间:2022-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在印度R&D的范围和特征已经发生了变化。印度的经济增长,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对世界先进的IT企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产业的跨国公司纷纷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微软在印度的研发中心。

一、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

跨国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在印度进行R&D,但是那时仅限于为印度市场改进或研发产品,进行这种R&D主要是对印度政府的管制和印度市场的某些独特的特征作出反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在印度R&D的范围和特征已经发生了变化。1985年,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在印度班加罗尔建立研究与开发中心,进行半导体设计;1987年,阿斯特拉公司(Astra)在印度进行生物制药研究。此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认识到在印度进行研究与开发的利益,在印度建立了面向全球的研发单位,其中大部分与当地的制造活动联系不多。到20世纪90年代,有更加多样化的跨国公司进入印度进行R&D业务。(1)而现在随着印度经济的持续增长,跨国公司在印度的研发也更多地与在印度的制造相结合。

印度行政学院(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College of India,ASCI)2003年进行的研究表明,77家全球性公司已经在印度建立了作为本企业的子公司的研发中心。另有许多公司形成了与当地企业的研发联盟,或是与当地企业进行合同研究。(2)另据印度国家科学院主席Raghunath A.Mashelkar发表在2005年3月的《科学》杂志上的文章称,过去5年里,全球性公司中已有100家以上在印度开办了研究与开发中心。(3)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有微软、IBM、思科英特尔、惠普、Google、Astra Zeneca、摩托罗拉、德州仪器、ASP、德尔福(Delphi)、戴姆勒-克莱斯勒通用汽车、通用电气、礼来(Eli Lilly)、辉瑞等。(4)在印度进行R&D工作的除了软件开发公司外,还有电讯设备制造及其电讯服务提供商、芯片设计企业、IT硬件公司、医疗设备制造商、工程设计公司、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汽车产品、化工塑料、制药等生产商。他们到印度不是为了血汗工厂的便宜的劳动力,而是为了利用印度人的智力。

通用电气公司较早利用了印度的研发力量,2000年通用电气公司在印度班加罗尔建立了约翰·韦尔其技术中心(John Welch Technology Centre),这是通用电气公司在美国本土以外设立的最大的研发机构,是通用电气在世界上的第二大研发中心。约翰·韦尔其技术中心是一家多学科的研究与开发中心,为通用电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多样化的企业活动服务,也是通用公司在美国之外工作成果最为突出的R&D中心,甚至还从事一部分基础研究工作。

韦尔其研究中心的软件业务与通用电气公司完全一体化。现在中心有2 500位研究人员,员工中31%拥有博士学位,还有1 000多人在海德拉巴工作。通用电气在班加罗尔研究飞机发动机及涡轮部件,波音747梦想机型(Boeing 747 Dreamliner)的发动机大约有40%是在班加罗尔开发的。研究中心还开发耐用消费品和医疗器械,为通用电气公司先进的洗衣机开发了几乎没有噪音的电动机,成为每年数百万台发动机的灵魂。(5)

1.信息技术部门的研发中心

对于信息产业的公司来说,研发是绝对必要的,因为信息产业是世界上变化最快的产业之一。研发不仅仅是战略,还是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的手段,事实上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网络社会里,研发是信息技术(IT)企业的生存手段。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几年,当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出现严重匮乏时,印度向其输出了大量受过良好英语教育的年轻人才,为美国的大公司提供了优质现场服务,这些年轻人才表现出了杰出的软件开发才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更加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印度的软件人才,纷纷到印度本地开设软件开发公司或研究中心,使印度软件业逐步由当初的派出工程师为客户提供现场开发或服务,转向在印度本土接受海外客户订货,按客户要求开发应用软件及软件的维护和服务。印度的经济增长,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对世界先进的IT企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产业的跨国公司纷纷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

