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三改一拆,一拆一拆!

浙江三改一拆,一拆一拆!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初,一场以整治违法建筑为重点的“三改一拆”行动在浙江全省打响。自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全省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43089万平方米,累计进行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51293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建筑面积14668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23497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13127万平方米,全省拆违涉及土地面积42.98万亩,“三改”涉及土地面积38.61万亩。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推进新型城市化。
浙江蝶变_2016 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实践报告

梁国瑞 赵 斌 王 蕾 唐骏垚 刘鹏程 路用芳

路敏艺 蒋敏华 成 果 李 嘉 陈悟宪 朱凤娟

陈潇奕 蒋敏华 傅静之 周 静 胡国跃 陈 爽

秦正长 黄丽丽 周淼森

浙江是改革开放的策源地和排头兵。但是,伴随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转型期的利益驱使,浙江城乡出现了大量违法建筑。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进入调速换挡的新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率先感受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需要。

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哪里?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该如何回应?一系列问题,摆在新时期的浙江人面前。

2013年初,一场以整治违法建筑为重点的“三改一拆”(即“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拆除违法建筑”)行动在浙江全省打响。

这是一场全民动员、全省参与的大会战。全省先后召开13次专题会议、5次现场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三改一拆”工作逢会必讲、调研必查、材料必批,政府工作报告连续3年将“三改一拆”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并成立了由建设厅牵头、10多个部门参与的省“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全省上下一盘棋,有机构、有人员、有资金、有政策。全省各地党政领导既挂帅、又出征,迅速掀起了势如破竹的拆违高潮。

这是一场依法推进、回归公平的攻坚战。省里出台《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坚持依法推进,坚持公平公正,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执行到底。全省各地都出台了“四必拆、六先拆”等规定,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集体违建带头拆,靠着这一“法宝”,拆违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全省推进。

这是一场监督推进、声势浩大的舆论战。省委、省政府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30个督查组分赴全省各地,以每月一周的频率展开督查。与此同时,《浙江日报》社、浙江卫视分别派出30路记者,跟随督查组,以舆论监督的力量推动“三改一拆”工作。

这是一场改天换地、惠民利民的大行动。大批旧住宅区经过改造变成居民的幸福家园;大批旧厂区经过改造变成了文化创意园、科技创新区;大批城中村经过改造变成了美丽的城市花园;大批违法违章建筑被拆除后变成了工业园区、住宅小区和绿地公园。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户数达254.94万户。

这是一场着眼长效、常抓不懈的持久战。全省上下秉持将拆违工作进行到底的决心,制订出台了“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建立机制、完善政策,着力抓好基层、抓好质量,运用信息化和科技手段,形成违法建筑的网络化巡查和网格化处置机制,做到违法建筑有人管、管得住、处置得了,确保拆违工作能够长效常态地进行下去。

如今,拔足飞奔在转型征程上的浙江,正重新铺排出一路风景。“三改一拆”之后,“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两路两侧”一项项工作扎实推进,一套转型组合拳次第打出,拳拳生风,张弛有度。这是迈向“两美浙江”的通衢大道,更是“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生动实践。

自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全省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43089万平方米,累计进行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51293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建筑面积14668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23497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13127万平方米,全省拆违涉及土地面积42.98万亩,“三改”涉及土地面积38.61万亩。

拆改建管并举 改善城乡面貌 大美杭州铿锵前行

2013年开始,杭州市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结合自身实际,全面开展“三改一拆”暨“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以高度统一的思想认识、毅然决然的决心信心、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和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强力推进,合心合力、群策群力、持续发力、攻坚克难,做到拆、改、建、管并举,消除了城市“疮疤”、根除了城市“毒瘤”、荡涤了城市“污浊”,让群众得实惠、城乡得发展、社会得和谐。

“三改一拆”推进了经济转型升级。

加速了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利用原运萨(杭州)包装制品有限公司闲置厂房进行改造成为园区监管场站,完成旧厂区改造面积21000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进出口业务达到345万单,交易金额达到7个亿,惠后利税500多万元。

推进了特色小镇建设。西湖区通过拆违先行,推进龙坞片区11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拆除违建2000多处15余万平方米,为龙坞茶文化特色小镇建设铺平了道路。

促进了有效投资。据已统计数据,仅201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52.70亿元,增长16.2%;市民间投资2851.41亿元,增长26.5%。这其中的大量投资是通过“三改一拆”腾笼换鸟而实现的。

