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观楼上观碧水

大观楼上观碧水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观楼上观碧水中国的云南省,以其省城——“春城”昆明市的明媚气候而闻名于世。昆明市,又以它那得天独厚的一泓碧水——烟波浩渺的滇池,成为中国南方的名城胜地。在水面急剧缩减的同时,昆明市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量却是有增无减!滇池的污染严重地制约了昆明市、滇池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大观楼上观碧水_环境的狂澜

大观楼上观碧水

中国的云南省,以其省城——“春城”昆明市的明媚气候而闻名于世。昆明市,又以它那得天独厚的一泓碧水——烟波浩渺的滇池,成为中国南方的名城胜地。古往今来,不仅云南省的人为滇池的风光而自豪,所有的炎黄子孙也都以有这样一颗高原明珠而感到骄傲。

历史上,赞美滇池的文学力作不可胜数。其中,以清代乾隆年间著名诗人孙髯翁在大观楼所撰的180字长联最为脍炙人口:“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空,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200多年前,这幅长联与滇池雄浑秀美的景色,相得益彰,赢得了“海内第一长联”的美誉。

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滇池污染的严重性达到了使人震惊的地步。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滇池草海的面积有32平方千米,处于一种自然界形成的良性生态平衡状态,有很强的自我净化能力。正是这片水体,几千年来,维持着滇池水质的清洁,成为昆明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并且在工农业生产用水、防洪、旅游、航运、水产养殖、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短视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使草海水面缩小到仅8平方千米。在水面急剧缩减的同时,昆明市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量却是有增无减!滇池草海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良性的生态平衡无可挽回地崩解了。

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排放的生活污水中有机磷等含量的增加,草海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蓝藻大量繁殖。加之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腐烂的有机物和泥沙大量淤积在湖底,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和表面疯狂生长的蓝藻,“上下夹击”,导致水生生物的多样性衰减,生态环境破坏。

昔日碧波荡漾的湖水,不仅失去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气势,甚至水面已经泛不起涟漪了。滇池草海里的水被检测出包括致癌物质在内的72种有机污染物,许多植物和特有的鱼类已经灭绝了,原本以秀丽景色闻名中外的“高原明珠”,从此失去了它的光泽。

滇池的污染严重地制约了昆明市、滇池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云南省、昆明市,为滇池的污染付出了极其沉痛的代价。这种沉重,又使人警醒。

党中央和国务院把滇池列为“九五”期间全国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同时,强制性的要求相关单位在控制排污方面,必须执行“零点行动”。1998年云南省设计了“零点行动计时牌”,借以督促和鞭策全省各界,积极投入滇池治污战斗。这犹如敲响了催征的战鼓,一场气势磅礴的治理滇池的战斗在高原展开。

然而滇池污染的教训又是非常深刻的。为了还滇池以碧水清波,云南人民在与污浊的较量中,才真正尝到了“覆水难收”的苦涩滋味。政府拿出30亿元人民币,本以为让滇池“脱胎换骨”绰绰有余,可是大把的钞票扔了进去,滇池的水质变化不大,真是让治理者“摸不着深浅了”。更为严重的是,当全省人民信心十足、滇池的治理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时,滇池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蓝藻蔓延,10千米长的沿岸水面已完全被蓝藻覆盖,水上游船也被蓝藻包围着靠不了岸,滇池公园里,沿岸的道路、草坪被打捞上来的蓝藻占据,堆积的蓝藻近一人高,蓝藻的恶性蔓延,再次加大了治理难度。有关专家认为,滇池蓝藻裂变之快,可以说到了“生态癌”的阶段。这种尴尬的局面,使所有参与治污行动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到一种巨大的震撼:正是人类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了对人民的血汗的无可奈何的“投入”——投入了一池“污水”之中。科技人员、管理工作者以及所有参加滇池治污行动的人们,都在细细地品味着一则古老的真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他们经过第一阶段的治污,才真正认识到与他们世代相伴的滇池,由于人类不恰当的行为,而患了沉疴大病。彻底治好滇池的病,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艰辛努力。

在昆明举行的“99世博会”,确定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无疑表明,云南人和整个中国,经历了污染造成的切肤之痛后的一种醒悟。

醒悟,就值得欣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湖碧水是我们的义务和历史责任。

1999年4月9日,春城昆明阳光灿烂,云南“人与自然”大型科普活动在昆明东风广场拉开帷幕。许多关心滇池治理的热心市民,相互传阅着滇池综合治理“零点行动”的有关宣传材料,并在滇池治理的万人布上庄严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以表达对滇池这颗“高原明珠”重放光彩的期盼。许多人动情地说:“作为一个昆明人,我们从小喝滇池水长大,滇池是我们的母亲湖,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好母亲湖。”

希望每一位读者,看完这篇小文,也能产生一种由衷的期盼:当我们有幸登临昆明的大观楼时,看到的是,正在或者已经恢复了青春光彩的五百里滇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