研究公司IDC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印度IT产业在2004年的销售额达到了252亿美元,其中有167亿美元来自出口,印度国内市场的销售额略微超过出口收入的一半,为85亿美元。IDC预测,到2009年,印度IT市场营收将增至65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1%。与2003年相比,2004年印度国内市场的增长率是22.9%。增长的主要来源是:IT服务26%,PC业务25%,数据通讯产品32%,多功能设备48%。IDC预测说,印度国内硬件市场的高增长部门有: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持设备、无线局域网设备和新型外设;在软件方面,有望达到高增长率的软件有安全软件、商用智能软件、系统管理软件、信息与数据管理软件和储存软件;在IT服务领域,印度公司企业的投资方向是:企业外包、网络咨询和集成、软件支持和系统集成。

印度IT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主要由外包项目推动,所以一直没有以色列和爱尔兰那么出名。但是,现在,跨国公司和印度公司开始进入印度各城市,展开了研发竞争,有一些已经脱颖而出。以下是一些信息技术公司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的具体例子。

(1)微软在印度的研发中心。

软件巨头微软的印度开发中心设在海德拉巴,其焦点是两个:微软NT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的交互操作以及用于后台使用的非微软平台的办公产品。另外,它也开发用于COM+技术的组件,以及组件对象模式(COM)的扩大版。中心也为未来Windows版本的企业管理软件而工作。在印度,微软雇请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开发高质量的产品。(6)

2005年12月,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第四次访问印度时表示,微软计划在未来向印度共投资17亿美元并把其在印度的员工数量提高到目前的2倍。长期以来,微软公司一直关注着印度这个拥有10亿人口、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大国。微软公司十分看好印度规模达172亿美元的软件服务产业及许多平均工资低于西方的技能熟练的员工。微软认为印度市场有强大的潜力,印度也是微软公司优先发展和开拓的领地之一。

近些年,微软一直维持了其在印度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份额,从2004年初的57%扩大到2005年底的65%。但同时,微软公司也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印度本土的计算机企业正与其展开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Linux操作系统,相对于Windows来说,这是一种低成本的选择。Linux卖主红帽子公司印度运作部门领导塔皮亚说:“盖茨在微软公司Windows软件的统治地位受到很大威胁时对印度进行访问,我们将向他展示,在许多地方我们获得了成功。”对此,微软服务器印度业务负责人芬迪斯表示,微软将继续巩固其在印度市场上所取得的份额,并加大对印度的投资力度。微软认为,印度是一个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市场,尽管过去数年来印度的重点是外包服务,但目前印度国内的需求正在增长。

另外,微软公司还计划一年内在全球再建30余座创新中心,其总数将达到90座,与各国政府、学术机构和业界组织展开密切合作。微软首先在2006年1月份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建立一个多功能的印度科技中心,它将以一个大公司的形象出现在印度。(7)

微软印度公司预计2006年将会申请70项专利,与上一年度的40项专利申请相比,增加75%。现在微软在印度有3 000名雇员,预期到2006年底增加到4 000人,微软发现自己在印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正在实现由创新推动的潜力。微软从班加罗尔到海德拉巴的研究人员最近展示了一些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了多用途的鼠标系统、虚拟的印度地址、移动计算以及RFID技术等。(8)

(2)IBM公司在印度的研发中心。

IBM公司早已在印度建立了研发中心。2006年6月,IBM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萨缪尔·帕米沙诺在印度表示,IBM将在未来3年内在印度投资近60亿美元。这样,IBM公司就成为印度头号跨国公司。(9)近几年,IBM在美国本土及其他地区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大好,但惟独在印度,公司发展迅猛。IBM在其他地区裁员,但在印度雇用的员工人数目前已达43 000名,成为印度最大的外资雇主,而2003年它在印度的员工还只是9 000名。

IBM计划未来3年内在印度投资近60亿美元,这是印度迄今吸引的最大一笔技术投资。IBM意在印度这个全球最大的离岸技术服务市场构建自己的实力。此项投资表明,IBM非常认真地看待印度信息技术企业的崛起及其带来的竞争,因为印度企业的那种成本更低的模式,对西方大型企业构成了挑战。IBM计划中的此笔投资,是该公司迄今已在印度投资总额的3倍,超过了较早前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和思科(Cisco)所宣布的总计39亿美元的投资额。这些美国公司都在印度大举招募员工,其推动力是全球客户对印度低成本和专业技能的需求。(10)

