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乌兹别克族女子服饰

乌兹别克族女子服饰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饰表现了他们开朗的精神面貌,开通的审美观念,开明的生活态度。从传统意义上讲,乌孜别克人的服饰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体现了乌孜别克族独特的审美观点。乌孜别克族男子服饰夏季,青年女子多穿花团锦簇的连衣裙。如今的乌孜别克人,没有刻意去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乌孜别克族服饰已很难在市面见到,所以不少年轻的乌孜别克族人甚至没有见过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
服饰习俗_中国乌孜别克族

第三节 服饰习俗

一、基本概况

民族的传统服饰是一个民族独特审美观念的具体体现。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饰表现了他们开朗的精神面貌,开通的审美观念,开明的生活态度。从传统意义上讲,乌孜别克人的服饰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体现了乌孜别克族独特的审美观点。以其华丽精美、别致美观的服饰为我国服饰文化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乌孜别克人的服饰并不刻意修饰,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乌孜别克服饰都雅中显贵,五彩斑斓。原因在于乌孜别克服饰经过长期发展,将中亚各族服饰风格吸收在自己的民族服饰之中。

乌孜别克族传统的男式服装是一种长度过膝的长衣,长衣有两种款式,一种为直领、开襟、无衽,在门襟、领边、袖口上绣花边,衣服上有花色图案,十分美观;另一种为斜领、右衽的长衣,类似维吾尔族的“袷袢”。腰束三角形的绣花腰带,一般年轻人的腰带色彩都很艳丽,所穿衣服的领边、袖口、前襟开口处都绣着红、绿、蓝相间的彩色花边图案,表现了乌孜别克族工艺美术的特点。老年人却爱穿黑色长衣,腰带的颜色也偏于淡雅。青年男子多穿斜领右衽类的长袍,一般长到膝盖,无纽扣,腰间扎有三角形的绣花腰带,乌孜别克语称为“托尼”。

img27

乌孜别克族男子服饰

夏季,青年女子多穿花团锦簇的连衣裙。胸前往往精工绣上各式各样的花纹和图案,并缀上五彩珠和亮片。有时,在连衣裙的外面加上绣花衬衫,西服上衣,下配各式花裙,秀雅不俗,别具风采。相对而言,老年人则喜欢穿较为宽大多褶的裙子,不系腰带。脚穿平底皮靴,外加浅帮套鞋,称为“艾特克”,有精美的绣花。妇女穿的冬装除毛衣、毛裤、呢子大衣外,一般喜欢穿狐皮、裘皮大衣,显得气质高雅,雍容华贵。乌孜别克妇女还爱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饰品。

img28

乌孜别克族女子服饰

乌孜别克族男女,传统上都爱穿皮靴、皮鞋,长靴外面还常穿胶制浅口套鞋,进屋时脱下套鞋,就可以不把泥土带进屋内,十分卫生。妇女穿的“乌特克”靴,上面绣着各种图案,堪称是做工精湛的手工艺品。

如今的乌孜别克人,没有刻意去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乌孜别克族服饰已很难在市面见到,所以不少年轻的乌孜别克族人甚至没有见过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有人从乌兹别克斯坦买来典型的乌孜别克民族服饰,在盛大节日里展示,他们不仅从审美的角度,更是从自我心灵归属的角度来看待乌孜别克族服饰。

img29

乌孜别克族服饰展

二、服饰的种类和名称

(一)朵皮(花帽、帽子)

乌孜别克族的朵皮有三十几种,不论男女老少,都爱戴各式各样的朵皮。男式和女式的朵皮有区别。朵皮为硬壳、无檐、圆形或四棱形,带棱角的还可以折叠。朵皮的布料采用墨绿、黑色、白色、枣红色的金丝绒和灯芯绒,朵皮顶端和四边绣有各种别具匠心的几何和花卉图案,做工精美,色彩鲜艳,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手工艺品。乌孜别克青年人和老年人都爱戴巴达木朵皮,有时还戴白色绣花的朵皮。青年女子常戴色泽艳丽的朵皮,并在上面配一条花头巾。老年妇女多戴古朴典雅、凝重端庄的素朵皮。妇女戴朵皮时,常在朵皮外再罩上薄如蝉翼的花色纱巾,别有一番风韵。过去,按宗教习惯,妇女外出要穿斗篷,戴面纱,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青年男子多戴黑色、蓝色朵皮,老年男子多带深绿色朵皮。

