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延吉新村街道引入社会组织,推进社区治理典型案例①

延吉新村街道引入社会组织,推进社区治理典型案例①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月双方签订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合同。延吉新村街道业委会主任联谊会在海星之家的实务执行上,自2013年7月开始服务于街道45个业委会。为解决延吉街道物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新的尝试,实现在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合作共创的物业管理。
延吉新村街道引入社会组织,推进社区治理典型案例①_社区睦邻中心:基层公益服务提供的杨浦模式

案例一:委托社会组织运作业主委员会主任联谊会,提升小区管理水平,推进和谐小区建设

延吉新村街道业主委员会主任联谊会平台建设项目

延吉新村街道是一个人口居住社区,住宅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公房为主,随着新建小区的不断出现,区域内的建成小区越发显得陈旧,各类生活设施老化。而随着社会发展,社区居民对住房设施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对物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通过社区自治的方式提高延吉社区住宅物业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延吉新村社区治理的新课题。为此街道秉持创新社区治理的理念,通过引入上海海星之家社工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社会组织组建业主委员会主任联谊会的方式,从社区最基层的业委会自治组织着手,建立多方沟通机制,形成物业管理工作者之间互动、互学、互助、互勉的社区自治氛围,提升社区管理意识,带动社区业主一起参与社区管理,同时促进延吉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发展,共创多方参与共建和谐家园的新模式。

一、延吉新村街道业主委员会主任联谊会简介

2013年2月,延吉新村街道市政科与上海海星之家社工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海星之家)达成了关于业委会主任增能计划的合作意向,2月到6月经过了业委主任调研、多方沟通会议最终确定了延吉新村街道业主委员会主任联谊会平台建设的项目方案。7月双方签订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合同。项目执行周期定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

海星之家是一家由杨浦区民政局主管的纯公益机构,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韩晓燕发起,注册成立于2010年5月。

延吉新村街道业委会主任联谊会在海星之家的实务执行上,自2013年7月开始服务于街道45个业委会。服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业主委员会主任联谊会平台搭建及维护服务

经过了5个多月的筹备工作,业委会主任联谊会在2013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业委会主任联谊会为会员们提供联谊交流活动服务。直至2016年已有43名业委会主任加入主任联谊会。成立了4个联谊小组,组织了一次大型联谊活动,2次小组长联谊。项目希望通过联谊活动建立业委会主任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在市政科与海星之家的支持协作下,共同促进延吉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

通过联谊活动的开展观察与会员反馈的结果显示,业委会主任对联谊会平台抱有很大期望,认为有一个可以沟通的平台十分必要。联谊会会长及小组长角色非常重要,在凝聚业委会主任和谐促进延吉物业管理工作开展方面起到一些作用。

(二)业主委员会主任业务增能培训

自2013年7月起海星之家开展了6次业委会主任物业管理业务培训,培训主题为社区自治、业委会的工作职责、维修基金使用、案例解析答疑、物业管理、新进业委会主任上岗培训6个主题,培训覆盖延吉社区43个业委会,获得了业委会主任非常高的评价。为解决延吉街道物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新的尝试,实现在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合作共创的物业管理。

(三)参与换届改选工作

海星之家以第三方社会组织提供监督支持的方式参与了延吉新村街道业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海星之家本着连接资源、建立协商机制、三方监督规范的原则参与了2013年至2014年7个业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四)其他服务

开展业委会相关问题咨询工作,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及其他服务。自项目开始至今海星之家共开展了6次咨询答疑活动,1次业委会问题协商会议,下发了包括《杨浦物业》《物业管理条例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业主委员会工作指导手册》等百余册业务及法规宣传刊物。

海星之家在延吉市政科的要求下开展了针对延吉新村街道业委会主任的需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了延吉新村街道业委会主任包括培训、联谊、法律支持、物业支持等各方需求,了解了目前延吉新村街道业委会主任们存在的如年龄较大、专业物业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通过居委走访了解社区情况,了解到诸多业委会主任们不能及时参与联谊活动及社区物业管理相关的情况。

二、社会组织运作业主委员会主任联谊会主要成效

(一)全面的情感支持带动业委主任专业增能

联谊会作为一个沟通交流平台,为业委会主任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情感支持。业委会主任们都是在同一个岗位上服务社区居民,遇到的是同样的困惑和难题,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让业委会主任间建立起了情感支持网络;而在平台上街道各职能部门与业委会主任间的沟通交流让这些业委会主任们体会到街道办对他们的认可和关心。

