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韩愈手不释卷

韩愈手不释卷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韩愈手不释卷韩愈,字退之,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内河阳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手不释卷韩愈出生在一个仕宦家庭,但是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由嫂嫂抚养长大。韩愈四岁时哥哥去世,家中生活困苦不堪,只有嫂嫂一人承担生活的重担。这样,随着年龄和知识的长进,韩愈读书更加刻苦勤奋了。为了提高自己的学识,韩愈决定去洛阳求学。在洛阳,韩愈谢绝了一些亲友故人的盛情,租了两间茅屋住下。

韩愈手不释卷

韩愈(768—824),字退之,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韩愈手不释卷

韩愈出生在一个仕宦家庭,但是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由嫂嫂抚养长大。韩愈四岁时哥哥去世,家中生活困苦不堪,只有嫂嫂一人承担生活的重担。韩家有一些藏书,韩愈七岁的时候就在嫂嫂的辅导下开始读书。他非常喜欢读书,只要拿起书就会手不释卷,有的时候看书看得累了困了,就常常捧着书在那儿休息一会儿,不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就不吃饭、不睡觉。

韩愈常常忍饥挨饿,一边学习一边为家中境况发愁。但生活的艰苦没有使他退缩,反而更坚定了他发奋读书的信念。他仍旧夜以继日地广泛阅读,认真学习。

这样,随着年龄和知识的长进,韩愈读书更加刻苦勤奋了。他从早到晚坐在书案边,孜孜不倦地埋头苦读,连走路吃饭都不忘吟诵诗文,思索问题。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熟读了“五经”及诸子百家的经史典籍。韩愈爱好读书而又喜欢钻研,每次读文章的时候,都是认真思索,做笔记或写读后感。他还把所学的文章分成叙事性的和议论性的两大类,分别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他十五岁的时候,已成为一个通贯古今、才华横溢的有志之士,他下定决心要干一番大事业。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识,韩愈决定去洛阳求学。于是,他长途跋涉前往洛阳。在洛阳,韩愈谢绝了一些亲友故人的盛情,租了两间茅屋住下。他节衣缩食,过着清贫但却充实的生活。冬天生不起炭火,墨冻硬了,他就用嘴呵软再写;手冻僵了,活动几下继续练字;读书读得口干舌燥,就喝一口凉水继续苦读。经历了艰苦的学习、实践过程之后,韩愈终于攀登上了文学高峰,成为唐代文坛领袖,并在朝廷做了官。

为官从政之后,韩愈仍勤奋好学,没有一天忘记学习。同时,他对做学问持严谨慎重的态度,一丝不苟。

中唐时期,韩愈亲自倡导了一场古文运动,提倡创作有实际内容而又有益于社会的诗文,为开创一代新文风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也确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妙语点睛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激励人勤奋学习,独立思考的劝学名言,同时,这也是他一生的准则。正因为如此造就了他的成功,得到了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尊称。他的一生是读书做文章的一生,他之所以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名扬千古,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从苦学苦练中得来的。

▶警世良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