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2022-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当满清王朝受到太平天国革命沉重打击之际,英法美等列强趁火打劫,向清廷提出修改《南京条约》及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企图通过“修约”获得更大的利益。于是就准备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老办法。水师官兵来到“亚罗”号上,依法将船上的12名罪犯带走。没事找事的英国侵略者就借这所谓的“亚罗号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正当满清王朝受到太平天国革命沉重打击之际,英法美等列强趁火打劫,向清廷提出修改《南京条约》及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企图通过“修约”获得更大的利益。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三月,两广总督叶石琛奉报朝廷:“据密探禀称,英夷国王因道光二十一年间定条约时,曾许给有十二年后再行更易之议,本年正计届时,亦难保其不乘此内地匪扰兵分之际,从旁窥伺,别有要求。”

咸丰皇帝接到奉报大惊,连忙命人将《南京条约》等道光年间与外国签订的诸条约正本拿来过目。一本本仔细翻过,哪有“曾许给有十二年后再行更易之议”的条款,再看《南京条约》的签署日期,分明是道光二十二年所签,那叶名琛却说是二十一年,“这厮真是混账糊涂!”咸丰皇帝骂了叶名琛一句,倒反而轻松下来,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那叶名琛虽是“混账糊涂”,没去仔细核对条约,但英法美列强的狼子野心确是越来越明显了。第二年,英国和美国都更换了驻华公使,向叶名琛提出修约要求,叶名琛躲在督府,拒绝接见。英法美三国公使赶到上海,会见两江总督怡良和江苏巡抚,威胁说:“如果在广州和上海都不能解决修约问题,我们就自己到天津去!”

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怕闹到京津事大,便奏报咸丰皇帝说:“美国公使麦莲固执十二年变通之约,欲由长江直至汉口设立码头,势将无从阻止。”建议咸丰皇帝同意修约,以免得罪了列强,闹出更大的祸患。

当时,三国公使在天京(南京)与太平天国已有接触,这就触动了咸丰皇帝的神经,他怕“外夷”和“发逆”(太平军)勾结,断然拒绝了吉尔杭阿的建议。美国公使麦莲又通过怡良向咸丰皇帝暗送秋波,说,“如蒙奏准,自当襄助中华,削平反侧(帮助清廷打太平军),否则奏明本国,自行设法办理。”这“自行设法办理”自然包含了“威胁”的意思了。

咸丰四年八月,英、美公使和法国官员乘兵船来到天津大沽口,声称要面见皇帝和大学士,正式提出修约要求。咸丰皇帝怕的就是外国人“北上闹事”,只得派朝廷大员到天津与三国来使谈判。三国使者狮子大开口,一下子提出了几十条修约条款,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从沿海到内地,全面向西方列强“门户开放”。咸丰皇帝拒绝了这些要求。至于其中有关减免关税,“民夷相争”等枝节。咸丰皇帝学起了老子道光皇帝的老办法,往广东一推,让他们到广州去“再商量”。

三国公使在广州自然也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于是就准备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老办法。以武力达到目的。那时,美国在华并没有太多的兵力。所以,英法两国就先动起手来。

咸丰六年九月(公元1856年10月),广州水师千总梁定国按请廷律法,捉拿海盗和贩卖私盐的罪犯李明太、梁建富等人。

那些罪犯和涉案的水手都在一船名叫“亚罗”的快艇上。“亚罗”号快艇的主人是中国人。为了便于走私,船主聘用一个英国人当船长,这样就可领到港英当局签发的通航证。

水师官兵来到“亚罗”号上,依法将船上的12名罪犯带走。

这不来得正好吗?没事找事的英国侵略者就借这所谓的“亚罗号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领事巴夏礼和英国驻香港总督包令向叶名琛发了一个照会,蛮横无理地说:“亚罗号在港英政府领了通航证,悬挂英国国旗,是英国船,清廷官兵无权在英国船上抓人,”还造谣说:“水师官兵扯去船上的英国国旗是有意侮辱大英帝国!”第二天,他们又向叶名琛发出最后通牒:“中国方面必须立即释放被捕之人,并书面向英国道歉,24小时内若不答复,英国将武力解决!”

