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体西用_渐摄与融构_中西

中体西用_渐摄与融构_中西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体西用_渐摄与融构_中西第十一章 中体西用“中体西用”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也称“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中体西用”同时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保守主义处理中西文化的基本模式,是中国上层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文化问题上的最初反应。在这样的状态下,“中体西用”思想应运而生,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中体西用_渐摄与融构_中西

第十一章 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也称“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理论成就,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政治家为解决当时社会日益突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而提出的为维持清政府统治的政治主张。它是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基本原则下接受西方的技艺,并用这些技艺来“补”封建旧制度的“阙”,“起”清廷统治的“疾”,以达到维护封建制度的目的。

“中体西用”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在思想上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这种思潮的盛行和“洋务运动”的实践,构成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和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1)。“中体西用”同时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保守主义处理中西文化的基本模式,是中国上层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文化问题上的最初反应。

自晚明以来的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中起了很大的选择作用。有从夷夏之防出发,从而导致南京教案等完全排斥西学的现象的发生;还有采取灵活的态度,即对西学进行了“西学中源”的解释,而“西学中源”说给出的一种现实的解释就是“中体西用”。在关于近代科学技术源流的争论中出现的“西学中源”说,虽然证明了中西文化可以交流,可以相容,可以互补,但并没有能够阐释清楚中西文化的全部关系。西学进入中国后,西学与中学究竟会构成一种怎样的关系?这是关于中西文化交流中两种文化各处于什么地位和各起什么作用的问题。在这样的状态下,“中体西用”思想应运而生,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