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邓艾灭蜀的故事_邓艾是如何灭蜀汉的?

邓艾灭蜀的故事_邓艾是如何灭蜀汉的?

时间:2022-03-2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魏军虽然人少,但军粮充足,面对蜀军的百般挑战就是不理。在五年后的魏灭蜀之役中,这一部署的恶果得到彻底体现。姜维北伐,从来没有过诸葛亮的十万大军,每次都是“数万”,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蜀汉国内政治经济状况的恶化。蜀汉的北伐,至此全部结束。灭蜀之役开始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其余的十万大军越过两城后直扑汉中咽喉阳平关,使得阳平关下魏蜀军的比例达到了

邓艾灭蜀的故事_邓艾是如何灭蜀汉的?

公元263年,魏军兵临城下,后主刘禅急中生不了智,只得出城投降。而随着成都的兵荒马乱告一段落,刘禅全家也踏上了去洛阳的路。这个时候,他的身边只有秘书令郤正等寥寥数人。到了洛阳后,已经晋爵为晋王的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刘禅的子女手下也都一一安排了官职,一口气封了五十多个侯。

妥善安置这些人后,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酒席宴间,司马昭派人演出蜀地的舞蹈,刘禅的故吏看着故乡的歌舞,想起“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自然勾起了他们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全都黯然神伤,“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只有这位安乐公,嘻嘻哈哈不以为然。

司马昭看他若无其事都有点奇怪:“您不思念故国吗?”刘禅的回答震古烁今空前绝后家喻户晓:“此间乐,不思蜀。”

这就是蜀汉的君主,刘备的好儿子——刘禅。

夕阳余晖

蜀国在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按照诸葛亮临终时的遗嘱,以蒋琬为辅政大臣,先任尚书令,领益州刺史,后迁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蒋琬才干出众,办事稳妥,逐渐在朝廷中树立了威信,稳定了蜀汉政局。公元246年冬,蒋琬病故,刘禅又以费祎为大将军,辅佐朝政。费祎也是个很能干的人,但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军事上,对宫中的事不大过问。而在宫中担任侍中的陈祗私心很重,他与受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互相勾结,将黄皓提拔为中常侍,成为宫中掌权的宦官头目,于是黄皓开始干预朝政,操弄权柄。

费祎的助手是姜维。姜维本是曹魏战将,诸葛亮北伐出祁山时投奔蜀国,后多次立功,深受信任。姜维多次要求出兵伐魏,费祎不同意,他对姜维说:“我们这些人的才能与诸葛亮差得太远了,丞相尚且不能平定中原,我们怎能做到?还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至于北伐,还是等待能人吧!我们不能指望侥幸取胜,如果一旦失败,后悔就来不及了。”费祎怕姜维势大难制,限制他的兵力不得超过一万人。但费祎死后,姜维继任大将军。他自认秉承诸葛遗志,不顾实力差距,不听劝阻,多次组织北伐。

公元257年十二月,姜维趁司马昭倾全国之力平定淮南叛乱时再次北伐,魏将司马望和邓艾进据长城相抗衡。魏军虽然人少,但军粮充足,面对蜀军的百般挑战就是不理。几个月后姜维听说淮南诸葛诞兵败被杀后撤退,此战无疾而终。公元258年十二月,姜维申报蜀汉后主刘禅后,将汉中的防务彻底修改。原来的部署是遭遇进攻时占据各个险要关口,拒敌于国门之外。姜维认为这样的防守虽然稳妥,但没有太大的好处。他新的部署是如果遭到魏军进攻,放弃险要退守汉乐两城,并坚守阳平关,趁敌人攻坚不克退兵时加以追击歼灭。然而,姜维的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实则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蜀军战斗力的下降已经无法支撑全面防御的任务。姜维如今的行为,有如赌徒,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资本雄厚的庄家彻底清盘。在五年后的魏灭蜀之役中,这一部署的恶果得到彻底体现。

姜维北伐,从来没有过诸葛亮的十万大军,每次都是“数万”,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蜀汉国内政治经济状况的恶化。在这样的困境中,姜维于公元262年再度北伐,却被邓艾击败于侯和,姜维退往沓中。数次北伐都没有成功,还耗费了大量民力物力,蜀国军民愁苦不堪,怨声载道。而这一败后更是朝野鼎沸,黄皓等人甚至有了解除姜维兵权、并以右大将军阎宇代替其为全军首领的动议。姜维见黄皓党羽众多,又得到刘禅宠信,自己在朝中凶多吉少,不如远而避之。从此姜维不敢回成都,当年十月起以屯田为借口驻扎在了沓中。蜀汉的北伐,至此全部结束。

