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陇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报告

陇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报告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陇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报告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邻陕西,南接四川。从陇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国内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的比较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调查问卷主要针对陇南市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目的在于通过大规模的问卷式调查和分析,挖掘出陇南市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建构中的成绩和不足之处,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完善陇南市的投资发展环境提供充分的统计支持。
陇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报告_贫困地区发展的实践考察与理论思索

陇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报告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邻陕西,南接四川。陇南有丰富的生物、水力、旅游和矿产资源,这主要源于其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垂直变化的气候特征。陇南市虽然地处内陆,离中心城市较远,区位优势不明显,但陇南市委市政府一直把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近几年来,陇南市不仅在交通、电网、通信、城镇化和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而且也在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信誉以及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等软环境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安商、稳商、富商”的投资发展环境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已经基本形成。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改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演进过程,它不仅需要决策者具有掌控全局的宏观思维,而且需要决策者赋有坚定持久的恒心和毅力。从陇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国内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的比较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需要外力介入才能解决的客观原因造成的,如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有的则完全属于观念滞后和思想封闭保守导致的主观原因造成。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国家政策的支持解决,后者则需要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改进。

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如何从陇南的实际出发,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自然资源、低成本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尽快提升综合实力,是关系到陇南市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问题。本报告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陇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现状做出较全面的评析,并对优化发展环境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为有关领导和部门制定、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一、发展环境及评价体系

(一)发展环境涵义及特点

1.发展环境的涵义。国际国内经验表明,一国或一地区能否有效地发展经济,除了国内外条件外,最重要的是取决于本国或本地区发展环境的优劣。发展环境是一个综合概念,包含硬环境和软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环境和国民经济总体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企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进行生产经营时所面临的各种已有的和所需的条件及状况。对于某一具体国家或地区而言,发展环境就是指其既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自然条件、地理区位以及人们文化素质与观念等情况和条件的总和。

2.发展环境的特点。发展环境具有综合性、动态性、阶段性和结构性等特点。综合性主要指发展环境由政治、经济、法律、自然条件、区位以及人文环境等多种条件和状况综合而成;动态性主要表现在发展环境建设是一个改善、调整、重组和优化环境的过程;阶段性则指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其发展环境具有不同内容和重点,即使是处于同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或地区,其中各个地域发展环境也会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而不同;结构性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影响发展环境的因素中,存在关键因素和非关键因素,各因素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现有的环境因素结构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项目的选择,并影响经济社会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二)发展环境评价体系

发展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投资风险的大小和投资效益的高低,甚至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首先要对发展环境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发展环境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发展环境建设及优化的政策导向。

发展环境评价体系主要有五个要素子系统。

1.经济环境评价子系统。主要指宏观经济环境要素、市场经济环境要素等。具体包括市场环境、经营竞争环境、基础设施、劳动力资源及素质、科技创新、协作条件等方面。

2.社会政治环境子系统。包括政府和社会形象、政治环境、法律环境、行政效率等。

3.政府政策和公众态度子系统。包括投入和产出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公众对企业的态度和企业与社会各层面的公共关系等。

4.自然地理环境子系统。包括区位、气候、资源等条件及组合等。

5.社会服务子系统。包括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等。

各评价子系统,根据需要还可以细分。每个子系统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和作用,使得发展环境评价量化程度较难,诸要素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展十分繁杂,这正是发展环境建设和优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所在。

二、调研设计和方法

本调研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搜集资料和发现问题;第二阶段为整理资料和简单分析;第三阶段是进一步的分析和提出政策建议。调研方法主要采取提交报告、座谈和发放调查问卷三种形式。提交报告的目的在于从比较大的面上搜集市直机关单位和各县(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一个自我认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近100多个市直机关除了寥寥的两三份报告之外,绝大部分单位对本次调研要求置若罔闻;八县一区也只有四个县(区)提交了报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陇南的主要政府部门对改进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座谈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各县(区)四大班子领导和各县(区)主要企业领导的近距离(范围涉及各个领域)交流,探询陇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征求各界对完善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建议和对策。调查问卷主要针对陇南市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目的在于通过大规模的问卷式调查和分析,挖掘出陇南市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建构中的成绩和不足之处,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完善陇南市的投资发展环境提供充分的统计支持。

