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玉门的本原

玉门的本原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玉山之门是玉门的本原,各个历史时期的玉门关和玉门县等名称,都来自这个本原,河西走廊自古以来是中西交通要道,嘉峪是走廊的瓶颈,玉门是其咽喉。公元前115年,西汉初置酒泉郡,在玉门初置玉门关为西境边关,玉关道由此得名。玉门关是玉关道的襟喉,但不是西出嘉峪的唯一关口。
玉门的本原_玉门关和玉关道

4.玉门的本原

两汉三史把西汉称为汉,东汉称后汉,后来称为西汉和东汉,有时也称前汉和后汉。西汉玉门关还不是石关的源头,继续检索史书,《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这大概是玉门一名见诸史书的最早记载。石关是进入嘉峪山之门,石门是进入金山之门,玉门即石门、石关,是进入玉山即金山、嘉峪山之门,玉门一名的来历显而易见,而与斯坦因首创、流传甚广的西域玉石输入中原说无关。

《重修肃州新志》采录《肃州旧志》河西总述《夏纪》一节中引《竹书纪年》云:“太康时,夷人不宾,及少康中兴,世服王化,宾于玉门,献其舞乐。后桀之世,畎夷入居邠岐之间。”[25]这段记载表明玉门一名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已存在,距今约4500年,地点嘉峪北山石关。所谓“玉门关因西域贡玉而得名”之说,“有充分的把握足以断定其无稽,不足采信”[26]

玉山之门是玉门的本原,各个历史时期的玉门关和玉门县等名称,都来自这个本原,河西走廊自古以来是中西交通要道,嘉峪是走廊的瓶颈,玉门是其咽喉。公元前115年,西汉初置酒泉郡,在玉门初置玉门关为西境边关,玉关道由此得名。酒泉古城开东、南、北三门,西面和嘉峪之间是戈壁,从酒泉西出玉门关要出北门,过讨来河向北行,经酒泉果园乡,然后转向西行,经新城堡(嘉峪关新城乡)、野麻湾堡(新城乡野麻湾村)、断山口、黄草营(嘉峪关市嘉峪关乡的两个村)出玉门关,再经石关峡、大草滩、红柳沟西去。玉门关是玉关道的襟喉,但不是西出嘉峪的唯一关口。从酒泉出南门,向西偏南行,经黄草坝堡(酒泉西峰乡)、塔儿湾堡(嘉峪关市文殊乡)、兔儿坝堡(文殊西山口)出天门关(讨来河上的天生桥),经红泉西去。天门关小路是玉关道的南道,天门关和玉门关之间筑有亭障(西汉长城)封锁嘉峪。另外,走北道不出玉门关而出断山口,沿断山口河西北行,经疙瘩井子、新井子、玉门花海子、盐池,也可绕过黑山主峰天险,再会入北道。断山口小路是玉关道的岔道,从断山口向南至讨来河、文殊山修筑了玉石障的二线长城。公元前107年“酒泉列亭障至玉门”时,汉长城并没有修到玉门关,而是在断山口折向西北,沿断山口小路修筑的。

约在公元前99年,随着疆土的西拓,西汉又分置敦煌郡,设阳关为新的西境边关,玉门关成为二线,遂徙屯戍军民到关西70公里的赤金绿洲置玉门县。

公元51年,东汉“光武中兴,厌苦兵戈,闭玉门关,专务休息,至明帝时,取伊吾,屯东师,置都护”,开辟了西域北道。公元75年,在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重新置关为北道起点,仍用玉门之名,即东汉玉门关。

北朝时敦煌南北两道渐衰,瓜州至伊吾的新北道兴起,隋朝时成为官道。公元609年,玉门关东迁瓜州晋昌县(双塔堡)为西域新北道起点,即隋唐玉门关。

元朝沿玉关道修筑驿道时,狭窄的玉门石峡已不适应快速的骑兵和车辆通过,于是向南改道走嘉峪正中,即今公路铁路线。明朝修筑雄关长城时,封堵了玉门关和断山口,斩断了天生桥,嘉峪关成为唯一关口。

【注释】

[1]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407页。

[2]李并成:《昆仑地望考》,《敦煌学辑刊》2006年第3期,第141~144页。

[3]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5页。

[4]黄文弼:《河西古地新证》,《西北史地丛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98~99页。

[5]林染:《大雅大之石出祁连》,《阳关》2004年第3期,第2~7页。

[6]朱芳圃:《西王母考》,《开封师范学院学报》1957年第2期,第34页。

[7]《重修肃州新志·山川》,第44页。

[8]《钦定四库全书·甘肃通志》《肃州志·山川》均记。

[9]《晋书》。

[10]《重修肃州新志·山川》,第43、44页。

[11]《钦定四库全书·甘肃通志·山川》;《重修肃州新志》,第44~45页。

[12]散见于中央电视台、嘉峪关电视台《大漠雄关台词》、《嘉峪关市志》、《嘉峪关百题》、《嘉峪关大事记》及其他有关文书。

[13]甘肃省博物馆谢俊义于1989年北京人头盖骨发现6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公布。

[14]《重修肃州新志》采录肃州旧志中引《竹书纪年》语。

[15]蒋宗南:《西王母演变补说》,《文史知识》1991年第7期,第114~117页。

[16]蒋宗南《西王母演变补说》引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

[17]《乐府诗集》。

[18]《汉书·西域传》。

[19]《汉书·元帝纪》。

[20]《西夏书事》卷十一。

[21]《圣立义海》。

[22]《重修肃州新志》第216页。

[23]李并成《五代宋初的玉门关及其相关问题考》(《敦煌研究》1992年第2期)、《历史上的三个玉门关》(《丝绸之路》1994年第2期,第54~55页)等多篇论文认为,石关峡是从瓜州东迁的五代宋初玉门关,不是汉玉门关。十多年后,李并成《石关峡:最早的玉门关与最晚的玉门关》(《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2期,第120~125页)承认石关峡是西汉最初设置的玉门关,但又说仅存五六年,继续坚持石关峡是五代宋初设置的玉门关。

[24]向达:《两关杂考》,《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57年,第385页。

[25]清乾隆黄文炜编:《重修肃州新志》,酒泉博物馆断句铅印,1983年,第3页,又见同书第582页“靖逆卫建制沿革”第5行,又见《元和郡县志》肃州玉门县下注。

[26]李正宇,李树若:《玉门关名义新探———金关、玉门二名匹配说》,《敦煌学辑刊》2005年第1期,第122~12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