蜀国不仅对外作战不利,内政也逐渐腐败。当时,宦官黄皓与侍中陈祗勾结,把持朝政。他想撤掉姜维大将军的职务,控制军权。姜维也十分厌恶黄皓,他密奏刘禅,要求杀掉黄皓。刘禅却回答说:“黄皓不过是供我役使的小臣,你不必介意!”从此,在刘禅的纵容下,黄皓等人为所欲为,蜀国政治日益昏暗。

魏军叩边

蜀汉朝政日益衰败,而北方的曹魏力量却不断增强。这时,司马昭控制了魏国大权,整顿军队,准备战争。公元262年,司马昭要出兵伐蜀,不少大臣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只有司隶校尉钟会赞成。司马昭说:“自平定寿春以来,已经六年平安无事了。现在我们面临两个敌国。吴国土地辽阔而地势湿洼,在那里用兵较为困难,不如先平定巴蜀,然后再顺流而下,水陆并进,这就像春秋时晋献公先灭虢国后取虞国的形势。蜀国士兵共计九万,守卫成都及防卫其他地区的约四万人,其余的战士不过五万人。现在把姜维牵制在沓中,使他不能向东用兵。我们可直接向骆谷进军,通过他们的空虚地带去袭击汉中。以刘禅的软弱无能,蜀国百姓定会惊恐不安,这样,蜀国就必然灭亡。”于是,司马昭将自己的主簿师篡派去当邓艾的司马,同时,他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一带。灭蜀之役开始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

这时,在沓中的姜维发现魏国在关中练兵,有伐蜀的迹象,立即上表报告刘禅,建议他派重兵防守阳安关(今陕西勉县西)和阴平(今甘肃文县)。刘禅问黄皓,黄皓求神弄鬼,假借巫鬼的旨意,说魏国不会前来进攻。刘禅听信了他的话,将姜维的建议搁置一旁,朝中大臣对边境的危急情况却毫无所知。

不知道是黄皓不够虔诚还是他根本就拜错了菩萨,公元263年八月,经过充分的准备,司马昭派十八万魏军分三路南下。征西将军邓艾率军从狄道(今甘肃临洮)、甘松(今甘肃迭部东南)向沓中进攻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军从祁山进军,攻打阴平附近的武街、桥头,截断姜维的后路;钟会率领十万魏军主力,分别从斜谷、子午谷进军,攻打汉中。刘禅得知魏军伐蜀的消息,连忙派廖化率军去沓中,做姜维的后援;派张翼等领兵去阳安关口协助防守。但援军还没有到达前线,钟会的大军就已经攻下汉中。汉中是诸葛亮生前长期驻守的地方。钟会为争取人心,派人专门上定军山祭扫诸葛亮墓,还下命令,严禁部下在诸葛亮墓周围放马、砍柴,以示对诸葛亮的敬意。

九月初,面对魏军的三路大军,蜀汉按照既定部署放弃了汉中各个险要,退守汉、乐两城和阳平关。东路魏军主力顺利通过谷道进入汉中平原。钟会对姜维的城防战术采取了相当高明的对策。他派前将军李辅和护军荀恺各率领一万人马将汉、乐两城(各有五千蜀军)包围,来了个围而不攻,限制住他们不出来捣乱。其余的十万大军越过两城后直扑汉中咽喉阳平关,使得阳平关下魏蜀军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十比一!姜维精心部署的城防战术,就这么被轻易化解。

与此同时,魏军在阴平与蜀将傅佥发生激战,傅佥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抵抗。不料部下蒋舒投降,开城门迎接魏军,傅佥战死,阳安关陷落。姜维在沓中得知汉中失守,连忙避开邓艾,向阴平(今四川文县)撤退。魏军紧追不舍,在强川口双方激战,姜维败走。他又听说诸葛绪已经占据了桥头,准备截击他,便从北面绕过诸葛绪到达了阴平。在阴平,他聚集军队,与从成都北上的廖化、张翼、董厥等援军会合,据守剑阁