IBM的印度全球出口服务技术集团(The Technology Group at IBM Global Services India(IGSI)-Exports)的工作涉及特殊集成电路应用(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设计和为IBM的不同实验室进行固件/微码(firmware/microcode)开发。ASIC设计集团专门集中在某些技能领域,包括IBM的ASIC方法、逻辑设计、功能和正式查证、合成、时间分析和物理设计。这个集团与IBM的产品集团和遍及全球的实验室一起工作,为最前沿的技术产品开发作出贡献。这一技术集团也为多样化的技术领域开发解决方案,包括网络制图、存储系统、芯片系统、处理设计和查证、嵌入式技术等等。这一集团也涉及目前正在开发的最复杂的项目,如为下一代pSeries(RS/ 6 000)和iSeries(AS/400)系统开发蓝色基因和千兆处理器设计(Giga Processor Design)等。

在IBM微电子分部(IBM Microelectronics Division,IMD)几年来的发展中,蓝色逻辑方法(Blue Logic Methodology)已经导致高度复杂的、非常高速的、首次利用硅芯片的ASIC设计取得了成功。这个技术集团现在从事未来的和下一代的系统的开发,可能超乎想象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5年时间里,这一技术系统将挑战摩尔法则,目的是要取得Petaflop效率。Petaflop技术是衡量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标准,实现该技术可以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 000万亿次。IBM研究的新的计算机代号为“蓝色基因”,其运算速度是“深蓝”计算机(1997年打败世界象棋冠军Gary Kasparov)的1 000倍以上,是今天的顶级台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200万倍以上。蓝色基因的强大计算能力将首行用于为人类蛋白质的迭加建造模型,这使生物研究成为医疗和保健业未来重要的里程碑。技术团队与纽约的华生研究实验室的蓝色基因项目正进行着密切合作。(11)

2004年4月,“IBM全球服务公司”还以1.5亿美元购买了新德里的“达克希(Daksh)公司”,这个呼叫中心经营商有6 000名雇员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服务。这个购买行动使得IBM进入了印度一流的外包业务承包商的行列。(12)

(3)思科公司在印度的研发中心。

思科系统公司在印度的第一个研发机构成立于1995年,目前公司在印度的海得拉巴、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晨奈、加尔各答、浦那和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等建立的全球R&D中心和办公室雇用的员工已经超过了1 400人。思科公司是对印度研发能力最有信心的企业之一,它在印度从事的研发活动投资了2亿美元,用于下一代网络技术和解决方案。它在班加罗尔的发展中心雇用了400多人,其工作涉及芯片设计。思科在班加罗尔的机构及其伙伴的主要工作是检测和开发思科软件、网络管理系统和其他技术,例如异步转让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通过网络协议传输声音(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以及光学网络。思科还促进5个发展中心与班加罗尔和晨奈(Chennai)的HCL、信息系统(Infosys)和维普罗(Wipro)等公司建立联系。思科还用其他投资在印度各地建立一些更小的研发中心,其中光学网络的研究也在考虑之中。

2005年10月,思科系统公司宣布了一个将在印度进行11亿美元的重要投资计划,这一投资计划是思科在美国以外地区的最大投资计划,这进一步显示出印度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思科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表示,印度政府和私营企业家明智的行动,使印度正在迅速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思科系统公司认为,互联网和一些相关的技术将能够使印度达到一个发达国家的合适的目标。钱伯斯说,印度企业努力参与了全球竞争,为了尽快的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它们已经认识到在信息技术和网络领域进行投资的重要性。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思科系统公司已经充分认识到印度市场的变化特点并进行了几个战略性投资,目前已初见成效,实践将证明思科系统公司在印度是一个真正成功的投资者。

