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固原南塬发现一座初唐时期大型墓葬

固原南塬发现一座初唐时期大型墓葬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月17日,在宁夏固原市南塬正在发掘的一个墓地,人骨鉴定专家、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张全超昨天捧着一个刚刚出土的头盖骨,向记者和专程前来考察的中外专家介绍了这座墓葬所能揭示的意义。古墓所在的固原南塬,距固原市市区仅5公里,此前曾发掘过9座隋唐墓葬,其中有6座为粟特人史姓家族墓。因为固原南塬是一处十分重要的文化遗存,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固原南塬发现一座初唐时期大型墓葬_满眼风光:全2 册

人骨鉴定专家初步鉴定:其头盖骨具有欧罗巴人特征

“这个头盖骨具有明显的欧罗巴人特征。固原不止一次发现欧罗巴人种的遗骨,充分反映了外来民族迁徙、融合的状况,说明隋唐时期东西方的往来、交流十分频繁、十分密切,也说明宁夏及固原地区在丝绸之路中具有重要地位。”8月17日,在宁夏固原市南塬正在发掘的一个墓地,人骨鉴定专家、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张全超昨天捧着一个刚刚出土的头盖骨,向记者和专程前来考察的中外专家介绍了这座墓葬所能揭示的意义。

作为人骨鉴定专家,张全超是前一天专程从长春赶到宁夏固原来做人骨鉴定的,而固原南塬这处古墓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今年6月才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的。

古墓所在的固原南塬,距固原市市区仅5公里,此前曾发掘过9座隋唐墓葬,其中有6座为粟特人史姓家族墓。而距此不远,曾经发掘了3座北周时期高官的墓葬,其中李贤夫妇合葬墓的发掘和其墓中作为中西方交流物证的鎏金银壶更是震惊了世界。因为固原南塬是一处十分重要的文化遗存,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看到,整个墓葬由封土、墓道、过洞、天井、壁龛、甬道、墓室组成。其斜坡式墓道坡度为15度,长达28米,过洞和天井都有5个之多,其墓室位于地表下12米,是一座不同寻常的大墓。虽然还没有找到墓志,但从墓中出土的3枚字迹清晰、完全相同的“开元通宝”来看,它应该属于初唐时期。

记者昨天顺着长长的斜坡式墓道先走后爬进入墓室,看到墓道两侧白灰的墙面上均绘有人物、花卉图案,虽然年代久远、墓室早年塌毁,许多壁画损毁严重且多已模糊不清,但仍有一些壁画可以分辨出人物轮廓和花卉样式,有的绘画似在展示仪仗出行的场面。其中一幅壁画上的主要人物绘有很长的胡须,其相貌具有明显的外族特征。第4号天井的两侧,各挖了一个壁龛,40余件彩绘泥塑人俑即存放于此。墓门为砖砌拱门,墓室内有棺床,但葬具均已荡然无存,人骨也只发现一个仅存大半边的头盖骨,其他部分均已不知去向。但墓室四壁的部分壁画,仍然可以看出玄武、女佣的相貌。古墓发现宋代和现代两个盗洞,其中宋代的盗洞竟然穿透厚厚的封土准确无误地直达墓室。正因为如此,墓内出土文物不多,令人有点遗憾。尽管如此,这次考古发掘还是颇有收获。

也许是因为出土文物较少,40余件彩绘泥塑特别引人注目。它们中有男有女,或立或跪,男的蓄有胡须,女的眉目清秀,极易分辨性别。虽然通高只有26厘米,但制作相当精致,造型也很生动,堪称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虽然没有发现完整的人骨,但一块头盖骨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张全超拿着刚刚从墓室取出的头盖骨,耐心地向记者做出他的分析和判断:此人鼻骨隆起、犬齿凹陷、高鼻深目,具有典型的欧罗巴人种特征。其头盖骨发育完好,骨缝密合度高,应该是年龄在40岁或大于40岁的男性。张全超告诉记者,如果能够找到他的骨盆和牙齿的话,就可以为他的年龄和性别找到更确凿的证据。即使找不到更有价值的材料,我们也可以提取他的DNA,与此前在附近发掘并有重要发现的史氏家族墓中的粟特人骨进行对比,进而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固原地区一次次发现欧罗巴人种的遗骨,充分说明固原曾是中亚粟特人频繁活动的区域,也说明固原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经贸往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固原博物馆参观时,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固原地区原来没有史姓,现在有些姓史的人,可能就是粟特人的后代。

考古领队朱存世研究员告诉记者,这次考古发掘还没有完全结束,我们希望在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中有新的、更重要的发现。

(原载2014年8月20日《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