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存苏轼词集表明,他从通判杭州开始填词_

现存苏轼词集表明,他从通判杭州开始填词_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存苏轼词集表明,他从通判杭州开始填词_词,在我国文化史上是一种非常独特、非常微妙的文学样式。苏轼便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登上了词坛。现存苏轼词集表明,他从通判杭州开始填词。苏轼来到杭州,就仿佛走进了烟水迷离、风情旖旎的绝美词境。南国自古多词人,与苏轼诗酒流连的朋友中,不乏填词的高手,其中尤以词坛耆宿张先最负盛名。苏轼与他年龄上虽然相距近半个世纪,却非常相得。

现存苏轼词集表明,他从通判杭州开始填词_

词,在我国文化史上是一种非常独特、非常微妙的文学样式。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隋唐,那时民族的大融合带来中土音乐的新发展,词便是配合这种新兴音乐的演唱而产生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词就是歌词,最初只在民间流行,以后才逐步为文人所注意,成为歌筵酒席上娱宾遣兴的重要文艺形式。在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的序言中,五代词人欧阳炯曾描述了我国古代歌唱文学产生的具体情景:

绮筵公子,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

绣幌佳人,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倚红偎翠,浅斟低唱,词,就在这样华美、温情、浪漫的氛围中定型、成熟,渐渐发展成一种可以脱离音乐而存在的独立的文学样式。这种别具一格的生长环境,使词具备了与诗截然不同的特质:它是一种纯娱乐、纯消遣性的抒情文学,只是写一些男女之思、时光之叹、伤春怨别之感;它往往没有具体明确的写作对象,可以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演唱,多以女性的口吻抒发人所共有的纯粹的情感;它的语言精致华美,风格柔婉妩媚,音律曲折多变,形式错落有致,特别适合表现人心深处低徊要眇、幽约怨悱的情愫,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逐渐充当了抒写深细隐微的个人情怀的载体。词的出现,使生活变得更加多彩,使过分严肃的中国士大夫的精神世界有了一块温柔的小园地。从此“以男子而作闺音”(清·田同之《西圃词说》)成为文学史上司空见惯的现象。多少铮铮铁汉,借助词的形式表现心灵世界的另一个侧面。但是,一种事物的优点,有时恰恰就是它的缺点,这种二律背反在词这一文学形式上体现得尤其明显,题材的单一,内容的狭窄,风格的萎靡,词品的卑下,个性色彩的模糊不清,乃至表现手法的陈陈相因,都是词所固有的弊端,何况作为一种唯美的文学,词显然又与儒家传统的文学要求异辙殊途。因此,词一方面受到人们普遍的赏爱,一方面又遭到舆论的轻视和排斥。文人们写作小词,往往随即“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宋·胡寅《向芗林酒边集后序》)。(www.guayunfan.com)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前期,词基本上循着它狭窄的轨迹在这种矛盾的夹缝中求生存。然而,一种新兴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型文学样式,是不可能安于这种状况的。词必然要在保持婉曲多折的审美特性的基础上,寻求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途径,以便积蓄更加强大的力量,在文学领域争取合法正当的地位。宋仁宗时代,一些富有创新意识的文学家占风气之先,开始新的有益的尝试。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表现边塞生活,慷慨悲凉;欧阳修的《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融入仕途感慨,跌宕疏放;张先将词的题材日常化;柳永以词抒写文士悲秋的失意情怀。题材的扩大影响了风格、意境和表现手法,但是,传统的因袭毕竟很重,整体而言,词依然跳不出“艳科”的樊篱,需要一支雄才大力的如椽巨笔,来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苏轼便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登上了词坛。

现存苏轼词集表明,他从通判杭州开始填词。那么,是不是在他三十七岁以前一直对词没有兴趣?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词风特盛的宋代社会,一个富有才情、对一切都怀着好奇的少年,不可能不被这种美妙的性灵文学深深吸引。在写给堂兄子明的信中,他曾经回忆道:

记得应举时,见兄能讴歌,甚妙。

对于会唱词的堂兄,年轻的苏轼充满了钦羡之情。当时声名最著的词人是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以后苏轼作词,总是把自己和柳永相比较,可见年少时留下的印象是多么深刻。但是,那时候,在父母严厉的督促下,在拯世济时的远大理想激励下,苏轼很少有机会流连奢华的歌筵酒席,听歌赏曲,更没有闲暇学作这种被认为只是侑酒助觞的小词。初入仕途的十年,儒家积极用世的精神在他心里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他将所有的精力用于关注国事,探讨治国安邦的大计,所以仍然未曾染指于词的创作,直到熙宁四年,他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杭州。

繁华富丽的南国都市,本来就是文人词产生的温床,江南特有的风情,为柔媚香艳的词作提供了天然的范本。苏轼来到杭州,就仿佛走进了烟水迷离、风情旖旎的绝美词境。文风荟萃,弦歌不辍,这是真正的诗的天下,词的王国!柔婉妩媚的山水抚慰了他善感的心灵,因激烈的党争而变得有些枯涩僵冷的诗情重现生机!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他有了较多的闲暇寄情山水,周旋于文士、名流与歌妓之间。南国自古多词人,与苏轼诗酒流连的朋友中,不乏填词的高手,其中尤以词坛耆宿张先最负盛名。当时流行以词名人的风气,许多词人都因名句而赢得雅号,张先一人曾荣膺数顶桂冠:既因“沉思细恨,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的名句,被称为“桃杏嫁东风郎中”;又因“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得名“张三中”;而他自己则表示更愿以“张三影”名世,因为他特别擅长在词中写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这三个带“影”字的句子,是他平生最感得意的佳构。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精神矍铄,风雅不减当年,依然是东南地区词坛的中心人物。苏轼与他年龄上虽然相距近半个世纪,却非常相得。他们和柳子玉、陈襄、陈舜俞、刘孝叔以及继任陈襄的知州杨绘等,是经常聚会在湖光山色之中的诗词朋友。正是在杭州这个天然词境的环抱下,在这个欢快悠闲的文人群体的影响下,苏轼自然而然地开始了词的创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