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外在制约因素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是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对生产力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客观要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就首先决定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否为转移劳动力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第九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外在制约因素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是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对生产力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客观要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就首先决定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否为转移劳动力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对世界59个国家1950年和1958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劳动部门构成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70~150美元、150~300美元、300~500美元、500~1000美元这四个不同区间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0美元,非农产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中的份额分别提高2%、1.7%、0.8%和0.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非农产业劳动力份额分别增长0.82%、0.76%、0.76%和0.59%。[1]1980~1984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90美元提高到310美元,4年增长了6.9%。[2]按照库兹涅茨关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与非农产业劳动力份额增长之间的相关比例,1984年我国非农产业劳动力份额应该比1980年增长5.66%。然而,实际上我国1984年非农产业劳动力份额只比1980年增长了将近4个百分点。同期,非农产业的投资额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由90.7%上升到95%,增加了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非农产业劳动力份额的提高与投资总量的增长相关。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非农产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份额的增长远没有达到经验数据,比经验数据低了近2个百分点,这首先说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是劳动力转移所需的宏观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