“三改一拆”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品质。

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推进新型城市化。杭州市主城区原有286个行政村中已有230个列入撤村建居试点村,“三改一拆”开展以来,全市完成“城中村”改造面积3885.4万平方米,直接受益户数137328户,城中村区域脏乱差面貌迅速改善,与周边城区实现高度有机融合。完成旧住宅区改造1984.02万平方米,直接受益户数259481户。

与交通治堵相结合,推动畅通工程。通过“三改一拆”加快旧城改造,拓宽城市框架,完善交通路网,改善交通秩序。其中,2014年拆除涉及交通治堵项目413处12.23多万平方米,共拆除公路、城市主干道两侧违建12946处、203.13万平方米,拆除铁路沿线违建54处、12.8万平方米。

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三改一拆”工作通过保护工业文化遗产,提升了城市文化底蕴,在工业企业搬迁的过程中,始终将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作为重要课题。危旧房改善妥善处理了历史建筑保护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了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位,优化了城市环境。

“三改一拆”推进了美丽杭州建设。

与“五水共治”相结合,改善河道环境。其中,2014年,全市水利设施管理范围内拆违1705处324089平方米,河道两侧拆违3486处654682平方米。

与“四边三化”相结合,改善环境面貌。其中,仅2014年,城市道路两边的和影响城市景观的违建3837处858101平方米。2015年,拆除主要道路、河道两侧违建262.7万多平方米。

“三改一拆”成为法治杭州建设大平台。

完善政策不断提升“三改一拆”的法治化水平。出台以《杭州市市区违法建筑处置办法》《杭州市违法建筑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杭州市区危旧房屋改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区部分工业企业搬迁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核心的系列配套政策。

司法服务以法治凝聚“三改一拆”的思想共识。律师等法律力量参与各级制定规范性文件40多件,举办专题送法下乡、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1500多场,开展法律论证、法律咨询10000余次,排查矛盾6500余起,调解纠纷6700余起,“三改一拆”成了“法治杭州”建设的大平台、试验田和活教材。

依法推进以公平“改拆”彰显法治公平正义。其中2014年,拆除信访投诉违建1344处22.41万平方米,拆除党员干部违建1351处18.22万平方米,拆除企业法人违建3285处445万多平方米。2015年,已经拆除信访投诉违建15.9万多平方米,非法“一户多宅”整治面积111万多平方米。

保民生兜底线以“三改一拆”促进社会法治和谐。其中,2014年底,全市部署开展了“城郊接合部违建出租房专项清理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全市共拆除违建出租房4981处734586平方米,腾退流动人口26918人。2015年,已经拆除出租房违建167多万平方米,拆除影响公共安全违建124万多平方米,切实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社会法治文明。

杭州自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6100.38万平方米,累计进行旧住宅区、城中区、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7552.77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建筑面积1984.02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3885.43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1683.32万平方米,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396809户,全市拆违涉及土地面积“三改”涉及土地面积共4.55万亩。

拆出新空间 改出新面貌 建出新品质 全新宁波破茧而出

“‘三改一拆’是重大的发展工程、民生工程。要积小胜为大胜,锲而不舍打好‘三改一拆’攻坚战。”两年前,宁波市向全市人民吹响了这一总号角,决心将“三改一拆”深入全市范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担当,向一切违法建筑开刀,为宁波社会经济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近三年来,宁波全市上下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众志成城的工作激情,突出重点抓攻坚,立足长效抓管控,从根本上铲除、遏制违法建筑,捍卫社会公平公正。广大群众在这场攻坚战中真正看到,“三改一拆”没有法外之地,切身感受到了“三改一拆”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惠及老百姓的一项民生工程。正因为有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参与,宁波“三改一拆”工作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了大幅跃升,战果不断扩大。

在违法建筑攻坚战中,宁波市始终坚持“应拆尽拆”的原则,绝不向任何利益集团低头。“亚洲日湖会”、“白宫娱乐会所、“罗浮宫”……随着一大批社会反响强烈的违法建筑被强行拆除,“三改一拆”赢得了民心。铁腕拆违行动大大鼓舞了士气,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同时也为“三改一拆”持续深入营造了社会舆论氛围。正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宁波全市上下乘胜追击,“无违建”创建、农村“一户多宅”清理整治等工作稳步推进,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今年以来,宁波市“三改一拆”更是全面提速,无论是“三改”还是“拆违”,不到9个月就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尤其是近期开展的“两路两侧”“四化三边”专项整治,各地各部门制定路线图、倒排时间表、立下军令状,以最快的速度、最硬的举措掀起整治高潮,取得显著成效:在467个省定问题点的基础上,排查出2365个市级环境问题,逐一进行整治。

