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卖拳”武生徐宝成

“卖拳”武生徐宝成

时间:2022-04-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卖拳”武生徐宝成徐宝成,原名定守,字宝成,号志竟,永嘉县枫林镇人。光绪丙午任“同福”昆班武生演员。徐宝成对温州昆剧的武戏颇多建树,“对子连环”最初就是徐宝成将其引入昆剧,如《后和番》、《惠明下书》等剧的开打都曾使用。本剧情节简单,妙处在熊虎二形由蔡尚容与徐宝成扮演,其跌扑腾闪之功令人叫绝,也是蔡尚容模仿动物行为的绝妙之作。其后因徐保成离开“新同福”班,此剧遂成广陵散。

“卖拳”武生徐宝成

徐宝成(1885-1947),原名定守,字宝成,号志竟,永嘉县枫林镇人。光绪丙午(1906)任“同福”昆班武生演员。

温籍前辈戏曲史家、原中山大学教授董每戡先生所著的《说剧》一书中,曾记述他少年时在温州“拦街福”[1]期间,看过“同福”班演出《杀金记·卖拳》一出。演出时,演员可以离开剧情,在台上自由发挥,凭借自己的武功进行展览性表演。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董教授笔下的这位武生演员究竟是谁。为此,我专门走访了永昆老一辈旦角演员李魁喜先生,他非常肯定地告诉我,此人就是在永嘉枫林专治跌打损伤的草药郎中徐宝成。后来,我托友人找来枫林徐氏家谱,其中虽有徐宝成的传记,但仅记述他青年时代曾经习武,中年以后息影家园为人治病,对他曾经当过“同福”班武生演员和温州总督徐定超[2]的侍卫一事却只字未提,这就令人疑窦丛生。后来,我又找到枫林前辈徐贤达先生,他对徐宝成的历史比较了解,本文的材料基本上来自徐贤达先生。

永嘉县枫林镇徐家家谱

徐宝成青年时代曾师事平阳江南著名拳师应培槐学习南少林拳术,造诣颇深。他性格开朗,生性活泼,且喜唱曲。平阳江南是温州昆曲的大本营,他的业师应培槐也是个昆曲迷,在业师的推荐下,“新同福”昆班便聘他来班任武生演员。由于他武功功底扎实,很快便能适应,从此走南闯北,在民间深有影响。中华民国成立时,族人推荐他为温州军政分府都督徐定超的贴身侍卫。徐定超遇难后,他又回到“新同福”。抗战事起,他息影家园,悉心钻研医学,举凡跌打损伤、无名肿毒诸症,大都能应手而愈。(www.guayunfan.com)永嘉昆剧的武戏不似京剧舞台上有恒定的“股档”、“出手”等程式,也不以滚翻动作来眩人耳目。永嘉昆剧的武戏俗称“打短手”,包括兵器与兵器、空手与兵器对打,多从南拳套路中演化而来。兵器道具大都是真刀真枪,除常用的刀枪剑戟、斧钺钩锤等外,还有特制的三节棍、乌烟拐之类,格斗追杀过程的真实感很强。经常上演的剧目如《大补缸》、《打郎屠》、《三打韩通》、《绝龙岭》、《天喜柱》、《绝闯山》等,几乎都是全武行。

特别有意思的是,当武戏的情节告一段落后,任何观众都可上台悬红包,要求演员表演某种武功绝活。这是永嘉昆剧武戏所独有的一种特色,演员可以脱离剧情,在台上进行纯粹的硬气功或杂技表演。诸如“钉山碎石”、“头掌斩石”、“腰断钢丝”,乃至钻火圈、叠罗汉等无所不包。演员如能将临时搭建的戏台台板踩断,还可以得到观众所设的红包。任何演员,甚至观众,都可以按指定项目的要求完成后将红包取走。演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技能与特长来表演,如叠椅倒立,或腋下夹几个鸡蛋,或手捧装满米的竹篓从高空翻下,鸡蛋不碎,米不外溢。凡此种种,统称“打台面”。民国以后,由于京剧的兴盛,加之有真功夫的老艺人逐渐凋零,“打台面”之风日渐式微,武戏也慢慢地向京剧的“股档”和“出手”程式靠拢。