业委会主任联谊会也是一个学习平台。海星之家在联谊会平台上每月为业委会主任们开展一次活动。活动或以联谊互动为主题,或以业务知识培训为主题,在情感支持的基础上提升业务水平。业委会主任们对这类形式的活动认可度也非常的高,第一次联谊活动开展的时候万春宝主任就说到“之前从来没有把我们业委会主任聚在一起进行联谊活动,今天认识了这么多在延吉街道做业委会主任的朋友们,能一起交流业务非常有收获”。并一再反馈说要经常开展这类活动。联谊会从业委会主任们实际需求出发,为业委会主任开展了主题包括“社区自治”“业委会工作职责”“维修基金使用”“新进业委会主任上岗培训”“专题案例解析”等一系列业务培训。业委会主任们先听课,后交流,最后提出反馈需求。刘海燕主任就在第一次课上提出了“我们期待针对业委会管理中经常需解决的问题举办培训”。海星之家随之在第5场活动中就以专题案例解析答疑的培训满足了业委会主任们的需求。

(二)有效的沟通平台解决物业管理实际问题

良好的沟通平台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围绕居民住房及物业管理产生的问题也随之不断增多。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整个街道的和谐稳定,街道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内容。而最了解社区居民住房及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就是小区的业委会主任们了,他们服务于居民,代表着业主。联谊会在街道的支持下成立,街道各职能部门也参与到联谊活动中,与业委会主任们形成平等畅通的沟通机制。他们就社区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借助第三方海星之家的社会资源的链接,多方协作共同探索居民住房及物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2014年3月延吉街道市政科、延吉街道房办及海星之家就延吉四村业委会提出的由1个业委会改组成2个业委会的诉求进行了探讨协商,最终达成了多方相互理解,按照法定的途径尝试解决这一问题。业委会主任罗其埅在联谊会上提出,“小区住房情况复杂,商品房在老旧公房中间,物业管理困难,维修基金使用看上去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海星之家邀请的专家就罗主任的问题作了规范操作上的说明,街道市政科工作人员对罗主任所在小区的情况给予了解释。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虽然很多问题短时间内无法根治,但是通过多方沟通,职能部门了解了业委会主任的困难,业委会主任明确了问题根源所在,双方相互理解,共同为促进和谐小区建设而努力。

(三)合理的运作机制推动物业管理整体发展

延吉新村街道经过多方比较最终选择了上海海星之家社工师事务所作为业委会主任联谊会平台建设的承接方。街道选择海星之家这样一所成熟的社会组织来组建业委会主任联谊会平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出发:海星之家入驻延吉新村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了解延吉社区各方面发展情况;海星之家在机构发展的3年中累积了丰富的项目执行和管理经验;海星之家作为一个优秀的社会组织拥有较强的资源链接能力,能为业委会主任联谊会平台链接多方资源,合作共建。社会组织组建联谊会平台不仅链接了各方社会资源,也便于街道以科学的指标化的项目评估方式来评估业委会平台建设成效。除此之外社会组织组建联谊会平台也在业委会主任与街道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了一个平等中立的桥梁。这样一个由街道购买服务,社会组织运作,联谊会成员自治管理的联谊会建设机制,是推动延吉新村街道物业管理水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案例二:委托社会组织运作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提升社区教育水平

政社共建探创新 项目运作树品牌——延吉新村街道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工作推进评估汇报

延吉新村街道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工作分3个阶段推进:

启动阶段:2013年8月,延吉新村街道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总站在延吉社区学校(延吉中路77号408室),正式挂牌启动。街道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海星社工师事务所参与项目运作,在社区资源中首批挑选少科站、街道图书馆、街道综治中心、文体俱乐部、未成年人之家、社区文化中心为6个分站。从此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在主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参与并服务于社会活动中的过程,形成对社会的情感体验。提供提高思想品德、完善个性的教育活动,成为建设延吉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的方向和目标。

成型阶段:2013年12月,通过进一步挖掘整合社区资源再拓展4个站点,延吉社区学生实践指导分站增至10个。从机制建设、项目引领、队伍建设、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扎实推进,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项目有效开展,形成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深化阶段:2014—2015年,全面全力推进延吉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站的进一步发展,优化与完善运作机制与模式,继续以项目化为引领,不断培育符合社区实际的特色品牌项目,促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规范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夯实基础,健全机制,确保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建设“五到位”

(一)组织机构到位

在街道层面,建立一委(延吉学生实践指导站建设委员会),一办(学生实践指导站办公室)、一校(延吉社区学校)。

在社会组织层面,建立一组(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建设专家咨询组)、一队(志愿者队伍)、十站点(学生社区实践指导分站)。