成绩令人振奋,一个全新的宁波正呼之欲出。通过近三年“全方位、高质量”的整治,宁波“三改一拆”迎来了收获期。金秋十月,每一个宁波人都在享受“三改一拆”的成果——环境更美了,城市更漂亮了,城市更有品质了。

宁波自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4706.33万平方米,累计进行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5898.78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建筑面积1876.23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1058.08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2964.47万平方米,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32.71万户,全市拆违涉及土地面积2.56万亩,“三改”涉及土地面积2.30万亩。

拉高标杆 深化行动 “率先”温州再谋新篇

“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温州的美,与生俱来。

温州的美,更美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市场机制先发,民营经济发达。

这一次,温州又树起了一面新的“先行旗”:是我省瞩目全国的“三改一拆”专项行动的发源地。

长期以来,温州走的是一条“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路子,产业“低小散”“半城市化”问题突出。加之人多地少、发展空间有限,导致在企业、个人乃至机关和国有单位中,存在较为普遍的违法建筑现象。它阻碍了经济转型,破坏了城乡环境,影响了城市形象,滋生了管理乱象,引发了安全事故……

“违法建筑不治理,转型发展无从谈起,社会公平无法彰显,人居环境无法改善。”审时度势,温州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破解这个难题,彻底改变城市低小散、脏乱差的现象,“三改一拆”势在必行

2011年,温州率全省之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违法建筑治理专项行动,“违必拆、六先拆”,以铁的决心、铁的力度、铁的手腕,强力推进,势如破竹。“决心大、力度大、规模大、成效大,在全省发挥了示范作用。”温州的这一行为,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2013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三改一拆”专项行动的决策部署,温州进一步拉高标杆、深化行动,重点在拆改、拆建、拆绿、拆转结合上下足了功夫。同年4月,全省第一个“三改一拆”现场会在温州召开,温州拆违治乱经验迅速在全省推开。市委、市政府以此契机,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推动,加大推进力度,坚持“三改一拆”行动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政策不松,坚持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拆、建、用”相结合,持续推进、不断巩固违建治理成果。

“三改一拆”,是一场环境综合整治的全市大会战。温州市再次展现了“勇为天下先”的创新实干风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创新,强化重点攻坚,强化舆论造势,强化督查考核,强化拆后利用,确保违法建筑治理工作的有序有力有效!

制定了行政事业及公营单位“零违建”报告制、党员干部“零违建”报告制、月度“十大违建王”重点突破制度、查处违法建筑部门联动工作制度、违法建设巡查监管制度、违法建筑拆除成本分摊制度、拆违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拆违党员干部违纪处理办法、城区街镇“两无三化”工作考核评比办法等“拆违十大机制”。这些配套政策形成了制度链,强化了约束力,发挥了正能量。

制定新建违法建筑管控责任追究办法,实行“零容忍”。按照“一三落地、三五底顶、合法面积、违法不计”原则补偿,扭转了过去几十年违法建筑有赔偿的现象。

坚持“违必拆、六先拆”。以拆除“十大违建王”为突破口,敢于碰硬;先行拆除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财政供养人员的违建,示范带动。开展党员干部和公营单位“零违建”报告工作,对违规违纪的严肃追究责任。

摄像机和推土机一起开动、笔头和榔头一起挥舞。”全市新闻媒体步调一致,选准角度、对准焦距,深度报道、连续报道、跟踪报道,设立举报台和曝光台。组织“千人市民监督团”开展监督,形成全社会督促推进违建治理的强大舆论声势。

建立“六督联查”机制,实行违建治理重点任务上图进表、媒体公布,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发挥考绩导向、激励监督作用,对表现突出的干部提拔任用……

经过5年的努力,全市累计拆违9019万平方米。眼下,违建治理已进入了新阶段,无违建道路、社区、街道和无违建县的创建等治本工作正扎实推进。已有19个乡镇、街道达到“无违建”标准,鹿城、洞头、泰顺等荣获省“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去年以来,连续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今年又相继迎来了国家“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环保模范城市”的专家评审。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都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锻炼培养了大批干部,治出了公平公正和政府的公信力,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守法意识。