为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调研任务,我们抽调相关部门的精兵强将组成了四个调研小组,第一组由市长助理孙国峰带队,去成县徽县实地调研;第二组由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张红霞带队(组员为政府督查室巩永强),去西和、礼县调研;第三组由市发改委项目办副主任王建兴带队(组员为胡继明副主任),去宕昌、文县、武都调研;第四组由市招商局局长郑作栋带队(组员为时建明),去两当、康县调研。各小组本着认真严谨的态度,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高效地完成了调研任务,各组提交了调研报告和初步的分析结果。在这个基础上,由孙国峰和张红霞共同完成对各组资料的综合整理和分析工作。

在与各县(区)四大班子领导的座谈中,为了力求与会人员畅所欲言,调研组不辞辛劳,将本可以一次座谈的内容特意分成县(区)委、县(区)政府和县(区)人大、政协两个层次,从而较好也较深入地挖掘到了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相关的深层次问题,为市委市政府的进一步决策提供了可信的支撑。在与企业的座谈中,调研组不要求政府部门的人员参加,为企业放下包袱说出心里话创造了平台,从而最大可能地挖掘出一些与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深层次问题。

本调研的着重点还在于对陇南市各行各业和各类企业的问卷调查上,通过对四个小组调研的总体情况分析,本次调研共涉及了陇南市大大小小各类企业近400家。从问卷的基本整理分析情况看,各个企业都秉持了严谨认真的务实态度,比较真实地传达了它们对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和宝贵建议。从统计分析的有效性看,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6份,占79%以上,符合统计的有效性原则。正如第一部分对发展环境的解释一样,这次问卷调查共分为对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政策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配套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六个方面,其中“对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的13个小问题中,“您认为总体上看,优化投资环境政策落实得不好的是哪一级部门”的有效问卷为最少的318份,占63.6%;“政策法制环境”中的第5个小问题“您认为以下法规政策存在的问题分别是”的有效问卷为最少的“科技扶持及资助方面”的200份,占40%;“政务环境”的11个小问题中,“您对各级管理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的总体评价如何”中的“检验检疫”为300份有效问卷,占60%;“市场环境”的5个小问题有效问卷最少的为“您认为陇南市市场是否存在进入壁垒”的341份,占68.2%;“配套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最少有效问卷都在70%以上。总体来看,本次调查问卷还是能够在统计要求的可信度内反映出陇南市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建设中的一些成就和亟须完善解决的问题。客观地讲,由于一些企业存在惯性思维,在保护自己的权益方面还不够旗帜鲜明,存在着患得患失的心理,因而导致在填写问卷调查表时没有全面彻底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出现了选择性填写问卷的现象。这一方面反映出陇南市的企业还没有学会理直气壮地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基于上面的调研框架,我们主要给市委市政府提交经过整理分析的座谈资料信息和调查问卷信息,旨在通过比较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为陇南市改进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和施政抓手。

三、现状和问题:座谈信息

(一)硬环境方面

1.道路交通的滞后依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各县域之间路况等级差,收费既高又不合理。因小失大,影响经济的正常交流。文县、武都、宕昌三县(区)进出的大通道只有国道212线,不仅路面等级低,通行能力差,而且是泥石流多发区,一到冬季和雨天交通经常中断,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物资流通,特别是文县的交通状况直接影响着外地招商引资项目进入和本地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县到乡镇的公路晴通雨阻,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问题同时影响着陇南的旅游业(如三滩,据推算需投资一亿元才能使交通真正得到改善)。宝成线在陇南几个车站的规模小等级低,铁道部几次要取消,需要跟省上交涉处理。此外,陇南基本无水运也无空运,根本不具备交通的多元化和延伸化优势。

2.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容量小,城镇化水平低,服务功能不全,通讯、环卫、市场秩序等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缺少集聚中心,人居环境层次低。小城镇功能不齐全,带动能力弱,如礼县打国际长途仍然要去电信局。

3.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矿山粗放开发,乱采滥挖的现象依然存在,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和环境污染。一些水电站开发破坏自然坡面、占用农田、造成原有河道断流,与当地农民的利益冲突时有发生。

