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炮火中的土地改革_李培福的故事

炮火中的土地改革_李培福的故事

时间:2022-08-1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炮火中的土地改革_李培福的故事在三年解放战争时期,根据不同情况,陇东先后采取进一步减租查租、征购土地给农民、彻底改革土地制度三种不同方式,逐步帮助农民获得土地,达到了“耕者有其田”之目的。在边区政府派来的工作组指导和帮助下,组成了陈治中、白向银、李培福、刘泽西等五人委员会专门研究复查减租工作,派干部先在庆阳的几个区进行调查。

炮火中的土地改革_李培福的故事

在三年解放战争时期,根据不同情况,陇东先后采取进一步减租查租、征购土地给农民、彻底改革土地制度三种不同方式,逐步帮助农民获得土地,达到了“耕者有其田”之目的。

陇东解放区普遍进行了减租减息运动。在边区政府派来的工作组指导和帮助下,组成了陈治中、白向银、李培福、刘泽西等五人委员会专门研究复查减租工作,派干部先在庆阳的几个区进行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的酝酿试办,遵循一般减租与个别清算结合的原则,讨论制定了17条政策。规定一般退租从1940年算起,个别恶霸地主从1937年退;没钱粮清退时可折成土地或财产;清查地主来历不明之地,退还原主;原佃户有当、买土地的优先权;站年汉(陇东的一种习俗,即青年农民无偿地为主家,多为有女无儿的中小地主或贫农做活三年,可与主家女子结为夫妻,并分得一份田产)已结为夫妻者可分得一份土地……在清算查租中,各县采用诉苦清算,说理斗争和“面和”(方言,意为协商)三种办法。王铨是庆阳县大地主“八大家”之一,他使用黑驴打滚利上加利的剥削手段,霸占大量土地。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饥馑时放粮一斗,三年后就收粮四石多,迫使许多农民失掉土地,妻离子散。经清算,王铨应退租1453石,折地519亩,窑洞36孔。镇原县大地主李希刚强取豪夺,称霸一方,指示打手十三人赶走农民张维清一家,霸去20亩地,6头驴,清算后退地1400亩。对中小地主一般采用说理斗争。地主说:“你种我的地,小的吃大,大的吃老,人要讲天地良心。”佃户就针锋相对地说:“你收我的租,把小的养活老,老的养活死,整整剥削了我几辈子。”还列举地主强收地租,逼得佃户高息借账、低价卖牛等种种事实,迫使地主低头认罪,退出多装的租子。清算查租后,不少农民主动请农会代表和地主协调主佃间的关系,更新建立新约,以保证既得利益。

1946年9月,西北局要求以土地公债形式征购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1946年底到1947年初,又进行土地征购运动。1946年12月28日,边区政府要求陇东分区的庆阳、合水、镇原三县在查验的基础上进行征购分配。

为了摸索土地改革工作经验,推动各解放区土改工作的开展,1946年12月24日至1947年1月9日,党中央和西北局派康生、陈伯达、胡乔木、马文瑞等率土改工作团,到庆阳县高迎区六乡(王家塬)进行诉苦清算与土地征购相结合的试点工作。地委书记李合邦,分区副专员李培福,庆阳县委书记刘泽西、县长杨福祥,高迎区区委书记赵志明以及高迎区三乡的干部16人,参加土改试点工作。(www.guayunfan.com)

高迎区三乡共有人口1033人,耕地9793亩,有540人无地或少地,17户地主拥有土地占全乡耕地面积的54%,仅地主王轩一家就占有土地2000亩,有佃户40家。土改工作组进乡后,发动群众开展清算减租和征购土地,取得了显著成绩。征购的土地以每亩1年至1年半的收获量作价,由48户无地及22户少地农民分别承购,人均得塬地5~6亩(山地2亩折1亩),并颁发了土地证。规定给地主人均留地9亩,超过当地中农的5%,使97%的土地为农民所有。分得土地的农民欢欣鼓舞,一致要求将王家塬改名为“农民塬”。

李培福作为主抓土地试点工作的副专员,在王家塬土改试点中取得的成绩,陕甘宁边区在其主办的《土地工作通讯》第三期中写道:“……王家塬乡有许多新的创造,取得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边区数月来实行征购土地工作的优良典型。”并介绍了王家塬乡灵活多样的宣传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诉苦清算与征购土地相结合的经验。1947年2月9日,边区政府在召开的专员、县长联席会议上总结了王家塬乡的土地改革工作经验,向各地推广王家塬乡的具体做法,即:一、调查研究,宣传政策;二、召开会议,发动群众,讨论征购,控诉恶霸;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征地和分地原则。四、换约、丈地、定界,给土地发公债,给农民发土地证。

经过试点,陇东解放区的庆阳、合水、镇原3县在33个乡(庆阳6个、合水12个,镇原15个)开展了土地征购运动,征得土地6282亩,分配给9080个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曲子、环县、华池三县曾于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过土地革命,但由于按“谁种归谁”的原则分地,所以得地者多为佃户,且谁种得多就得的多,存在着多者百余亩、少者只有二三十亩的不均衡现象。1946年12月,陇东地委对这三县进行土地清查,对土地改革不彻底的地方进行重行分配,对遗漏的中小地主,则利用查租、减租、退租和以土地公债的形式征购其长余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先后侵占了陇东解放区的大部分地区,陇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土地改革并未中断,政府利用战争间隙,在30多个乡继续进行土改。