温州2011年至2015年9月底,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9019万平方米,2013年至2015年9月底,累计进行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11698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建筑面积2367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6610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2721万平方米,2013年至2015年9月底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58万户,全市拆违涉及土地面积41577亩,“三改”涉及土地面积39263亩。

拆改结合 科学谋划 清丽湖州更显风韵

湖州市的“三改一拆”工作做到了重点突破、拆用结合和拆改整合。把“三改一拆”与“五水共治”、农整复垦、平台建设、重点工程等工作结合起来,鲜明突出了“统筹结合”的亮点和特色。

与“四边三化”相结合。以环境整治、绿化建设、立面改造等为重点,做好改、拆、建、管、绿之间的衔接,做到拆一处、清一处,建一处、美一处。如安吉县对拆后土地采取即拆即清、及时平整、连片建绿等方法打造一批景观小品,让群众更好享受拆改成果。该县章村镇占地2600平方米的沿路沿线违建厂房拆除后,改建成百姓休闲公园,成为当地一标志性景观。南浔区按照“拆、改、建”同步推进的要求,对拆后空间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确保做到拆用结合、拆复结合,避免了违法现象的反弹。

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应拆尽拆、即查即拆,将“三改一拆”与招商引资、浙商回归等相结合,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加快淘汰低端低效落后产能,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借“三改一拆”之势,强力推进产业“腾笼换鸟”。一方面,以“改”腾出发展空间,通过对旧厂区等改造,盘活存量,腾出空间。另一方面,以“拆”倒逼产业转型。太湖旅游度假区抓住为旅游发展腾出空间这个重点,按照建设“国家级旅游区”的目标要求,实施“腾笼换鸟”“退二进三”,置换发展空间,提升环境容量。新开发的发现岛主题乐园、长田漾湿地公园、拉风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古木博物馆二期等旅游文化产业正加快建设。

与民生工程相结合。将“三改一拆”的重点落实到保障公益项目建设上,加快道路建设、危旧房改造,以及医院、公园等项目建设,维护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以城市路网完善工程为抓手,完成多条框架道路上的房屋征迁,拆除一批路边乱搭乱建,保障了一大批道路拓宽、断头路打通、拥堵点疏导工程。中心城区打通莲花庄路东延、所前街西延、劳动路南延等断头路12条,为治堵工作奠定基础。通过“三改一拆”行动,加快危旧房改造和安置房建设,着力清除安全隐患。大力推进老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清除了一大批管线破裂老化、消防设置不到位等安全隐患,使20万户群众受益。

与此同时,湖州市把“无违建县(区)”创建工作作为纵深推进“三改一拆”行动的一个新起点,通过开展无违建道路、无违建河道、无违建村(社区)、无违建乡镇(街道)、无违建县多级联创,积极探索创新防违控违拆违体制机制,巩固“三改一拆”工作成果。

安吉县、德清县、吴兴区在省“三改一拆”办公室统一组织的无违建县区考核中获得“无违建县(区)”先进称号。

湖州自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446万平方米,累计进行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4405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建筑面积1016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2065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1324万平方米,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20万户,全市拆违涉及土地面积14654亩,“三改”涉及土地面积21249亩。

拆好用好 多改快改 “两美”嘉兴乘风而来

“三改一拆”既是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也是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嘉兴市以“三改一拆”为契机,紧紧围绕“拆出空间、拆出形象、拆出效益,改出经济转型、改出环境优化、改出功能提升”,结合“五水共治”、“两路两侧”、“四边三化”、城市有机更新、“四换三名”、养殖减量提质等重点工作,坚持拆、改、建联动,注重治、转、引衔接,最终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民生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拆好用好、多改快改,改善群众生活质量。通过拆除违建,腾出土地,解决了一批农民建房、停车困难等实际问题,建成了一批健身绿道、文体休闲等民生工程设施。两年多来,嘉兴市共对276个旧住宅区、222个城中村进行了综合改造整治,大批老旧小区实现了“路面平、管道畅、路灯亮、设施全、绿化美、环境洁”,近14.56万户居民直接受益。同时,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也使一批住房困难户告别“蜗居”,全市共有1.25万户居民、6.13万人通过征迁安置搬入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居住小区。

