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定义行星的苦恼

定义行星的苦恼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义行星的苦恼哥白尼在古代西方,行星一词首见于古希腊语“πλαντη”,意思是“游走者”,指在固定的星空中游荡的天体。行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纬”,也叫纬星。这是与恒星相对而言的,恒星相对位置不变,称为经星。这五大行星总名五纬。一般来说行星需要具有一定的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以至于它的形状大约是圆球状,质量不够的被称为小行星。
定义行星的苦恼_星际探索

定义行星的苦恼

img103

哥白尼

在古代西方,行星(planet)一词首见于古希腊语“πλαντη”(planētēs),意思是“游走者”,指在固定的星空中游荡的天体。当时正是“地心说昌盛的时期,人们将地球视为宇宙的中心,维持在固定的位置,其他星体围绕地球转,所以,一些能被观察到的运动星体,都被人视为行星,甚至连太阳和月亮也包括在内。

16世纪左右,通过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等人的努力,推翻了“地心说”,使“日心说”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天文学真理。太阳因此而地位上升,从行星的行列中排除出去,剩下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大行星。直到18世纪左右,五大行星的说法还是拥有稳固的地位。

在古代东方,日本学者大约是最先翻译西方有关行星的著作的。1792年,日本学者本木良永(1735-1794年)在翻译哥白尼的“地动说”时将“行星”译作“惑星”,意思是说这些行星在天空中游荡不定,很容易使人迷惑。随后,也有日本学者使用“游星”一词来代称“行星”。

行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纬”,也叫纬星。这是与恒星相对而言的,恒星相对位置不变,称为经星。古人实际观测到的行星有五个: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这五大行星总名五纬。《史记·天官书》:“水、火、金、木、填(镇)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为纬,见伏有时,所过行赢缩有度。”

1859年,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1815-1887年)与中国学者李善兰(1810-1882年)合作翻译的《谈天》,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哥白尼的“地动说”,在这本书中也第一次出现“行星”一词,这应该也是中国最早使用的“行星”一词。

行星一般指那些自身不发光的,环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但是这个定义非常含糊不清,一些卫星、小行星或者形状不规则的宇宙物体都有可能被归结为行星,天文学家对这个概念很不满意。一般来说行星需要具有一定的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以至于它的形状大约是圆球状,质量不够的被称为小行星。

天文学家们对行星的定义喋喋不休地争吵了好几百年,直到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IAU)通过了“行星”的新定义,包含了以下三个条件:

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img104

太阳系现在只有八大行星了。

2.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吸引力必须和自转速度平衡使其呈圆球状;

3.不受到轨道周围其他物体的影响,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

这样一来,人们对“行星”的定义才有了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不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定义反倒惹来了许多新的麻烦。根据随后的投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老九——冥王星,被认定不符合新行星的标准,而降为“矮行星”,社会舆论一时哗然,开始重新注意太阳系这几大行星的来历和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