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曹操北征乌桓的社会人文意义

曹操北征乌桓的社会人文意义

时间:2022-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北征乌桓的交通史迹,在秦汉时期辽海交通地理、交通文化和民族关系史上的意义,可总称为社会文化意义。其三,曹操北征乌桓虽然时间只有数月,但它在辽海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却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也是辽海交通文化中,独领东北亚大区域之风骚的佼佼之篇,在中国东北和东北亚交通文化史上可彪炳千秋。
曹操北征乌桓的社会人文意义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曹操北征乌桓的交通史迹,在秦汉时期辽海交通地理、交通文化和民族关系史上的意义,可总称为社会文化意义。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点:

其一,曹操北征三郡乌桓,重新开启了卢龙塞“堑山湮谷五百余里”古道,继承和进一步开拓了由“渔阳”“无终”至辽西郡和右北平郡这先秦以来的古代交通。特别是进一步打通了从“卢龙塞”“平刚”至“白狼”“柳城”之间,“堑山湮谷五百余里”的辽西交通孔道。在中国东北,特别是辽海交通历史上,树立了重新开拓“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沮洳不通的辽西古交通地理的阶段性人文丰碑。直至三燕时慕容皝伐后赵蓟城,仍取此出古北口历平刚道,亦称“诡路出其不意”[97]

其二,曹操北征三郡乌桓的行动,从民族关系的层面上,在汉末边域诸侯迭起、部族纷争的形势下,稳定了右北平、辽西边郡,解救了陷入东胡境的汉人20万。魏武帝在扫平“三郡乌桓”后,审时度势,未发兵辽东公孙氏,而是“率众从柳城还”。这一决策在当时,无论从对汉边的稳固,还是对北方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交融方面,都发挥了超出“白狼”“柳城”之战本身的历史意义,并为扫除袁绍、袁尚地方割据势力,重新统一北方,并开启曹魏和西晋的多民族统一奠定了基础。

其三,曹操北征乌桓虽然时间只有数月,但它在辽海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却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在传世的东汉末的文学作品中,称雄一时的“建安文学”的名著,至少有两位代表人物在辽海留下遗作。而这两位作者的遗作,都与北征三郡乌桓和辽东直接有关。而建安名著传布辽西,更是汉末与平定三郡乌桓并重的辽海文化的盛事。其一是北征乌桓前,曹操之子曹植留下的《谏伐辽东表》,其二是曹操平定三郡乌桓,“还自柳城”后留下的《碣石篇》和《请封田畴表》。其中曹植的《谏伐辽东表》首次提出“辽东负阻之国,势便形固,带以辽海”[98]。其“势便”者,多指辽海水陆交通之便;而“带以辽海”,更是第一次将辽河流域地域冠以“辽海”形胜之区。这比后来素为学术界引为圭臬的《魏书·库莫奚传》中“乃开辽海,置戍和龙”[99]的历史记载,要早上3个世纪,实为“辽海”文化冠名的先河。至于北征乌桓征途中,魏武帝曹操写下的《碣石篇》,更是“建安文学”在辽海咏传千古的最早名篇。其“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已成为中华文化翘楚之一的“东临碣石有遗篇”的代表之作。它们同考古发现重见天日的辽西“碣石宫”遗址一样,成为秦汉时期辽海历史文化的珠联双璧而饮誉海内外。也是辽海交通文化中,独领东北亚大区域之风骚的佼佼之篇,在中国东北和东北亚交通文化史上可彪炳千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