最近几年来印度的网络市场正在迅速增长,自由化、市场改革和电信管制的解除,使得这一增长得到进一步升温。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印度消费者的需求,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思科系统(印度)公司公布了五个独立的垂直商务团队:IT服务、企业、服务提供商、政府与各部门以及用户。

钱伯斯指出,思科系统公司在印度的扩展投资计划将直接投资在下列范围:

7.5亿美元的投资分配于研究与开发活动,其中包括培训和发展员工。思科系统公司自己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将通过印度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工作得到补充;

1.5亿美元的投资将专门分配给思科系统公司的一个部门——“思科系统资金公司”,这个部门将向思科系统公司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租赁和其他金融解决方案;

1亿美元作为风险投资,将投资于思科系统公司指定的印度新创企业;

1亿美元投资于客户支持运作,其中技术服务将分配这一投资的主要部分,余下部分用于库房建设和渠道开发。

思科系统公司还致力于发展在印度的思科系统网络学院计划,目前已经有141个网络学院分布在印度全国的22个省和地区,2006年之前,这一网络学院计划在每个省和地区内将进一步扩展。(13)

思科印度与东南亚分支总裁Rangnath Salgame表示,该公司在2005年之前两年的印度地区销售成长率超过50%。印度成为思科在亚太地区及全球成长率最高的市场。

(4)SAP在印度的实验室。

SAP企业是一个资源规划(ERP)(14)提供商,2001年,它在印度的业务经营上就支出2 600亿美元。其中约30%~40%用于开发电子客户关系管理(e-CRM)项目,60%用于mySAP.com解决方案以及SAP的电子商务平台。2002年和2003年对这个开发中心投入大约1.25亿美元。增加的投资也用于增加印度SAP实验室的研发人员。开发活动的焦点在于客户关系管理领域、市场、电子入口以及供应链管理,此外还有当地化的活动和产业解决方案的开发。SAP印度实验室的建立是为了支持亚太地区的开发,也是增长最快的实验室。

(5)诺基亚在印度的研发中心。

诺基亚是移动通讯的巨人之一,它在亚太地区的第一个重要的研发资源中心坐落在海德拉巴,焦点是因特网通讯产品(Network Internet Communications;NIC)及其解决方案。诺基亚网络通讯焦点在于保护和扩展拥有网络安全应用的网络电话网(IP network),高效率的可升级的虚拟私人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s;VPNs)和强大的安全解决方案。研发基地不仅为其在美国、欧洲、日本的主要市场服务,也为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服务。它形成了诺基亚网络通讯(Nokia Internet Communication,NIC)分部的一部分,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的Mountain View,它是公司的三个主要的分支之一。

(6)摩托拉罗在印度的研发中心。

摩托拉罗是移动通讯领域的另一个巨人,是一体化通讯的全球领导者之一。摩托罗拉在印度的第一家R&D设施于1991年在班加罗尔启动。海德拉巴有另外两家摩托罗拉的研发设施:嵌入式通讯计算(Embedded Communications Computing)和全球软件集团(Global Software Group)(15),还有两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设在Gurgaona和Noida。它在地处班加罗尔郊区的Whitefield投资了4 000万美元建立它最大的设计和软件园,以聚合技术提供端对端的解决方案。作为这一全球软件集团在美国母公司之外的第一家离岸的软件开发中心,该中心为通讯提供商设计半导体芯片,开发解决方案和系统。作为摩托罗拉领先的研发中心,印度子公司为它在世界其他地区的17家开发中心提供设计和软件技术。公司正式发言人说,“实际上,这些研发中心的许多领导者都是首先在印度的软件中心工作过一段时间,然后再到其他国家,在无线领域进行先驱型开发,包括从事通讯协议的技术工作。”(16)

2005年7月13日,摩托罗拉公司宣布在其关键的亚洲市场——印度和中国台湾开放两家新的研究和设计中心,中心位于班加罗尔和台北,它们对于亚太市场的技术开发负有重要的使命。班加罗尔的新的R&D中心把摩托罗拉网络中的摩托罗拉核心网络分部和嵌入式通讯计算这两个部分的R&D能力集中到同一个R&D中心。中心的焦点在于新的电讯交换技术以及开发跨CDMA和GSM/UMTS这两种网络的产品,也要为新级别的计算机——通讯服务器开发产品。为使开放式标准的利益最大化,这些通讯服务器将让设备制造商向市场更快地交付新产品和服务,加速无缝移动环境的实现。在超过117 000平方米的广场内,印度的研发中心是摩托罗拉第二大研发中心。