图斯朵皮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男式朵皮之一。有两种样式:一种是帽檐有图案,并由吉耶克装饰,帽顶四角绣有巴旦木花;另一种帽檐用纯色吉耶克装饰,帽子下部4面及上部四棱锥体结合的8个面上绣有两面相对称的巴旦木花。图斯朵皮的底色多为黑色和绿色,花色呈雪白。

img30

图斯朵皮

巴达木朵皮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男式朵皮之一。有几种样式,是用丝绒、白色绒做成的白花黑底的朵皮。绣有白色巴旦木图案,白花黑底,风格古朴,基本上跟图斯朵皮相同,区别是图斯朵皮面高一点,巴达木朵皮面矮一点。

台朵皮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男式朵皮之一。由白土布制成,用各种色彩的丝线绣制成多种多样的图案,图案覆盖了整个帽子的绝大部分,只在个别地方露出土布的本色,显得很有气派。关于台朵皮有过这样一则民间故事:一个英雄被仇家追杀,被逼到一个波涛滚滚的大河面前。正在他进退两难时,树上有一只麻雀唱着告诉他:“看一看,想一想,您的台朵皮好像一条小船哪。”英雄将台朵皮抛在河中,台朵皮忽然幻化成一条结实的木船浮在河面上,这样英雄得以脱离危险。从这则故事可以体会到乌孜别克人对台朵皮的重视及厚爱。

齐曼塔什干朵皮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男式朵皮之一。源出中亚塔什干,用丝绒、彩色丝绒做成。光彩夺目,色彩鲜艳,色彩对比度较强,戴在头上显得很神气。

img31

齐曼塔什干朵皮

卡达克朵皮 可称为“奥里顿朵皮”,意思就是“金子朵皮”,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男式朵皮之一。圆顶,上下4组对称的图案,图案由小金片贴缀而成。金帽是英雄和勇士的标志。关于卡达克朵皮,乌孜别克族有过这样一个传说:在乌孜别克人狩猎时,一队人马被群熊团团围困在峡谷之中,恶熊步步逼近,还不时震天动地地咆哮,令猎手们无不肝胆欲裂。正在此时,坡上有一个小羊倌,他用飞石击中熊王的眼睛,熊王的眼睛瞎了,于是熊群溃散。为了感谢这位小勇士,猎手之首将自己的帽子留给少年作纪念,其他的猎手也将自己的金饰缀在该帽上作为对救命恩人的报答,最后这种仪式就渐渐演化为戴卡达克朵皮习俗。

钩织朵皮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男式朵皮之一,是手工钩织而成的。钩织朵皮的下半部4面的宽度比一般朵皮窄,多用棉线钩织很小的方形图案,然后顺势钩织巴旦木花,使方形图案与花形有机结合。钩织朵皮的顶比通常朵皮大一些,上半部4面多钩织苹果花、石榴花。一般男子睡觉时戴用。

满切斯特尔朵皮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男式朵皮之一。满切斯特尔朵皮一般分两类:一类是红、绿纯色的,不能折叠;另一类是绣花的,在满切斯特尔朵皮两棱角中间绣有上下对称的8朵花,可折叠收藏。

散马布其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男式朵皮之一,亦称“提里伯克”。散马布其的下部有11~12厘米宽,微鼓,呈圆筒状,用海狸、松鼠等动物皮制成。散马布其的里子多加当年9月新剪的羊毛,亦有加新棉花者。散马布其的上部用黑色或枣红色金丝绒、满切斯特尔布料做朵皮面。

img32

扎热朵皮

img33

麦热瓦日提朵皮

扎热朵皮 可叫“奥里顿朵皮”,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式朵皮之一。古代是用纯金绒原料,是皇后及公主戴的。现在是用金丝原料,是新娘戴的。

