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人文内涵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人文内涵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人文内涵[1]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是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的人。因此,在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要使从业人员不断强化语言功力,如此才能出色地行使职业赋予的“话语权力”。[1]原载《光明日报》2003年7月23日“文化周刊”,发表时标题改为“播音主持专业应加强功力培养”。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人文内涵[1]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是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的人。他们的工作,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是名副其实的咽喉要道,肩负着舆论导向的重任,所以应该把人类文明的精华、历史发展的足迹、国际风云的变幻、社会进步的风貌,具体地、明晰地传播给广大受众,达到“以事醒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美愉人”的目的,使广播电视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广播电视里经常出现语音不规范、乱改成语、错字别字层出不穷,以及“港台腔”泛滥等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焦虑。

播音员和主持人,不仅肩负着信息传播的任务,还肩负着语言的传播与示范任务。他们每天都要和广大受众进行交流,其语言质量如何,势必直接影响到国民的整体语言水平。因此,在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要使从业人员不断强化语言功力,如此才能出色地行使职业赋予的“话语权力”。

坚持扩充和加强播音主持行业的人文内涵,就必须十分重视专业的基本定位、培养目标,学生的选拔、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丰富知识结构,强化语言功力,提高宏阔精微的观察力、融会贯通的理解力、条分缕析的鉴赏力、应付裕如的回馈力,而这一切,都最终表现为精妙高超的语言表现力,如此,才能使广播电视从“生存空间”提升到“规范空间”和“审美空间”。

熟练而准确地掌握有声语言,一定要有“非下苦功不可”的锤炼过程。语言规范,首先,应该准确地解决“读音”、“词汇”问题,还要重视有声语言的表达样式、体式和样态。只有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吸纳域外先进的语言传播经验,才能实现有声语言传播的“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的特殊要求,进一步发挥“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社会功能。

说到底,播音员和主持人能否使语言传播更加规范化,是对待人民大众、对待现实生活、对待祖国文化的态度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应该共同为引导语言传播的纯洁和健康而不懈奋斗。

【注释】

[1]原载《光明日报》2003年7月23日“文化周刊”,发表时标题改为“播音主持专业应加强功力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