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说》解(上)

《师说》解(上)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过五十的老先生,大概总读过韩愈的《师说》。韩愈的原意,是因为自己接受了门徒,为了抵制当时舆论的非议,所以写这篇文章自解。老师和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限。特别是当老师当久了的人,或者像韩愈所说的“术业有专攻”的人,就很不容易接受这个辩证法。老师们不容易接受这个道理,倒也事出有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虽是封建思想的代表者韩愈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但是在封建时代却并不通行。
《师说》解(上)_新编普通话口语表达技能教程

年过五十的老先生,大概总读过韩愈(hányù)的《师说》。这篇文章里很有几句话值得今天当老师和学生的想一想。例如他说:“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的原意,是因为自己接受了门徒,为了抵制当时舆论(yúlùn)的非议,所以写这篇文章自解。他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作了先生并不一定样样贤于弟子,从他学的人也不一定不如他,人们不必因此而大惊小怪。本来,只要是一个人闻道在先,不管他是什么人,都可以拜为老师。要学习的是知识,用不着问他“生乎吾前”或“生乎吾后”;也用不着要求老师精通百般武艺,只要他有一门是比自己好的,就应该认他为师,向他学习。这是讲给求学的人听的。但也可以反过来讲给“传道授业解惑(jiěhuò)”的老师们听。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一个真理,并不是瞎说。老师和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yúyuè)的界限。在这门知识上老师高过学生,在另一门知识上,学生也可能高于老师;今天老师高于学生,明天学生可能高于老师。这也是辩证法,对立面的统一。老师和学生可以互相转换,学生要向老师学习,∥老师也有需要向学生学习之处。

……

做先生的必然同时做学生,或者首先做学生,像马克思所说的“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这个道理说来很浅显,但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却很不容易承认。特别是当老师当久了的人,或者像韩愈所说的“术业有专攻”的人,就很不容易接受这个辩证法。

老师们不容易接受这个道理,倒也事出有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虽是封建思想的代表者韩愈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但是在封建时代却并不通行。正好相反,“天地君亲师”,在封建时代,老师是同“天地君亲”在一起,居高而临下,弟子哪里能同老师上下平等而又矛盾统一呢?老师毕竟是老师,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弟子毕竟是弟子,怎可以超过老师?这个观点相沿成习,直到不久以前,还有许多人没有料到千古以来的老师和弟子,会有一个伦常大变的时候。

(作者:廖沫沙 共697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