(二)软环境方面

1.在发展环境上存在观念滞后和认识误区。一部分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还比较严重,干事、创业、发展的思想意识不强;有的企业领导者自身素质不高,对现行有的政策理解贯彻不到位,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农民还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保守,缺乏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对科技的推广和新型能源的普及运用认识不够,甚至有抵触情绪。大中专毕业学生思想观念难转变,毕业后不谋出路或到发达一点的地方去发展,大部分都以在行政事业单位拿财政工资为工作目标。

基层干部群众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改制和项目建设中,商品观念、开放意识、大局意识不强,内在动力不足、急功近利和本位主义严重,在改革与发展中容易产生负面社会效应。服务经济发展的氛围不浓,各项保障、监督、服务机制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2.政策环境不容乐观。总体政策环境是两头急、中间疲、领导急,部门政策不协调,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说得多,很少落实;讲得扎实,落实不到位;税收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难落实,存在着国家政策和部门政策打架,土地难审批的现象。

部分政策法规不配套,甚至相互矛盾,造成了环境治理上诸多问题。一是城镇建设与资源开发中的拆迁、占、补、赔等问题难以用统一规范的标准和方式加以解决。二是吸引外资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与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矛盾。一些优惠条件往往是以牺牲地方资源、财力和老百姓既得利益为代价的。在招商引资中,前来投资者大都要求地方政府在用地用水用电和税费减免上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单方面追求投资集约化和利益最大化,给农民的补偿往往偏低,从而引发了矛盾。三是部分政策规定与实际脱节。如项目建设上,国投资金强行地方配套的方式是脱离贫困地区实际的,由于市、县两级自筹配套资金因本级财政困难而难以落实,影响省上的专项资金的落实到位。四是部分执法行为存在制度缺陷,如各县反映城市交警上路罚款有任务,与工效挂钩,致使在执法中有乱收费、乱罚款现象,部分执法部门则以规定为由,以把关为名,行收费之实。有的医院给医生分配创收任务,为完成任务有的医生给病人开高价药。

3.金融环境差,投融资难度大。中小企业贷款难,银行看重大项目,只愿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各县也都没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大部分项目在建设初期急需建设资金,但由于企业贷款要有相当的资产作抵押,致使一些项目得不到银行贷款而被迫缓建,甚至停建。同时因贷款难,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资金扶持。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是家庭式的,丈夫是厂长(经理),妻子就是会计,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信用度低下,不符合贷款条件,银行难以突破信贷新规则而违规贷款。另外,扶持西部发展的政策还不到位,存贷差导致资金流向东部和南部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不公平。

伴随银行业务的不足(如两当、康县两个县只有一个农业银行开展正常业务,难以满足外来投资者正常的经济活动),民间借贷普遍存在,高利贷问题较严重,从而引发出不少民事纠纷。

4.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一些部门的领导干部行政不作为,对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矛盾和纠纷关心重视的程度不够,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能避就避,致使一些矛盾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群众意见很大。有些行政执法部门只注重收费、罚款,而轻视管理和服务,以罚代法、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把行政执法变成了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团利益的工具。有的部门对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行政执法人员文明执法意识不强,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生硬、方法简单,吃、拿、卡、要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

5.群众支持项目建设的思想认识和积极性不高。有部分干部群众对项目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处理项目建设与生产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干部群众牵涉到土地利用、拆、迁等个人利益时,在补偿和赔偿上,条件苛刻,漫天要价,无理取闹,肆意阻挠工程建设。老百姓法制意识淡薄,不按政策办事,缺乏大局观念,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国家对农民的政策很好,给予的多,但教育管理不到位,恶人坏人无人治,好事办不好。也有一些是由于项目实施中对老百姓的补偿不到位造成纠纷。县乡领导许多精力用在处理上访问题上,对经济建设有影响。

6.项目建设中土地供求矛盾突出。省上在土地问题上管得太死,没有充分用足用活中央政策。南方的一些省可以制定土地管理政策,甚至可以卖土地指标,而我们缺乏合理合法范围内的制度创新。一方面国家土地政策过严,报批程序繁杂,从审到批长达一年时间,扣得太死。地方政府不能灵活掌握和运用土地政策。如武都区反映土地使用难,特别是城镇建设开发用地的报批和统征工作进展缓慢,致使一些建设项目不能按期实施;另一方面,文县武都宕昌三县(区)地处白水江和白龙江大峡谷,山多地少,耕地面积奇缺,且大部分处在“两江”的河谷地带,小水电项目建设大都要占用河谷地带,与库区失地农民形成了尖锐的利益冲突。