塞兰朵皮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式朵皮之一。塞兰朵皮的顶呈圆形,顶心略尖。塞兰朵皮的面有4组对称图案,一般用纸剪成花样,把稀薄的棉花均匀地垫在纸样下,然后把塞兰(一种小珠子)缝在纸样上,珠子缝好后再把纸样撕去。塞兰朵皮多雪青色、枣红色,无棱角,不能折叠。

麦热瓦日提朵皮(珍珠朵皮)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式朵皮之一,顶呈圆形,顶心略尖。麦热瓦日提朵皮的面有4组对称图案,一般用纸剪成图案,纸样下铺垫均匀稀薄的棉花,然后把麦热瓦日提(黄豆大小的珍珠)缝在纸样上,再把纸样撕去。其下方有叶子形状的4组图饰。麦热瓦日提朵皮多枣红色、绿色,无棱角,不能折叠。年轻女子戴用。

img34

察齐玛格拉穆朵皮、扎热朵皮、提拉克达克朵皮

卡瓦克朵皮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式朵皮之一,“卡瓦克”即葫芦状。卡瓦克朵皮的顶呈圆形,无棱角,不能折叠,比一般朵皮硬。料子是一种镶织有金线、金点子的缎子。卡瓦克朵皮的顶面有4组图案,下方有4组对称的用小珍珠绣成的图案。卡瓦克朵皮的檐对着耳朵处,缝有用缎子剪成的细短的穗子作装饰。一般少女戴的多。

(二)纱巾和各种饰品

且切婉 也可以叫“且玛丽塔”,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子面纱之一。且切婉是用马鬃钩制成细薄的网,网孔为极小的正方形。且切婉长60厘米,宽40厘米。使用时在网两角缝以夹带,戴在头上,将整个面部遮住。

乌孜别克族妇女除戴小帽外,还佩戴有方巾,一些妇女常在花帽上再罩有薄如蝉翼的挑花绣边披巾。

绣花头巾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子头饰之一。绣花头巾一般呈正方形,边长1.3米,四边用丝绒结成细网,拖出长穗。绣花头巾的幅面全由手工刺绣花朵组成图案,图案对称,花色艳丽。

奥里顿恰喜坦干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子头饰之一。“奥里顿”的意思为金子,“恰喜”即头发,“坦干”即圆币。由一个金质圆环固定头发,环两侧有两串金币,每串10枚,每枚重5克,一般在梳成辫子后使用。

乌孜别克妇女,不论老幼,都梳着辫子,小孩梳许多小辫,妇女梳两根长辫。喜爱戴耳环、项链、戒指、手镯、脚镯、发卡等首饰。每逢节日庆典、亲友欢聚,她们都要将首饰佩戴齐全,精心打扮,显得华贵典雅。今天,佩戴首饰已经成为乌孜别克妇女礼仪文化中的一部分。

金卡子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子首饰之一,别在女性耳朵上方。由纯金制成,精致小巧,有月季花状、花苞状和水波状等。

项链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子首饰之一。乌孜别克妇女的项链不少于二三十种,且形式各异,花样较多。由红金、黄金、纯银、宝石、玉石、珍珠等原料制作。

img35

乌孜别克族女式黄金首饰

圆耳环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子首饰之一。纯金制作,无雕饰。圆耳环为空心小球状,球面有一较长金钩,穿过耳朵眼,另有一小扣,与金钩扣合。此外,圆耳环为圆形,镶嵌有蓝宝石、白玉、珍珠等。

img36

阿意努斯喀(纯银月牙耳环)

月牙耳环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子首饰之一。质为纯银、纯金制作,无雕饰。形同月牙,牙尖一端有较长的金钩,穿过耳孔,另一端为一较细半圆扣,与金钩扣合。

