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碑传序跋之著_国可灭,史不可灭(1)

碑传序跋之著_国可灭,史不可灭(1)

时间:2022-08-2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也可从他的序文中,找出他在这段时期的心迹,即表达了他的国可灭,史不可灭和重在当代的史学思想。黄宗羲在康熙四年所作《户部贵州清吏司主事兼经筵日讲官次公董公墓志铭》中,提出“国可灭,史不可灭”的命题。康熙十一年,他在为抗清遗民冯元母所作《旌表节孝冯母郑太安人墓志铭》一文中,再次发表了“国可灭,史不可灭”的观点。这就是“国可灭,史不可灭”的实质所在。

碑传序跋之著_国可灭,史不可灭(1)_关于黄宗羲的故事

第41章 碑传序跋之著——国可灭,史不可灭(1)

自康熙六年(1667)前后至十二年(1673)这段时间,黄宗羲除参加会稽证人书院活动,创建、主持甬上证人书院外,还在进行一项重要工作,这就是对明清之际因抗清而牺牲的志士事迹,通过铭文而夺其姓名于狐貉之口;对活着的明遗民或通过寿序,或通过其所著诗文之序,或通过各种记文予以称誉,并表达自己之感情和思想。兹将这段时间(包括前三年)黄宗羲所写上述之文,凡写作年代可考者,按年排列于下:篇名备注

康熙二年《前乡进士泽望黄君圹志》八月初八弟宗会卒而作。

康熙三年《前乡进士董天鉴墓志铭》、《陆周明墓志铭》、《佩于李君墓志铭》、《钱孝直墓志铭》董天鉴即董德偁,甬上弟子董允瑫父。陆周明即陆宇。李佩于即李振玘。三人皆明遗民。

康熙四年《次公董公墓志铭》、《三峰汉月藏禅师墓志铭》、《汰存录》、《冬青树注》、《子刘子行状》董次公即董守谕,甬上弟子董道权父,明遗民。(www.guayunfan.com)

康熙五年《刘伯绳墓志铭》、《故孝廉黄季贞先生墓志铭》刘伯绳即刘汋,刘宗周子。黄季贞,名葆素,黄宗羲叔父。

康熙六年《称心寺志》、《答董吴仲论学书》、《子刘子学言》。

康熙七年《恽仲昇文集序》

上述墓志铭二十二,传二,序十五,其他文十九篇,从其各类文章,可以发现黄宗羲在这段时间有意用碑传作史传,以保存抗清志士的事迹。也可从他的序文中,找出他在这段时期的心迹,即表达了他的国可灭,史不可灭和重在当代的史学思想。

黄宗羲在康熙四年所作《户部贵州清吏司主事兼经筵日讲官次公董公墓志铭》中,提出“国可灭,史不可灭”的命题。他说:尝读《宋史》所载二王之事,何其略也!夫其立国亦且三年,文、陆、陈、谢之外,岂遂无人物?顾闻陆君实有《日记》,邓中甫有《填海录》、吴立夫有《桑海遗录》,当时与文、陆、陈、谢同事之人,必有见其中者,今亦不闻存于人间矣。国可灭,史不可灭,后之君子能无遗憾耶?乙酉、丙戌,江东草创,孙公嘉绩、熊公汝霖、钱公肃乐,沈公宸荃皆闻文、陆、陈、谢之风而兴起者。一时同事之人殊多贤者,其事亦多卓犖可书。二十年以来,风霜销铄,日就芜没,此吾序董公之事而为之泫然流涕也。《黄宗羲全集》第十册《户部贵州清吏司主事经筵日讲官次公董公墓志铭》。康熙十一年,他在为抗清遗民冯元母所作《旌表节孝冯母郑太安人墓志铭》一文中,再次发表了“国可灭,史不可灭”的观点。冯氏为慈溪大族,多为文昌社成员。冯元与其从兄冯沛祖都参加抗清斗争,然而“岂意公卿皂录,俄顷易位。沛祖死于海外,徵远(冯元字)困于柴水,长吟悲歌,无所投足”,黄宗羲接着说:虽然,国可灭,史不可灭,后之君子,而推寻桑海余事,知横流在辰,犹以风教为急务也。《黄宗羲全集》第十册《旌表节孝冯母郑太安人墓志铭》。在这篇墓志铭的铭文中,黄宗羲又指出:“太史遯荒,石渠萧瑟;茫茫来者,谁稽故实?藉此铭章,有如皎日。”在明亡后沧海桑田巨大变化之际,史官跑了,藏史书的皇家书库也荒凉,无人过问,这些或破家捐躯,或活埋土室志士们的事迹,不能因国亡后而芜没。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茫茫,谁再去发掘这些可歌可泣的往事?只有依靠这些碑传铭文,才能表彰于天下。可知黄宗羲在康熙初年,已下定决心,以碑传为史传,以抢救明清之际抗清史实为己任的决心。而他这一决心,说明他的史学贯穿了重在当代的本质。

