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效教学的主要流派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效教学的主要流派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我国教育界掀起了有效教学改革实验的热潮,涌现了诸如目标教学、尝试教学、异步教学、自学辅导教学等著名的教学改革流派和模式,形成了我国20世纪来著名的“第二次课堂教学改革”高潮。下面仅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效教学的主要流派择要作些介绍。20多年来,尝试教学思想由小学数学迁移到中小学各科教学领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流派。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效教学的主要流派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我国教育界掀起了有效教学改革实验的热潮,涌现了诸如目标教学、尝试教学、异步教学、自学辅导教学等著名的教学改革流派和模式,形成了我国20世纪来著名的“第二次课堂教学改革”高潮。下面仅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效教学的主要流派择要作些介绍。

(一)尝试教学

“尝试教学”是我国江苏省常州师范学校邱学华老师总结国内外教学经验,长期深入教学实际提出和形成的一整套教学思想和实践操作体系。20多年来,尝试教学思想由小学数学迁移到中小学各科教学领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流派。

1.尝试教学的操作程序

所谓尝试教学,其基本思想就是“先试后导,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尝试教学的基本教学程序分七步,即“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1]

(1)准备练习。这是尝试教学的预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主要是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2)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也就是为学生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一番,同桌的学生可以互相议论一下,如何解决尝试问题。

(3)自学课本。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阅读课本前,教师可预先提一些思考性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适当方式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以适当方式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下一步。

(4)尝试练习。一般让好、中、差三类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在草稿本上练习,教师要巡回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尝试练习结束后,就转入下一步。

(5)学生讨论。尝试练习后会出现不同答案和疑问,这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谁做对了,谁做错了,不同看法也可以争论。学生互相讨论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尝试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时听教师讲解已成为他们的迫切要求。教师讲解火候已到,就转入下一步。

(6)教师讲解。这一步对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很重要。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在学生尝试练习以后,教师还要进行讲解。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课本,亲自尝试做了练习题,教师只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讲解,而不是样样都从头讲起。教师要讲在点子上,讲在学生还模糊的地方。讲解时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或电化教学手段。

(7)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在第一次尝试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后,得到了反馈矫正,其中大部分人会有所领悟。为了再试探一下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以及把学生的认识水平再提高一步,应该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中、差生特别有利。第二次尝试题一般同例题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第二次尝试练习后,教师可进行补充讲解。

以上七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其中,中间五步是尝试教学模式的主体,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七步是引申阶段。

除了“基本式”外,“尝试教学”在“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思想指导下,在操作程序上还有许多变式,以便教师根据教材、学生和课型特点灵活运用。这些“变式”显示为增加一步或减少一步,几步互相调换或合并,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不变。

2.尝试教学的实施原则

(1)尝试指导原则。这是尝试教学理论中最重要、最鲜明的教学原则,也是同其他教学理论的主要区别。第一,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要鼓励启发学生去尝试,并教给他们尝试的方法,使学生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善于尝试、体验尝试。第二,学生尝试与教师指导要有机结合。这里必须明确,尝试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指导是为学生尝试服务的。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尝试的全过程。第三,对学生的尝试活动的组织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即时矫正原则。教师要对学生的尝试结果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保证尝试的正确方向。为此,邱学华提出了“四个当堂”的操作方法,即“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应用即时矫正原则时要求做到:第一,即时反馈。在学生尝试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广泛收集学生尝试活动的有关信息,为下一步的评价和讲解提供真实的情况。第二,教师要对学生的尝试结果作出评价。对尝试结果正确的,要表扬强化,使学生感受到尝试成功的喜悦;对尝试结果错误的,要分析其原因,鼓励学生不气馁,争取在第二次尝试中取得成功。第三,对尝试结果评价后,要求学生即时矫正,以掌握方法、强化认识。

(3)问题新颖原则。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它既是学生尝试的目标和任务,也是引发学生自学和探究欲望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的尝试问题既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问题新颖原则的要求是:第一,形式上,尝试问题要新颖别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内容上,尝试问题要密切联系课本,难易适中,能够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乐于尝试、能够尝试。第三,联系实际,设置尝试情境。提出的尝试问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尝试问题。