手镯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子首饰之一。乌孜别克妇女的手镯是红金、黄金、纯银、宝石、玉石、珍珠等原料制作的。

戒指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子首饰之一。乌孜别克人的戒指多种多样,有银制的环形戒指,有纯金制的,也有镶有宝石的戒指。戒指上有的还烙有自己的姓名或祝福的花或字。

img37

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士红金与宝石饰品

img38

孜比格尔但(项链)

img39

喀希卡巴丽塔克(黄金耳环)

环形戒指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首饰之一,男女均戴用。纯金制作,呈环状,无宝石装饰,也不雕刻花纹。

img40

蓝宝石手镯

img41

玉镯

脚镯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女子首饰之一。乌孜别克妇女的脚镯是纯金和纯银制作的,非常漂亮,妇女们戴上脚镯走路时发出音乐似的响声。

img42

宝石戒指

(三)衣 物

乌孜别克族男子一般都穿喀纳瓦库伊拉克(衬衣)、叶克塔格、依萍佳、托尼(长衫)等衣物。托尼和叶克塔格上印有或刺绣有各种花纹,年轻人系三角形绣花比里巴格或克伊客恰(腰带),色彩艳丽,所穿衬衣的领边、袖边、前襟开口处都绣有各式各样的彩色花边图案。老年人却爱穿深色长衣,比里巴格或克伊客恰的色彩也偏于淡雅。

喀纳瓦库伊拉克(衬衣)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男装,多由白绸布制作。长袖子,竖高领,开襟,胸襟处绣有美丽的图案。领子一长一短,长的一端围到脖子另一边,用纽扣扣住,就像一个小型的围脖。衣服胸襟钉有三四颗扣子,开襟只开到胸口。

叶克塔格(yäktäg)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男式衣物之一。“叶克yäk”是来自波斯语的借词,意思为“一”,“塔格täg”是“地、下单”,叶克塔格(yäktäg)的意思为“一层,单层、单面”,也就是说这种乌孜别克服装很单薄,供夏天穿着。它不带里子,无纽扣,是长至膝下小腿处的长装,袖子比一般衣服稍短些,布料多用白色的蚕绸、绢或白布。夏天穿上叶克塔格,乌孜别克人称之为“清爽又有气质”,白衣飘飘,素净轻便,观感上就给人以消夏的享受。

伊萍佳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衣物,分为男装和女装。用途与斗篷相似,款式近似大衣、风衣,但衣袖长过一般衣服的衣袖,似京戏装中的水袖,并无使用价值,纯粹出于美观。男式的伊萍佳是直筒状,衣袖基本上未进行变形处理。女式衣袖长而窄,而且女装多做过卡腰处理,突出女性曲线美。衣服的衣襟、袖口处多用吉耶克(花边)镶织,整个衣服只在胸口处钉有一颗纽扣,并在纽扣上绕有金色流苏。衣服上身多绣花,花色根据衣料颜色而定。从色彩搭配来看,自然和谐,浓淡相宜。伊萍佳多在天气不佳时出门披在身上,御寒挡风。

麦勒托尼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男式衣物之一,乌孜别克族男子春秋时节穿用。这种衣装是用驼绒、山羊绒纺线后编织成的毛衣,长至膝下小腿处,没有斜领,全衣也没有纽扣,腰际处围一条方形绣花腰带,腰带多为黑色或红色。腰带对于乌孜别克族男性来说十分重要,色彩的搭配也十分讲究。腰带的绣花多为苹果花、大丽花以及变化有序的藤蔓和碧色肥大的绿叶,使腰带显得既庄重又鲜艳。驼色的麦勒托尼在1949年前只有有钱人才能穿用得起。制作一件驼色麦勒托尼十分费工耗时,成本也很高,精细的纺线和精心的编织过程,使整个制作麦勒托尼的过程十分缜密,也使成衣十分气派。

