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唐朝韩愈简介资料_韩愈谏迎佛骨

唐朝韩愈简介资料_韩愈谏迎佛骨

时间:2022-07-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唐朝韩愈简介资料_韩愈谏迎佛骨韩愈是唐邓州南阳人,三岁成为孤儿,由其堂兄嫂抚养。韩愈深为时局忧虑。唐德宗和宦官都对韩愈十分恼火。韩愈为之心忧,上书朝廷请求停征关中地区赋税。唐宪宗看过韩愈谢表后颇为感动和后悔,想把他召回朝廷重新起用。宰相皇甫镈向来忌恨韩愈耿直,极力阻止他回京。韩愈到了袁州后,下令禁止这一不合人情的陈规陋习,使七百多名穷家子女得以返回其父母身边。

唐朝韩愈简介资料_韩愈谏迎佛骨

韩愈是唐邓州南阳(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岁成为孤儿,由其堂兄嫂抚养。他自称“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与凤翔邢尚书书》)。

唐贞元八年(792年),韩愈考中进士(据中华书局《韩愈年谱》),后由宣武(治所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军政长官)董晋举荐,受任该节度使府观察推官(巡察官员),再几经转任,于贞元十九年(803年),提为监察御史(最高监察机关官员)。

当时,唐德宗信任宦官,由宦官掌握京都警卫部队,操纵朝政。宦官利用宫市[1]横征暴敛,民众怨声载道。韩愈深为时局忧虑。他受任御史不久便上书数千言,对宫市提出批评。唐德宗和宦官都对韩愈十分恼火。

当年,关中(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以西至陕西省渭河平原一带)发生特大旱灾,“田种所收,十不存一”。有的人家为了活命抛弃妻子儿女,有的人家拆屋伐树变卖以应付苛捐杂税,许多人饿死冻死在路上。韩愈为之心忧,上书朝廷请求停征关中地区赋税。他在该奏书中称:“陛下怜念黎元,同与赤子。”“岂有知而不救?”“臣至陋至愚,无所知识。受恩思效,有见辄言。”(《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唐德宗和执政大臣看了韩愈的奏书后大为恼火,随即将他贬为连州阳山(治所位于今广东省阳山县)县令[2]。(www.guayunfan.com)

韩愈到了阳山后,一直闷闷不乐,加之不适应南方水土气候,生活艰辛,度日如年。他在给其友人的信中写道:“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喘喘焉无以冀朝夕。”(《答窦秀才书》,见《韩昌黎全集》卷十五)

经过这次打击,韩愈对仕途释然看淡。永贞元年(805年),唐宪宗即位后将韩愈召任为江陵府(治所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法曹参军(主管司法)。韩愈北返路过衡山(今湖南省衡山县衡山)时题诗写道:“窜逐荒蛮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中使(皇帝从宫中派出的使臣)杜英奇等人赴临皋驿(设于京都长安西郊、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迎接收藏于凤翔(位于今陕西省凤翔县)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的佛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拟将佛骨在宫中停放三天后,移送京都各个寺庙供人瞻拜。消息传出后,达官富人争先恐后前往寺庙施舍,许多平民百姓则甘愿“废业破产、烧顶灼臂”前去顶礼膜拜。韩愈时任刑部侍郎(朝廷主管刑事的部门副长官)。他一向坚持儒学正统,“素不喜佛”,对皇帝如此引导人们迷信佛祖深为忧虑不安。他没有忘记十多年前上书遭贬的往事,清楚地知道忤逆皇帝旨意又将会招致祸难,但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就迎拜佛骨一事,向唐宪宗呈奏《论佛骨表》。