(4)准备铺垫原则。出示尝试题不能太突然,事先必须做好准备铺垫工作,为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贯彻准备铺垫原则应注意:第一,重视尝试准备的作用。第二,准备练习要有针对性,与尝试题有密切联系,一般是解决尝试题所需的基础知识。第三,从准备题自然过渡到尝试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同化。

(5)合作互补原则。合作互补就是在尝试过程中充分利用班级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互相补充,使个体尝试寓于群体尝试之中。要创设合作气氛,把合作互补贯穿于尝试的全过程。

(6)民主和谐原则。民主和谐原则就是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情意作用,为学生尝试成功创造外部条件。

(二)自学辅导教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于1965年首先提出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并进行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研究。实验根据“适当步子”、“当时知道结果”、“铺垫原则”等九条心理学原则,自编课本、练习本和答案本“三个本子”供学生在教师辅导下进行自学。自学辅导教学思想适用于各科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

1.自学辅导的教学原则

(1)班定步调和自定步调相结合。自学辅导教学保留了班级形式,每节课开始时或下课前,由教师向全班学生进行启发和小结;又突出了个别化特征,要求在课堂中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自学,教师不去打断学生的思路,只作巡回个别辅导。这样使传统的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它以统一进度、要求等措施保证学生的共性发展,体现了人格上的平等。同时,也充分注意优、中、差学生和不同思维类型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个别差异,以做到用不同的要求和措施使“快者快学、慢者慢学”,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强调自学中的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善于求师和互帮互学。

(2)教师指导、辅导下学生自学为主。在自学辅导教学中,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中。在整个自学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过程中,都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自学辅导教学必须要有教师的积极正确的指导与辅导,绝不是无师自通。当然,这里教师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滔滔不绝的讲授上,而在于积极正确并带有艺术性的指导与辅导上。教师的指导与辅导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有目的地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3)“启、读、练、知、结”相结合。此即“启(发)”、“(阅)读”、“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小)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启”就是从旧知识引进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有迫切需要阅读课本和解决问题的要求。启发不是讲课,教师要“两不代替”:一不代替学生阅读,二不代替学生思考。“读”就是阅读课文;“练”就是做练习;“知”就是当时知道结果,即及时反馈。“读”、“练”、“知”三者交替,学生读懂课文就做练习,做完练习就对答案;再读课文、做练习、对答案,如此交替,循环往复。“结”就是小结。小结必须有的放矢,概括全貌,纠正学生的错误,促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启发和小结,由教师在开始上课和即将下课时向全班进行,共占10~15分钟。每堂课在“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情况下,让学生在中间的30~35分钟内专心自学,尽量做到不要打断他们的读、练、知的交替活动。

(4)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直观性。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生动活泼,加深学生对教学命题的理解和巩固。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目的,选择、制作多种多样的典型化的直观教具,通过教师的指导、概括和说明,帮助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一定要适应自学辅导课的特点,用之自然,恰到好处。

(5)尽量采取变式复习加深理解与巩固。强调变式复习不仅是编写教材的原则,也是进行教学的一条原则。所谓变式,就是变其非本质特征而突出其本质特征。自学辅导教学要求尽量采取变式复习来进行巩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造性地多编一些变式复习题来补充教材的不足,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

(6)强动机、浓兴趣。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不可缺少的,对自学者尤为重要。学习动机中有两个最现实的成分,一个是学习的目的性,另一个是认识兴趣。在指导自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7)自检与他检相结合。在自学辅导教学中,作业的检查、批改等不再主要依靠教师,而是采取了自检与他检相结合的方法。由于自检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自检能力培养的初期,由教师教给学生如何自检,并加强他检,为学生示范。随着学生自检能力的提高,他检与自检的比重会逐渐发生变化。因此,在自学辅导教学中,认真地“自对答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自检”不仅是判断对错,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和精益求精等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2.自学辅导教学的实施过程

自学辅导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初一开始进行自学辅导,其大体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领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教授学生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基本会阅读教材,能正确理解词义,并学习概括段意。这一阶段大约一至两周。开始前三五天,由教师领读,即要像上语文课那样,逐句阅读解释,逐段概括。但每节课仍然不少于2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反复阅读教材、理解内容并做练习。之后,教师就不必再领读了,但要继续教学生自学方法。学生每堂课要有25~30分钟的自学时间。