班加罗尔的新的R&D中心表明了摩托罗拉公司在印度市场上的重要地位,其目标仍是开发音频、数据和视频无缝连接的多媒体解决方案的前沿技术。(17)

2.生物技术产业和制药工业部门的研发中心

安永公司(Ernst and Young)进行的研究已经认定,印度是一个新的药品开发、生物技术和化学的新兴的合作与外包中心。可信性、可靠性以及合理的成本结构使印度崛起为世界信息技术外包的目的地,现在又成为制药业研发的枢纽。

印度制药业的发展,吸引了很多跨国公司的投资,如罗氏、Bayer、Aventis和Chiron等公司以印度作为它们的高级药物成分和大宗原料药物的供应商。印度现在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制药业研发枢纽,与欧洲形成激烈的竞争。欧盟委员会在其通讯中号召增加欧盟与印度在各领域的合作,包括生物技术。欧盟委员会的报告称,欧盟是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生物技术研究活动中心,它的下一个挑战是成功地整合印度生物技术产业进入全球生物技术创新体系。现在阿利斯康(Astra-Zeneca)、礼来(Eli Lilly)、葛兰素史克(Glaxo Smith Kline)、诺华(Novartis)、辉瑞(Pfizer)、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等制药公司都在印度开展临床研究活动。(18)辉瑞在印度的研发支出增加了一倍,大约是1 300万美元。其他制药厂商,如Novartis、Astra Zeneca、礼来(Eli Lilly)公司和葛兰素史克(Glaxo Smith Kline)也都承诺使印度成为它们临床研究活动的枢纽。

临床试验是用来检验新药能否获得通过的重要步骤,它耗时长,成本昂贵,并存在非常棘手的伦理道德问题。大型临床试验往往需要征集成百上千的病人,自愿接受实验性药物的试验,而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尚不得而知。鉴于这些困难,对那些专门为制药集团进行临床试验的合同研究组织(CRO)而言,印度就显得极具吸引力。这是因为印度拥有10多亿人口,病人也多。这些公司希望招募印度病人进行临床试验,以降低药物开发成本。用印度人做临床试验,旨在降低新药从发明到上市的时间和成本。这一过程可能耗时达20年,耗资8亿美元。

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的副主合伙人彼得·普法伊费尔(Peter Pfeiffer)在新德里的一次行业会议上说:“在把新药推向市场的过程中,若充分利用印度的各种有利条件,总成本可降低2亿美元。”“很明显,印度为西方制药公司提供了一个机会……因为印度有很多病人,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而且运作成本较低。”这种情况出现的同时,西方大型制药公司开始考虑将部分研究业务转移到印度。印度的吸引力在于印度有很多科学家,并且正在实施严格的专利保护措施,这些公司恰好在寻求提高研究效果的办法。一些公司管理人员相信,印度在制药领域的表现,可以和它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表现同样出色。

印度和美国不同,它可以为临床试验提供数量庞大的“未经治疗”(Treatment-Naive)的病人。“未经治疗”是业内的一种说法,指那些未接受过竞争药物试验的人。这种人群的数量如果较大,就有希望更快地征集到病人,并因此加快药物开发的速度。据行业杂志《Centerwatch》统计,在印度,大约3 000万人患有心脏病,2 500万人患有二型糖尿病,1 000万人患有精神疾病。这类“富贵病”在印度如此盛行,被看做是对希望检验药物的公司的赏赐,这些公司指望西方国家的消费者最终将能够使用这些药物。

近期医疗研究法规的变更,是促使公司把药物实验转向印度的另一个因素。印度的卫生部门2003年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优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3.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的研发中心

