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唐代辽东南部的交通地理

唐代辽东南部的交通地理

时间:2022-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隋唐时由辽东“安东都护府”南行安市、建安城的交通道,是继前汉魏以来,由辽东郡治“襄平”南行“新昌”“安市”“平郭”的故道。在由辽阳南行的汉唐古交通道上,和建安城南北相邻,又各有“安市”和“平郭”二城,亦为辽东南部的交通和军事要镇。上述这条由辽东城南行安市、建安、卑沙城的隋唐南征路线,应是继承汉魏以来辽东南部的旧道。因此这些山城一般分布于南北交通干线的东侧山地边缘地带。
南行安市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隋唐时由辽东“安东都护府”南行安市、建安城的交通道,是继前汉魏以来,由辽东郡治“襄平”南行“新昌”“安市”“平郭”的故道。该道上的唐代著名交通城镇安市城和建安城,亦分别设于汉代安市县境和平郭县境。

(一)建安城

这段陆路在唐贾耽《道里记》中记云 :“自安东都护府(襄平)……西至建安城三百里,故平郭县也。”[42]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胡三省注亦记云:“自辽东城(今辽阳)西南行三百里至建安城,汉平郭县也。”[43]

唐《道里记》和《资治通鉴》注文中的“安东都护”和“辽东城”俱指今辽阳,唐总章年间以后,改置为辽城州。以辽东城为坐标,从《道里记》记载,辽东城(安东都护府)西南三百里至“建安城”。以古今里距推断,“建安城”应在今辽东半岛南部盖州境内。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今辽宁省盖州市7.5公里的青石关堡已发现一座高句丽山城。经笔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阎万章先生等多次实地考古调查,山城位于盖县东北高丽城村。城址随山起伏,周约5公里。环城辟有东、西二门,门址面对南北通道,为一重要的高句丽时期山城。这处盖州青石关高句丽山城,从里距上看与《道里记》中著录的唐“安东都护府”至“建安城”的方位相合。以今日里程核算,辽阳南去盖州青石关约125公里,如折以唐代里距,恰为“三百里”之数,可见,唐贾耽《道里记》所记准确。也证明今盖州东北青石关山城确为唐代之“建安城”无疑。

在由辽阳南行的汉唐古交通道上,和建安城南北相邻,又各有“安市”和“平郭”二城,亦为辽东南部的交通和军事要镇。

(二)安市城

唐代安市位于汉魏时辽东郡安市县故地。东晋后高句丽扩据辽东以后,在汉代安市故县境重置“安市城”。唯高句丽之辽东安市城,只是沿用汉代辽东郡安市县的地名,二者并非同治一地。后人因不辨于此,多将二者混同。从唐代辽东南部的交通地理看,安市城应在辽东城(今辽阳)和建安城(盖州北)之间的今海城和营口境。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记,贞观十九年夏六月,唐太宗攻辽东,“丁未,车驾发辽东城,丙辰,至安市城”。这条记载的是征辽唐军,先下辽东城后,由辽东城南下的路线。故同书记秋八月,当唐太宗围攻安市城时,李世勣献策说:“建安在南,安市在北,吾军粮皆在辽东。”[44]

从唐代安市城位于辽东城和建安城之间的交通孔道上推断,并以辽东城和建安城的位置考定,旧有考唐代安市城应即今辽宁省海城东南7.5公里的英城子屯高句丽山城。该城建于海城南英城子(营城子)东山上,城墙沿山脊用土筑城,周围约4公里,环城四门,其地理坐标为北纬40°48′、东经122°50′。山城北距辽阳(辽东城)、南距盖州青石堡(建安城)各60多公里,适在辽东城与建安城中间的交通孔道上,与史籍中记载的唐代辽东、安市、建安的位置较勘合,故以往史志已定为隋唐时的辽东城以南的重镇安市城[45]

近年营口市崔德文先生等调查高句丽山城,提出大石桥市东北海龙川山城为“安市城”。二城与汉代“安市县”(海城析木城境)相邻,一南一北。后者海龙川经实地调查,山城外东南角现仍保存《唐书》记载为攻城所堆人工“土山”遗存,其遗迹明显,更符合唐代东征之“安市城”的诸项地理条件。

(三)卑沙城

隋唐时由辽东城南行安市、建安的陆路,至辽东半岛近海处有卑沙城,又称“毕奢城”。该城位置应在辽东半岛最南端海陆要津。

《资治通鉴》记载隋、唐两代水师征辽,均先登陆抵卑沙城。其一为隋大业十年,“七月癸丑,(炀帝)车驾次怀远镇。……来护儿(水军)至毕奢城”[46]。其二为唐贞观十九年四月癸亥,“张亮帅舟师自东莱渡海,袭卑沙城”[47]

《册府元龟》帝王部亦载,贞观十九年“五月乙己,张亮与将程名振拔卑沙城。……是日,李勣进军于辽东城下”[48]

前述及隋唐征辽,均分遣水、陆二军。隋军来护儿与唐军张亮水师所至“毕奢城”与“卑沙城”系同地。唐贞观十九年(645),水军由张亮率舟师,由登莱渡海至辽东半岛南端登陆,取海渚要镇卑沙城,然后北趋建安、辽东城。陆路则由李勣统领,“车驾渡辽……甲士六万营于马首山”。攻下辽东城后,又南攻安市、建安,以形成水、陆南北呼应之势。由此可知,张亮水师首先登临的卑沙城,应在今辽东半岛南部的海路要津。据当代考古发现,作者曾会同大连市刘俊勇先生等于1999年春实地调查,该城控扼辽东半岛金州湾水、陆交通冲要,地在辽宁省金州东7.5公里的大黑山上,为著名的高句丽古山城。“山城城墙沿山脊用石块砌成,蜿蜒起伏,周围约10里。负山面海,扼水陆要冲。”[49]从金州大黑山城的地理位置审定,明代人已推定为即隋唐时的卑沙城(或书为沙卑城)。

如明《辽东志》“古迹”条:“大黑山城,金州城东十五里。山顶有古城,在凤凰山之左,方约二里。内有二井,四面悬绝,惟南一门可上,不知何代垒砌。唐张亮帅舟师渡海攻沙卑城,获男妇人千口,意即此。”[50]明人当时已认定,大黑山城即为沙卑城。

上述这条由辽东城南行安市、建安、卑沙城的隋唐南征路线,应是继承汉魏以来辽东南部的旧道。即第四章中所记由汉代之襄平城(辽东郡),南行“新昌”“安市”“平郭”、“沓氏”的陆路交通。只是由于汉、唐相隔数百年间,辽东建置多变、部族政权更替,反映在交通地理上的经站地名略有变异。诸多的汉魏古城,代之以高句丽山城,但交通干线的主要走向并无大异。晋唐以来的辽东高句丽镇城,南北向主要分布在辽河左岸冲积平原东部或渤海东岸平地与辽东山地的接壤地带。取进可以趋辽东沃野,退可以守山城自卫。因此这些山城一般分布于南北交通干线的东侧山地边缘地带。这条纵贯辽东半岛的南北陆路,迄辽、金、元、明以来,一直为辽东南部通往海、盖、金、复诸州的陆路大动脉,直至近代公路、铁路开辟以来,其主要经由路线历久而不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