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著名经济学家对年宏观经济大预测

著名经济学家对年宏观经济大预测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的同志主张当前的总需求是严重不足,因此要求改变适度从紧的方针政策,转而采取全国放松银根的政策;要求不再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转而把解决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由此,适度从紧的基本方针和抑制通货膨胀的首要任务不应改变。应该说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可以的,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是永恒主题。应该是战略性目标,要积极大力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对年宏观经济大预测_对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

董辅礽(著名经济学家):自1993年国家实行宏观经济紧缩政策以来,工商企业全行业亏损,甚至粮食行业也全面亏损,产销严重不足,当前90%产品供过于求,这是生产能力过大还是有效需求不足?我看是有效需求不足,是紧缩时间太长,哪有紧缩三、四年时间的。现在有人说“宏观形势大好,微观形势不好”,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产品没有需求市场,有东西没有人买,物价自然就下来了。目前及明年的问题是,没有市场或市场疲软,物价的下降不是越低越好,面对企业亏损越来越大,失业人数越来越多,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放松。但放松是有风险有代价的,如物价的上涨。不过主要还是看能否承担得起这样的物价上涨,现在可承担一些代价让企业好过一些。

刘国光(著名经济学家):目前有关回升的议论越来越多。1997年经济增长率的实际运行结果有可能比1996年略有一点上升。问题不在于可不可以回升,而在于怎样回升,以及对回升的力度的把握。有的同志主张当前的总需求是严重不足,因此要求改变适度从紧的方针政策,转而采取全国放松银根的政策;要求不再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转而把解决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我的看法是当前并不是出现了总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而是要提高与改善供给面。由此,适度从紧的基本方针和抑制通货膨胀的首要任务不应改变。在此前提下,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应该是:

(1)改善与提高供给面。这包括调整供给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等,提高供给质量,降低供给成本,提高供给效率。

(2)防止出现盲目的强扩张,防止出现盲目的强回升,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顺应经济的周期波动,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其理由是:①从投资势头看,1996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虽然继续回落,但这是在前些年投资增长过猛的基础上的回落。上半年投资增加比重达到18.6%,扣除物价因素,有12%左右。比上年GDP增长率9.8%高出2.2个百分点。可以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较适度,保持了对经济增长适当的拉力。从今后一段时间看,投资扩张的冲力仍然很大,光是“八五”时期结存到“九五”时期的国家计划内在建大中型项目规模就已经不小,加上计划外和非国有投资的在建项目,建设摊子已经过大了。同时各大中型项目又普遍地超预算,不少在建工程资金缺口很大,要消化与吸收至少还需要两三年时间。建设投资大,资金缺口大,对投资的需求绝不是进一步刺激扩张的问题,而是要防止扩张过度而失控的问题。②从相对需求看,1996年上半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1.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为13%左右,大大高于9.8%的GDP增长速度。从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趋势看,今后一段时间也不存在消费不足的问题。但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消费层次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如果结构和供给质量不能适应,不仅会影响消费品的结构平衡,而且将可能影响总量的需求。③从进出口贸易看,1996年上半年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下降12多亿美元。从这点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力大大减弱。不过这主要与国家下调出口退税率和出口退税幅度有关。近来,随着企业逐步适应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出口退税的加快,出口在逐渐回升。上半年实现了扭逆为顺。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6年全球经济增长4%,全球贸易增长7%,所以国际市场也不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我国的产品是否具有高质量,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能够卖得出去。④从资金供给看,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已经三年。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调整,从1995年第四季度起,在经济上继续适度从紧的前提下,已经微小地放开调整的力度。今年上半年,更加大了对有市场、有效益的生产企业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1—6月新增贷款比上年同期增长36%,其中国家银行的同期贷款比上年新增1000多亿元,增幅达到62.5%。这表明货币供给总量在加大。但为何企业呼紧之声不断,原因在于资金被不合理地占用,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不着眼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资金供给再放宽,也无济于事。⑤从经济波动与物价关系的态势看,1996年GDP。增长率预计为10%左右,经济增长率上升的回旋余地很小,稍有不慎就会冲向过热面。过去我国经济波动中骤升急降的情况很多,今后应向缓升缓降的方向发展,缩小经济波动的幅度,保持经济秩序稳定的增长态势。1996年物价涨幅有望降至7%—8%左右。由于遗留给1997年的翘尾因素不太大,如果经济增长很平稳,1997年物价涨幅可以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但如果经济回升得过猛,就会导致1997年至1998年的物价涨幅强烈反弹上去。这是要努力避免的。