汽车业是另一个产生了许多创新的产业,跨国汽车公司最初来到印度是为了潜在的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了削减成本,必须使用当地部件。起初部件质量不高,但是很快,部件制造商和跨国公司互动,不仅质量得到改进,而且产生了原来未预想过的创新。重要的跨国汽车公司在印度设立了研发中心。

(1)通用汽车公司在印度的研发中心。

2003年9月,4万平方米的通用汽车印度研发中心开业。在3年时间里,通用汽车集团要在印度的研发实验室支出6 000万美元以上,每年为印度的技术中心花费为2 000万美元以上,用于技术基础设施、人力和设备。

在布局其美国之外的第一个汽车研发实验室的过程中,通用汽车集团有几个目的:让它的品牌更接近亚太地区,利用多样化的人才库和人力资本的能力;以及以印度的大学和国家实验室为支点,发挥杠杆作用。

通用汽车公司科学实验室研究与开发执行主任Alan Taub在谈到为什么不把实验室建在美国而是建在印度时说:“我们需要在印度有一个实体存在”,“我们权衡了人才的可得性和时区因素。选择印度有很多理由——从成本,安全到电力供应的可利用性等等。”还说:“我们要获得多样化的人才。人们一旦来到美国,他们就很快美国化了,我们需要多样化的创意。”

印度的研发中心与通用汽车在密歇根州Warren的通用汽车中心研发实验室形成工作伙伴关系,印度研发中心最初有15位科学家,但到2005年,工程师人数增加到160人以上,研究中心将探索研究数学基础的工具和汽车开发、轻型材料、灵活制造工艺以及汽车电子和控制系统。

通用汽车的亚太区总经理John Wilson先生说,中心将为通用汽车的全球资产组合提供工程服务,公司自身的业务限于工程以及研究与开发工作,但不是产品开发。它将为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提供在线工程服务。

印度研发中心的工作时间实行两班制,24小时的全球工程组织将加速汽车的开发,缩短新产品开发时间。全球网络扩大了技术能力,使之能够创造性地并且迅速地做出反应,确保通用汽车在战略上重要的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以及在产品创新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中心的首席科学家B.G.Prakash博士说,中心的工作将使通用汽车公司为汽车开发更好的软件,使之重量更轻,燃油效率更高。

除了在密歇根和印度的实验室里的工作之外,通用汽车公司还通过合资等方式,在澳大利亚和中国设立有相似的技术中心(technical centres),在北美、欧洲和拉丁美洲、非洲和西亚建有工程中心(engineering centres)。建在印度的实验室,通过全球招募研究人员,保证其人才的多样性,从而导致多样化的创新。最初,班加罗尔实验室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员从美国的大学和实验室招募而来,另外2/3来自印度。当实验室获得充分的能力之后,研究人员将从全世界招募,让他们来班加罗尔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

(2)戴姆勒-克莱斯勒研发中心。

设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研发中心主要从事电子设备、仿真和软件开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班加罗尔的研究中心进行的工作包括了编码、图像信号加工、远程信息处理、燃料电池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以及特性驱动模型(PDM)等。公司还将增加在印度的生产并以印度作为一个出口基地,而这些计划只是全部生产线中更为高端的一部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已经表示,它将增加在印度班加罗尔的研究中心的工作以及在印度的外包业务。

(3)其他跨国企业在印度的研究中心的例证。

全球滚珠轴承领军企业美国铁姆肯公司(Timken)也在印度的班加罗尔设立研究中心,该公司最近预测,到2010年,其印度业务收入将增长4倍,从每年5 600万美元增至2.1亿美元。此外,虽然该公司正在日本和韩国建立技术中心,但其对整个亚洲地区的核心工程支持力量还是设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实际的设计工作也是在那里进行的。

美国的道·康宁公司(Dow Corning)已经在印度浦那(Pune)建有一个制造工厂,并且计划扩大在印度的业务,其中包括建立一个应用工程技术服务实验室,为该公司及其客户进行产品创新和开发提供研究设施。(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