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顾炎武手不释卷

顾炎武手不释卷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生,对比自己年长的人的尊称,指顾炎武。《顾炎武手不释卷》的故事,用精简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好学不倦的学者形象。可贵的是顾炎武并不是读死书,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正是有这一精神,顾炎武根据实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献资料与实地历史考察相结合的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毕生提倡务实求真、去芜存菁的学风,反对治学中的蜻蜓点水和沽名钓誉现象。

275.顾炎武手不释卷

【故事今编】

顾炎武但凡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在平原旷野上行走,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原文精读】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亭林先生神道表》)

【字词注释】①凡先生之游:先生外出旅行的所有时间。先生,对比自己年长的人的尊称,指顾炎武。顾炎武(公元1613—公元1682),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②厄塞:险要的地方③曲折:详细情况④坊肆:街市中的客店。坊,街。肆,商店、客店⑤对勘:核对校正⑥或径行平原大野: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或,有的(时候)⑦无足:不值得⑧诸经注释: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⑨《亭林先生神道表》:作者全祖望(公元1705—公元175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绍衣,号谢山,学者尊称为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撰《鲒埼亭集》38卷,《外编》50卷,《诗集》10卷。另有《汉书地理志稽疑》6卷,辑补《宋元学案》100卷,《全校水经注》40卷并补附4卷。【再读品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许多人对顾炎武的最初认识,恐怕就源于这句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这位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自幼勤学。他六岁启蒙,十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对待读书做学问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他出身名门,少年时读书勤奋,十四岁考中秀才。青年时时常议论朝纲,主张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他主张“文不苟作”,不做无益之文,“须有益于天下”;治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重实地考察。他一生著述宏富,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等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作《日知录》较为系统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观点。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以经世致用为其鲜明旨趣,并以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极为有益的影响。《顾炎武手不释卷》的故事,用精简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好学不倦的学者形象。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书,“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习。可贵的是顾炎武并不是读死书,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正是有这一精神,顾炎武根据实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献资料与实地历史考察相结合的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毕生提倡务实求真、去芜存菁的学风,反对治学中的蜻蜓点水和沽名钓誉现象。他把追名逐利、草率自刻文集的人斥之为“失足落井”,把不辨良莠、盲目为这类文集作序斥之为“落井下石”。更鄙视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甚至变相攫取前人学术成果的劣迹。今再说此故事人物,实为可嘉可敬,治学者当效仿之!

【居要片言识记与书写】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