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解决财政危机的迫切需要

解决财政危机的迫切需要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时的清政府由于连年内外战争,巨额的战后赔款及军费支出的浩繁,已使财政入不敷出,所办军事工业就屡患经费不足,当时只有“借用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67]一途,只有这样矛盾才会迎刃而解。
解决财政危机的迫切需要_工业化与城市化:唐山城市近代化进程研究

三、解决财政危机的迫切需要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已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其国内投资已经饱和,为寻找新的投资场所和掠夺原料、抢占市场,列强开始了在远东的激烈角逐。美、日侵略中国台湾,英、法侵入中国西南,沙俄则把魔爪伸向中国西北边疆,中国边疆地区普遍出现了危机,为此清政府内部开展了一场关于海防、塞防的大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筹饷是他们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他们已经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基础是不行的,“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66]。这时的清政府由于连年内外战争,巨额的战后赔款及军费支出的浩繁,已使财政入不敷出,所办军事工业就屡患经费不足,当时只有“借用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67]一途,只有这样矛盾才会迎刃而解。因此在这场争论中,各督抚及其他高级官员大多赞同开发矿产,他们认为:“中华有矿之地,半皆民间产业……前明万历年间,矿使流毒天下若彼……若当时特派廉明大员,早有今日西洋机器,以之兴办,则明季之富可立而待,何至远东有警,户部只存银八万两而束手待毙哉?……我朝二百余年不敢轻言矿务,乾嘉以后上下莫不患贫,道光一朝勉强支持已有难以敷衍之势,至于咸丰年而力绌矣,开捐抽厘、纳粟补官,诸弊益甚,不可究诘。……乃今大局尚可支持,若仍不变通以择地开矿而采之,则理财之法已穷,国家大用将安出也?”[68]薛福成在《矿屯议》一文中对中国贫弱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也进行了论述:“通商以来仅三十年,而外国日富,中国日贫,复数十年,则益不可支矣,是可不筹所以振之哉。且中国矿产之饶,甲于地球诸国,苟善取而善用之,固大可为之资也。”[69]惇亲王等也上奏,指出:“中国以开矿为虐政,例有专条,非惟民间不愿,即自奉旨以来,官工官采亦从无实济;纵有废弃山岙,无人耕种之处,亦虑其一起是议,必致滋生事端。查前明之流毒,实由税使以公事为名,以私肥为实。故通达事体者不必以明之开矿为戒,而宜以明之用阉人为戒。我朝以矿务为戒,亦以乾隆年间国富民足,本不需此。今中国患贫日甚一日,抽厘津贴诸弊,欲罢不能。夫卝人之法始自周官,山泽之利古人所重,设使将来取民之法已穷,而尚以地力为不可尽,以矿务为必致乱,以风水为不可破,不妥筹善法以兴地利,则国家之大用,将安所出?”[70]李鸿章这时也对开矿进一步阐发了自己的主张,指出:“惟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可见“居今日而策富强,开矿诚为急务矣”[71]。逐利的动机促使新式矿业诞生。

到了19世纪70年代,关于开矿的言论也屡屡见之于报端。这些言论大多督促政府速开煤铁矿,深为中国不能自开煤矿,徒为外人增利而可惜,“夫中国昔日之煤仅用之以代炭薪,故有之不足为重无之不足为轻,是在可有可无之列,自不必劳心经划也。至通商以后,用兵之时仿照西法设立机器制造局制造枪炮,旋又购用火轮船以运军需。肃清之后,又行仿照轮船以供巡海捕盗之用,复设招商局购用西国轮船以为载客运营之资,其用煤之事日甚一日,早宜开挖煤矿以应用矣。乃复迁延日久,日向西人出重价购买各煤以供各项之用,使中国之银又是流出于外洋,岂不可惜”[72]。今则铅、铁、煤“凡此数物每岁价银流出于外洋者亦实难以数计,夫目下所用诸物皆系购自外洋,而此诸物又非中国所必无者,特令藏之地中皆不肯开取而用之,徒使中国之金银日流出于外洋而不之惜”,“矿务之兴,上益于国下益于民且中益于各官也”[73],这些言论自然不会不对清政府及其官员造成一定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