教会学生阅读是指教会学生“粗、细、精”地阅读课文。“粗读”即浏览教材,知其大意,找出需进一步细读的问题;“细读”就是对教材要逐字逐句地读,要钻研教材的内容、概念、公式和法则,正确掌握例题的格式,分析并掌握关键的字词、语句和符号标记;“精读”就是要进行内容的概括,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要求当堂掌握并记往法则,并运用它去做习题。在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后或对比较敏捷的学生,并不要求每节课都必须“三读”。

这个阶段还要培养学生认真核对答案的习惯,以便“当时知道学习结果”。在核对答案中要做到:第一,做完一道大题中的全部小题再对答案,不要做一小题就对答案,以免思维步子过小而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少数优秀学生也可做完整个练习才对答案,一般学生则不可,以防出现连续性的错误。第二,对完答案必须在练习旁边标注对错符号,以利检查学生是否认真核对过答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第三,经核对答案发现练习中出现错误,学生不要把做错的答案擦掉,而应在旁边加以改正,这样有利于今后复习时了解自己曾犯过的错误,以免将来重犯此错。

(2)适应自学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适应自学辅导教学这种学习方式,逐渐形成自学习惯。时间约为二三个月。自学辅导教学要体现班定步调和学生自定步调相结合的原则。其具体做法是:课堂上一开始教师就指定学习进度,出示阅读提纲,对疑难之处略作提示启发,学生就自己阅读教材、做练习、对答案,学生必须有30~35分钟的自学时间。在这期间,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思维,让学生能聚精会神地自学;教师则必须巡视课堂,了解学生阅读教材的情况、检查练习、解答学生问题、辅导差生。下课前10分钟左右,教师则按思考提纲提问,或集体纠错、小结等。

(3)阅读能力与概括能力形成阶段。在学生比较适应自学辅导教学形式、初步形成自学习惯的基础上,加强其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这一阶段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这个阶段的具体做法同第二阶段相似,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用自己的语言写读书笔记或心得,对概念、法则、定理或题型进行归类等等。如果继续出提纲,就要多出一些带有一般性的提纲或鼓励学生自己写提纲。要求学生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后学习写总结,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阶段每节课学生要有35分钟的时间自学。

(4)自学能力增长与自学习惯形成阶段。这一阶段要使学生完全适应自学辅导教学形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几乎不依赖教师就能阅读自学辅导教材、深刻理解内容,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能比较准确地总结单元内容,自学能力有较大提高,也有较好的迁移效果。在学习完本实验教材后能独立阅读概括性较高、步子较大的相关书籍。

就具体的每节课来说,自学辅导教学的基本过程一般可分为“启、读、练、知、结”几个步骤和环节。每节课开始时,教师可用几分钟时间规定学习进度,出示阅读提纲或对疑难处略作启发性引导。以后就让学生自学,阅读课本,做练习,对答案。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所谓“启”,就是诱发求知欲望,激励学习新知识的动机,从旧知识引进新问题,设置激发学习新情境,大约5分钟左右。“读”就是阅读课文。“练”就是做练习。“知”即当时知道练习结果,核对答案,自我纠正错误。在学生自学时,中间的30~35分钟不宜打断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读、练、知自然进行,交替活动。所谓“结”,就是教师向全体学生进行小结和纠错,将本课主要内容概括地向班集体讲授,指出上课时在课堂内巡视所发现的问题,促使知识系统化。小结的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

(三)“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理论是上海青浦县以顾泠沅老师为主的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小组在广泛总结该县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通过“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等教学策略,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学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基本教学原理

在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流派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系统概括为“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序列)”、“在采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指导’的方法”、“及时获取教学效果信息,随时调节教学”等四条教学措施。通过对这些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认知过程要素的分析,“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流派逐渐提炼生成了让所有学生有效学习的四条基本教学原理。[3]

(1)情意原理。这条原理也被概括为“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主体的中枢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为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即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促进和调节手段,使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明确并维持一定的程度。第二,面对适度的困难。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采取分步设置障碍等方法让不同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从而提高学生思索的兴趣。第三,根据结果调整学习。学习过易或过难都会影响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调整教学难度。

