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声语言训练的起点与归宿

有声语言训练的起点与归宿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声语言训练的起点与归宿——《节目主持技能训练》序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主要使用有声语言,它的根基是“语言功力”。把有声语言仅仅看做工具,就会把思想感情同有声语言完全割裂开来,就会完全忽视有声语言的内涵和精髓,从而导致对有声语言的误解和贬低。也就是说,有声语言训练,必须仍然以有声语言为起点和归宿,而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有声语言训练的起点与归宿——《节目主持技能训练》序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主要使用有声语言,它的根基是“语言功力”。

“语言功力”是指语言的功底和能力,既有先天的条件,如有声语言的悟性基因和发音辨音的生理构成,也有后天的习得,如:感觉阈限的精密性、思维反应的锐敏性、思想感情的深邃性、表达技巧的高超性等。 “语言功力”绝不只是“语言的功力”。 “语言的功力”仅限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语言功力”就应该包括:观察力、理解力、思辨力、感受力、表现力、鉴赏力、调检力、回馈力。那核心当然是表现力。其中,又有“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两个方面,“听”的能力——接收、判别、储存,“说”的能力——发出、深化、驾驭,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能力,而“说”的能力又是关键。

“说”,并非只是说话,它应该涵盖“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说”,只是一种内心感觉,一种要说话的愿望,千万不要简单理解为“说出口以后”的话语的“形式”。至于说出口以后的话语形式,那是由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具体的词语序列和有声语言表达样态决定的。因此,“说”之前,首先要产生“非说不可”的热情、“一吐为快”的愉悦。有声语言的训练,是从这里起步的。

有声语言的训练观,不能机械地看做操作程序的排列组合,它主要体现在如何认识有声语言、如何理解有声语言训练、怎样进行有声语言训练三个追问命题上。

第一个问题 如何认识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是相对于文字语言而言的。口头语言是相对于书面语言,口语又是相对于书面语而言的。这三组概念,有时交叉,有时并列,但是,不应该混淆,不应该乱用。有声语言可以是文字语言转化而来,就是朗读、朗诵、演讲等;也可以是从内部语言外化而来,就是日常口语、即兴口语、辩论等。因此,有声语言既可以表达口头语言,又可以表达书面语言。犹如文字语言中,有的采用书面语言,有的采用口头语言一样。有人想用口语取代有声语言,那是不行的。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主要是有声语言传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就是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我们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重视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不要把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简单地理解为“说话”,肤浅地认定为“耍嘴皮子”。

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一定要“表情达意、言志传神”,一定要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一定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在总体上,这是一种维护国家利益、承继民族传统、体现时代精神、捍卫先进文化的行为,而绝不单纯是什么个人的言语行为。共性要寓于个性之中,个性要体现共性,失去了共性,个性便成了无根的浮萍、断线的风筝。党、政府和人民赋予了我们在话筒前、镜头前进行有声语言创作的“话语权力”,我们怎么能够信马由缰地胡言乱语呢?

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坚持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的“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的标准,并且努力达到“言简意赅”和“辞约义丰”,意即在有声语言的创作中,极其重视信息传播的高效率、高质量,避免信息的衰减和消耗,因此反对胡聊乱侃、废话连篇、词不达意、言不及义,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无论是有稿播音,还是无稿播音,有声语言中,都要充满着思想感情的运动,所以是“有的放矢”的,是“有动于衷”的,而且要恰当地表现出真实的身份、真诚的态度、真挚的感情、真切的语气。有人以为,有声语言不过是“工具”而已,重要的是思想的深邃、感情的充沛,只要有了新颖的想法和饱满的情绪,有声语言就会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地表达出来。这正是“工具论”的片面之处。把有声语言仅仅看做工具,就会把思想感情同有声语言完全割裂开来,就会完全忽视有声语言的内涵和精髓,从而导致对有声语言的误解和贬低。单一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孤立地认识它们,可以说都是“工具”,都可以拿来进行拼合组装,但是从要说话的意愿萌发始,从一进行拼合组装起,具体的思想感情就融化在每一个小小的部件里了,一旦变成语句、篇章,那“意义”和“意会”便油然而生,沛然而行,飘然而去,戛然而止。这正是有声语言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正是有声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播的感召力、吸引力之所在。

第二个问题 如何理解有声语言训练

有声语言训练,并非只是练一练嘴皮子,也不是什么思维训练。今天,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还相当肤浅,尤其是关于内心世界的诸多方面,几乎没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我们知道,“心之官则思”“言为心声”等等,但是,怎样“思”,又怎样“言”?能说清楚的文字,好像尚未见到。