由于永昆武戏多用真刀真枪,“三担”[3]师傅对刀枪等兵器的管理极其严格,上演之前刀枪必用火油擦拭干净,架放于规定的位置,任何人不得乱动。武打演员上台前大都拈香点烛向祖师叩头礼拜,请求祖师保佑。

还有一种武戏套路也很独特,称作“对子连环”,是由儿童游戏“藤牌阵”改造而成。黄一萍《温州之戏剧》中说:“‘藤牌阵’演者亦以儿童列队出行,持藤牌与刀、枪、锤、棍作种种打架。登场之际,有满汉两将官,执刀枪舞‘开四门’以开场。”“藤牌阵”据传系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创,教习儿童从小学习武技与阵法,以便将来长大后抗御倭寇,保卫家乡。

徐宝成对温州昆剧的武戏颇多建树,“对子连环”最初就是徐宝成将其引入昆剧,如《后和番》、《惠明下书》等剧的开打都曾使用。敌我双方共八人,四人手执长矛,另四人左手执刀,右手拿盾(藤牌),以矛刺盾,以盾御矛,进退皆有一定步法。也可以变换兵器,使用大刀、长鞭、三节棍等,有“砍马足”、“猫儿滚”、“流星锤”等动作。伴奏多用唢呐,场面火爆而热烈。

徐宝成所演剧目,以《杀金记·卖拳》一出最为脍炙人口。他演此剧的特点是,每次演出的《卖拳》都与上次不同,因此也就成了每个台基的必演剧目,有的观众会跟着戏班过台基,看了十多次《卖拳》,竟没有一次重复。

此外还有《打郎屠》、《熊虎报》、《大补缸》等,也都是徐宝成的拿手好戏。

《打郎屠》又名《买肉打屠》,是一出折子戏,系从金华昆班传入。叙述屠户郎成在关王镇开设肉铺,仗势欺人,横行不法。女侠周英路见不平,挺身而出,与郎成相斗,不敌而逃,途遇老英雄鲍七夫妇,三人返回关王镇,合力痛打郎成。

徐宝成饰演剧中的郎成,开打时先用斩肉刀,次用匕首、短戟等兵器,后用三节棍,最后徒手相搏,开打时先是一对一,后为一对二,最后郎成一对三,全用南拳套路,显得火爆热烈,成为“同福”班看家武戏之一。

《熊虎报》叙农民周正从猎人手中买得一熊一虎,见其哀号不止,不忍杀之,纵其归山。当地无赖唐二与周正之妻私通,二人密议,将周正诓至山中,断其右臂。周妻惧事败露,杀唐二弃尸涧中,归与家奴席卷细软潜逃。途遇一熊一虎,将二人吞吃,复救醒周正,助其还家。

本剧系永嘉昆剧自编剧目,各曲录书目均未见著录,其他剧种也未见同名剧目。本剧情节简单,妙处在熊虎二形由蔡尚容与徐宝成扮演,其跌扑腾闪之功令人叫绝,也是蔡尚容模仿动物行为的绝妙之作。据张日记记载,民国二十五年(1936)“新同福”班犹有演出。其后因徐保成离开“新同福”班,此剧遂成广陵散。