拜凯散托尼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典型的男式衣物之一。伯克萨木是一种质地较厚的绸缎布料,由其制作的服装类似夹袄,衣服夹有一层很薄的棉花,起御寒保暖作用。拜凯散托尼长至小腿处,衣袖稍长些,使着衣者显得修长。拜凯散托尼没有斜领和纽扣,有的拜凯散托尼在胸襟处缀上一个暗钩,起纽扣作用。腰间系一条方形绣花腰带以束紧衣身。关于拜凯散托尼有过一个很动听的传说:一个孤儿在冰天雪地里放羊,衣着单薄,牧主为了防他将羊毛剪下来夹在两层衣服中间,特地将孤儿的两层衣服里外缝死。大冬天的一天,天气很冷,孤儿冻得战栗不已,他祈祷神灵,让自己暖和些。忽然一只羊开口说道:“你将矮树上的雪积起来,夹在衣服里就会暖和。”孤儿按照那只羊说的做了,雪花在袄里变成了棉花。牧主很奇怪孤儿没有被冻死,问其原因,孤儿说道:“雪花比羊毛更暖和。”这就是拜凯散托尼的来历。

拜凯散托尼是一种长度过膝的长衣,因长衣多用“伯克萨木绸”而得名。它可以制作成两种款式,一种为直领、开襟、无衽,在门襟、领边、袖口上绣有花边。衣服上有花团图案,十分美观。另一种为斜领、右衽的上衣。

贝里伯格或喀依克察(腰带)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典型的男式衣物之一。乌孜别克族男子佩带的腰带,多用艾德莱斯绸、伯克萨木制作。正方形或三角形,边长80厘米,带面不绣花,但方带四周则绣一些非常繁丽的图案。底色分杂色、纯色两种,杂色多以黑、蓝、红、黄为主,纯色则以褐、绿、红、黄为主。贝里伯格或喀依克察带一般都是在男子穿各种托尼时佩用,将方带折叠成三角形系在腰围。贝里伯格或喀依克察有三种作用:1.是穿者身份的象征,贝里伯格或喀依克察的手工、质地、花色都能准确地表达穿者的身份。2.贝里伯格或喀依克察又是随着不同场合而变化的,喜庆的场合与一般性的场合,佩戴的方带有所不同,表明穿者对特定场合的认识。3.贝里伯格或喀依克察具有明显的审美品位和审美价值,一看男子腰间的方带就知道该人的审美取向和品位,引起不同层次人们的青睐。

卡腰托尼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典型的女式衣物之一。卡腰托尼的布料是伯克萨木绸、艾德莱斯绸和纯色的金丝绒。样式与男式托尼很相似,只是收了腰,是乌孜别克妇女冬天穿的衣服,也可以腰系绣花腰带,腰带有时系在托尼里面,有时系在托尼外面。乌孜别克妇女穿着卡腰托尼的伯克萨木或艾德莱斯托尼,显得英姿飒爽,很有精神。

帕然结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女式衣物之一。帕然结的两只袖子只作装饰用,并没有使用价值。两袖被缝在一起,绾在背后,像一个结在背后的大蝴蝶结。这种衣服质地不要求太奢华,关键在于衣服外表的清丽,没有衣领,也无纽扣。穿帕然结时,头部直接从领口穿出,披在身上。帕然结的幅面上绣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乌孜别克族妇女多用来出门时披用。关于帕然结有过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个特别爱炫耀自己的姑娘,喜欢在闹市抛头露面,总觉得自己是城里最美丽的女孩子。先知对女孩父母说,最近有一个长有两只毒眼的恶魔,它盯看的东西就要着火,化为灰烬,希望他们家的女儿小心。女孩父母劝女儿不要冒险,姑娘听不进去。有一天姑娘又到闹市看杂耍马戏,被许多少年关注,成了街头的焦点。姑娘兴奋极了,她把罩在头上的纱布揭开,左顾右盼,魅力四射。此时,她也被恶魔盯上了,不一会儿姑娘的脸像烙铁一样冒着青烟。此时先知赶来,把手上的衣服披在了姑娘身上,那件衣服叫帕然结。姑娘的脸才没有被彻底焚烧,但留下了一大片的烧痕。这就是乌孜别克族妇女穿帕然结的理由和帕然结的来历。