从国内外的各种说法里,我们可以了解人们认识的异同。从我们的实践中,我们感觉到了某些认识的萌芽。现在,可以提出一个综括性表述:有声语言训练是“思维方式、词语构建、表达路径”三者浑然一体的“融通”过程。当“说”的愿望萌发的时候,就催动了思维路径的跳脱与发散,推进着词语序列的挑拣与组合,并同时调整着表达方式的定向与定势,共同完成了“成于内而形于外”的表达过程。其中,话语主体、话语样态、话语走向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元构件。

所谓思维训练,所谓“语智”训练,基本上只是强调了某一个侧面,不利于有声语言训练的完整性和实效性的全面积淀。也就是说,有声语言训练,必须仍然以有声语言为起点和归宿,而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咱们后会有期!”一个“咱们”就可以根据话语主体的身份、意愿等选择“我们”“我和你”“咱俩”“我们和你们”“大家伙儿”等等,“后会有期”也可以在很多种说法中进行选择。当你选择第一个词的时候,思维的路径已经模糊地形成,话语的走向也已经基本确定,话语主体的意愿也就开始明显地体现出来了,这时,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难道还在漂移、还在游离之中么?事实上,早就应该由雏形进入比较稳定的态势了。

由此可见,有声语言的训练,存在着很大的认识差异,特别是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层次上,出现了不同的认知范围,这肯定会给有声语言的实际训练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值得指出的是,有些业外人士,对于有声语言训练好像知之不多,却总想为此指点迷津,这虽然很令人感动,但却并不见佳。诸如:“只重视音色和语感”、“单一训练气息和声音”、“只是练a、o、e,所以文化底蕴不足”等等,什么看法都有,就是没有稍微深入一点去了解一下,这些问题在《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等并不难读的小册子里是怎么说的。只要认识一些汉字的人,大概都能看得懂,除非蔑视到连翻一翻都觉得有失自身的尊严,否则,那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认识上,还应该进一步深化,理论上,还应该进一步钻研。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关学科的前沿成果,必将使有声语言训练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第三个问题 如何进行有声语言训练

有声语言具有四个属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反复性。话语主体的经验历史、语感悟性、普适性、可塑性,尤其要加以考察和判别。至于文化水平、理论素养、艺术个性、感觉阈限,则是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提高和强化的。

有声语言表达的根本,是要正确处理“情、声、气”三者的关系。情取其高,声取其中,气取其深,不可偏废。在训练时,要特别强调:

一是:“练”为“用”。训练的实际价值,就在于到话筒前、镜头前的使用。任何扬长补短的训练过程,都应坚持“非说不可”的积极愿望,“有感而发”的运动态势。

二是: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期望立竿见影。要善于在诸多矛盾中,找到当下最突出的主要矛盾,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解决。旧有的矛盾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矛盾,再逐步解决。

三是:有的放矢。不要盲目地练,不要模仿别人。要有计划、有重点,千方百计着力解决问题。训练什么,怎么训练,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具体问题,就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就是“因人而异”。

四是:持之以恒。不要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到了哪里,都应该坚持训练。在训练中解决具体问题,不会一蹴而就,不会唾手可得。坚持训练,是对意志的锤炼,是对毅力的考验。话筒前、镜头前的实际工作,不是训练,不能代替训练。

五是:养成习惯。发现了问题,坚持不懈地克服它,只有变成了自己的习惯,才叫做“解决”。如果到了话筒前、镜头前,还要心里想着它、脑子里记着它、嘴里咀嚼着它,那就会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有养成了习惯,几乎成为“下意识”的东西,到时候“随口唾出”,整个心思都放在表达的内容上,那就算练成了。当然,如果不去进一步巩固,还会“回生”,出现反复。

六是:大运动量。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进行“从难、从严、大运动量的科学训练”。不要只是小打小闹,不要只是满足于简单容易的练习。要不断增加训练的难度,不断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只有如此,才可望做到游刃有余、以一当十、举一反三、纵横捭阖,无往而不适,无往而不胜。

有声语言的训练,涉及的问题很多,在曾致同志编著的这本书里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这本书内容丰富,立论坚实,中规中矩,材料精详,适于初学者练习,也适合教学训练中参照选用。曾致同志富有广播电视实践经验,又进行过播音主持理论教学和训练指导,编著这样一本书,应该是得心应手的。但是他还是为这本书花费了不少精力,确实是为培养人才用心良苦,乐此不疲。

借此机会,略表心意,愿以为序。

2003年10月5日

于北京广播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