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党报的调查分析

对党报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对党报的调查分析198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应有关报纸要求,经组织座谈,调查研究后提出了对党报的调查分析报告。调查特别提到通过“读者论坛”及时反映社会问题的重要性。

二、对党报的调查分析

198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应有关报纸要求,经组织座谈,调查研究后提出了对党报的调查分析报告。该报告分析了党报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党的机关报改革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虽然该调查是以党报为重点对象,但在现行的新闻体制下,反映出的不少问题也是新闻界所共有的。报告主要内容及分析如下:

1.历陈新闻界弊病

调查首先指出,党报应当在“言论上多分档次,反映不同声音”,如果只反映一面意见就形不成舆论中心。党的机关报历来以言论的权威性著称,因为它的言论常被看做是代表党的声音,这是党报的特点也是优势。随着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党报既要做到传达党的各级组织的声音,还要反映来自人民群众中的各种声音。

此外,党报在反馈意见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在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宣布后,党报的习惯做法是对赞成的反应就见报、不同意见的就不见报,使政策的制定者形成错觉,认为他们的决策全都是正确的,因此报纸上的信息反馈常常是虚假的。在传统的新闻指导思想和新闻宣传政策下,党报对反对意见或不同意见的反馈,多通过“内部参考”这一类的渠道进行,很少见之于公开的报刊。调查直接批评了这种信息反馈存在的不公开以及虚假现象,提出党报应改变传统做法,尽可能地转到以公开反馈为主的轨道上来,同时把握如何反映,采取哪些方式反映,才能做到既广开言路,又活而不乱。

就报道方式而言,我国新闻报道长期以来还形成了表扬和批评两大定式。凡是表扬,丝毫不涉缺点,凡批评则必是一无是处。调查指出,这在阶级斗争年代一直是理所当然的写作模式,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今,这种新闻写作上的老模式应当改变。(6)这种舆论风气和报道定式直接影响到社会对事务的认知和评价价值标准,逐渐形成某种思维定式,并反作用于媒体,构成媒体长期存在片面性报道的原因之一。政府也逐渐认识到新闻界存在的报道定式问题,要求新闻界改正这种报道中的片面性,进行全面客观的报道。(7)

2.呼吁尊重读者需要

调查提出,报纸应提供给读者不同的意见,尊重读者接触信息的权利。读者不喜欢言论一边倒的报纸,“读者心理学表明,读者相信自己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希望编辑如实地将各种不同的意见报道出来,而不希望编辑仅仅根据自己的认识,提供单方面的材料”。

调查从宣传目的与宣传效果的角度,谈到党报指导性稿件的多少与读者接受心理之间的关系。调查指出,党报的指导性稿件(此处专指工作指导稿件)应少而精,因为指导性稿件多为非事件性新闻,新闻性较弱。从宣传角度看,必要的重复有利于强化宣传意图,但如果重复到令人生厌,诱发了逆反心理,其宣传效果也就会大为削弱。此外,在党的方针政策或国家法律文件公布后,报纸进行适当规模的宣传是必要的,但过多应景式报道就会使报纸处于被动地位,损害舆论权威的地位,报告建议考虑到读者的需要,对某些方针政策做前瞻性的宣传。

调查还发现,在1982年对北京读者的调查中,只有30.6%的人仔细看过头版头条,其余都是粗略地一扫而过,党报的头条新闻在读者的心目中影响有限。报告指出,读者最普通、最普遍的需要是获知新闻,报纸只有在尊重读者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发挥宣传的作用,“宣传价值是选择头版头条的一条标准,但不能是唯一的标准”。如果报纸头版头条,只考虑宣传功能,一味发表印证某些观点和主张的报道,不将读者公认有价值的新闻置以突出地位,久之就会使一般读者发生逆反心理。如果按新闻规律办事,尊重读者的新闻价值观念,使重大新闻都能上头版头条,获得读者对头版头条的选择的肯定和信任后,对那些需要放在头版上加以突出的宣传性报道也会予以重视,摆脱逆反心理的干扰。此外,经济生活、经济改革的新闻多上头条虽然是应该的,但也不能太多、太滥,致使其他方面的新闻上头条困难。(8)

3.关系重构

调查指出,读者传统上对党报存在一些不准确的认识,很多人把党报上发表的一切言论都看做是党的声音,认为报纸上讲的,全都是要贯彻执行、学习效仿甚至是对照检查的。报纸应当引导读者改变这种阅读习惯,让他们知道报纸上有的是代表中央的,有些言论则是报纸工作者的意见,有些言论是从群众来的。由此,建议创造一些必要的形式以帮助读者识别报纸上不同档次的言论。多分档次的目的是搞活言论,“使报纸言论呈现一个既具有权威性又富有舆论代表性的立体多层次结构”。

调查特别提到通过“读者论坛”及时反映社会问题的重要性。“读者论坛”通常用来反映读者对某一问题的意见,但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事态还未明朗化的时候,群众中议论纷纷的问题却不能及时地反映在报纸上,因此导致群众埋怨报纸,“我关心的你不讲,我不关心的你拼命讲”。这种情况带来的危害是:在大道的、公开的言路不畅的时候,小道的、私下的流言四起,议论纷纷,而报纸对此却一言不发,或者做一些无关痛痒的文章,久而久之就会失信于民,严重损害报纸威信。今日看来,此次调查发现的问题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

报告建议开辟读者论坛,选登各种不同意见,包括完全相反的意见和不同的设想,允许争鸣,允许批评和反批评,只要引导得当,不仅不会干扰中央决策,还可以为决策提供意见市场,有些讨论甚至还可以成为一种前瞻性的宣传。报告指出,读者来信是报纸获得信息的重要的渠道之一,读者来信内容丰富,代表性广泛,反映出来的信息迅速而直接,无论对报纸还是对社会,读者来信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财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日报》上的读者来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影响很大。因此,为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就应当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读者来信,刊登最具代表性的读者来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