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孩子如何与同伴相处

教育孩子如何与同伴相处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3]虽然联合国的权威部门给同伴教育下了定义,但学者们对同伴教育的定义意见并不一致。⑥同伴教育者通常担任积极的模范角色。⑦同伴教育让提供同伴教育者受益。吕姿之、高源认为,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同伴教育是促使行为改变的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
同伴教育概念界定_禁毒社会工作同伴教育服务模式研究——上海实践

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西方学者结合同伴教育实施的内容、要素,为同伴教育下定义。Sussman认为,同伴教育是指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和督导的学生,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的交流方式,对需要帮助的朋辈提供倾诉、支持或咨询服务。[7]Varenhorst认为,同伴教育是由受过训练且接受督导的学生来执行助人工作之历程,其服务对象只限于年龄相近的求助者及他人转介的当事人。[8]Bond K,Wolf C.认为,同伴教育是具有相似年龄、背景或生理、经历、体会、社会经济地位及相同性别等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同伴教育者易唤起身边同伴的心灵共鸣,以实现教育目标。[9]Amy Medley,Caitlin Kennedy,Kevin O’Reilly和Michael Sweat认为,同伴教育干预措施是指在小组中或同伴一对一的形式下,与目标人群分享人口的、风险行为的艾滋病毒/艾滋病信息。这个定义将同伴教育与大众传媒项目区分开来,在同伴教育中,人际互动和信息流动只有一个方向。[10]Flora Cornish和Catherine Campbeel认为,同伴教育是一种基于社区的干预措施,它涉及目标社区里的特殊成员,如性工作者、吸毒者或年轻人等,利用他们的同伴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得到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和交往技能,促进健康行为的发生,如安全的性行为等。[11]联合国药物管制和犯罪预防处对同伴教育给出了以下定义:使用相同年龄或相同背景的教员向目标群体传递有教育意义的信息,由同伴教员开展工作,在与他们自身同属的同伴群体或社区内颂扬健康的准则、信念和行为,并反对那些不健康的人。[12]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计划署把同伴教育定义为:一种处理方式,一种交流渠道,一种方法,一种基本原理和一种战略。同伴教育往往被用于使个人做到洗心革面,它试图改变一个人的认识、态度、信念或行为。不过,同伴教育也可通过改变准则和激励,导致修改一些方案和政策的集体行动,以在社会层面实现变革。[13]

虽然联合国的权威部门给同伴教育下了定义,但学者们对同伴教育的定义意见并不一致。例如,Michael Shine就认为,目前的同伴教育定义并不清晰,这些不清晰的同伴教育定义会给研究和同伴教育这种方法的使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他试图通过在中学开展同伴教育毒品预防研究课题,分析同伴教育产生效应的影响因素和构成要素,给同伴教育下定义。在他看来,同伴教育应侧重同伴干预以体现其作用所在,并应该包括以下三点:由同伴组成、干预的目标和方法是工作所预期的、干预中的同伴关联种类(同伴关联用来描述同伴教育者角色的定义)。[14]Tuner G和Shepherd J同样认为同伴教育的基本原理并不清晰,但是以下十点可以用于定义同伴教育:①同伴教育比其他方法成本效益更好。②同伴是可靠的信息源。③同伴教育会为参与者增能。④同伴教育利用已有的分享信息和建议的方法。⑤同伴比专家更能够传递信息,因为人们通常与他们的同伴一起辨认信息。⑥同伴教育者通常担任积极的模范角色。⑦同伴教育让提供同伴教育者受益。⑧同伴提供的教育是可接受的,而其他的教育则不可以。⑨同伴教育能够被用于教育那些传统方法难以接触的人群。⑩同伴们通过持续的交往、接触加强学习。[15]

我国的学者也对同伴教育进行了定义。吕姿之、高源认为,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16]章昉认为,同伴教育就是利用趋众倾向,利用同伴压力的积极因素来进行教育的方式。[17]费梅苹认为,同伴教育是利用同伴之间的共性和相似性,通过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同伴更好地接受信息,对同伴施加影响。同伴教育是促使行为改变的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18]曹红梅、徐晓阳认为,同伴教育在实践中表现为:让某一群体成员接受知识和信息,在群体中倡导理念及行为、讨论或宣讲生活技能等等。其特点是:在既定人群中,充分利用有影响力的成员力量来有效改变同一群体其他成员的认知、态度、信念或行为。所以,同伴教育实际上就是具有相似年龄、背景、经历、社会经济地位等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达到改变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认知、态度、信念或行为的一种教育方式的总称。[19]其他学者,如研究安全性行为的吕姿之、高源,研究高校同伴教育的李胜联,研究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学者罗有利、肖华、黄炎炎和方定志等,对同伴教育有着较为统一的认识,均认为同伴教育一般是指具有相同性别、相似年龄、相同背景、共同经历、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

从以上各位学者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目前的同伴教育定义有两类:一是从同伴教育实施步骤的角度定义,认为同伴教育是由既定群体中受过培训、督导的人群对该群体中未受过培训、督导的人群的一种互助式教育形式。二是以同伴教育既定人群的特点来定义,认为同伴教育是一种应用于具有相似经验、相似背景、相似需求的具有相似问题的人群,以及将某种特殊主题知识普及到特定人群当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受益的互助式教育方法。

综上所述,同伴教育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在具有相似经验、相似背景、相似需求的具有相似问题的人群中开展的由这类人群自身开展的互助式的教育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