(2)序进原理。这条原理的原型经验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和结构”。实践表明,善于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精当的层次序列,正是优秀教师成功的重要经验。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做到:第一,每节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第二,课堂教学的安排注重层次、结构和张弛节奏,循序渐进;第三,尽量使新知识与学生头脑里已有的适当知识、经验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尽量使课与课之间建立精当的序列关系。此外,教师还要重视优化教材内容及结构,加强概念教学。

(3)活动原理。这条原理的原型经验是“开发自主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过程积极化”,或“在采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指导’的方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流派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采用“尝试指导”的教学模式,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旨在让学生尝试的措施:第一,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边尝试,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选择部分教材,让学生自学,提出疑难,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质疑问难”;第三,将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让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第四,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扩大知识面,开展各种数学小组活动。

(4)反馈原理。这条原理的原型经验是“及时提供教学效果信息,随时调节教学”。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目标。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作个别化反馈和矫正;第二,在课中留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练习,当堂公布答案,对出现的错误要人人弄懂过关;第三,教师为每个学生做好矫正记录,经常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到“长善救失”。

在以上四个教学原理中,情意原理指出了中枢心理活动中认知与情意两大领域之间的横向作用;序进原理概括了活动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纵向累积关系;活动原理从中枢与外周间的内化、外化关系及其对于环境的同化与顺应中揭示了学习的内部本质;反馈原理则强调了学习过程外部调控的重要作用。青浦县数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主要得力于上述四个教学原理的综合运用及其所延伸出的教学策略。

2.“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教学结构与步骤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将教材组织成一定的尝试层次,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尝试学习;同时还非常注意回授学习的结果,以强化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大致可包括“诱导、尝试、概括、变式、回授和调节”等步骤:[4]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尝试点,编成问题。教学过程中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考察和磋商,逐渐造成这种情况——这个问题学生急于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却又无法立即解决,形成认知冲突,激发起求知欲。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进行尝试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当适时地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予以调节和促进,使之保持明确指向并维持一定的程度。

(2)探究知识的尝试。这种探究尝试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变以往那种被动的、单纯听讲的学习方式。在尝试过程中学生一般可进行这样的几项活动:阅读教材或其他有关书籍;重温某些概念和技能;做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在讨论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则应当拟订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确定“高而可攀”的步子,防止难易失度。

(3)概括结论,纳入知识系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尝试所得,概括出有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然后通过必要的讲解,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从而将其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4)变式练习的尝试。对于一般结论,教师运用概念变式、背景复杂化和配置实际应用环境等手段,编制好顺序排列的训练题,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方面的尝试。编制练习必须要有恰当梯度,逐步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将一道题目进行适当的引伸和变化,并使之与尝试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题目的组合应有利于学生概括各种解题技能或从不同的角度更换解题的技能和方法。此外,还可用多种形式给出问题条件,使学生受到训练。

(5)回授尝试效果,组织答疑和讲解。教师搜集与评定学生尝试学习效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观察交谈、提问分析、课堂巡视、课内练习、作业考查等。教师通过及时回授评定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答疑和讲解。答疑要答在疑处,解决疑难问题;讲解则是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使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并通过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对那些不易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以适当指点。

(6)阶段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在一个单元或一章、一册教材教学完毕之后,要进行关于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其中尤以“阶段过关”最为重要。教师应当给掌握阶段内容有困难的学生以第二次学习机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帮助“过关”。教学细节的调节与阶段结果的调节,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改善教学系统的控制性能。

上述“尝试指导—效果回授”课堂教学步骤有时也被概括为“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组织变式训练,提高训练效率”、“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和“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回授调节”等五个程序。[5]在实践中,这些教学环节和程序并不是固定的,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特点而加以调整,也可以对某个方面有所侧重。其中,尝试学习是中心环节,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尝试创造条件,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是把尝试学习所得的知识更加明确化和系统化,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以及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所学得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尝试学习的效果。

