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际关系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过程分析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过程分析

时间:2022-09-15 人际关系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在进行分割之前,必然要经历向利润、平均利润的转化过程,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的产物变为生产成本的增加额,并进一步成为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或转化形式。同时,节约不变资本可以减少商品价值中生产资料价值转移的部分,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

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在进行分割之前,必然要经历向利润、平均利润的转化过程,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这些转化过程的完成,揭示了在各种经济表象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3.3.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商品价值包括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但对资本家而言,他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支付的费用仅仅是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因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了资本家的生产成本,又称成本价格,一般用k来表示。这样,商品价值的构成就由原来的W=c+v+m变成了W=k+m。

随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生产成本,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被资本耗费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看不见了。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的产物变为生产成本的增加额,并进一步成为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为在资本家看来,那些未曾耗费的资本虽然不形成生产成本,但作为物质要素同样参加了生产过程,因而也参加了剩余价值的形成。当资本家不再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式。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但是二者又不是可以直接等同的,剩余价值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利润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或转化形式。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英国评论家登宁

(转引自马克思:《资本论》,中文1版,第1卷,829页注)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但是,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都存在差别。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即10-1。利润率则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10-1。从量上来看,由于c+v总是大于v,因此利润率总是低于剩余价值率,从而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从质上来看,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在利润率的计算中,剩余价值似乎是由预付总资本产生的,这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利润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成正比例变化。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也越高;反之则相反。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就某个部门来说,利润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动,该部门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其利润率也就越高。就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来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利润率也相对较高,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企业只能获得较低的利润率甚至亏本。

(3)不变资本的节约。节约不变资本,可以使资本家的预付资本量减少,从而提高利润率。节约不变资本,还可以使同量资本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节约不变资本可以减少商品价值中生产资料价值转移的部分,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

(4)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同量资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从而年利润率也就越高。反之,年利润率就越低。年利润率和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例变化。

3.3.2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假定A、B、C三部门的资本构成分别为70c+30v、80c+20v和90c+10v,剩余价值率都是100%,则各部门的剩余价值量为30、20和10,各部门的利润率为30%、20%和10%。然而随着资本在各部门间的转移,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即(30+20+10)/300=20%。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分别为,A:100×20%=20,B:100×20%=20,C:100×20%=20。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与各自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差额为,A:20-30=-10,B:20-20=0,C:20-10=10。

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决定了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利润率。假定各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率一致,那些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利润率比较低;而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利润率则比较高。等量资本由于投在不同的生产部门而有不同的利润率,从而获得数量不等的利润。然而,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是,等量资本尽管有机构成不同,却仍然获得了等量利润。价值理论与现实运动产生了矛盾,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就会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生产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生产部门。通过资本转移,那些利润率高的生产部门,资本数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那些利润率低的生产部门,资本数量减少,生产规模缩小。这种资本的转移和投入,会引起各生产部门供求关系及商品价格的变动,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高的生产部门商品供给增加,导致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降,利润率也随之下降;而利润率低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向外转移,商品供给减少,导致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利润率也随之上升。资本的这种转移以及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变动,一直要持续到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大致相等时才会停止。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即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应该注意的是,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平均,它只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发展趋势。

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利润作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就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但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仍旧是相等的。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与他所雇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量上也有了差异。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仿佛利润的多少只与资本数量相关,从而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来源和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被进一步掩盖了。

3.3.3 生产价格的形成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k)加平均利润(10-1)构成的价格,用公式表示:生产价格=k+10-1。生产价格的形成,实际上是商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部分在不同生产部门进行平均分配的结果。

陈葡萄酒为什么比新葡萄酒贵?

市场上的陈葡萄酒要比新葡萄酒贵得多,但是葡萄酒只是放在酒窖中,并没有经过工人的劳动,这是不是违背了价值规律?既然葡萄酒放在那里可以增殖,那么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是不是也能创造价值呢?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弄清楚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两种葡萄酒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相等的,因而价值也一样。但陈葡萄酒在地窖中存放的时间长,因而其生产时间也长,尽管这段时间不创造价值,但由于需要预付的不变资本和保管费用也增加了,即生产成本增加了,其生产价格自然也就高于新葡萄酒的生产价格,陈葡萄酒比新葡萄酒贵也就不足为奇了。

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来的,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但是,二者在量上却经常是不一致的。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大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小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中等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才大体相等。

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生产价格形成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后,商品价格就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一差别的存在,使生产价格与价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背离。但是,这种背离并不意味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相反,它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因为:(1)从个别部门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可能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有量的差异;但从全社会来看,被资本家阶级所占有的全部平均利润的总和等于全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2)从个别部门看,价值与生产价格在量上有差异;但从全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量。(3)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商品价值量就降低,从而生产价格也会下降。由此可见,生产价格只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只是价值规律实现形式的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