(二)工作机制到位

一是领导机制,坚持政府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统筹协调、逐步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管理机制,有规划、有计划,有师资、有教材,有网络、有层级化管理机制。三是运行机制,以项目化引领、目标激励、评估激励为重点,定期评选优秀指导点,评选学生实践之星。

(三)资金安排到位

从学生实践指导站成立之初,街道就安排20万元启动资金,2013年年底市文明办、市教委30万元建设经费到位,确保了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安全措施到位

在每个项目开展之前,由社会组织进行项目开展风险预估,对可能发生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进行预估,并做好防范预案,同时街道2016年又将10个分站纳入社区综合保险纳保范围。

(五)师资培训到位

一是积极参与市、区相关部门组织实践指导站业务培训,并将培训内容传达至各个分站,二是利用社会组织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开展相关培训,三是积极加入博雅网,参与“博雅网联络员工作交流会”为指导站工作开展,提供信息资源。

二、资源整合,彰显亮点,形成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建设“四大特色”

(一)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运作

引入上海海星之家社工师事务所参与运作延吉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建设工作,海星之家社工师事务所是由杨浦区民政局主管的纯公益机构。具有多年多项青少年服务与社区服务经验。成功运作项目有:华师京城“大哥哥大姐姐计划”、“科学营”全人行动服务学习计划、田家炳基金会共创成长路等。该社会组织以自带青少年正面成长项目的方式参与指导站建设,并配备了6名专职人员,通过设计项目,各实践点认领项目,以及贯穿始终的跟踪指导评估来指导各点的项目开展。

(二)新风景——10个分站全面开放

10个分站错落有致地分散在社区四周,有雄厚的教育师资,科研设施齐全的杨浦少科站、又有生态环境极佳的杨浦公园;有运动器材齐全的杨浦体育馆,又有庄严肃穆的模拟法庭;有激发学生活力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又有安心静读的街道图书馆;有充满异域氛围的西餐社,又有传承民俗文化的文化中心;有学生们喜爱的未成年人之家,还有学生们施展爱心的延吉养老院。10个站点是学生社区实践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快乐、健康成长。

(三)新风采——特色项目作用显著。

目前10个分站共有12个项目运作,一些项目的开展受到学生的欢迎:如,开设“创溢”教室。在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的支持下,以辖区学校科技老师师资为支撑,编写适合社区实际的创意课程,招募社区学生家庭开展创溢教室活动,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学生以及家长对科技的兴趣,选拔优秀家庭组成延吉社区“梦之队”,成为上海第一支以社区学生家庭形式组队参加头脑奥林匹克大赛的队伍。还如,非物质遗产传承“漆画班”。邀请林蔚老师亲身教授与指导,为漆画培养传承人,让学生感触漆画艺术的独特魅力等。

(四)新氛围——实践指导站的建设深受学生欢迎

通过发放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建设需求问卷,向辖区在校学生发放1058份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根据统计,学生普遍欢迎社区实践指导站的建立。其中76%的学生喜欢参加社区实践活动,72.63%的学生愿意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另外,学生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希望活动内容更丰富、更有趣;更贴近学生生活;能与家人一起参加亲子活动;让更多人知道,有更多人参加;开展活动的时候要公平公正等。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参与社区实践活动的学生达6180人次,参与率达到75%。

三、协同创新,讲究实效,发挥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三大功能”

(一)发挥教育服务功能

充分利用各指导站的场地、设施等软硬件等综合资源,以项目引领、设计精彩纷呈、吸引学生、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发挥教育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率。

(二)发挥探索研究功能

指导站对各个指导分站的项目开展进行全程跟踪指导,通过活动内容及反馈情况做好样本记录,并积极参与上海市教委决策咨询研案课题《青少年校外教育学研究》,为继续开展实践点建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三)发挥科学评估功能

借助社会组织专业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科学评估体系,建立定量评估、定性评估机制。开展四类评估,一是让学生根据事先提出的要求进行自我评估,使学生肯定自我价值,确立他们对社会实践的兴趣及信心;二是组织学生相互评价,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的氛围;三是根据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及项目指导教师的反馈情况,对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评估;四是对现有的人力资源、场馆资源和项目资源的评估,形成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问题及对策

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时间不均衡,由于学习压力重,课余时间少。虽然学生自身参与积极性很高,但是迫于学校课业和家长的压力,能够参加活动的时间仅限于双休日和寒暑假期间,限制了社区实践辅导站活动的进一步拓展。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开展学生社区指导站课程活动的宣传,提升在社区内的知晓度,提升家长对学生社区指导站课程活动的接纳度与认可度。

[1] 以下两份案例素材由延吉街道政府办公室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