奇兵破剑阁

剑阁位于嘉陵江和龙斤山之间,有大小剑山相连,《读史方舆纪要》称其为“凭高据险,界山为门”,是“蜀境之巨防”,系由汉中入蜀的必经关隘。由于它处于丛山环绕、千仞壁立之中,有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过”之险。邓艾、诸葛绪率军进攻沓中,牵制蜀军主力的企图被姜维识破后,姜维即率主力东退,巧妙地骗过了诸葛绪,顺利地通过了东退的唯一通道阴平桥头。姜维深恐剑阁再失,遂率领途中相遇的蜀将廖化、张翼、董厥等军,一齐退向剑阁,占据了剑阁的险要地势,准备抗击钟会的主力大军。

钟会军至剑阁,随即率军向姜维守军进攻,姜维军凭险顽抗,钟会军屡攻不下,双方交战达一月之久。此时,魏军粮道运输艰难,钟会在军事进攻受挫、粮食消耗将尽的困难局面下,转而通过威吓、劝诱欲迫使姜维投降,被姜维拒绝。钟会于是再督军向姜维军猛攻,仍然无法攻克,双方形成对峙。钟会见军粮日缺,再继续作战也难以奏效,遂欲撤军退走。

这时,邓艾给钟会写信,建议说:“蜀军已遭受挫折,我们应该乘胜前进,如果从阴平出发,沿小路经德阳亭直奔涪县(今四川绵阳东),此地距剑阁百里,离成都三百余里,在这里出奇兵冲击其腹心之地,剑阁守军必定回撤,那么在涪县的兵力就很小了,我军一定能够攻克涪县。”钟会接受了邓艾的建议,于是率军从阴平出发,经过七百里荒无人烟的崎岖小路,逢山开路,遇谷架桥。粮食供应不上,将士吃不饱饭,邓艾鼓励大家坚持。遇到危险山坡,邓艾就用毡毯裹住自己滚下去,在他的带动下,将士们都不畏艰险,攀着树木崖壁,鱼贯而进,终于到达江油。

据守江油的是蜀将马邈,他见魏军突然到来,大吃一惊,自知不是对手,便开城投降了。接着魏军又向涪县进发,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退守绵竹(今四川绵阳西南),邓艾乘胜追击,并写信劝诸葛瞻投降,说:“如果投降,一定上书请求封你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下令将使者斩杀,决心与邓艾死战。邓艾派儿子邓忠、司马师纂分别从左右两路发动进攻,诸葛瞻顽强抵抗,将他们打败。魏军撤回大营,对邓艾说:“攻不破敌人。”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攻不破的!”严厉斥责邓忠、师纂,要将他们推出斩首。邓忠、师纂回军再战,终于大破蜀军。诸葛瞻战死。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几岁,感叹道:“我父子身蒙国家重恩,没有早些斩杀黄皓,使他败国害民,生有何用!”说罢,跨上战马,冲入敌阵战死。

魏军战胜了诸葛瞻军后,随即推进至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距成都已不足二百里。

乐不思蜀

魏军攻克绵竹后,很快逼近成都,进军之神速,完全出乎蜀国意料。刘禅已无兵可调,无将可战。百姓人心骚动,纷纷逃进山林湖泽。此时刘禅召集群臣廷议,有的认为蜀与东吴互为盟邦,可以投奔东吴;有的主张南中地区有七郡之大,且形势险要,可以防守,应退向南中。光禄大夫谯周说,自古以来,没有寄生于其他国家的天子,如去吴国,也只能做吴国的臣民。他认为,吴国迟早要被魏国所灭,同样都是称臣,向小国称臣,就不如向大国称臣,也免受二次羞辱。而要南逃,也应早做准备。现大敌已临近,失败在即,一些奸臣之心,令人莫测,恐怕南逃的第一天,就会有人发动叛乱,哪里能到达南方呢!众人颇觉谯周分析有理。

在谯周的一再劝说下,刘禅终于决定投降魏国,只有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反对投降,他愤怒地说:“即使我们无计可施,无力可守,面临灾祸,也应父子君臣背水一战,为国家捐躯,这样才无愧于地下的先帝,为什么要投降!”刘谌不愿看到蜀汉灭亡,便跑到祖庙痛哭,先杀了妻子,然后自杀。

