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分层与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分层与流动

时间:2022-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个人的能力结构逐渐成为影响社会流动的关键因素,后致性因素起着更强的社会流动作用,社会结构趋向开放。当前我国的社会流动呈现以下特征:教育成为影响社会流动的关键力量。教育不仅影响个体在国内的社会流动,也使个体“流动”到国际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分层与流动_社会学概论

1.社会分层状况

改革开放冲淡了我国政治至上的社会分层理念,财富越来越成为人们追逐的主要目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长,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经商对原有的社会分层格局造成冲击。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城市失业现象和贫困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城市、乃至全社会的分层结构。我国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比较清晰的社会分层结构变得复杂化了。第一,原来以政治为标准的社会分层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同时在较大范围内经济分层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前者,核心党政机关的中高级干部仍然被认为处于较高阶层;对于后者,人们越来越看重社会成员的实际收入。第二,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原来的阶层内部发生了分化。比如,同是国有企业的职工,有的成为企业老总、有的成为职业经理人,在岗的仍然是产业工人,而下岗失业的成为最低贫困人口,他们之间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可能相差很大,行业之间的差异也相当明显。第三,社会上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如私营企业主阶层、失业者阶层等。

对于当前的社会分层,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给出了多种结果。有的认为,我国已经形成四大阶级,即管理阶级、资本所有者阶级、专业和技术阶级、劳动阶级,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管理阶级和资本所有者阶级。有的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由经济精英、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构成的强势群体,他们拥有社会中的大部分资本,而弱势群体则由贫困农民、城市农民工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构成,而且他们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则从劳动分工、权威等级、生产关系和制度分割四个维度将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

第一,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指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实际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1%。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其高地位(拥有组织资源)。

第二,经理人员阶层:是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5%,目前还在发展之中。他们是市场化改革最积极的推进者和制度创新者(拥有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

第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在社会阶层中所占比例约为0.6%。这一阶层的政治地位无法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拥有经济资源)。

第四,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是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5.1%。这一阶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激励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拥有文化资源)。

第五,办事人员阶层。是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大约为4.8%。这一阶层是现代社会中间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阶层流动链中的重要一环,未来十几年其人员比例将会有明显提高(拥有少量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

第六,个体工商户阶层。是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为4.2%。这一阶层是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力量(拥有少量的三种资源)。

第七,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是指在商业和服务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12%。这一阶层与城市化的关系最为密切(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第八,产业工人阶层。是指在第一、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2.6%左右,其中农民工占产业工人的30%左右。经济改革以来,产业工人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下降,使得这一阶层的人员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第九,农业劳动者阶层。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是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由于这个阶层几乎不拥有组织资源,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往往也低于上述所有阶层,所以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比较低(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第十,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这是特殊历史过渡阶段的产物,是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排除在校学生)。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3.1%,其中许多成员处于贫困状态。目前这一阶层的数量还在继续增加(基本没有三种资源)。

学者们对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的划分结果,虽然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其中的“大同”就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处于社会分层的顶端,占绝大多数的工农阶级处于社会分层的底层,是整个社会的“基础”。

2.社会流动特征

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以往的社会流动模式。个人的能力结构逐渐成为影响社会流动的关键因素,后致性因素起着更强的社会流动作用,社会结构趋向开放。当前我国的社会流动呈现以下特征:

(1)教育成为影响社会流动的关键力量。在推行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后,教育的重要性被空前重视,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民众的普遍愿望。“文凭社会”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教育回报的认识和决定社会地位的重要。教育不仅影响个体在国内的社会流动,也使个体“流动”到国际社会。

(2)创造财富的能力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社会对财富观念的转变使人们积极进行经济活动,从市场中获取经济资源。有市场能力的企业家、经理和其他人员在经济领域中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个人财富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逐步向优势阶层流动。

(3)优势阶层的优势继续累积。社会的优势阶层,或拥有政治资本,或拥有经济资本,或对二者兼而有之。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定背景之下,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在互相交织和转化,优势阶层有再生产的趋向。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代际继承性迹象逐步显现,而企业主、经理等市场能力强的上层人更具有代际继承性,因为目前我国没有遗产税,他们财富呈现雪球效应,越积越大。目前广为社会关注的“官二代”、“富二代”就是例证。

(4)制度缺陷的影响。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些不合时宜的旧有政策仍然发挥作用。户籍制度造成了城乡隔离,农民工就业于城市但不能拥有市民权益。教育政策的公平欠缺,起点不平等并进而影响个人一生的社会流动,导致结果的不平等。体制内对体制外的封闭政策都在影响社会的健康流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