1947年8月,中央在西柏坡召开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以乡为单位,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8年春至1948年10月,陇东在已收复的县、乡、村进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运动。

曲子、环县、华池三个老解放区县的土改,经历了抽补调剂、纠偏和评产丈量、确定地权等几个步骤。由于有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及马文瑞、万里、江隆基等领导亲临指导,土改运动进展顺利,成绩显著。

1947年12月上旬,先在华池县白马区五乡进行了一月余试点,但土改中出现了“左”的偏差,全部没收地主财产,把人赶出家门,对富农的土地、牲畜、庄基、农具、粮食也全部没收。12月中旬至1948年1月1日,陇东地委在华池县紫坊畔乡刘坪召开整风暨土地工作会议。会议由地委书记李合邦、西北局组织部长马文瑞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陇东分区党政军负责人和各县县委书记、县长及部分区委书记、区长,华池县部分乡的主要干部和平凉边界工作人员,共380余人。决定在老三县(华池、环县、曲子)开展土地改革,抽调300名干部,组成5个工作团,到华池的柔远、元城,曲子的木钵,环县的环城等5个区29个乡进行土改试点工作,历时三个半月。在土改试点开始的十多天,许多干部缺乏工作经验和受刘坪会议反右倾批评的影响,放任或者附和农民自发的平均主义要求,发生了政策掌握不准和侵犯中农利益的“左”倾偏向。在划分阶级成分时,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明确的政策界限,把部分中农错误地定为地主和富农,侵犯了中农利益,引起中农不满;在工作方法上存在着不恰当的方式,对地主扫地出门,使用了肉刑,错斗了不少基本群众。部分中农认为,分了地主富农又要分中农了,于是随意宰杀牲畜,挥霍粮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和浪费。一些分到财物的贫雇农(有不少“二流子”)也宰杀或贱卖牛羊。下乡干部怕接近中农而犯错误,极力避免与中农接触,更加重了他们的疑惧心理。参加元城区土改的一位干部,宁愿饿肚子也不吃中农亲戚送来的饭菜。木钵乡一个干部吃饭时,见主人家里有一匹马,判断这家够中农成分,慌忙放下碗走了,致使这家当夜把马拉到别处隐藏起来。柔远发生的轰、拉、打、唾现象严重,甚至吊打了2人。环县共斗地主68户,而运动后期定成地主、富农和反革命的只有9户,其余7户都斗错了。

这种“左”的偏向在其他进行土地改革的解放区也存在着,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1947年党的十二月会议后,对土地改革的政策和策略,作了更加完善的规定和说明,重新发布了《怎样分析阶级》《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两个文件。1948年1月公开发表了任弼时《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西北局派刘文蔚于1948年1月10日来到陇东,传达中央的指示精神。1月中旬,地委在刘坪召开了各县县委书记、县长、土改工作团长、组长参加的第二次刘坪会议,纠正前一段工作中的某些“左”的倾向,提出了纠正的方法和原则,掌握了划分阶级成分的正确标准,注意团结中农成分,对地主不能搞扫地出门,坚决反对乱打、乱杀及对犯罪者采取肉刑等,强调按《土地法大纲》办事,继续深入进行土改。此时,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在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上,重申中央1933年《怎样分析阶级》文件的精神,指出:正确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依据人们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在老解放区,地主自己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停止剥削连续5年的,富农已连续3年取消其剥削的,都应改划为农民成分。

3月中旬和3月底,陇东地委分别在八珠和元城召开会议,贯彻中央精神。土改工作团经过调查后认为,这里已建立了革命政权,进行了土地改革,地主阶级已不能形成一个社会阶层。在试点的5个区25个乡3516户中,只有1户地主、4户富农和1户高利贷者,仅占总人口的0.108%,因而封建土地制度在这里已不存在。此外,自抗战以来,中农已占农村人口的三分之二,贫雇农的人数已大大减少,尽管一些贫雇农缺地少地的现象还存在,但农民内部各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华池、曲子、环县即为土改较为彻底的地区,按中央精神,无需再平分土地,应该用抽补方法调剂土地以解决少数贫雇农缺地的问题,同时亦不能侵犯中农利益。到1948年4月下旬试点结束,共调剂土地124327亩,解决无地户685户,少地户905户,占总户数的29.6%,总人口的20%。

1948年8月4日至9月9日,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传达中共中央西北局7月15日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下半年土改工作。分三类安排:第一类地区已进行了土改试点的区,解决遗留问题,确定地权,颁发土地证;第二类地区发生了“左”倾偏向,要重新审查,解决问题,然后颁发土地证,确定地权;第三类地区虽然在内战时期分配了土地,但未进行土地调剂,应先调剂土地,然后颁发土地证,确定地权。10月初,土地改革在陇东解放区没有搞土地调剂的区乡全面展开。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副厅长江隆基率土改工作团在华池县的30个乡(全县34个乡)中进行土改。有1348户无地少地农民分得7.87万亩土地,2700亩留作公地。

万里率土改工作团在环县的洪德、虎洞、环城3个区的5个乡进行了历时75天的抽补调剂、评产仗地工作。

曲子县的土改工作团由陇东分区党校和县区乡141名干部组成,经过55天的工作,共调剂土地24916亩,使236户无地少地农民补进了土地。

土地调剂工作完成后,开始丈量土地,进行登记,确定地权,普遍发了土地证,政府依照法律保障其不受侵犯。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上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