(四)“八字”教学

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实验始于1979年,但相关的教学改革实验却由来已久。早在1960年,育才中学就进行了教学改革试点。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1979年正式提出了“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八字”教学法。此后,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实验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八字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其基本教学程序为:首先,学生在课堂上自己阅读教科书,是为“读读”;其次,同桌或邻桌同学互相议论提出疑问,各抒己见,是为“议议”;再次,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必要的练习,基本做到当堂理解、消化和巩固,这是“练练”;而“讲讲”贯彻始终,主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解惑、总结,指导学生读、议、练。八字教学法的核心是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学”上,让学生学得主动、有劲、放心。“读、议、讲、练”之间的关系是: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贯穿始终。具体做法如下[6]

1.读读

这个环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读教科书,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各科教学大纲都强调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先决条件。实际上,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各科都有责任。让学生阅读教科书,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对于新课内容要求学生上课时阅读,阅读前根据学科内容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要求去读,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学生阅读时教师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不要硬性规定学生在课前预习新课,若各科都规定预习新课,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那样,课外他们也就没有时间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

2.议议

“议议”,是指在课堂上同学之间的相互议论。一般是前后左右四个学生为一讨论小组(编座位时有意地将好生、差生编在一起),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议论,使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明辨是否,以求正确结论。同时,也可改变过去课堂上那种严肃死板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可能不是教材要求的或者就学生现有的知识还不能解决的,应及时作出交代,待课后作个别指导,避免浪费时间的空议。

3.练练

“练练”,是指在课堂上应用所学的知识,包括做习题、口头回答、书面练习、开卷小结和实验等等。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再回过去读、议,以达到学习的熟练和深化。一般而言,初中各科作业堂内完成,高中各科作业基本上堂内完成。不主张布置大量课外作业,反对用频繁的书面测验和用考分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具体做法是:对考试制度实行改革,取消了期中和期末考试,代之“寓测验于练习之中”、“开卷总结”、“学生相互批改作业”以及经常性的、有计划的教师与学生面谈和笔谈,做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按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在开学初、期中、期末还发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评论读过的教材,对教材提意见,这样学生就必须对读过的教材进行回忆、整理、总结。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自我复习,效果很好。当然,各科的练习要符合自己的学科特点。

4.讲讲

在课堂教学中,“讲讲”是贯穿始终的,读时要有讲,练时也有讲,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读、议、练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作有的放矢、画龙点睛的讲。教师能做到这样,实际上是提高课堂利用率的最好办法,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好主导作用、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的一种具体表现。

“读、议、练、讲”这几个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的,不同学科由于其性质和特点不同,在具体运用上也应有所差别,不能搞成固定的模式。读、议、练、讲的次序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科和教学情况灵活变动。

(五)异步教学

“异步教学”是由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于1979年开始经过10多年的探索创立的。异步教学的概念,按照黎世法教授的解释,它是一种有明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的,能将教师三种指导形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与学生五种学习形式(独学、对学、群学、请教老师和全体学)有机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异步教学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学生学习的全体化和教师指导的异步化。

异步教学的一般状况是:教师首先向全班学生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给学生提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然后在教室中巡视,认真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时学生一般都在进行独学。学生独学时,教师对某一正在进行独学的学生进行指导,这就叫个别指导。在教师对某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同时,其他学生有的仍在独学,有的在进行对学或群学。在异步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正在进行对学和群学的学生进行指导,就叫分类指导;教师参与全体学,就叫全体指导。在异步教学中,只有使教师的三种指导形式与学生的五种学习方式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这种统一还应体现教师的五步指导与学生的六步学习的紧密结合。所谓“五步”指导,是指“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效应”;“六步”学习是指“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和小结”。教师无论是进行个别指导,还是进行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方法都是五步指导法。学生无论是进行独学,还是对学和群学,方法都是六步学习。异步教学就是教师的五步指导与学生的六步学习相结合进行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和小结”等阶段进行学习的过程。这“六步”,在中学单元教学中分别构成一种课型,故又称“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在小学,一般每节课都要涉及这些步子或几个步子合起来上一节课,故又称“六因素教学”。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7]

1.自学

自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基本掌握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首先,由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或投影等方式布置自学提纲,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开通思路、理解课文。自学提纲的详略,以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而定,强者略些,弱者详些。提纲后面附有自学参考练习题和答案,以便及时反馈。布置自学提纲的同时,教师要进行自学指导谈话。接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指导时应尽量不打断学生的思路,以免影响学生自学。