黄宗羲的碑铭史传,十分广泛,囊括前明各类人物,巨纤毕收。如《次公墓志铭》、《佩于李君墓志铭》、《王仲墓志铭》、《玄若高公墓志铭》等等,或记载了前明浙东地区的士风,或记载了他们抗清史实,或记载了在与农民战争失败后自尽事迹。如他在《王仲墓志铭》中说:“此纸不灭,亦知稽山塊土,曾塞黄河也。”王仲(王正中),在南明官职不大,但能抗击汹涌而来的清大军,黄宗羲以此自豪,因捉笔挥毫,以墓文来挽救这一行将被岁月磨灭的这段故国史实,表扬志士们的民族气节,或国破而不以一家之存亡为绝续的精神。这就是“国可灭,史不可灭”的实质所在。

除了这些抗清的碑文,他也以碑传形式,保存了不少前明的文化史,如康熙三年所作的《钱孝直墓志铭》,钱孝直之父钱咸,为崇祯时语溪澄社社员,黄宗羲在文中简述澄社的历史及其自己与澄社的关系,他说:间有举同社之会者,因解试则在省,因岁试则在郡。乃若绝无所因,先期使者四出,速十余郡之士子,聚于一邑,舟车填咽、巾履交错、扫街罢市、置酒高会者,则自语溪澄社始也。主其事者为郁起麟振公、钱咸子與、吕愿良季臣、徐廷献子谔、孙爽子度,以一邑而奔走十余郡之士,可谓盛矣。其后十九年丙申,而陆文彬雯若复举社于其邑如故时。子与之子孝直,又主其事。……乃未几而社事罢,……。

余僻处浙河东,当澄社之会,愆期未赴,振公、子与乃渡江就余,为会于王文成公之第。……丙申之会,余方与麋鹿相接,又不得赴。《全集》第十一册《钱孝直墓志铭》。这里将语溪澄社的始末,主持者以及他与澄社的关系,作了简要的说明,这是了解澄社历史的难得资料,其中所说吕愿良,即吕留良兄,由此也可看出,他与吕留良的因缘,实即始于明末。

又如康熙八年(1669)的《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名来咸,鲁王时任副总兵。失败后曾参加地下抗清活动。他本人是一位著名内家拳师,是黄宗羲子黄百家学拳的师父。他的这篇墓志铭,将内家拳自武当张三峰创始起,在陕西和浙江,特别在甬上流传的脉络,作了交待。王征南拳技的故事,也写得栩栩如生。

又如康熙八年的《林三教传》,为明中期三教合一重要人物林三教的生平简史。作于康熙十年的《周云渊先生传》和《张景岳传》,则是简述晚明重要自然科学家周云渊和重要医学家张景岳的基本事迹,其中有述有论,流露了黄宗羲的有关观点。他写这三位为世人所轻视的人物,都是有的放矢。对后面二者褒评,说明他自己对自然科学的重视。因此,黄宗羲所说的“史不可灭”,不仅仅是抗清的历史,应是以抗清为主,包括对前明文化史的保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