叶名琛接到最后通牒,吓得浑身直抖,慌忙命人将逮捕的12个罪犯交给巴夏礼,并辩解说:“在下现已查明,亚罗号上当时并没有悬挂贵国国旗,我水师官兵扯下国旗一事,恐是误传,故这书面道歉之事……”还没等叶名琛说完,那巴夏礼眼睛一瞪,说:“住口!就是你写了书面道歉送来,我还嫌你这两广总督级别太低!这就是对我们英国的藐视,为了使你们好好认识我们大英帝国,我们决定武力解决!”

于是,“狼和小羊”的故事就发生了:英国海军连连炮击广州沿海炮台,由于叶名琛下令不许还击,清兵步步退让,英军很快打到广州城下。英军攻破广州城后,在城里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激起广州百姓义愤,群起而攻之,将英军赶出广州城外。

法国侵略者见难兄有难,决定拔刀相助,于是就以“马神甫事件”为由,出兵协助英国。

那“马神甫事件”早在“亚罗号事件”之前就已发生了,法国神父马利,从广州潜入广西西林县传教,与收罗的两个教徒在当地为非作歹,被知县张鸣凤逮捕斩首。

此事本已平息,法国见英国动了手,这才旧事重提,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与英国一起组成联军,再次进攻广州。广州不日攻陷,叶名琛被俘,押至印度的加尔各答。

占领广州只不过是侵略的第一步,英法联军一切准备就绪,决定率舰队北上,以武力达到“修约”的目的。英军统帅额尔金和法军统帅葛罗率联合舰队途经上海时,先在上海投个照会,装装和谈的样子,即准备举兵北犯天津大沽口。此时,美国公使列威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跟进来插一脚,以劝架者的面貌出现,从中坐收渔利。

正当英法进犯大沽口时,俄国乘火打劫,在瑗珲和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这个条约的文字极为简短,但就是这个百十来个字的简短文字,俄国夺去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这面积相当于法国和德国,还有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的河流。俄国强盗对清廷的回报只是“愿送火枪一万杆,各项炮位五十尊”,让清廷能用于征剿太平军;对于正在诉诸武力的英法联军俄国表示愿意“从中说合”。

咸丰皇帝见英法联军到达大沽口,急派直隶总督谭廷襄等人到大沽口外,与英法谈判。英、法两国借口谭廷襄不是全权大臣,拒绝谈判,俄国公使和美国公使非但没有“从中说合”,反而与英、法串通一气,恐吓和讹诈清廷。谈判不成,英、法军舰开炮攻击大沽口炮台。咸丰皇帝只得专派大学士桂良和吏部尚书花沙纳到天津议和,同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并规定,一年后正式换约,英法联军这才退出大沽口。

咸丰九年五月(公元1859年6月),英国海军上将何伯率一支庞大的舰队护送英国公使普鲁斯到中国换约。大学士桂良建议在上海换约,被普鲁斯拒绝。他率舰队会同法国舰队又开到天津大沽口外,准备进北京见中国皇帝,当面换约。

带兵进京,这还了得,清廷派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移军海口,在大沽炮台御敌。

五月二十五日,英法舰队闯入大沽口,自行排除航道上的铁链,开炮轰击炮台,并强行登陆。谁知僧格林沁这个与太平军作对的骁将这回也不买账,怒命所部发炮反击。双方炮战一夜,英国军舰被击沉四艘,登陆部队死伤过半。海军上将何伯也受了伤。美国本来说好是来换约的,这回剥掉了“中立”的外衣。美国海军司令达底拿是英国血统,狂呼“血浓于水”,下令美军开炮,帮助英法侵略军作战,但也无法挽回败局。英法联军只得退出大沽口,撤回上海。

英法联军大沽口惨败的消息传到英国后,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咆哮如雷,狂喊:“我们要大规模地进行报复,去攻击并占领北京,赶走中国皇帝,把我们的全权大使驻扎到那里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