2.启发

当学生通过自学仍无法解决问题时,就需要教师提供某种“启发”。启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一个班的多数学生或部分学生在自学教学阶段遇到的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或解决一个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个性问题。通过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启发教学的具体要求是讲解简明扼要、突破重点难点、提倡质疑问难。

3.复习

复习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继续解决在新单元学习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系统化、概括化,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形成新的技能做准备的过程。复习前教师可布置复习提纲,学生独立复习时,教师应作检查指导。

4.作业

作业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将所学的新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形成新的技能、技巧,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作业要有科学性,要有作业指导谈话。学生作业时,教师要巡回了解学情,并点面结合进行作业指导。

5.改错

改错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发现和分析作业中的错误和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修正错误,掌握正确作业方法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进行自改。学生一边自改,教师一边巡回了解学情并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自改。学生间也可互相帮助改错。每个学生除有一般的作业本外,还要有一本错误作业的重做本,将自己做错或改错的作业,在自己的重做本上重新做一遍。教师要定期抽查学生的重做本,掌握学生作业改错情况。

6.小结

小结教学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复习和练习,进行独立思考,使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所学的技能进一步综合化、熟练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学生在小结过程中,如果遇到难点或需要加深理解的内容,要反复阅读和深思课文并认真查阅参考资料和工具书,如果经过独立思考,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可与邻座同学小声讨论,或请教老师。

在异步教学过程中,每一教学阶段所占的课堂教学时间,不以一节课计算,要根据学生在六阶段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实际需要的时间来确定。如果教学单元较小,学习内容比较容易,一个教学单元的六个阶段教学就可在一节课内完成。如果教学单元很小,学习的内容很容易,就不需一节课时间,甚至一节课的时间可完成几个教学单元的教学任务,即在一节课内可进行几个六个阶段的教学。反之,如果一个教学单元比较大,内容也比较难学,则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只能完成若干阶段的教学任务,甚至只能完成一个教学阶段的教学任务。

(六)学导式教学

学导式教学是由黑龙江省胥长辰、刘学浩等教育工作者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创立并在我国广泛实践的一种教学流派。学导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法。学导式教学的实质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学导式教学从发展学生的自学与探索能力入手,把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其具体教学环节包括提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小结,其中,自学、精讲、演练为基本环节,提示、解疑、小结为辅助环节。[8]

1.提示

上课伊始,教师以简练、明快、生动的语言导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基本要求,并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出思路,为学生独立自学创造条件。

2.自学

包括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教师提示要点与要求,学生独立自学教材,并写自学笔记,找出疑难问题等。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视内容多少安排5~10分钟左右。

3.解疑

学生解疑问难,查阅参考资料,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辅导,或组织小组或全班进行专题讨论。

4.精讲

教师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和教材的关键进行精讲(或示范、演示、操作),让学生举一反三。教师精讲重在诱导、点拨或归纳、总结。讲解时,还可根据需要,组织学生讨论。

5.演练

演练是在复习当堂所学内容之后,完成作业或进行实际练习。通过演练,不仅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实际运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也要及时发现知识缺陷,进行反馈矫正。

6.小结

学生通过写复习提纲、做摘录等小结手段回顾所学内容,掌握知识或操作的内在联系,把知识和技能系统化、概括化,同时还可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以上各环节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各有区别,彼此之间互相制约、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主要环节是学导式教学的骨架,辅助环节是骨架的补充。就主要环节而言,自学是基础,精讲是转化条件,演练是综合发展。学导式教学虽然讲究一定的程序,但并非是固定的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七)中学语文“六步”教学

中学语文“六步”教学是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中,魏书生总结了一整套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体系,这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认识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等。[9]

