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国际大规模测评发展的因素

促进国际大规模测评发展的因素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说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国际大规模测评的发展,其中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值得关注。人力资本理论重新系统思考了人的能力生成和发展的机制问题,它认为,人的能力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综合影响获得的。国际大规模测评的作用之一体现在通过比较所得到的结果信息,对政策制定者及制定过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国际大规模测评的作用之二体现在促进各国间的比较。这也让大家越发看到国际大规模测评所带来的好处。
促进国际大规模测评发展的因素_国际视野下大规模数学测评研究

应该说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国际大规模测评的发展,其中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值得关注。

人类步入20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生产的社会化、科学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本身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3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沃尔什(J.R.Walsh)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本观》的文章,提出了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概念。1960年前后,美国学者舒尔茨(T.Schultz)在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的就职演说中,发表了著名的“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可以说是正式宣告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他指出,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富或贫瘠,或是资本存量的多寡。舒尔茨[5]和贝克(G.Becker)[6]分别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评价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所谓资本,是指由经济过程产出的生产要素。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人身上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全面的资本概念应该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即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又包括量与质两方面。其中从事工作的时间、人的数量等是量的方面,而人的知识、技能、能力及相应熟练程度等,则是质的方面。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更强调后者。

人力资本是一种质与量的概念,人力资本理论将知识、技能和影响人从事生产的能力作为一种资本,而教育则是对人力的一种投资过程。人力资本理论重新系统思考了人的能力生成和发展的机制问题,它认为,人的能力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综合影响获得的。这些因素分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其中后天因素指的是教育与学习机会、实践、社会环境、收入水平及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人的能力的发展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了人的能力的内生性。

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效益,并将教育作为对人力的一种投资过程。这一理论被西方社会广泛接受,并进一步促使各国政府及相关利益群体越来越重视教育在人力培养上的作用,同时也对教育投入和教育效率、效能越发关注。

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来看,教育是一种人力投资。在效益上需要考虑教育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教育可被看作是一个有关人力投资“输入—过程—输出”(Input-Process-Output,简称IPO)的教育系统过程。其中输入包括资源和规则,输出包括学生的学业成就,甚至包括学生的兴趣、态度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过程受到输入条件的影响,同时又影响输出结果。学习成就分析框架如图2-1所示。[7]

图2-1 学习成就分析框架

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下,大规模测评逐步成为反映人力投资IPO教育系统过程成效的手段或工具。而TIMSS和PISA都受到IPO模型的影响。以IEA在20世纪中后期开发的IPO模型的基本结构为基础,PISA数学测评构建了“情境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Context evaluation, Input evaluation, Process evaluation, Product evaluation,简称CIPP)模式。该模式对于教育和人力服务具有一致性的系统观点。[8]该模式强调对教育的改进,既可以引导学生,助其成长,又可以为相关利害人员及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这两个项目不仅利用纸笔测试调查学生学业情况,还利用问卷收集影响学生学习的背景信息,了解教育系统的投入和过程,力图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作出说明和解释。“为了更充分地理解TIMSS的测评结果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利用这个结果改善学生的数学和科学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就变得非常重要。除了对学生在数学和科学中的成就进行测评外,TIMSS还收集了一系列学生学习这些科目的背景信息。”[9]“ PISA2003除了对15岁学生在阅读、科学、数学及解决问题的技巧方面的成绩进行评估外,还包括了对学生及其所在学校的特点方面的信息收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与学生表现相关的社会、文化、经济及教育方面的因素。”[10]利用试卷和问卷,这两个项目既可以了解各国学生学业表现的一般情况,又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的背景状况,使测评不仅仅针对各国学生的表现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还可以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使教育研究者、教育决策者能够分析教育系统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促进各国教育决策者关注并努力改善教育环境。

国际大规模测评的作用之一体现在通过比较所得到的结果信息,对政策制定者及制定过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结果效度”(consequential validity)等概念[11]的提出,测试内在的评价作用,特别是对于教育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发明显。学生学习的实际结果信息,结合教育系统输入的相关信息,将更加有助于对整个教育系统的理解和提升。[12]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人们越来越普遍意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经济体的健康与否与其公民的能力休戚相关,这也让政策制定人员越来越关注能否从这些比较结果中清晰地获取自己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的定位、教育系统的不足及其影响因素。这些都使得国际大规模测评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大规模测评的发展。

国际大规模测评的作用之二体现在促进各国间的比较。无论是研究者、政策制定者还是教育人员,都发现在讨论学生成就背后的影响因素时,有很多影响因素在单个教育体系(例如单个国家)中是无法分析得出的。如在单个国家或地区中,班级大小、教学时间等往往是恒定值,很难作为一个变量来分析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程度。这也让大家越发看到国际大规模测评所带来的好处。

这些比较的过程无时无刻不在加深着我们对于自身教育和社会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政策制定者和管理人员制定决策,它们是学校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这些比较不仅来源于一般的描述,还来源于不断的分析或探索,来源于一国或一些国家、地区的相关工作,甚至来源于非量化和量化的信息和方法。基于此,TIMSS测评创始人之一的波斯尔思韦特(T.N.Postlethwaite)提出了国际比较教育研究的以下四个目的。[13]

1.识别其他地方发生了什么,且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教育系统。

2.描述教育系统中教育现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解释存在的理由。

3.估计相关变量对于结果的影响。

4.明确涉及教育影响的一般原则。

上述目的意味着,通过分析教育系统在目的、结构及不同年龄群体的学校成就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能反映出一些比较系统中存在的重要信息。这些研究或许不仅能用于描述对系统的输入信息和过程信息的作用或影响,而且还能反映系统的教育哲学及系统输出信息的情况。在教育内部,有大量的推测涉及谁影响了谁的问题,这意味着影响每个教育系统及其相应结果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联系,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教育系统所执行或探索的原则或准则,或许只有在其他系统中也能够被显现甚至重现,才可以进一步被确定为一般原则。而这些原则的获取或呈现往往有利于促进教育实践和理论层面的相关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人力资本的关注必然延伸到对教育结果成效性的关注。当前,很多国家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来提升人力资本,他们或建立教育绩效体系,或建立相应的教育标准。教育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告诉人们,教育者或政策制定者希望学生学什么和学到何种程度。此时,测评成为了衡量学生学到何种程度的一种工具,这使得上述关注延伸至对测评结果的关注。国际大规模测评提供了一个国际间跨国家甚至跨文化的比较平台。国际大规模测评此时如同是这些绩效和标准的代名词或延伸,告诉政策制定者关于学生的相对评价标准和要求,以及学生学业进展的程度。从这一视角看,国际大规模测评即使一开始仅仅是为了满足课程研究的目的(如TIMSS测评),但在整个社会关注人力资本的情况下,也容易呈现出政策驱动的特征。这反过来又促使我们关注大规模测评目标框架的设计,以及测评结果中非中立性和价值性的表现。因为在测评目标设计阶段就容易受到社会教育政策的相关影响,而测评结果的中立性也易随之受到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