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重视文化教育_李培福的故事

重视文化教育_李培福的故事

时间:2022-08-1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重视文化教育_李培福的故事华池在隋、唐、宋时即设有县学,兴学之风渐浓。李培福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文化教育的重要,一到任就十分重视发展文化教育,指出“这是一项中心工作”,县、区都要成立教育委员会,创办学校,开展社会教育。三区教育主任对教育工作不重视,派干部、教员做工作也推不动,李培福就进行了严厉批评,令其改正。

重视文化教育_李培福的故事

华池在隋、唐、宋时即设有县学,兴学之风渐浓。宋时乡里、百户设有社学、义学或私塾。金、元时,境内政治文化中心西移,教育文化日渐落后。据考,宋代县内儒学生徒考中进士6人,举人2人。明、清境内安化、合水儒学生徒考中进士3人,文武举人29人,贡监生43人。在民国七年(1918年)和民国十九年(1930年),合水、庆阳分别于东华池和元城各设立初等小学一所,境内有初小学生40余人。1937年2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今林镇乡四合台村创办列宁小学,自此小学教育兴起。中学生则寥寥可数,仅有李才、刘文英、黄生贵、郭子玮、刘土道、柴生瑞、张炜炽等人,远在平凉读书

李培福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文化教育的重要,一到任就十分重视发展文化教育,指出“这是一项中心工作”,县、区都要成立教育委员会,创办学校,开展社会教育。在“扫除边区文盲”的号召下,组织广大工农群众参加识字运动。根据农村居住分散的特点,照顾生产习惯和生活利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如冬学、夜校,识字组、民教馆、俱乐部等。教学方法也较灵活,创造了个别教、互帮互教、家庭互教等多种形式。时间安排上采用大忙不学、小忙少学、农闲多学、雨天雪天集中学习的办法。白马庙石怀玉识字组创造了“纸条子教学方法”,即教师把所教的字写在纸条子上,先教会组长,再由组长把纸条子分发给他们的组员,这样的识字教学很有效果。

教学内容上通常以识字为主,同时进行政治、生产技术和卫生教育等群众迫切需要掌握的一揽子教学内容,即对一字不识者则重扫盲识字,对乡村干部教记账、打算盘(珠算)、写信、打条据等,对妇女教认票子(数钱)及卫生常识。同时,依靠劳动英雄,变工队长及各乡村较有影响人士出面组织社会教育,动员群众解决经费、设备并进行管理,政府予以指导。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张振财在自己识字的同时,领导全村的识字运动,制订了要在两年内消灭全村文盲计划。他所在的城壕村,除老弱病残和不到学龄的儿童外,其余31人全部参加了识字运动。后来,他还将识字组发展成为相当正规的夜校,用开公荒入合作的办法解决全村识字运动的经费。张振财创办社会教育事业的成功经验得到党和人民的肯定。教育家蒋南翔曾在1944年10月2日的《解放日报》上撰文,对张振财领导的识字组给予很高评价。

当时,很多干部对发展学校教育认识模糊,工作不积极;群众中有女娃娃一念书就成了“公家人”的思想,不愿让子女上学。为此,1938年9月,李培福给各区教育主任及教员写了一封指示信,强调“学校教育要改进质量,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把扩大数量放在第二位,实行统一教材,在教育方法上,反对死记硬背,克服灌输式,采取新办法,实行集体讨论,采用问答式,配合实际例子;在管理方法上,禁止打骂学生,活跃课外活动”。对冬学准备工作,扩大学生数量,办学经费,加强领导,密切政府和学校的关系,配全教学干部等,都作了明确的指示。(www.guayunfan.com)

李培福亲自或派人下去检查指示信的落实,在群众中展开讨论,提高了认识。各区都很快建立了冬学和识字组。成绩最好的4个区在10天内建立两处冬学,恢复了一所学校,区乡干部带头送子弟入学,带动了一大片。四区一个乡长对教育不重视,李培福派人去帮助,召开乡长联席会议,指出这一不良倾向,在几天内这个乡就有了转变,建立了乡长负责教育制度,定期检查教育。三区教育主任对教育工作不重视,派干部、教员做工作也推不动,李培福就进行了严厉批评,令其改正。对个别人对办教育散布流言蜚语,经教育又不改正的人,就开群众大会,公开检讨,既教育本人,也教育大家。

2009年11月9日,笔者在西峰见到张文会老人,他回忆说:

我在华池上小学听李培福讲过话。1938年,华池县在李沟门成立了完小,只有四个年级,陈云生当教员,有三十几个学生。李培福县长来讲了一次话,手里拿着烟锅子。讲话说:“这是华池办起的第一所学校,是穷人的学校,是给穷人办事的。你们学生好好学,政府等着用人呢。”[1]

由于李培福的重视,各级干部努力,华池县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都很快,1935年,华池县办起识字组230处,学员1441名。到1940年,全县共有学校30所,还有一所女子学校,学生数量和教学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1944年10月2日,《解放日报》上刊登的蒋南翔《陇东文化运动中的新人物》一文中写道: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创办过不少学校,也有过不少抱有伟大理想的教育家,但从来没有一个学校或教育家,曾有这样的能力来解决这样困难复杂的问题。从一个文化上落后到文盲占百分之百的农村,要在两年半内,就使它从多少世代的旧传统的压力下翻过身来,使每人能识1000字,读下边区《解放日报》。这种神圣的事业,这种伟大的教育运动,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权下面,只有在共产党所实施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方针下面,只有在启发和依靠了广大群众自觉性和创造性前提下面,才有实现的可能。中国历史上任何教育家没有能够解决的一个困难,现在在张振财领导下面的城壕村识字夜校,已经开始给它作出了有效的答案了。

教育家对这种教育方式作出了如此高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