肖灼基(北京大学教授):(1)当前国民经济是低速运行还是逐步回升?总体上是走出低谷。(2)当前是需求不足还是需求过旺?总体来说是需求不足,投资品、消费品、外销品(出口)都不足。(3)明年财政货币政策是适度从紧还是适度放松?应该是“松紧结合,有松有紧,不能一紧到底”。(4)宏观经济目标是以经济增长为主,还是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应该说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可以的,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是永恒主题。(5)当前发展资本市场是权宜之计,还是战略性目标?应该是战略性目标,要积极大力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秦池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宏观调控付出的代价是不小的。从财政金融的状况看,1992年到1996年,银行资产从3万亿元增长到6万亿元,实际同期通货膨胀上涨将近38%。6万亿银行资产中,有38%是通胀因素促成的,即将近1.5万亿是虚增长,其中一半以上是居民储蓄。财政占国民收入比重在下降。据有关资料,财政对债务的依存率1996年是24%,有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该数字会上升到70%。从企业来讲,国有企业现在的负债率(流动资产负债率)已超过100%,预计“九五”期间企业自有资金比重不仅不会上升,而且还会下降。从社会角度看,目前失业率并不低。总之,宏观调控付出了代价。希望下一步的经济增长能够快一点,稳一点,高一点,但是希望银行放松银根、增加贷款、增加投入,则是很不现实的。好比是大楼的水管到处漏水,总闸一开,水就不知流到什么地方去。水管修不好,总闸是不能开的。目前投资总量是不少的,主要是不合理。另外,总体上消费不是不足,而是消费结构与供给结构严重脱节,特别是农村市场严重萎缩,制约着我国轻工业的发展。轻工产品销不出去,又制约了电子工业、加工工业的发展。但当前农村市场萎缩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下一步的问题,关键是要抓好政策的协调、结构性调整,以及改革的落实和技术的革新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要配合好,使得经济增长有雄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一点决不能动摇。

李泊溪(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1997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新经济周期的上升扩张段,又是政治发展新阶段的开始,将受诸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给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确定和手段的选择带来难度,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更不容易。抑制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仍会是1997年宏观调控的选择。预计1997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下列趋势:

(1)1997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高于1996年。从经济周期看,1996年是谷底,1997年上升,总体上推动经济增长速度保持高位是主流。由于这一轮经济周期特点是谷底处于高位,增幅不应太大,综合分析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于1996年在10%左右,不超过11%。

(2)金融改革进入攻关阶段,金融业高风险低效益的情况仍然存在,外汇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3)财政收入是增长态势但增速变慢。财政收入的增长是在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取得的,因此基础不稳。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财政收入增加是与企业拖欠银行利息的增加并存的,这是财政和银行间需要协调的新问题。由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有个过程,1997年财政收入(按1996年口径)的增幅会低于1996年。预算外基金仍是增加态势。

(4)通货膨胀得到抑制,物价总水平增幅继续保持在10%以内。由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结构性因素、经济效益状况以及价格改革等的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长期存在,因此抑制通货膨胀是持续努力的过程。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这次抑制物价涨幅过程中行政手段和财政补贴作用,在这方面随着改革的推进力度会逐步减少。就业的要求和失业率的变化应该在权衡利弊上要有兼顾的考虑。在当前,有些价格改革措施正在等待出台,服务项目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仍然很高,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潜在因素仍然存在。1997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还会攀升,所以物价增幅有比今年上扬的可能,但仍会在10%之内。