早拆快拆、应拆尽拆,提高水环境质量。面广量大的畜禽养殖污染曾经是嘉兴市的心腹之患、切肤之痛,然而借助“三改一拆”,嘉兴全面清理整治造成严重农业面源污染、禁限养区内的农村养殖棚舍,把清理违建畜禽养殖棚舍作为“铁腕治水”的重要内容。全市累计拆除违建猪舍1580万平方米,养殖污染也得到有效控制,2013年度和2014年度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嘉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

边拆边改、边建边引,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借力“三改一拆”,注重规划引领,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不断得到拓展。两年多来,嘉兴市启动城市有机更新2万多亩。市区完成了子城广场原第一医院地块征迁的扫尾工作,启动了南湖湖滨、火车站、博海路三个片区的房屋征收。在加大征迁力度,突出拆、改、建同步的同时,高起点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使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城市功能品位得到提升、业态布局更趋合理。

突出盘活用活、节约集约,产业转型升级迈上新的台阶。大力实施旧厂区和城市外围工业区改造,推进“两退两进”“腾笼换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共实施旧厂区改造项目1258个,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三产项目落地生根。同时,通过“机器换人”“退二优二”、技改等产业升级改造措施,倒逼低端产业转型、低效劳动力转移,并有效促进了人口结构优化和流动人口结构改善。

宜拆则拆、宜绿则绿,促进城乡环境美化。结合交通治堵、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及路边“三改一拆”行动,嘉兴市开展了公路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和市区主要出入口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完成13条主要公路铁路沿线环境整治点和整治项目23226个。全市共拆除“两路两侧”违法建筑17773处、255万平方米,整饰破旧房屋12624幢,改造提升沿线绿化带1413处,修复道路设施5586处,清理沿线废品收购点、码头堆场和乱堆放场所523处,整治企业环境1077家,“两路两侧”违法建筑进一步拆除,脏乱现象明显改观,建筑风貌得到提升,绿化景观逐步改善。

“三改一拆”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嘉兴市全市上下将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破难攻坚的举措、势如破竹的速度,以“无违建”创建为重要抓手,拆出一方好水土,改出一片新天地,进一步为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做出贡献,在建设两美嘉兴的道路上不断挺进。

嘉兴自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4130万平方米,累计进行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5428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建筑面积2089.8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1996.5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1341.7万平方米,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291220 户,全市拆违涉及土地面积58545亩,“三改”涉及土地面积51279亩。

速度质量并举 依法拆除违建 绍兴“答卷”出新出彩

水乡绍兴,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战争”之后,更显光彩夺目。

2013年以来,绍兴全市上下全身心投入到“三改一拆”之中,破釜沉舟,拆改同步,一个气质更优雅、环境更美丽、社会更和谐的新绍兴,正破茧而出。为了赢得这场“战争”,绍兴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担当,高效的作战团队,发动广大群众向违法建筑主动发起进攻,不躲避不退缩,不断扩大战果,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战斗力,绍兴严格落实考核制度,对各责任区块工作实行“一周一通报、一季一考核”制度,及时通报考核情况和工作进度,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上至市委书记、市长,下至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全都接受“三改一拆”工作考核。正是以这种严格的考核制度作为抓手,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激情被有效激发,从而在“三改一拆”工作过程中不断涌现主观能动性。

绍兴市在推进“三改一拆”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速度与质量并举,追求建立在“质量”之上的“速度”。全市按照违法建筑“一案一档”,农村“一户一档”,城市“一幢一档”和“三表三态”的要求,规范各类拆违档案台账。市“无违建”创建办每季对各区块的台账质量进行检查,对照档案台账,实地踏看拆违质量,防止弄虚作假。

绍兴市还积极推动“依法拆违”,于2014年6月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发证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少批多建、未批先建、批东建西”分类处置办法,从源头上解决了农村违法建筑认定难、标准不一等历史问题。2014年10月,绍兴市政府出台了《越城区行政区域国有土地违法建筑分类处置指导意见》,使国有土地违法建筑分类处置也有了全新的政策依据。根据这两大指导意见,绍兴各地纷纷出台细则,有效规范了全市的“三改一拆”工作。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近三年的攻坚克难后,绍兴各地成绩斐然,绍兴市、诸暨市、嵊州市被省政府评为“三改一拆”行动先进单位,诸暨市、越城区被评为2014年省“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创建无止境。绍兴将进一步深化攻坚克难七大行动,深入开展农房登记发证工作“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夯实“无违建”创建工作基础;完善“无违建”创建工作制度,研究出台涉违房产“四不予”(不予房产登记、不予抵押、不予行政许可、不予提供服务)指导性政策;以项目化管理为手段,定期对拆后建设进度进行检查督促,提升“无违建”创建工作实效;完善“无违建乡镇(街道)”创建标准及验收办法,并发挥督查组作用,每季度开展一次工作督查,确保“无违建”创建工作质量;完善试点乡镇长效管控机制建设,探索建立网格化巡查机制、协作化处置机制、规范化宣传机制、社会化监督机制、透明化考核机制、制度化指导机制,不断巩固“无违建”创建工作成果。