韩愈写道:“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在位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至中国,非因事佛而致此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以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梁武帝“舍身施佛”,“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3]。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他接着写道:唐高祖即位之初曾动议除禁佛法,被“识见不远”的群臣阻止。为此,“臣常恨焉!”“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由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唐宪宗看了韩愈这份奏书后勃然大怒,要将他论罪处死。宰相裴度等人极力为韩愈讲情,说他上书禁佛固然有罪,如对皇上不是赤胆忠心,亦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求对他宽恕。唐宪宗盛怒不息,回答裴度等人说:“韩愈说我奉佛太过分,我还可以容忍;他居然胡说从东汉奉佛以来,天子多是不长命,出语何等尖刻!他身为大臣竟敢如此狂妄,实在不可宽赦。”接着,外戚贵臣纷纷出面为韩愈讲情,唐宪宗才免去韩愈死罪,将他贬为潮州(治所位于今广东省潮州市)刺史(行政长官)。

韩愈离开京都(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行至蓝田关(又称峣关,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境内)时,其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感慨系之,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到达贬所后,给唐宪宗上表道谢说:“陛下哀臣愚忠,恕臣狂直。”“既免刑诛,又获禄食。”“破脑刳心,岂足为谢!”“臣少多病,年才五十,发白齿落,理不久长。”“臣受性愚陋,人事多所不通”,甘愿“穷思毕精,以赎前过”。

唐宪宗看过韩愈谢表后颇为感动和后悔,想把他召回朝廷重新起用。宰相皇甫镈向来忌恨韩愈耿直,极力阻止他回京。唐宪宗只好将韩愈朝内地移近一些,改任他为袁州(治所位于今江西省宜春市)刺史。

袁州地区有一个习俗,穷人还不起债,可以把其子女送到债主家为奴隶抵债,若过期不拿钱赎回,其子女即归债主所有。韩愈到了袁州后,下令禁止这一不合人情的陈规陋习,使七百多名穷家子女得以返回其父母身边。

元和十五年(820年),韩愈被召回朝廷,先后受任国子祭酒(主管教育)、兵部侍郎(朝廷主管军事的部门副长官)、吏部侍郎(朝廷主管官吏任免的部门副长官)。

韩愈为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他虽然仕途坎坷,多次遭受贬排,但忧国忧民的耿耿丹心始终不变,“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

韩愈“酷好学问文章,未尝一日暂废”。他反对魏晋以来流行的“多拘偶对”的骈文,崇尚汉代及其以前的古文。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所写的《原道》、《原性》、《送李愿归盘谷序》、《师说》等文,广为传诵。当时无人能超过他的文笔,时人称其文章为“韩文”。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终年五十七岁。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韩愈传》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韩愈传》

【简评】

清代学者王夫之认为:“愈之言曰:‘汉明以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梁武舍身,逼贼饿死。’若以推究人心贞邪之致,世教隆替之源,固未尝非无父无君之教,流祸所及。然前有暴秦之速灭,哀、平之早折,则尽举而归罪于浮屠,又何以服哓哓之口哉。”(《读通鉴论》卷二十五《宪宗》)

毛泽东认为:“韩愈以文为诗;有些人说他完全不知诗,则未免太过,如《山石》、《衡岳》、《八月十五酬张功曹》之类,还是可以的。据此可以知为诗之不易。”(《毛泽东读书笔记》上,毛泽东1965年7月21日致陈毅信)“韩愈的《师说》是有真知灼见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同上,转引自

韩世福《毛主席到马列学院作报告》)

【注释】

[1]唐朝中后期,宦官到市场采购宫中用品,恃权强行以低价购买,甚至无偿掠夺商户,称为宫市。

[2]《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题解称:“皇甫湜为公作神道碑曰:‘贞元十九年,关中旱饥,人死相枕藉,吏刻取怨。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请宽民徭役,而免田租之弊。专政者恶之,出为连州阳山令。’盖谓此也。公二十一年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历言得罪之繇,与湜言无异。史以为言宫市出阳山误矣。”(中国书店《韩昌黎全集》)

[3]梁太清三年(549年),投奔梁朝的原东魏(都邺,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大将军侯景在寿阳(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发动叛乱,率兵攻入都城建康(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将梁武帝囚禁于台城(宫殿所在地)活活饿死。之后,南朝梁内战,亡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