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州刺史元结

道州刺史元结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道州刺史元结元结,字次山,别号漫郎,河南鲁山人。公元753年进士,公元764年五月出任道州刺史。公元768年,调任容州刺史,离开湖南。4年后病逝,有《元次山文集》。元结在湖南为官5年,清廉明正,体恤民情,赈济灾民,奖励生产。元结的散文成就高于诗歌,其文多讽刺时政,讥评世俗,短小精悍,笔锋犀利。浯溪碑林现在是全国第二大碑林,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碑文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学、文字和书法的珍贵资料。
道州刺史元结_乡土湖南

道州刺史元结

元结(719—772),字次山,别号漫郎,河南鲁山人。公元753年进士,公元764年五月出任道州刺史。次年贬舂陵(今宁远)令。公元766年再任道州刺史。公元768年,调任容州刺史,离开湖南。4年后病逝,有《元次山文集》。

元结在湖南为官5年,清廉明正,体恤民情,赈济灾民,奖励生产。留下不少诗篇,代表作有《舂陵行》与《贼退示官吏》。《舂陵行》描写了战乱之后道州百姓伤亡疲敝的悲惨遭遇:“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词。”诗作谴责了官府的严刑苛敛,表达了自己宁肯违诏待罪也不愿逼迫人民鬻儿卖女的思想。[1]他上奏朝廷:“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要求减免赋税。[2]《贼退示官吏》:“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3]杜甫读此两首诗后,特作《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极加赞赏:“粲粲元道州,前圣畏后生。观乎舂陵作,歘见俊哲情。复览贼退篇,结也实国桢。贾谊昔流恸,匡衡尝引经。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序中说:“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方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

元结的散文成就高于诗歌,其文多讽刺时政,讥评世俗,短小精悍,笔锋犀利。如《时规》、《丐论》、《时议》等,对韩愈、柳宗元的讽刺散文有一定影响。《道州刺史厅壁记》也是一篇佳作,其文写道:“天下太平,方千里之内,生植齿类,刺史能存亡休戚之。天下兵兴,方千里之内,能保黎庶,能攘患难,在刺史耳。凡刺史若无文武才略,若不清廉肃下,若不明惠公直,则一州生类皆受其害。于戏!自至此州,见井邑邱墟,生人几尽。试问其故,不觉涕下。前辈刺史,或有贪猥昏弱,不分是非,但以衣服饮食为事。数年之间,苍生蒙以私欲,侵夺兼之,公家驱迫,非奸恶强富,殆无存者。问之耆老,前后刺史,能恤养贫弱,专守法令,有徐公履道、李公廙而已。遍问诸公,善或不及徐李二公,恶有不堪说者。故为此记,与刺史作戒。自置州以来,诸公改授,迁黜年月,则旧记存焉。”此文针砭时弊,扬善抑恶,爱憎分明,可见其良苦用心。元结在道州颇有政声,并留下《右溪记》、《寒亭记》、《九疑山图记》、《阳华岩铭》等山水游记和碑铭,其中《右溪记》又开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先声,故清人吴汝纶评价此文:“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芳眇洁,亦能自成境趣。”[4]元结散文精短峻洁,幽雅秀丽。如描写右溪:“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描写寒亭:“以阶槛凭空,下临长江,轩楹云端,上齐绝巅。若旦暮景风,烟霭异色;苍苍石硧,含映水木。”[5]

公元760年,元结撰《大唐中兴颂》,歌颂唐肃宗平定安乱之乱,收复两京。颂词共45句,每句4字,三句一转韵,音节铿锵,气势磅礴,文辞古雅,峻伟雄刚,备受后人推重。他函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将其摩刻于祁阳浯溪江畔峻崖上。崖高数十丈,碑高5米,宽3米,每字大四五寸,共163字。因文奇、字奇、石奇,堪称摩崖“三绝”。[6]历代文人名士前来游览吟诗作赋铭刻石上,造就了浯溪“无崖不刻文,有石就题诗”的文化奇观。历代摩崖石刻共505方,其中唐代石刻13方,宋代12方,元代5方,明代78方,清代81方;篆书23方,隶书12方,楷书236方,行书87方,草书7方,其他8方;保存完好者482方,能清晰辨认者373方;[7]面积大者9.6平方米,小者0.9平方米。浯溪碑林现在是全国第二大碑林,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碑文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学、文字和书法的珍贵资料。

【注释】

[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23.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四三·列传六八·元结.

[3]元结.元次山文集卷四.

[4]曹余章.历代文学名篇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340.

[5]廖承良,毛炳文,陈书良.湖南文学史·古代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91.

[6]伍新福.湖南通史·古代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348.

[7]胡幸福.湖湘旅游文化.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1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