绍兴自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3356.18万平方米,累计进行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3088.58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建筑面积1042.9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1239.48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806.2万平方米,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1691223户,全市拆违涉及土地面积40995.48亩,“三改”涉及土地面积3万余亩。

注重拆后改造利用 全面优化净化美化 美丽金华崛起浙中

这是一个事关民生的方略。

这是一场全面发动、全民投入的战役。

这是金华市推进赶超发展和新一轮城市化、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2013年以来,金华市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三改一拆”行动,全力以赴实施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以“无违建”创建为抓手,按照“三无一稳一率”(无存量违法建筑、无新增违法建筑、无非法“一户多宅”、确保平安稳定、拆后土地利用率60%)的目标要求,以拆后改造利用美化城乡为重点,攻坚不畏难、结合不单一、转型不动摇,从主要街道两侧违法搭建整治到非法“一户多宅”整治;从房前屋后违法搭建整治到党员干部违建整治;从土地违法建筑整治到每月十大重点村违法建筑整治;从新增违法建筑整治到信访举报回头看,全力治理和消除违法建筑,坚持一个声音喊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根杆子插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城乡环境面貌进行全面优化、净化、美化。

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两年多来,全市10个县(市、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出实招、走新路。金华市区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违法建筑自查整改,对违反“三带头、三不准”的人和事,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介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武义作为省级生态县,对所有河域两侧、水库周边的违建情况进行摸底排查,联合水务、国土、行政执法、公安等部门展开治水拆违“双整治”,并将该县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的清溪口水库作为突破口,有力保护和优化了县域内的生态环境,真正地将治水与拆违有机结合起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三改一拆”进行的同时,金华专注拆后治理,并明确提出:拆是手段,改是目的;更注重改、拆、建、管、绿之间的衔接,做到与城市更新相结合、与“腾笼换鸟”相结合、与交通治堵相结合、与“四边三化”相结合、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如义乌市把拆后土地优先用于绿化,利用拆违腾出的空间,新建城市公园4座、绿地30余处,拆后绿化3000亩以上,占全市各类造林更新面积的33%。

“三改一拆”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形势所逼。只有腾出更多的空间,统一城乡规划,节约集约用地,才能圆更多人的住房梦、创业梦、城市梦。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充满朝气、更富有人文情怀、更美丽宜居的大金华,将在浙中大地上迅速崛起、呈现。

金华自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4449.86万平方米,累计进行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3554.56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建筑面积833.06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1825.47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896.03万平方米,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14.56万户,全市拆违涉及土地面积5.77万亩,“三改”涉及土地面积1.62万亩。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衢州拆改情系民生

有人说:“这是在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的衢州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战役’。”

从制定敢于专啃硬骨头的“先难后易”方针,到率先向八大责任区块中“有权、有钱、有势、有名、有胆”的违建强势群体“亮剑”,再到落实“一把尺子、一个标准、程序严密、公平公正”的阳光执法理念,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在此间经历了一场对“三改一拆”专项工作从存疑到认可、从旁观到参与的转变过程。

全市“三改一拆”行动开展以来,衢州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根据工作推进的不同阶段和工作重点,多次召开不同规模、规格的动员部署会、现场会、推进会,并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介,不断在全社会传播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理念。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衢州市将“三改一拆”与治水治污、交通治堵、城市改造项目等工作相结合。通过大规模的拆和改,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城乡面貌大为改观,提升了群众生活品质。

在衢州市“三改一拆”工作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后,该市在持续推进“三改一拆”面上工作的同时,聚焦城区、突出重点,以市区新的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为依托,找准结合点,抢占制高点,明确落脚点。2014年下半年,衢州市委、市政府按照深化拆、改、用、建整合推进的理念,坚持空间拓展、功能提升、形象改善“三管齐下”,开展了市区“三改一拆”、治污治堵百日攻坚行动。

