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操北征乌桓的历史文化背景

曹操北征乌桓的历史文化背景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胡后裔的辽西乌桓,是继东胡、匈奴之后,与辽西鲜卑先后兴起在“匈奴故地”的草原民族。官渡之战后,曹操占领今河北地区的幽、冀二州地。曹操为安定后方,欲进讨乌桓。独谋士郭嘉力劝曹操北征乌桓。魏武帝曹操审时度势,采纳了郭嘉建策,于是决定北征乌桓。曹军斩杀乌桓首领蹋顿及各部大王,胡、汉20万人先后投降。是为与北征乌桓同誉辽海的咏传千古的“碣石篇”。本节以下内容,则拟对曹操北征辽西三郡乌桓的交通史迹据实考察。
曹操北征乌桓的历史文化背景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东胡后裔的辽西乌桓,是继东胡、匈奴之后,与辽西鲜卑先后兴起在“匈奴故地”的草原民族。当汉武帝北却匈奴后,乌桓与鲜卑最先进入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对汉廷时降、时叛。汉朝为稳固北边计,既设有“护乌桓校尉”和“鲜卑校尉”于边地。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辽西鲜卑首领其至鞬(置鞬)叛汉,先攻蓟北居庸关,云中太守成严战殁;接着又攻汉“护乌桓校尉”徐常于马城。度辽将军耿夔、幽州刺史庞参等发兵助战“护乌桓校尉”,稍宁汉边。127年,耿晔重任“护乌桓校尉”,乌桓首领戎末磨等一度内附,并助汉防备鲜卑。133年其至鞬卒,数年内,乌桓、鲜卑稍匿犯郡。

约20年后的桓帝永寿元年(155),环居辽东塞外的乌桓又叛汉。桓帝迁“汉阳太守”种暠为“辽东太守”,又加任为“度辽将军”,专防塞外的乌桓与鲜卑。种暠不辱使命,先抚而后兵,使乌桓、鲜卑等威服,边郡在十数年内安宁。

桓帝永寿二年(156),著名鲜卑首领檀石槐被推为“鲜卑大人”,建汗位在“弹讦山”,尽有匈奴故地。自此进入了五郡塞外的鲜卑与乌桓的强盛期。从当时的两部分地看,鲜卑檀石槐部主“弹讦山”至“云中山”之间的西部之地,而东部乌桓主要分布在右北平、辽西、辽东等塞外,即史称“三郡乌桓”。汉廷则设抚安乌桓、鲜卑的“辽东属国都尉”于辽东“无虑城”以镇抚之。

至东汉末年建安中,在“三国”“四方”(魏、蜀、吴和辽东公孙氏)并立的情况下,盘踞于辽西、辽东、右北平的“三郡”塞外的部族中,以乌桓酋长丘力居部最为强大。其部众数万骑,“承天下大乱,破幽州,略有汉民”。当时继其父总摄三郡乌桓的首领蹋顿,本为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从子。当其登上三郡乌桓的单于地位后,从自己的部族利益出发,参与中原各诸侯的争据斗争,曾与河北袁绍联合,攻灭了割据右北平和辽西一部的公孙瓒,成为威胁曹魏中心所在邺城、许昌和幽、冀二州的主要北方部族势力。

官渡之战后,曹操占领今河北地区的幽、冀二州地。袁尚等人投奔蹋顿,并希望依靠乌桓的兵力重建自己的势力,不断南下侵扰。曹操为安定后方,欲进讨乌桓。但诸将都说,袁尚只是败军之将,夷狄贪而无信,又怎能为他所用。现在如果率军远征,刘备必然劝说刘表袭击许昌,情况如有变将无可挽回。独谋士郭嘉力劝曹操北征乌桓。他认为辽西遥远,胡人毫无防备,派兵突袭就可一战而下。而幽、冀民心尚未归附曹氏,袁绍曾有恩于乌桓,如果先南征刘表,得乌桓相助的袁尚就会乘机进攻河北,冀州会得而复失。魏武帝曹操审时度势,采纳了郭嘉建策,于是决定北征乌桓。当时汉献帝已将都城迁至今河南许昌(后继为曹丕受禅定都之地)。

为保证军队、粮草的顺利运输,曹操首先在河北开凿了“平虏”“泉州”二渠,然后发兵河南许昌,北顺澽沱河,经“平虏渠”再转接渔阳郡之“泉州渠”,一路水陆兼行而过幽蓟。当到达到滦河下游的河北省蓟县和玉田的古“无终国”境后,郭嘉又谏言:千里远袭、兵贵神速,军中辎重多而难以速行,不如留下辎重,率领轻兵走捷径,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这时正值雨季,渤海湾滦河下游泥泞不堪,乌桓派兵镇守险要地带,曹军不能顺利通过。曹操向当地名士田畴问计,田畴认为,这一带秋、夏两季常有水患,水浅不能通车马,水深不通载舟船。他向曹操献计北出卢龙,经“平冈”到达“柳城”。他分析:建武以来,这条道已有200年断绝不通,可能还有“微径”遗迹可寻。乌桓认定我必由无终进入辽西,一旦受阻我军就会退兵,所以他们一定松懈无备。如果就势回军,北出卢龙塞经白檀绕行到平冈,再从平冈东进柳城,则路途便捷,蹋顿可不战而擒。曹操于是采纳田畴之计,率军返回,他立大木于水边,上面刻字:“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88]乌桓看到后误认为曹军已经返回,不为戒备。

从“无终”回军北上,曹操让田畴部众前导,堑山填谷五百里,率军北走徐无山(今河北迁安的黄太山)。曹军北出西卢龙塞(河北喜峰口西5公里多的潘家口关),绕过白檀(河北宽城县药王庙古城)、平冈(辽西凌源市境),东指柳城(辽宁省朝阳市南袁台子古城)。行军途中历经艰难,曾方圆二百里找不到水,后挖地三十余丈才找到水源;军中缺粮,杀马数千匹充作军粮。距柳城还有二百里的时候,乌桓听到消息。袁尚、袁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率数万骑迎战。八月,曹军登白狼堆(辽西喀左县大凌河西岸的大阳山)与乌桓军相遇,乌桓人数众多,曹军重甲军尚未赶上,前军都是轻骑兵,左右都非常畏惧。曹操登高远眺,发现乌桓军阵容不整,他于是令张辽为先锋率军进攻,在“白狼山”下大破乌桓。曹军斩杀乌桓首领蹋顿及各部大王,胡、汉20万人先后投降。乌桓苏仆严和辽西、右北平部落诸首领从袁尚、袁熙等,均投奔辽东公孙氏。此战曹军获全胜。

回师途中,南下途经辽西之“碣石”,曹操写下了千古名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为与北征乌桓同誉辽海的咏传千古的“碣石篇”。

本节以下内容,则拟对曹操北征辽西三郡乌桓的交通史迹据实考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