1.教给学生自学的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自学,必须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魏书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与别的学科不同,学生们普遍感觉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目标不是很清楚,从而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效率。针对这种情况,魏书生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用“树”的形式来表示语文知识结构。具体方法是:在初中开学前后先把初中6本语文教材收集起来,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6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归类,并以树状形式加以组织排列。6册书中系统的语文知识大致有四部分: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这是第一层次。再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基础知识还包括语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八个方面。阅读和写作包括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体裁六个方面。文言文和文学常识也都包括更小的具体内容。这是第二层次。再进一步分析,每个方面又包括基本知识点。这是第三层次。学生将教材知识划分为不同层次,再把握住了一、二、三层次这些主要的知识,总体语文教材怎样读,总共要学哪些知识、哪些先学后学、哪些是已知未知的,就可以心中有数了。

(2)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一类文章、一篇文章,使学生掌握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中心思想和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方法。就自学整册教材而言,魏书生引导学生做的第一件事是写教材分析,包括列生字表、列新词表、单元分析、习题归类、知识短文归类、书后附录、列文学常识简表,等等。通过教材分析,学生自学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在魏书生的班级里,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语文课,他都喜欢问学生:“这册新书学得怎样了?”很多同学回答:“自学完了!”“自学完了怎么办?”“期未考试。”“什么时候考?”“明天!”由于魏书生重视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一类文章、一篇文章,使学生掌握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中心思想和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方法,因此他能用20节课就教完了100多节课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得出奇。

(3)作业学生自己留、考试学生出题评卷、作文学生互相批改。长期以来,魏书生一直重视培养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自己考自己、自己进行批改的习惯,不但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例如,让学生自己出题,再每人轮流抽题考试,答题后再将试卷交还出题人评改。这一过程不但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使答题中出现的错误得以及时反馈和矫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出的卷子和答题、评卷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帮助学生学习。当然,我们学习魏书生的这些做法是有条件的。

2.课堂“六步”教学

魏书生除在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外,还在课堂教学结构方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立了适于学生自学的新的课堂“六步”教学结构。

(1)定向。根据课文在整册教材和单元知识结构中的位置,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确定这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示给学生。

(2)自学。学生根据学习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学习较差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完成部分自学内容。即使理解课文,也不要求他们的认识一次完成,学习优秀的同学可以向深度和广度开拓。总之,要保证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

(3)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疑时解决。

(4)答疑。分组讨论,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同学。学生如果会,则由学生解答,学生不会,则由教师解答。

(5)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以多种方式拟出少则3~4分钟,多则十几分钟的自测题,让全班同学回答,完毕,立即拿出红笔评卷,错的地方用红笔写出正确答案,回答之后将红色的内容再用蓝色的笔做一遍,再用红笔评卷。

(6)自结。即学生自己回忆总结这节课: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自结,大部分采取每位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七嘴八舌大声说的形式。有时也请一位同学总结,大家订正。

魏书生强调,上述六步,只是基本的程式,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运用。

(八)愉快教学

愉快教学的改革实验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本着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最早由上海一师附小等学校进行实践探索。愉快教学是个大概念,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在愉快的体验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的教学,都属于“愉快教学”。

愉快教学虽然有着共同的教育思想和目标,但在具体做法上并不完全一样,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10]

1.建立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必要条件。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其次,要加强教学文化建设,注重教学文化的感染。和谐的师生关系、健全的规章制度、优美的教学环境、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所形成的教学文化对愉快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2.创设审美教学环境

愉快教学对教学活动的审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讲究教学艺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教师必须不断完善教学,提高教学艺术,创设善教乐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调整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愉快、舒适的气氛和环境之中。其次,要发掘教学内容的审美价值。各科教学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关键是教师要具备审美修养,善于引导学生从教学的静态和动态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再次,要建构“审美教学场”。“审美教学场”是一种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体验,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和创造欲望的教学情境,它是由教学的内容美、教师的教学美和学生的学习美相互作用和激发所构成的。正是在这种氛围中,愉快教学才得以实现。

3.提供必要的时空资源

首先,要保持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分配,坚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内外为学生留出一定的独立学习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每堂课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独立思考余地。为此,许多开展愉快教学研究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优化学生一天的生活,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学校办成育人的乐园。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使学生乐学会学是愉快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各地的愉快教学都高度重视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不仅乐学、会学,而且学而有方,学有所获。