但这阻挡不了刘禅派侍中张绍等人带着印玺去见邓艾。侍中张绍在雒县(今四川广汉)见到了邓艾,代表刘禅向邓艾表示投降。邓艾大喜,复函欢迎。刘禅又派人去前线要姜维向钟会投降,当蜀汉将士接到投降命令时,许多人义愤填膺,拔出刀猛砍山石。刘禅还派尚书李虎将户籍档案送交邓艾,共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口,军队十万两千,军吏四万人。不久,邓艾率魏军抵达成都。刘禅带领太子诸王以及群臣六十多人,按古代国君投降的仪式,反绑双手,拉着棺材,来到邓艾军前请降。邓艾上前将刘禅松绑,下令将棺材烧毁,表示接纳。刘禅投降以后,姜维及廖化、张翼、董厥等人也率部投降了钟会。自公元263年八月到此三个月间,魏国便全面征服了蜀汉。

刘禅作为亡国之君,客居洛阳,受辱于敌国,却怡然自得。有一次,司马昭与刘禅一起宴饮,故意为他表演蜀国歌舞,旁人看后都为之伤感不已,而刘禅却嬉笑自若。司马昭对贾充说:“人没有感情竟然到这种程度!即使诸葛亮还在,也不能辅佐他长治久安,何况姜维呢!”过了几天,司马昭又问刘禅:“你还思念蜀国吗?”刘禅说:“在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跟随刘禅入魏的蜀臣郤正听说这件事后,非常失望,对刘禅说:“以后司马昭再这样问您,您应该含着眼泪回答:‘祖先的坟墓都远在岷、蜀,我常常望西而悲,没有一天不思念。’然后闭上眼睛。”不久,司马昭果然又来问刘禅,刘禅便将郤正教给他的话重复了一遍。司马昭说:“你说的怎么和郤正说的一样?”刘禅睁开眼睛,惊慌地说:“这是他教我这样说的。”左右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蜀汉自221年刘备称帝到263年刘禅亡国,共四十三年。三国中蜀汉的历史,就在这样的笑声中彻底降下了帷幕。

蜀汉灭亡后,邓艾在成都居功自傲。他对蜀国士大夫说:“诸君多亏遇到我,所以才有今日,如遇到东汉初年吴汉那样的人,你们恐怕早已被杀了。”他给司马昭写信,建议乘胜伐吴,并规划了伐吴的各种准备工作。司马昭怀疑邓艾有专权之心,便派监军卫瓘转告邓艾,“做事应当报请,不要按己意实行”。邓艾很不满意,他认为自己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谋划,不应该遭到指责。

其实,真正有叛离之心的是钟会。姜维已有所察觉,想促成他作乱,就假意劝钟会:“听说您自淮南之战以来,算无遗策,现在又平定了蜀国,威德震世,百姓无不颂扬您的功劳,主上却畏惧您的谋略,您还想安生吗?何不效法陶朱公范蠡泛舟湖上,远避是非,以保全自己的功名性命呢!”钟会说:“您说得太远了,我不能离开。”姜维见他热衷功名,便说:“其他事情就凭您的智慧和力量了,用不着我多言了。”钟会见邓艾在灭蜀战争中功劳显赫,并独断专权,便想除掉他。他和卫瓘一起密报邓艾企图谋反。钟会善于模仿别人的字体,他在剑阁拦截了邓艾的奏章、上表,改写了其中的话,使言辞狂悖傲慢,态度居功自傲。同时又毁掉司马昭的信,重新再写,以使邓艾生疑。这样一来,司马昭果然以为邓艾图谋不轨,便下令用囚车将邓艾押送回京。途中,邓艾被卫瓘杀掉。

邓艾死后,钟会在西南地区势力大增。他见时机已到,决心反叛,准备让姜维做先锋率兵五万出斜谷,自己统率主力随后,先占领长安,然后进军洛阳。然而,司马昭早就料到钟会要谋反,并知道他不好对付,便亲率十万大军屯驻长安,同时命令中护军贾充领兵入斜谷。钟会发现司马昭对他有了防备,急忙下令公开打出讨伐司马昭的旗帜。为防止部下反叛,钟会把入蜀魏军将领都关押起来,准备把他们杀掉,但是没等钟会动手,这些将军就联合起来攻打钟会,被关押的将领也乘机逃回自己的部队,率兵讨伐钟会。在战斗中,钟会、姜维都被杀死。从此以后,司马昭牢牢地控制了魏国大权,为魏国日后吞并东吴、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