7.人才短缺、技术力量不足。人才总量不足,技术人员普遍学历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如宕昌县反映县医院有全市一流的医疗设施,但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综合医疗服务效能低下。企业普遍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专科学历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本科以上学历的基本没有,当地考上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也不愿意回来工作,人力资源发展潜力受限。

农业、文教卫生系统普遍缺少人才。主要是农村缺教师;乡镇卫生院大专院校毕业的不愿来,中专又不分配,造成人才的断档;缺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很难跟上发展的需要。两当、康县近年中学难以招进一个本科毕业生,农村科技人员有的乡镇几乎一个都没有。

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人员素质低,招工难度较大,招来后不好管理。当地服务业服务员难找,农村劳动力大多被输送到外面。餐饮业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希望职能部门在劳务输出上要结合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开展培训。

8.绿色通道不畅。由于白龙江沿岸产业结构调整快,压粮扩经,蔬菜和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长,产量大增,外运量增加,但国道212线路况差,通行能力有限;江武路路面等级低达不到收费公路的标准,且收费站偏多,收费标准偏高,运输成本高,物流阻力大。兄弟省市都有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农产品运销旺季免收过路费,而陇南市没有设立绿色通道,外地客商不愿来,本地农产品运不出去。特别是武都区反映石坪收费站是本区北部10个乡镇进出城镇之间的“拦路虎”,应当彻底搬掉,或对当地农用车辆和不出区境的短途客货车辆实行特许政策。

9.在矿产资源开发上权责不清,管理混乱。按有关政策规定,探矿审批权和资源处置权都在省上,但矿山管理权限却是属地管理,县上没有相应资源配置权和收益权,但出了事故要县上承担管理责任,权力和责任分离,管理与利益脱节。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上,探矿权较宽松,采矿权太严,不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家在办理采矿证时应征求市县的意见,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克服土地征用难度大的问题,并能够在开采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靠国家投资,应利用市场融资加快发展。

10.条块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县上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实行省上垂直管理,执法权和人事权在省上,与地方部门配合意识不强,致使职能错位,政策打架,管理混乱,运作失衡。市上、县上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与省直执法部门之间的政策矛盾,集中表现在税收、土地、林地使用和林产品征费。优惠政策难兑现,影响政府信誉。

垂直部门还存在着不将国家出台的最新政策向企业宣传和下发,在执行政策时总用经济手段制裁企业的现象。个别执法部门的法制观念淡薄,从自己的部门利益出发,小事化大,主要目的在于完成上级下达的罚款指标。

11.城区建设和卫生问题堪忧。城区改造管理职能缺失,城市管理失位。小城镇管理不配套,工商、税务、城管等管理部门应在城镇管理上政策统一,联动而行。九县城镇建设规划起点低,连续性差,建设上不科学,存在着对违章建筑、乱修乱建的依然办理审批手续的现象。城市太脏,城郊、农村卫生堪忧。

12.项目建设投资计划下达早、资金到位迟。武都区反映,有的项目投资计划年初就下达了,但资金八九月份才能到位,致使工程不能按年初计划开工,年底督查检查要求完成年初确定的投资任务,很不符合实际。

13.市场发育程度低。全市有三个县(区)没有一家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上档次的综合性农贸市场。市场环境差,县、乡农贸市场脏、乱、差非常严重,存在着有人收费,无人管理的现象。

14.“三农”问题严重。一是农产品卖难、农用物资买难、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负担存在明减暗增的现象。农产品运输成本高、流通渠道不畅,农用车上路难、进城难,流通环节缺乏利民便民的“绿色通道”。二是保护耕地与城镇发展建设用地及项目开发建设用地矛盾加剧。三是劳务输出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失衡以及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老少”问题突出。四是乡镇职能转变慢,乡镇干部服务基层不够。许多乡镇合并后,出现了乡镇人员过多,大部分人没事干的情况。五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

15.教育改革应结合各县的实际。如5公里内的学校撤并后,造成了一些边远山村因山路难行,整村孩子上不了学的现象。辞退教师应结合实际,不能一刀切,尤其要考虑到辞退后没有教师的偏远学校,防止耽误当地学生就学。