4.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

这方面,从各地的实践看,主要抓两点:一是培养乐学情趣。例如,上海一师附小提出“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把学习兴趣作为愉快教学的基础,变以往“指路给学生走”为“指导学生自己找路走”。二是培养学生“苦学”的意志。学习总有困难,只有凭借学习意志的巨大力量才能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进而体验战胜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动机的驱使下,在强烈的情趣的激发下,知难而进,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

5.运用多维丰富的愉快教学模式

从各地的实践看,愉快教学的模式丰富多彩,如“激趣—快乐式”、“三段五步式”等等。其中,首批开展愉快教学实验的广州八旗二马路小学,借鉴现代教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国内外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构建的三段式愉快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典型性。第一阶段:以趣激学,引发动机,展示目标。第二阶段:以趣导学,组织认知,掌握目标。第三阶段:以趣励学,适时评价,反馈目标。运用这一模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在充满乐趣的心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在非智力因素的推动下不断发展,使教与学在“以趣导学”中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九)情境教学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从1978年开始开展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验。实验经历了“创设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四个阶段,逐渐形成了以情境交融为主要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在全国教育理论界和小学语文教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长期以来,情境教学流派逐步形成了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这主要体现在创设情境和优化过程两个方面。[11]

1.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是创设情境,即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凭借一定的手段,为学生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使之与儿童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从而情绪饱满、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所创设的情境一般要求形象鲜明、充满激情、新奇优美、设疑促思。其创设方法不一而足,常见的形式主要有生活展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角色体验情境、实物演示情境、语言描绘情境。

2.优化过程

情境教学十分注重过程的优化。李吉林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是在优化过程中构建起具有可操作性的阅读与作文的教学模式。

(1)阅读教学模式

①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在教学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或通过语言描述情境,或描绘画面,或揭示实物,或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导入新课,激起学生阅读全篇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去读。

②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在概览全貌后,准确地掌握重点段、区分主次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情境教学通过带入教材本身描绘的具体情境,并结合点拨、设疑、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细读的程序一般为:强化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提供想象契机,展开想象和联想,丰富课文内容;设计训练,促使语言与思维积极活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③精读——凭借情境品赏语感,欣赏课文精华。“精读”指的是要求学生在读懂全篇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精华深读。教师在引导学生精读时,要十分注重对课文语言的形象、节奏、气势以及感情色彩的推敲、品尝,凭借所创设的情境,抓住课文传神之笔,让学生体会语感,悟出文章中绚丽的文采。

(2)作文教学模式

①观察情境,提供源泉。“观察情境教作文”,是作文指导的有效形式。情境教学以“选取鲜明的感知目标,安排合理的观察程序,考虑好富有启发性的导语”为前提,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使他们做到“多见而识之”,作文时有感而发。

②进入情境,激发动机。俗话说,“情以物兴”,“情动而辞发”。情境教学正是通过“情境”的感染,使学生产生热烈的情绪和积极动笔的愿望,从而写出一篇篇富有儿童情趣的作文。

③拓宽情境,打开思路。情境教学从“丰富情境”、“想象情境”、“文题范围的宽泛”、“材料安排的求异”、“表达方式的多样”等方面,打开学生的思路。

④范文引路,指点方法。教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要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以范文引路,实行读写结合,指点方法。

⑤提早起步,螺旋上升。对儿童的语言训练,情境教学坚持早起步,高起点,从整体出发,螺旋上升,各年级有所侧重,有效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

(十)目标教学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创造性地借鉴和运用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教学目标分类学和形成性评价理论,开展了全国性的“目标教学”教改实践。所谓目标教学,就是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以反馈、矫正、强化为核心,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体系。目标教学模式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学时段大小和内容份量的不同,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可分为学程目标教学模式、单元目标教学模式和课时目标教学模式三种类型。这三类目标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尽管有所不同,但基本精神是一样的。其基本程序为:①前提诊断。对将要学习的学程(或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检查、提示、复习或回顾,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②明确目标。教师展示目标,让学生对新知识应达到的水平和掌握的范围做到心中有数。③达标教学。通过讲授、提问、练习或自学形式紧扣目标进行教学,力求让尽量多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④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⑤反馈矫正和补救。根据评价反馈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强化或补救教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过关达标。⑥总结性评价。重复上述步骤,在学期结束或学程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