绣花坎肩尔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典型的、很普遍的女式衣物之一。常用丝绒或厚棉布制作,并饰有珠子和流苏。坎肩尔底色有黑色、青色、墨蓝色、褐红色,上面绣有各种图案。绣花坎肩尔有冬夏之分,冬天的坎肩尔多用黑色、枣红色等深色金丝绒制成,夏天的则用质地较厚的丝绸制成。衣襟、肩口和领口饰以吉耶克,胸襟绣石榴花或苹果花。

依台丽库伊拉克(连衣裙)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典型的、很普遍的女式衣物之一。依台丽库伊拉克分为两种:一种是裙摆为两个褶,另一种是裙摆为三个褶。依台丽库伊拉克的褶子有的是直筒状,有的是梯形状。依台丽库伊拉克的裙摆显得开张自然。依台丽库伊拉克有长袖、短袖,袖口有纽扣,领有高领、圆领,领子绣有很素雅的花纹。胸口钉有四五个扣子,扣子一般与衣服同色或相配,不要求反差太大。衣料多用棉布或条状纱绸。衣服多为乳白色、淡蓝色、粉色和黄色。整件衣服色彩显得和谐自然,清淡雅致。衣裙上并不作过多的缀饰。

艾德莱斯库伊拉克(艾德莱斯连衣裙)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典型的、很普遍的女式衣物之一。料子是各种各样的艾德莱斯绸。艾德莱斯是一种丝绸的名称,花色有全色和杂色之分,依穿者自己的喜好而定。艾德莱斯库伊拉克的上部是衬衣式样,长袖子,有衣领,胸口处有一弧线或平线。艾德莱斯库伊拉克的下部是裙幅式样,宽大多褶。穿艾德莱斯库伊拉克用不着束腰带。

拉孜木(艾德莱斯裤)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典型的、很普遍的女式衣物之一。乌孜别克族妇女常穿的长裤,料子是各种各样的艾德莱斯绸。拉孜木的腰围是用松紧带束的,裤脚有的用吉耶克来镶边装饰,有的用纽扣束紧,腿一般不外露。现在也常在家里穿用。乌孜别克人着装十分注重场合,在郑重的场合穿庄重或色彩凝重的衣服,平时则追求穿着舒服惬意。

吉耶克花边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衣物配料。多镶在衣襟、袖口和艾德莱斯长裤的裤脚,主要起美观修饰作用,使衣装更显精致。吉耶克和衣物不仅颜色上讲究搭配,花纹上也要与整个衣物协调。吉耶克宽4厘米左右,长短可随需要取用。

(四)靴子和鞋子

按照乌孜别克族传统习俗,乌孜别克人男女老少脚上一般都要穿乌图客、麦赛、喀拉齐、伯挺喀、突飞丽、喀非希等靴子和鞋子。

乌图客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绣花皮靴。多用牛皮制作,高筒,外壁用彩线绣桃花、苹果花等。女式比男式的靴跟稍高。

麦赛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软底皮靴。山羊皮制作。黑色,女式靴筒外绣花,男式不绣花,靴头尖,靴底软,轻便柔软,适合老年人穿用。在家单穿,出门时在其外套穿喀拉齐。

喀拉齐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用牛皮、人造革等制成,黑色、咖啡色的一种套鞋。

喀非希 是乌孜别克族传统的拖鞋,用牛羊皮、人造革等制成。一种鞋面较长,没有鞋帮,作一般拖鞋使用。另一种鞋面短,后跟部位围有一条皮(布)带,与一般布鞋一样,不绣花。男式鞋尖宽,不绣花;女式鞋尖窄,绣花。

三、服饰的变异与传承

新中国成立前,按照乌孜别克族的传统习惯,妇女出门必须穿戴斗篷,头上蒙有面纱,从头到脚都不能露出来。1950年以后,特别是近几年,乌孜别克人在衣着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装穿着逐步现代化,如牛仔裤、T恤、休闲装和西装等服装在乌孜别克青年人群中已经十分流行。加之客观原因的存在,年轻一代的乌孜别克族,已经很少能接触到和看到自己本民族的服装,甚至很少有专门的服装店能够缝制出地道的乌孜别克族服装。

