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范锡朋与河西走廊水文地质勘察

范锡朋与河西走廊水文地质勘察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范锡朋与河西走廊水文地质勘察1957年春天,范锡朋与毕业于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干部培训班的浙江女子陈声纬喜结良缘,拍了一张婚纱照,匆匆赶赴酒泉,开始了在河西水文大队的工作。从1964年起,范锡朋参与实施经国务院批准的甘肃省18个重点干旱县普查找水项目。找水突破为解决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农田灌溉及人畜用水做出重大贡献。坚持进行三年地下水动态观测,概算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的举动引起水文地质界的关注。
范锡朋与河西走廊水文地质勘察_甘肃地矿史话

范锡朋与河西走廊水文地质勘察

1957年春天,范锡朋与毕业于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干部培训班的浙江女子陈声纬喜结良缘,拍了一张婚纱照,匆匆赶赴酒泉,开始了在河西水文大队的工作。范锡朋参加的第一个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甘肃开展的首个水文项目“玉门—永昌间1∶20万综合地质—水文地质普查”。当时使用的手图是日本昭和10年的地形图,不仅粗糙,而且错误较多,没法用。主任技术员范锡朋带队到野外实地调查。他们用皮尺丈量距离,打洛阳铲、手遥钻等探测水位埋深和取样,硬是在一张白纸上勾勒出河流山川、地质地貌、井泉位置及其水位。在人工揭露不到地下水的地段布置钻孔钻探,钻孔口径110毫米~150毫米,用木管代替钢管,孔深以揭露目的层为准。共完成钻探进尺6000余米,所有见水孔作了抽水试验。历时一年多,完成全部面积的1∶20万水文地质测绘,所有工作达到规范要求。

1958年初,范锡朋主笔提交了《玉门—永昌间1∶20万综合地质—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该报告系统地论述了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分布规律,发现了永昌毛卜喇古河道、嘉峪关古河道及永昌盆地、大马营盆地、山丹盆地、张掖盆地、酒泉东西盆地、赤金盆地等储水构造。后人依据该报告,为金昌市毛卜喇供水水源地和酒泉钢铁公司嘉峪关供水水源地成功选址、勘探,使两个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有了最基本的保证。

从1964年起,范锡朋参与实施经国务院批准的甘肃省18个重点干旱县普查找水项目。时任水文二队主任工程师的范锡朋亲自领衔其中永登、皋兰、榆中、古浪、定西、会宁、陇西、靖远、景泰及渭源东部10个县1∶10万农田供水及人畜饮用水水文地质普查。项目规划10年完成,旨在缓解该区域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水困难问题。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范锡朋和同事们只要没人纠缠就赶紧到野外调查,到1979年底完成全部任务。初步查明了“临夏盆地”、“临洮—陇西盆地”、“兰州—定西盆地”、“民和东盆地”、“会宁—靖远盆地”和“秦王川自流盆地”、“松山自流盆地”和“靖远小水—高湾自流盆地”8个沉降盆地的中新生界地层层间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和褶皱隆起带前石炭系(祁连山)、前侏罗系(西秦岭)变质岩、火成岩脉状自流水灰岩岩溶水的分布规律和水文地质特征。

通过普查,在18个县内查明了地下水资源量,为地方探采结合成井150眼,其中军工、工矿结合成井8眼,有力地支持了工业生产和部队的有关建设项目。找水突破为解决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农田灌溉及人畜用水做出重大贡献。

到1975年,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和农业水文地质普查已基本覆盖全甘肃省。一个更大胆的想法浮现在范锡朋的脑海里:以河西走廊为工作范围,以疏勒河、黑河、石羊河三大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运移规律并算清水账,实施《甘肃省河西走廊地下水分布规律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地质部专家陈梦雄支持并提议范锡朋总体设计,甘肃省科委立项并核准了经费。甘肃省地质局调集3台钻机施工控制性水井。成都地质学院韦佳老师带领一个班的学生专司抽水试验并负责调查石羊河流域的开采水井、大井和民井。范锡朋则亲自率领侯锡海、敖淑仙(女)、金良玉(女)、陈声纬(女)长途跋涉,区域穿插,控制边界。在原有水文地质勘察的基础上,采用重点调查与专题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野外调查、地下水动态观测、勘探试验求取参数、抽水试验及水土样室内分析等。坚持进行三年地下水动态观测,概算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的举动引起水文地质界的关注。

范锡朋等人充分利用了当时可能利用的方法技术,取得了丰富的资料和试验数据。在1980年提交中间报告时,提出河西走廊“河流—含水层系统”理论,与此同时,项目升格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982年提交报告同时出专著。

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穿越祁连山观测路线吉普车跑不过来,范锡朋等人皮衣一裹,搭上敞篷的邮车就出发。回到室内整理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制作图表,终于按时完成20万字的报告,插图108张,表格108个,并附有1∶50万全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和地下水开采条件图。

img111

范锡朋先生近照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下水分布规律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报告》研究了各盆地主要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过程,对河西走廊主要含水层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含水层的岩性结构及其导水性、储水性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划分出单一型、双层型和多层型三种基本含水层类型。圈定出可开发利用的含水层面积约24000平方公里。定量评价了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系河水与地下水之间互相转化的关系。计算了河西走廊各盆地地下水的天然补给资源,提出了适用于干旱区山前平原河流—含水层系统地下水开采资源计算的水均衡式。对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干流区的各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了探讨、对比和优选。对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的石羊河流域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预测了今后五年、十年区域水位的变化情况。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下水分布规律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提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意见,不但对河西走廊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有重大实际意义,而且对我国西北其他干旱地区亦有示范作用,成为在这些区域进行水文地质工作不得不读、不能不知、不可不用的最权威水文地质基本认识及其基础资料,也为水文地质专业教科书广为采纳和引用。他率先实施的以流域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评价地下水资源、最先提出的“河流—含水层系统”两水转化理论,为后来的水资源全流域评价和上、下游统筹兼顾、合理配置作出了示范。

范锡朋还主笔编写了《中国西北及内蒙干旱地区地下水》和《柴达木盆地冷湖鄂博梁地区综合地质—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其中《中国西北及内蒙干旱地区地下水》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技大会重大贡献奖。1975年—1982年,范锡朋任甘肃省地矿局研究所副总工程师,1982年—1984年,任甘肃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1985年—1987年,任地矿部兰州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主任兼总工程师。

1987年,范锡朋调任福州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教授。范锡朋曾为甘肃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福建省第八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政府授予他“优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章 雁 窦 贤 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