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师说(韩愈)

师说(韩愈)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古之学者必有师。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秦汉以来,乐师地位低贱。美文共赏这是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一篇力作,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韩愈在文中主张从师学道可以不分年龄高低与身份贵贱,这对于当时十分重视门第观念、只认功名富贵、不懂尊师重道的官僚士大夫的不良风气是有力的讽刺与回击。这种注重“师道”和“能者为师”的思想,至今仍有积极的意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是故圣益圣〔4〕,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6〕,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7〕,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8〕,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9〕,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1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1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13〕。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4〕,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1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注释】

〔1〕传道:道,道理。受业:传授学业。受,授,古代可通用,但此处应为“授业”。学生对老师也自称“受业”。

〔2〕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3〕下:低,低于。耻:以……为耻辱。

〔4〕是故:因此。益:更加。

〔5〕其:大概。

〔6〕身:自己。

〔7〕句读: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儿童读书,须由教师在书上画出句号、顿号

〔8〕巫医:巫,从事召神降鬼等迷信活动的人。上古巫医不分,故连举。秦汉以来,乐师地位低贱。

〔9〕士大夫: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10〕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11〕常师:固定的老师。

〔12〕郯子:春秋时郯国的国君。郯子朝鲁,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关于官名的事。苌宏:周敬王时大夫。孔子至周,向他请教过音乐方面的知识。师襄:鲁太师(乐官)。孔子曾跟他学琴。老聃:即老子。孔子曾向他问礼。

〔13〕之徒:这些人。贤:有德多才。及:超过,胜过。

〔14〕术业:学术和技艺。

〔15〕古文:指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指儒家的六经,这里泛指儒家经典。不拘于时:不受时俗束缚。

美文共赏

这是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一篇力作,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韩愈在文中主张从师学道可以不分年龄高低与身份贵贱,这对于当时十分重视门第观念、只认功名富贵、不懂尊师重道的官僚士大夫的不良风气是有力的讽刺与回击。表现出作者非凡的斗争勇气和精神,也体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可贵。然而《师说》更可贵的是提出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只要具有那样的能力;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只要某方面比我好,在这方面就是我的师。这些思想把“师”的神秘性、权威性大大地减轻了;把教师和弟子的关系合理化了,平等化了,把师法或家法的保守的壁垒打破了。这些思想具有进步性和深刻的人民性。

全文篇幅不长,含义深刻,处处闪耀着真知灼见;说理透彻,气势磅礴,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写作上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论证,并辅之以感叹句和引用圣人之言来加强说服力。这种注重“师道”和“能者为师”的思想,至今仍有积极的意义。

本篇名句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在哪里,老师也就在哪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