2015年,在百日攻坚任务基本完成的情况下,衢州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高规格动员会和“三改一拆”推进会,开始部署实施新一轮“三改一拆”项目攻坚行动,有效引领各县(市)精心谋划了一批“三改一拆”助推发展的攻坚项目,形成了全市“一盘棋”推进的良好格局。

铁的决心、铁的手段、铁的纪律——这是衢州市总结“三改一拆”成功经验时,反复强调的“核心理念”。衢州执法者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与耐心——他们不厌其烦地走村串户鼓励违建者自拆,在了解到许多人因违建面积过大难以自拆时,又主动派出工作队前去助拆。在具体拆迁工作中,尽量保留还有再利用价值的建材,尽可能减少违建者的损失。

“三改一拆”是一项民生工程。生活水平高了,居住环境好了,城市乡村美了,群众得实惠就是最好诠释。在2014年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党政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衢州市“三改一拆”考核项为满分;全省90个县(市、区)“无违建县(市、区)”创建评选中,三分之一县(市、区)为创建先进单位。衢州市的常山、柯城、江山通过验收被评为省创建先进单位,占该市县(市、区)数量的一半,比例超过全省三分之一。

衢州自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722.26万平方米,累计进行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1964.46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建筑面积558.28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573.49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832.69万平方米,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2.76万户,全市拆违涉及土地面积2.59万亩,“三改”涉及土地面积2.95万亩。

创新工作方法 拓展新区空间 舟山改拆亮点纷呈

“三改一拆”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实事工程,舟山市以规划为先导,引领“三改一拆”稳步推进,根据舟山群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结合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功能布局,以《舟山市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规划(2013—2017)》为纲,各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侧重点不同的规划,从顶层设计出发,为历时3年的“三改一拆”工作科学布局。

舟山市注重将“三改一拆”与城市建设开发相结合,与产业结构优化相结合,与文化品位打造相结合,与城乡环境改善相结合。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出一条舟山特色的“三改一拆”实践路径:五色管理法在全市铺开、“十大违建”公示制给“三改一拆”以长效保障、以“以改为主,拆改结合”为原则,协同推进拆与改工作,彰显海岛城市特色,为城市的后续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为科学、合理利用拆后土地,舟山加大改造资金投入力度,将拆后土地改造成一批停车场、公厕、公园绿地、健身场所等公共项目。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拆除城区内违法建筑27.7万平方米,用以建设城市道路3.6万平方米,种植绿化约1.55万平方米。全市拆后土地利用率已超过60%,为“两美”舟山、法治舟山、和谐舟山写下了绚烂一笔。

2015年是全省“三改一拆”三年行动的冲刺之年、深化之年,也是全面推进“无违建县(区)”创建行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巩固之年、关键之年。舟山市以“无违建县(区)”创建工作为龙头,由住建、国土、交通和城管执法分别负责牵头,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集中组织开展了城市整洁行动、高速公路和329国道沿线广告牌整治、渔农村非法“一户多宅”整治、违法建筑积案“清零”专项行动等“四大整治”,做好“拆、改、用、禁”四篇文章,完善“三改一拆”各项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三改一拆”工作,舟山,将迎来“三改一拆”三年行动的圆满收官。

舟山,借助“三改一拆”的东风,城市的产业、文化以及居民生活赢得了健康而充裕的成长空间,城市的发展格局也得以拓展,迎来了美丽海岛更宽广的未来。

舟山自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535.24万平方米,累计进行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747.34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建筑面积238.42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376.8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132.12万平方米,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12万余户,全市拆违涉及土地面积6316.6亩,“三改”涉及土地面积9183亩。

拆出公平 改出效益 “台州样本”群众点赞

拆出公平,改出效益,让法治得以彰显,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围绕这一目标,2013年以来,台州市以“高度自觉性、高强度拆违、高结合度和拓展性、高发动面和保障力”为核心内容,着力打造三改一拆的“台州样本”。

及早谋划,缜密部署。早在2012年底,台州即开展了调查摸底、法规研究、方案起草和机构筹建,形成了行动方案、实施办法和9项配套制度,市和各县市区全部建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完善了法制、公安、法院、司法等保障制度;行动推进中,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开展了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违建整治,宗教活动和民间信仰场所违建整治,户外广告,三沿(沿河、沿路、沿山)违建整治,三安(消防安全隐患、交通安全隐患、治安乱点)违建整治,地下空间停车场功能归位等六项整治,推动全市行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以拆开路,首战当决战。坚持“违必拆、七先拆”“歼灭战”造声势,“攻坚战”破难题,“信息战”保精准,“攻心战”促自拆,形成了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的拆违态势,迅速打开了局面。