16.社会治安问题。治安环境差,外来投资者和当地的经营者对建设环境、社会治安表示担忧,认为发生治安案件查处不及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执法不力的现象非常普通;农村治安环境恶劣,打击种植毒品的犯罪分子的力度不够等。

17.区划问题和小陇山属地管理问题。由于区划问题,陇南经济各自为政,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很难形成。定西市以安定区为经济中心,天水市以麦积区为经济中心,陇南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经济中心。仅仅为政治中心对地方的经济发展推动不足。由于缺乏经济增长中心,导致大量消费资金外流。如在外地看病、购房等大宗消费(两当人在宝鸡买房,文县人在广元、绵阳购楼,宕昌人在兰州购物,成县人在天水消费)。文化娱乐服务也跟不上去,许多外地人来陇南投资不带家属,只来图挣钱,好多产业还没形成。

小陇山实施跨区域管理,管理机构在天水,对徽县的开发建设影响很大,好多矿产资源在林区,资源开发、道路建设等难度很大;存在着执法偏向天水等不公平现象,挫伤当地农民的护林积极性。应该进行属地管理。

18.产业规划和结构调整问题。市县没有系统科学的产业规划,产业层次不清晰,各产业内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复生产和建设问题。如:水泥、水电站和茶叶等。单一的矿产业风险大,与促进农业发展基本没有联系。经济指标越高,对矿产开发越快,造成土地浪费,水污染,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之间出现矛盾。农产品龙头企业少,在农产品扶持方面不力,没有形成大批量的订单农业和拳头产品。目前农贸市场上的大多数产品都是外地购进的,如鱼是宝鸡产的,新鲜蔬菜是汉中来的,农产品零售价高,导致物价偏高。

资源浪费型企业多,矿产开发还处在卖原料阶段,由于科技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低,废渣中的稀有金属被浪费了。如何搞资源节约型企业是陇南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旅游产业对带动地区发展很重要,要不断培育产生新的旅游景点。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旅游投资严重不足,制约了发展,县一级多年来无大的投资,应当允许民间资本、招商引资等参与开发。

19.缺乏投资项目,启动民间资本不足,产业竞争力弱。

五、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应加大交通、水利、能源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实施“筑巢引凤”工程

各县(区)积极呼吁兰渝铁路和国道212线建设早日上马,彻底解决制约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文县特别提出,在兰渝铁路和兰海高速不能过境时,应把尖(山)凡(昌)公路作为文县新的北路出口,纳入2007年年度计划。应当力争武都—天水、成县—白水江—略阳的高速公路立项,打通陇南通向东部发达地区的大门。要关注徽县嘉陵火车站的升级(牵涉到企业发展的运力问题),陇南支线机场到底应该放在哪里还需认真科学的论证。

(二)探索有效投融资方式,构建新型银企合作关系

一是进一步加强政府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良好的投资融资机制;二是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成立信用担保和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构建银企双赢互利的桥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三是建立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制度;四是引导企业建立规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五是规范民间借贷,组建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使农村高利贷和地下钱庄转为合法规范的民间融资渠道。

在业务拓展上,银行应开展动产、不动产和固定资产贷款业务。省市应给县上在贷款政策上适当放宽,以增大贷款规模。在服务态度上,金融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和增强市场意识,对每天都有存取款业务的供销、商贸等部门要考虑其工作特点,在春节等节假日给予存汇款方便。

(三)建立健全专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形成全市上下统一监督、治理发展环境的体系

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治理力度,在坚持纪检、监察机关为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格局的同时,聘请一些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重点企业负责人作为发展环境义务监督员,对执法部门、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过程进行明察暗访,严肃查处违反规定、阻挠项目建设、索要钱物的人和事,促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下大力气整治乱收费现象,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繁荣发展。

(四)制定优化发展环境的相关规定

建议市上制定出台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规范性文件,对涉及检查、收费、处罚和行政执法、行政审批以及对阻挠项目建设、破坏发展环境者的责任追究等事项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各县(区)在治理发展环境中有章可循。

建议当地政府要挂牌保护当地的重点企业,为企业发展着想。解决企业发展环境不优,主管部门收费的多,真正帮助企业少的问题。市县政府各部门都要增强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应利用信息网络、新闻媒体等开展服务承诺,尤其是收费项目要公开,以便接受社会监督。政府网站是对外宣传陇南的窗口,建议市县一定要办好政府网站,每天应不断增加新内容、更新和整理网页。