(5)国有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市场总量中的份额继续呈下降态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贯彻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国有经济总量在增长的同时,其在国民经济和市场中占有的份额逐步下降。这一态势在1997年将继续。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略高于1996年,消费需求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1996年以来,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8.6%,预计全年增长20%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工作量增长13%左右,基本适度,1997年应保持,并力争提高投资效益,以支持经济增长。1997年消费需求增长态势仍会继续。从长远看,如何为人民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产品,创造新的需求热点,是关系保持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要为人民创造进入可供选择的多种金融市场的机会。

(7)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效益下降情况可能暂时缓解,但不会彻底改观。

(8)香港平稳过渡,继续繁荣。

(9)进出口贸易增幅略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进口增幅略高于出口增幅。要用继续改革的措施,解决当前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推行代理制、登记制,推进出口零税率等改革措施,促进贸易主体结构的调整和适应贸易结构方式的变化是适宜的选择。1997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会有较大改观,预计进出口贸易增幅略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进口增幅略高于出口增幅。

(10)利用外资进入提高质量与层次阶段,利用外资额的增幅会有所下降,单项投资规模加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和国家统计局合作的“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1997年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下述三种可能趋势:

第一种趋势,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同时保持较低价格上升。宏观调控方向正确、力度适中,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的适度快速增长和较低物价上涨的局面。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进展,以及投资的适度增长,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经济增长率与前两年基本持平;另一方面,由于1996年价格上涨对1997年的翘尾影响相对较小,如果各级调价力度掌握适当的话,全年物价上涨水平亦不会高于1996年。如果我们能将1997年的经济稳定在这个水平上的话,则这种适度快速增长、物价上涨较低的运行趋势很可能可以继续保持下去,再保持一两年或更久,使“九五”成为改革开放乃至建国以来最稳定的快速增长时期。

第二种趋势,虽然物价涨幅继续下降,但可能出现经济低速增长局面。1996年物价下降幅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期,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宏观调控力度过紧,由价格增幅下降速度过快所伴随的工业生产增长率减速过快,有可能发展成为某种程度的生产滑坡,形成经济低增长的不景气局面。目前已有一些地方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市场疲软现象开始出现的预警。在目前我国尚未摆脱速度效益型增长的情况下,如果经济增长率低于7%—8%,即使物价水平再低,也会引发许多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三种趋势,虽然增长速度较高,但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反弹。以解决企业困难为理由,或以迅速推动新一轮增长为口号,全面放松宏观调控,很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经济“过热”。由于物价上涨相对于经济“过热”存在滞后性,即使1997年调控力度较大放松,通货膨胀也不会表现得过分,但是势必引起“九五”中后期出现高通货膨胀局面,迫使我们再次进行调整。这将十分不利于长期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为保证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平稳增长阶段,我们必须做好启动和调控工作,而这里应对启动和调控赋予新的含义。首先,要将以往的全面启动转为结构性启动,将改善结构、提高效益做为工作重点;其次,要将以往的调控需求为主转为对供给与需求的同时调控,以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动态平衡;第三,要将以往的单纯短期调控为主转为短期与中长期的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相结合的调控,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

1997年的宏观调控应采取“稳中求进、紧中搞活”的方针。所谓“稳中求进”,其短期政策建议是:第一,适当增强投资力度,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建议采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和股票发行的形式来增强投资力度。第二,稳定人民币汇率,可选择的措施之一是适当增加进口,特别是资本设备的进口,提高我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第三,继续将降低物价涨幅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防止物价反弹。建议采取一种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相搭配的政策,即仍然保持适度紧缩的金融政策,但紧缩的力度应放松,即紧中偏松的金融政策,对货币的制度性监管应是始终如一的、严格的;财政政策则要适度偏松,扩大公共开支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加强货币监督,这样,既保持物价得到控制,又促进扩大投资力度,保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此文发表于《中国市场》杂志,1996年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