拆改结合,统筹推进。念好“拆、改、建、整、转、治、用”七字真经,把“城市之疤”整成“城市之花”;推进拆后土地利用,推动转型促发展;同时结合多城同创、交通治堵、铁腕治水、统筹推进,取得了综合效果。因为有“三改一拆”的强势开路,台州交通治堵、“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专项工作也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

舆论支持,保障有力。在全媒体时代和微时代,台州主动作为,开启舆论引导机器,形成了覆盖电视、报纸、网络、广播、微博、微信、简报、短信和画册等十大平台的立体式宣传格局,牢牢把握了舆论主导权和控制权。

轰轰烈烈的“三改一拆”行动撬动了多重“杠杆”效应,取得了丰硕成果:破解了一批积累性历史难题,扫清了重点工程“拦路虎”;锻炼了干部队伍,提升了政府公信力。把“拆场”当“考场”,全市轰轰烈烈开展比实劲看激情、比实招看能力、比实绩看排名的“三比三看”活动,以实干论英雄,切实转变了干部作风,赛出了一批狮子型干部;拆出了空间,改出了环境,推动了发展,城乡呈现出“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好景象。

台州自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8982万平方米,累计进行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7471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建筑面积2576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3176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1719万平方米,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316262户,全市拆违涉及土地面积99934亩,“三改”涉及土地面积95963亩。

借力“三改一拆” 提形象优环境惠民生 秀山丽水转型升级

位于浙西南的丽水,是一幅生动的绿色画卷。而这幅画卷之美来自于“三改一拆”行动的深入开展,来自于“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有力实施。

自从2013年浙江省做出“三改一拆”行动和“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决策部署以来,丽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改一拆”工作,市主要领导以及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亲临一线,实地调研,狠抓工作落实;及时出台《丽水市违法建筑处置方法》《丽水市“无违建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实施意见》《丽水市“无违建乡镇(街道)”考核验收办法》;召开美丽城乡建设推进会和现场会、全市“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会议及“无违建县(市、区)”创建现场会……把“三改一拆”行动和“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作为提形象、优环境、惠民生的载体,拆改结合,力图拆出空间、拆出公平,改出美观、改出效益。

从2013年到2015年,在这场破旧立新、重整山河的攻坚战役之中,丽水上下齐心,众志成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老大难问题:伴随着机声隆隆,一座座“岿然不动”的违法建筑轰然倒下,取而代之的是提高城市品位和老百姓生活品质的公园、绿地;一个个破旧凋敝的老旧厂房经过改建焕发生机,转型为新兴产业园区;脏乱差的“城中村”蝶变为美丽乡村,老旧住宅成为一道风景线,吸引游人纷至沓来……

丽水的“三改一拆”充分发挥“无违建”创建领导小组牵头指导、督查考核作用,按创建职责,全面落实职能部门的创建责任,做到步调统一、协调配合、密切合作,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保障创建工作有序、高效、整体推进。截至目前,丽水市创建办已对129个乡镇(街道)进行了初验,88个乡镇(街道)进行了公示,并将34个乡镇(街道)列为创建先进集体。丽水市云和县、遂昌县、松阳县被浙江省政府评为2014年度“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

“‘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已经成为丽水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大平台,与‘四边三化’行动、‘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相连在一起,成为丽水城市转型升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重要抓手。”丽水市主要领导强调。在深入实施“三改一拆”的过程中,丽水市要坚决树立将“三改一拆”进行到底的信心与决心,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拆”为“主动拆”,力图拆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新空间,拆出农村社会新和谐,拆出城乡美丽新生活。

借力“三改一拆”,丽水打开了产业转型升级新通道,搭起了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桥梁。“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正让处州大地变得更加美丽,让这里的产业更加优质,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更加幸福。

丽水自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735.83万平方米,累计进行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2396.24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建筑面积804.49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建筑面积1029.14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建筑面积562.61万平方米,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44.57万人,全市拆违涉及土地面积1376.48万亩,“三改”涉及土地面积1351.02万亩。

(原载于《浙江日报》2015年10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