乌孜别克族传统服饰文化在开放的现代社会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传统着装方式有退出主流的趋势,当代乌孜别克族人的着装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老年人的服饰特色以传统为基调,而年轻一代的着装特色与传统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穿西装、夹克、休闲服等。手工制作服饰的技艺渐渐消失,工业产品渐渐代替了手工制品。穿时装皮鞋的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男性青年中间。而大多数女性还是以皮靴为主,也有青年女性开始穿时髦的时装鞋。

传统服饰一般在比较重要的节日或仪式上才穿着。割礼上乌孜别克族儿童有一袭特制的民族传统服装,朵皮为圆形尖顶,带有羽饰;婚礼上新娘往往身着民族传统盛装;纳乌茹孜节(春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节日乌孜别克人都会穿上他们认为最好的服装。

乌孜别克人自己缝制婚礼礼服的越来越少,在木垒县乌孜别克民族乡阿克喀巴克村有一位哈萨克族妇女专门缝制婚礼礼服出售,顾客既有乌孜别克族,也有哈萨克族。

歌舞等以前是传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它们有时还是一种自发的自娱自乐的活动,但是从社会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的文化表演,民族传统服装已经成为专业演员的一种道具。在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成立20周年大庆时,在新疆乌孜别克文化研究会于乌鲁木齐组织的历届纳乌茹孜节聚会上,很多乌孜别克族专业演员的演出服装是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服饰。

乌孜别克族妇女居家时常上穿艾德莱斯库伊拉克,下套艾德莱斯拉孜木。男子多穿托尼和希木(长裤)。每逢节庆盛会,妇女不论老幼,都会将耳环、耳坠、戒指、手镯、项链、发卡等首饰佩挂齐全,精心装饰打扮自己,使其民族特色更加浓郁醇厚,更加鲜明突出。男子则多穿西服,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节庆盛会。

大南沟乌孜别克族牧民现在只有男子戴朵皮,很少见到乌孜别克族妇女戴朵皮,她们大多数只戴头巾,只有在婚礼上或文化展演上,她们才戴朵皮。现在乌孜别克的朵皮大多已经不是传统的安集延朵皮或塔什干朵皮,在“形”上经过了改造,部分朵皮都带有羽饰,这与传统的乌孜别克族朵皮有点不同。新娘的朵皮具有哈萨克族的“塔克亚”朵皮的风格,为锥形羽饰,羽饰一般为猫头鹰羽毛,在哈萨克文化中,它“表示吉利、欢乐和勇敢”。木垒乌孜别克族生活在哈萨克族中间,哈萨克族在接受他们的物质文化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接受了物质背后的意义。此外,乌孜别克族男子戴的朵皮也出现了另一种形式,夏天他们戴一顶朵皮,而冬季,尤其是冬天牧场异常寒冷,朵皮起不到很好的保暖效果,一些乌孜别克族牧民就在朵皮的外边再戴上一顶棉帽。

四、乌孜别克族发式

在乌孜别克族人中,头发的长短是区分性别的主要标志。乌孜别克族的发式一般女长男短。对乌孜别克族妇女来说,长发是最典型的女性美的标志,她们自始至终将留长发当作一种传统,创出了一系列修发方式,妇女的发型和辫子的数目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来修理。一般未婚少女的辫数为7、15、17、21或41根,忌讳辫双数。已婚女子只留双辫,这是她已婚的标志。乌孜别克族妇女将头发视作福气和财富,认为头发越长福气越多,因此绝不将落发丢弃,而是将其保存。妇女一般不轻易剪发,如果不得不剪就要选彩虹出现时拿斧头砍断,据说,这样新长出来的头发又长又密。用石墨和奥斯曼水描眉和描眼是乌孜别克族妇女传统的化妆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