在干部和群众中长期进行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党的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领导者和行政执法人员懂法用法的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议由市上组织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对口考察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交流经验,提高治理和优化环境的工作水平。

建议市委市政府改变现行的考核办法,出台综合考核办法,年终考核时成立综合考核小组,防止出现部门分批分次下来考核,县上疲于应酬与应付,考核过多过乱的问题。

(五)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建立长效的用人机制

一是坚持按照重实绩、重素质、重德才、重公论的用人导向使用干部,大力推进干部公开选拔制度,不断完善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二是注重人才培养、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建立贫困生救助教育基金,对本市考上大学的贫困生进行资助,与其签订合同,鼓励毕业后回家乡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现有人才待遇保障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广纳人才,留住人才;四是制定特殊的人才引进政策;五是用扶贫专项资金建立“农民技能培训基金”,抓好外出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工作。

(六)市上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决定

市上要协调省上职能部门之间的政策关系,做到协调一致。市县有关部门要与省管单位多进行沟通协调,使驻陇单位为当地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如工商、税务在收费上应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对引资项目出台优惠政策,做到能减免的减免,能降低的降低。应重视国有企业的纳税,同时也要兼顾个体经营,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起点。在有关手续办理上,建议市上应明确规定限期办理,提高工作效率。

建议市上组织国土资源、税收、工商等去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考察,看发达地区在土地利用与管理上是如何操作的,以开阔思路。应有计划地组织深度探矿,防止乱采乱挖。应解决好大局和局部的关系,解决部门利益至上的问题。

(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一方稳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人口的增加,公检法执法干警的编制较少,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建议应根据各县发展情况进行扩编。行政执法部门一定要注意解决好投资企业与地方的关系。尤其是政法部门应认识到企业对当地财税和就业等方面的贡献,树立保护企业的意识。

(八)招商引资政策在执行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在落实土地等方面政策难度大。建议在不违反国家土地政策的情况下,一县一事一策,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

在招商引资时领导观念要转变,应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整治。目前金融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明显下降,各级政府部门都要积极协调,以增强对市县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市县有关部门都要兑现项目争取单位和个人的奖励,以激发大家争取项目的活力和积极性。

招商局应该经常和各行各业、企业座谈,收集信息,定期发布,引导投资者,并在办理手续时跟踪服务

(九)建议市上在业务划分上对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尽快明确,原则上应三位一体。

(十)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管理。建筑技术质量监督站、安全生产管理站、建筑材料检验站更名后既管理又收钱,不利于建筑市场有序发展,建议市上应变更机构,统一管理。

(十一)关于劳务输出

一是要结合产业发展需要;二是让外出务工者掌握技能后返乡创业;三是将职业教育与技术输出结合;四是解决好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让外出务工人员没有后顾之忧。

建议市劳动保障部门将农民工的技术等级鉴定审批权下放到县上,城建部门在街道上设宣传栏,专门用于张贴有关招工信息。

(十二)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绿化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陇南山清水秀,却在经济发展中忽略了环境,尤其是河流旁边垃圾堆积如山,应强化城乡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出台整治城乡环境卫生的措施,加强对污染环境卫生行为的监管力度。

(十三)徽成盆地率先发展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培育和发展陇南北部的中心

徽成盆地人口少,成县仅26万人,市场小,无前景。历史上曾经有徽成县(成、徽、两当三县),建议设立成州市,三县合并后有60万人口,在农业产业趋同上可以通盘考虑;铅锌资源整合(各县造自己的冶炼厂,原料分散);交通统筹规划(目前在各自范围内转圈圈,封闭)。

(十四)市县要有研究政策的机构

如成县接待量大,县上领导常常忙于接待,无时间完善思路,督促检查的多,真正研究的少。换届时一定要注意班子的相对稳定性,一些好项目因换届后任不愿干前任的扫尾工程,成了半截子工程。

(十五)工作上应注意上下左右的协调,解决好一些老上访户的问题

公民干部素质提高是前提,干部教育应走在前面,对群众除了教育之外应该研究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十六)建议市、县定期召开企业发展座谈会

让业主及时了解党和政府各方面方针政策,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使企业更好地理解支持政府。对待企业无论民营国营要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

(2006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