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魏晋的病态审美_冷历史

魏晋的病态审美_冷历史

时间:2022-04-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魏晋的病态审美_冷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官员的选拔,主要依据当地的豪门大族或者名士对本乡士人的品评,按照品德和才干分为几个等级向朝廷举荐,这就是所谓的“九品中正制”。魏晋时期是一个崇尚个性、强调特立独行的时期,加上何晏等的名人效应和相书的影响,这种病态审美观很快被上流社会所接受,继而影响到了普通老百姓的审美观,“男色”在整个魏晋时期受到异于其他时代的尊敬和礼遇。

魏晋的病态审美_冷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官员的选拔,主要依据当地的豪门大族或者名士对本乡士人的品评,按照品德和才干分为几个等级向朝廷举荐,这就是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因此“人伦鉴识”之学应运而生,出现了一批号称“知人”的名士,如乔玄、孔融、司马徽、刘邵等。他们认为高明之士必具有异操独行,而这种异操独行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容貌和言谈举止上,如魏人刘邵在《人物志·九征》中说:“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所谓“象”也就是“征”,它主要表现在个人的形体上:“五物之征,亦各著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因此,那些擅长人伦鉴识的名士,都非常重视人物的“容止”,他们喜欢玉树、珠玉、玉山、璧玉、脂粉等明显带有女性美特征的词比拟人物,这显然受到了相书的影响。《世说新语·容止》记载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就受到相书《玉管照神局》“欲知富贵聪明,须知眼如点漆,口如四字,唇似朱红,两角朝于天仓,定是公侯之位”说法的影响。由于品题者和被品题者都是当时的名士,因此这种“人伦鉴识”之学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文人甚至产生了对女性阴柔之美的病态追求

魏晋南北朝笼冠大袖衫

此风始作俑者是三国魏尚书何晏,据《三国志》载:“晏尚主,又好色……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魏尚书何晏,好服妇人之服”。用今日的眼光来看,这个何晏自恋异常,还有着“易装癖”。除了爱做女人打扮,当时的文人还有“熏香”的风尚,如《郭子》一书载陈骞女与韩寿私通:“骞以韩寿为掾,每会,闻寿有异香,是外国所贡,一着衣,历日不歇。骞计武帝唯赐己及贾充,他家理无此香;嫌寿与己女通,考问左右,婢具以实对,骞即以女妻寿。”一国之君竟然赐异香与其最器重的大臣,而其女又将其私赠情郎,可见“熏香”风尚在当时的贵族子弟中盛行的程度。这种风尚在《颜氏家训》中也有提及:“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可见当时社会风气的颓靡。(www.guayunfan.com)魏晋时期是一个崇尚个性、强调特立独行的时期,加上何晏等的名人效应和相书的影响,这种病态审美观很快被上流社会所接受,继而影响到了普通老百姓的审美观,“男色”在整个魏晋时期受到异于其他时代的尊敬和礼遇。据《晋书·潘岳传》记载:“(潘)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裴子语林》亦云:“王仲祖有好仪形,每揽镜自照曰:‘王文开那生如馨儿?’时人谓之达也。又酷贫,帽败,自以形美,乃人帽肆,就帽妪戏,乃得新帽。”自恋至此仍能得到时人的赞誉,当时世人对外在形象的追求可见一斑。《世说新语》甚至专设了“容止”一节,记载貌美的名人,如言嵇康行如“玉山”、潘安“美似璧玉”、杜弘治“面如凝脂,眼如点漆”、王戎眼若“岩下电”等。更能说明时人风尚的是所谓“看杀卫玠”的典故:卫玠“总角乘羊车入市,风神秀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因为“观之者倾都”,而卫玠又“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之‘看杀卫玠’”。

凡事皆有两极,在整个社会对外在美的过分追求之下,对外在丑之人的厌恶自然更深。与潘岳同样文才飘逸的张载就因其相貌丑陋,而受到与潘岳截然相反的“礼遇”:潘岳回家载的是满车果品,而张载则拉回一车向他投来的瓦砾。更不幸的是左思,史传他“绝丑,亦复效(潘)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左思仿效潘岳出游,竟因为长得难看而被吐了满身满脸的口水,真是何苦来由。“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为人放浪形骸、行迹洒脱,但因其丑陋而被叱为“土木形骸”。同为饱学名士,只因相貌的差异,却有着如此截然相反的际遇,不禁令人惊异。

【东晋】顾恺之《列女图》(宋人摹本)

反映了魏晋时期贵族男子穿着的时兴风格——头戴卷梁冠,身着宽服大袖的长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