《花飞龙》由一些折子戏联缀组合而成,中间情节不相连续,剧名冠以“花”字,但与一般剧目为了缩短演出时间而对剧情进行删节的情况有所不同。主要折子戏有《御勾栏》,演赵匡胤至汴梁,误入刘承佑所设之御勾栏,在试坐皇帝宝座时为太监所见,即报刘承佑,刘欲捕之而赵逃。刘承佑深责赵匡胤之父赵宏殷教子无方,匡胤闻之复入御勾栏,将所有陈设尽数捣毁,杀死美女,题名于壁而遁。《董家桥》演赵匡胤逃至关西,途遇柴荣结为兄弟。当地恶霸董家五虎踞桥强收行人税,柴荣与赵匡胤力战不敌,适郑恩卖油经过,助二人杀死五虎,三人义结金兰。《打韩通》演赵光义与首相傅彦卿之女美容暗订终身,彦卿将女许配穆陵关守将韩通之子韩虎。丫环张梅花定计约两家前来会亲,赵匡胤得郑恩之助,打败韩通父子。《打瓜园》演郑恩卖油经过陶洪瓜园,因口渴摘食其瓜,陶洪之女陶三春与丫环打败郑恩。陶洪见郑恩年少英俊,心中暗喜,要与郑恩比武,郑恩欺他年迈,不料三次均被陶洪打败,陶遂招郑恩为婿。

本剧纯系武戏,以打短手见长,其兵器亦为特制之道具,如《御勾栏》中之方桌,拆开后其桌腿即为兵器。据传这是徐宝成的一次偶然的举动所造成,开打时场上没有任何兵器,徐宝成情急之中一脚将桌子击碎,抽取桌子的两支脚作为兵器。砌末师傅恍然大悟,遂特制了一张桌子,可以随时拆卸。武打中之南拳套路极富特色,上述各折子戏都可以原有之剧名单独上演,上世纪30年代中犹有演出。

《大补缸》叙旱魃殷凤珠为逃避雷公追击,以死人食罐炼成黄磁缸用来遁身,复化为常人,自称王家庄王大娘。事为巨灵神识破,将缸撞坏。王到处寻觅补缸匠,观音遣土地化作补缸人来到王家庄,在修补时故意失手将缸打碎。旱魃现形欲加害土地,观音召来天兵天将大战旱魃,最后将其杀死。民间传唱的小调《王大娘补缸》就来自本剧。

此剧原为明传奇《钵中莲》中部分情节,也是“同福”班看家武戏,一般都作为戏班过台基时的压轴戏。角色中的土地、旱魃均用“盖脑”(脸壳),剧中人物涉及三界诸天神道仙佛,台上角色最多时可达20多人。开打中全用真刀真枪,并以流行于浙江平阳一带之南拳套路开打,兵器碰撞时能出现火花。每当剧终之时,台板上插满了刀枪匕首,此时观众都会自动涌到台前,待演员起立当众验明身上确实无伤之后,观众这才缓缓散去。

1947年冬,徐宝成外出为人看病,归来途中不幸中风病故,终年62岁。

[1] 温州的一项民俗活动,乾隆《永嘉县志》已有记载,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

[2] 徐定超(1845-1917),字班侯,永嘉县枫林镇人。光绪九年(1883)进土,先后任户部广东司主事,山东、陕西、湖北、河南道监察御史、京畿道掌印御史等职。辛亥革命后,浙江宣告独立,温州各界推举徐定超来温主持军政分府都督。1917年,他偕同夫人胡氏经上海回温州,所乘的普济轮船在吴淞江口被一艘英国轮船撞沉,夫妻均遇难,终年73岁。

[3] 旧时戏班箱笼多用肩挑,故管理人员多以“担”命名。“大担”为衣箱,以戏神(唐明皇的木偶雕像)压担,最上层为“富贵衣”,即穷生所穿的百家衣,此外则是各类的蟒、帔、官衣、褶、太监衣、箭衣、茶衣及各类衫裤等,较贵重的乐器及一些特殊道具也放在此担。“二担”为外箱,习惯上把樵夫或渔翁所戴的翻边草帽放在最上面,次为各类盔头巾帽、包头首饰、化妆用品及面具等,道具婴儿(俗称“大师兄”)亦置于该箱。“三担”则为杂箱,多为各类靴鞋、水纱、网巾及刀枪把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