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人的妆容_冷历史

古人的妆容_冷历史

时间:2022-04-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古人的妆容_冷历史女人爱美之心,古今一同。化妆是美容的一种方法,我国古代称为“香妆”“妆点”“妆饰”,其历史十分悠久。古人妆容中对唇的要求也很高,词牌名中即有“点绛唇”一例。同时唐朝妇女多向往标新立异,因此常出现古怪另类的妆容,这必然引起封建礼教卫护者的不满,一些朝廷官员对此公开提出了异议。

古人的妆容_冷历史

女人爱美之心,古今一同。化妆是美容的一种方法,我国古代称为“香妆”“妆点”“妆饰”,其历史十分悠久。在距今18000多年的旧石器时代周口店山顶洞人已会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用成串贝壳、美丽的小石头等作装饰,新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上还出现了妇女用红土涂脸等美容化妆的痕迹。

先秦时期,宫中妇女已开始用白粉敷面,用黛画眉了。黛是一种矿石,并不坚硬,脆软易染,在矿物学上属于“石墨”一类,其中品种最名贵的叫做“螺子黛”。在《楚辞》中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的诗句,《韩非子》中也有“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的记载。此时,化妆品出现了粉黛、胭脂、眉墨、兰膏等品种。上文中提到的“螺子黛”出产于波斯国,制作精致。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无须研磨,只蘸水即可,因此螺子黛受到当时女性的喜爱。据《隋遗录》中载,隋炀帝杨广曾十分宠幸善画眉的吴越女子吴绛仙,封为崆峒夫人。杨广因征高丽、修运河致使国库空虚,于是给其他嫔妃改用便宜的“铜黛”,唯独给吴绛仙的依旧是每颗价值十金的“螺子黛”。

史书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商朝,商纣王就喜欢把红花(中药)捣成汁,给宠妻爱妃染红脸蛋和红指甲。因燕国出产的红花汁质量最好,被称为“燕汁”“燕支”,这便是“胭脂”一词的起源,也是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胭脂品种。胭脂有“面脂”和“口脂”之分,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关于“胭脂”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此行不但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而且带回了大量的异域民族风物,其中就有胭脂。由这两种说法看来,胭脂应该始自匈奴,后来传到汉地。东汉时班固出使西域回来后说过:“匈奴名妻曰阏支,言其可爱如燕支也。”现在甘肃永昌县与山丹县之间,还有叫燕支山或焉支山的山脉。后来宋人高承所著《事物记原》中有“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妆之始也”之说,不难看出至秦代已有人用修画眉毛、涂搽腮红的方法来化妆了。

另据记载,在春秋时期,美女西施已懂得以水代镜来梳妆打扮,殷人已经开始用铜镜梳妆打扮。到了汉代,各种铜镜已成为妇女梳妆打扮的常用工具,汉代贵族妇女的奁(梳妆匣)中还装有假发、梳篦、毛刷和胭脂粉等化妆用具及用品。

【清】乾隆时玛瑙琴式奁盒

以玛瑙为胎、古琴为形,精工而制成奁盒,立意高妙,雅趣典致。盒身双面皆有浮雕,为双鹊望梅、百子福寿之类,栩栩如生,盖上另镌有“乾隆年制”篆文四字。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日益提高。一些贵族妇女不仅喜欢涂脂搽粉,也标新立异地在额上、眉间、两颊画上或贴上各种花纹的图案,或将翠珠、金箔镂贴在脸上作“妆靥”,这种化妆在晚唐最为盛行。“妆靥”的盛行情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可窥见一斑,刘禹锡写道“花面丫头十三四”,温庭筠也有“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诗句。发展至唐代,妇女美容化妆已十分普遍,更出现了红妆、催妆、晓妆、醉妆、泪妆、桃花妆、仙蛾妆、血晕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等名目繁多的妆容。泪妆又称啼妆,顾名思义是在脸上以胭脂勾勒出哭泣后的泪痕,以博得怜爱。据《后汉书》载,啼妆为东汉祸患最厉的外戚梁冀之妻孙寿所创。后来梁冀倒台,孙寿亦因此妆被人讥为“狐媚”。传说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也都是她的发明。血晕妆为唐时妇女的一种妆容,即在剃得精光的眉毛上下,用红紫色涂画三四横道,接着用手将之相连化开,看上去如同血晕,即便现在看来也是极为另类的。宋人王谠的《唐语林》记载:“长庆中……妇人去眉,以丹紫三四横,约于目上下,谓之‘血晕妆’。”

古人妆容中对唇的要求也很高,词牌名中即有“点绛唇”一例。时下有很多标新立异的女孩子将嘴唇画成黑色,其实唐朝的杨贵妃早就已经试过此种化妆方式了。时人曾有诗记录过这样的风尚,其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化妆术。公元601年,高丽僧还把口红传到了日本。

从史料上能看出,唐朝是古中国最为繁荣富庶的时期,人民安居乐业、衣食充足,物质生活的充裕让精神生活有了更大的发展余地,于是此时妇女的妆容得到很大发展,种类花样繁多。其实化妆本为私人之事,但在男权本位的封建社会,女子过于招摇一定会遭到排挤。同时唐朝妇女多向往标新立异,因此常出现古怪另类的妆容,这必然引起封建礼教卫护者的不满,一些朝廷官员对此公开提出了异议。在记述唐代各项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史书《唐会要》卷三十一中载,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有司奏:“妇人高髻险妆,去眉开额,甚乖风俗,颇坏常仪。费用金银,过为首饰,并请禁断。其妆梳钗篦等,伏请敕依贞元中旧制。仍请敕下后,诸司及州府榜示,限一月内改革。”由此亦可见当时妆容之盛,已由个人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乃至需要政府部门出来调控的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