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综合评价

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综合评价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是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成果。因而,考察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状况要对这种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综合评价_利益 精神 权力――三元协调驱动论

(一)评价精神文明状况的标准

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精神文明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社会的经验、知识、智慧和技能的状况,人们在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素养和达到的水平,也包括与此有关的物质设施、机构的规模和水平,如学校、展览馆、宣传设施和机构、学术团体和出版物等等的数量和质量。体现在这些领域的精神文明,可以简称为智力、技能的方面。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人们的世界观、信念、理想、觉悟、情操以及组织性和纪律性等等方面的状况。体现在这些方面的精神文明,可以称为思想、道德的方面。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是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成果。

从总体上看,评价社会精神文明的状况主要是看上述精神文明的多种因素是否符合社会前进发展的要求,越是符合社会前进发展的要求,这种精神文明的程度就越高。

第一,要看这种精神文明能否为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主要是指在智力、技能方面的先进程度,又突出地表现在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上。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特别是在当代社会,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国都把发展教育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技术在当代被提到了第一生产力的高度,各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据统计,20世纪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为20%,70—90年代提高为70—80%,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更提高到90%。因此,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第二,要看这种精神文明能否为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道德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它们对经济基础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先进的思想、道德对经济基础起着巨大的维护作用并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落后的思想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任何精神文明都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的精神成果,因而能够称之为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从总体上看应该是先进的。但是,这种先进也有程度之不同,越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的思想、道德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越大。在一个具体的社会中,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状况,要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来分析,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这里,还应该考虑到精神文明的智力、技能和思想道德两方面的关系。从总体上看,这两方面共同构成精神文明这一有机整体,但是二者又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相对的独立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不一致、不平衡的情况。在世界各国中,有的国家智力、技能方面发展水平较高,有的国家思想、道德方面发展水平较高。因而,考察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状况要对这种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物质文明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精神文明属于社会的精神方面,与精神文明相比,物质文明是基础。

第一,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在人类的整个社会生活中,经济生活是决定一切的,经济活动是人类全部活动的基础。没有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人们就不可能从事其他一切活动,更不可能去进行所谓的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不断进行,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没有这种生产,历史就要中断,其他一切历史活动也就无法进行。物质文明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后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的规模、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条件的状况等等,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现实表现。因而,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第二,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精神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物质文明为其提供的物质条件。从精神文明的智力、技能方面的发展来看,这是显而易见的。要提高人们在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素养和水平,就必须有相对应的物质设施,如学校、卫生保健设施、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博物馆、展览馆、宣传设施和机构等,所有这些需要物质生产来为之提供。就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方面来看,也同样离不开物质文明这个条件。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最根本的是要受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只有现实生活的变化才能促使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根本的变化。邓小平就曾经指出,要使人们承认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拥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只是一个方面,最终要靠社会主义发展的事实。他说:“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先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更进一步地说服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

第三,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离开生产实践活动的丰富内容,精神文明就不会有丰富的内容,离开生产实践的发展,精神文明就不会发展。精神文明说到底是在人民群众实践中产生的,是人民群众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精神文明,又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特别是精神文明之中的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的发展作用巨大。劳动者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创造和使用更为先进的生产工具,极大地提高劳动率,推动社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创造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物质成果。

第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人有精神,精神在物质文明的建设中有巨大作用。消极、颓废的精神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积极、健康的精神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精神文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它帮助人们树立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鼓舞人们征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协调人际关系,使人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改造客观世界,不断向自然界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从而取得丰硕的物质成果。

第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物质文明标志着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但在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物质成果归谁所有、为谁所享用的问题。这一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物质文明创造着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影响到物质文明的发展,但这一问题又不是物质文明本身所能解决的。精神文明对此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从思想观念方面影响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引导下,社会物质文明的成果为全体劳动人民所拥有、所享用,不是象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物质文明的成果绝大部分为一少部分人所拥有、所享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方向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

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渗透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促进,归根结底源于二者的相互渗透。物质文明之所以是“文明”而不是纯粹的自然物,就因为它本身就是人们的发行物、创造物,其中物化了人类的本质力量,渗透了精神的因素。精神文明之所以是“文明”而不是纯粹的思想状态,也是因为它离不开物质依托,要靠物质形态来表现,其中也渗透了物质的因素。正是因为二者的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二者才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才能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物质文明建设为它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而且精神文明作为人们改造主观精神世界的活动,作为改善人们的社会意识和更新人们观念的过程,不可能脱离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过程得以实现。唯物史观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精神文明作为人们之间的观念关系,“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没有对客观世界改造的深化,没有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更新,就不会有精神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比如,我们要在全社会提倡集体主义精神,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在所有制问题上切实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否则,集体主义原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又比如,我们要教育全国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这就必须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去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以改革开放的成就、经济发展的事实作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正如邓小平所说:“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的变化,我们对刑事犯罪活动的打击是必要的,今后还要继续打击下去,但是只靠打击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翻两番、把经济搞上去才是真正治本的途径。当然,我们总还要做教育工作,人的工作,那是永远不能分的。但经济发展是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工作就好做了。”

反过来,物质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精神文明建设为它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且作为物质文明建设基本形式的物质生产活动本身除渗透着智力因素外,还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物质生产部门离开了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不可能顺利发展。物质生产领域从来都不是思想的真空,在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时代特有的价值取向。物质财富如何创造,如何分配,怎样享用等,在所有这些问题上如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不仅会严重影响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会严重影响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在消费问题上,如果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盲目提倡高消费,就会诱导人们追求豪华奢侈,讲排场、比阔气,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择手段地去牟取金钱,坑蒙拐骗、敲诈勒索、贪污受贿……,从而诱发社会的动荡,最终势必断送社会主义的文明成果。所以,必须结合物质生产的各个环节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否则,物质文明建设就会受破坏、走弯路。邓小平早在1986年就告诫我们:“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总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虽然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但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在本质上犹如“灵与肉”、“魂与体”的关系一样,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在交互作用中发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