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贫困家庭的经济水平

贫困家庭的经济水平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福利一词主要是指民政福利。这些人都是社会的最贫困且往往是无所依靠的人,因此民政福利是以国家为主体实施的针对绝对贫困者的救助行为。普惠性质的社会福利不同于社会救助,它的受益者是所有符合资格条件的公民。普惠性社会福利的反贫困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普惠性社会福利是一种社会投资,可以起到预防贫困的作用。
社会福利_中国转型期城市贫困与社会政策

在中国,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福利一词主要是指民政福利。政府界定的社会福利的主要业务范围分为两类:一种是各种社会福利服务机构,也就是院设服务,包括敬老院、老人院、老人护理院、儿童福利院、综合性福利院等。一种是通过社会福利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25]。可见,我国社会福利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是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服务。这些人都是社会的最贫困且往往是无所依靠的人,因此民政福利是以国家为主体实施的针对绝对贫困者的救助行为。

而广义的社会福利主要是指国家为改善人们生活状况、提升生活质量而提供的福利待遇,既包括生活照顾,也包括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就业等。最典型的带有普惠性质的社会福利是针对儿童的家庭津贴。普惠性质的社会福利不同于社会救助,它的受益者是所有符合资格条件的公民。一般说来,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帮助会更大,这是因为普惠性社会福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普惠性社会福利的受益有限且具有全民性,尽管这对于高收入家庭来说其意义不大,但对于低收入家庭(特别是抚养未成年人的家庭)却是能够带来很大的帮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其工作动机。第二,因为这种项目让穷人和富人得到的几乎是一样多,因此申请者和接受者可以避免社会污名。第三,因为这种项目不需要收入调查,因此对于收入突然减少的家庭来说是一种持续收益[26]。尽管中国目前带有普惠性质的福利项目很少,但随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普惠性福利项目将会越来越多。普惠性社会福利的反贫困功能(特别是相对贫困预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普惠性社会福利是一种社会投资,可以起到预防贫困的作用。例如,儿童津贴的政策对象不只是贫困者或不幸者,而是一种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经济和社会能力的社会资源再分配机制,并特别注重人的发展。帮助儿童和支持家庭实际上是一种“上游干预”反贫困政策。原因在于,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消除贫困不仅代价高昂,也是很难实现的事情。因而,只有预防贫困才能达到消除贫困的目的。

(2)普惠性社会福利可以通过对就业和工作提供支持,以实现反贫困目标。失业和贫困问题是由于人力资本缺失而被劳动力市场排斥的结果,因而最根本的帮助方法就是使他们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劳动者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决定其从劳动力市场上做能赚取的收入,进而决定其是否陷入贫困。同样,对于国家来说,如果其劳动者素质较差,那么不仅会制约其经济发展水平,而且会导致社会出现大量贫困人口。普惠性社会福利项目可以通过为失业者、残疾人、单亲父母、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包括就业培训直接增强其职业能力,或者提供家庭服务减少家庭拖累等来增强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发挥反贫困的作用。

【注释】

[1]洪大用:《改革以来中国城市扶贫工作的发展历程》,载《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第76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民政部网站: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0902/20090200026333.shtml,2009年5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90226_402540710.htm,2009年5月2日。

[4]文森特·帕里罗等:《当代社会问题》,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14页。

[5]贝弗里奇:《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及其相关服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6]姚建平:《中美社会救助制度比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第161—162页。

[7]张光、杨晶晶:《基本养老保险决定因素扩展决定因素实证研究》,载《社会》2007年第1期,第170页。

[8]杨健海:《中美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载《中国劳动》2005年第5期,第33页。

[9]Heller,Peter S.“Is Asia Prepared for an Aging Population?”,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king Paper,No.272,2006,p.9.

[10]Estoban Calvo &John B Williamsom,“Oldage Pension Reform and Modernization Pathways:Lessons for China from Latin America”,Journal of Aging Studies,Vol.22,2008,p.79.

[11]Joe C.B.Leung.“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Un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Vol.38,1995,pp.142146.

[12]李志明、章洁、康玉梅:《中国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载《理论界》2004年第5期,第211页。

[13]林羿:《美国的私有退休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24页。

[14]刘平、李跃平、张晓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载《中国全科医学》2006年第9期,第740—741页。

[15]杨翠迎:《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运作的困境及其理论诠释》,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108—111页。

[16]桂世勋:《中国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探索及建议》,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第12—14页。

[17]郭金丰:《城市农民工人社会保障制度模式评价及选择》,载《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46—48页。

[18]张兴杰:《农民工养老保险接续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以东莞市为例》,载《西北人口》2006年第3期,第61—62页。

[19]卢海元:《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载《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第3期,第33页。

[20]崔红志:《对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认识》,载《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3期,第28页。

[2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2页。

[22]11个省市包括北京、陕西、辽宁、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甘肃。

[23]Wang Lina,“Urban Housing Welfare and Income Distribution”,in Riskin,Carl.Zhao,Renwei.&Li,Shi:China's Retreat from equality: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sition,Armonk,N.Y.:M.E.Sharpe,2001,pp.172174.

[24]Fulong Wu.“Urban Poverty and Marginalization under Market Transition:the Case of Chinese Cities”,Internati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 Research,Vol.28,No.2,2004,p.402.

[25]孙炳耀、常宗虎:《中国社会福利概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26]David P.Ross.“The Working Poor:Wage Earners and the Failure of Income Security Policies”,Toronto:J.Lorimer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Canadi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Policy,1981,p.7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