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凡事不可做绝,留条后路给自己_上海黄金荣的故事

凡事不可做绝,留条后路给自己_上海黄金荣的故事

时间:2022-05-0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凡事不可做绝,留条后路给自己_上海黄金荣的故事凡事不可做绝,留条后路给自己佛曰:“凡事不可做尽。”这些话都是在警示我们,凡事皆不可太过极端、绝断,做事情时一定要留点空间给自己或别人。凡事给别人留条后路,也就是给自己添了一条路,黄金荣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在做事时,都尽量不把事情做绝。在这件绑架案中,黄金荣不仅得到了大笔的赎金,还成功地霸占了甘董事的媳妇。

凡事不可做绝,留条后路给自己_上海黄金荣的故事

凡事不可做绝,留条后路给自己

佛曰:“凡事不可做尽。”禅师说:“势不可使尽,使尽则祸必至;福不可受尽,受尽则缘必孤;话不可说尽,说尽则人必易(易,生变也);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人必繁。”这些话都是在警示我们,凡事皆不可太过极端、绝断,做事情时一定要留点空间给自己或别人。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还是在企业的发展中,一定注意别把事情做绝,没有人能一帆风顺,总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如果自己不事先给别人一条活路,别人又何必对你客气?凡事给别人留条后路,也就是给自己添了一条路,黄金荣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在做事时,都尽量不把事情做绝。

黄金荣能从一个小瘪三成为上海滩鼎鼎有名的三大亨之首,他凭的是什么?凭的是他庞大的人际关系网!而这庞大的人际关系网是怎样编织出来的?按说他坏事做尽,人们为什么还愿意跟随他呢?原因就在于他做坏事,但从不做绝。每做一件事情之前,他都想好了退路,让受害人不但不恨他,反而还很感激他,这是黄金荣的高明之处,也是他能够成功的法宝之一。关于这一点,从他派人绑架四明公所甘董事的事件中,就可看出一二。

在这件绑架案中,黄金荣不仅得到了大笔的赎金,还成功地霸占了甘董事的媳妇。人财兼得,他完全可以将甘董事杀掉,事实上,他的手下也确实劝他这么做了,但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亲自把甘董事送回了家。手下对他这种行为很是不解:如果把甘董事杀掉,黄老板与那个女人的来往不就可以光明正大了?况且赎金已经拿到手了。这个手下之所以不能成为黄金荣那样的大亨,就是因为他眼光太短浅了。黄金荣这么做,是想让甘董事一家人都感激他。甘董事家里有钱有势,难保以后自己不会有什么事要求助于他,再者说了,甘董事还是虞洽卿的远房亲戚,虞洽卿可是当时上海商界响当当的人物。

在黄金荣之后的“事业”发展中,确实得到了虞洽卿的很多帮助,其中蒋介石投入他的门下,就是虞洽卿介绍的。所以说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给别人留有余地,“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一点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表现得最为明显。(www.guayunfan.com)小张是一家外贸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他在外贸服装这块市场上已经打拼好几年了,有非常稳定的客户源,因此他在工作的时候非常得心应手。公司总经理对小张的办事能力十分放心,一些细节上的小事情甚至可以不向他汇报,就自己做出决定。小张也不负总经理的重托,每次在公司的业绩评比中都出尽风头。

与小张相反,刚从事外贸服装销售的小王每次在业绩评比中成绩都惨不忍睹。由于小王从事外贸服装销售才两年,经验少得可怜,而且在与客户沟通时,也不够灵活,甚至有些木讷,不会说好听话,因此,小王来到小张这个部门半年了,还是没有什么业绩可言。小张作为小王的领导,对小王的表现十分不满意,经常在众人面前说小王拖了整个团队的后腿,并且不止一次跟总经理提出要将小王辞退的事情,总经理总是以小王还年轻、经验不够、可塑性很强、还需要锻炼的机会之类的话搪塞过去了。

有一次,小王工作上犯了一个错误,导致公司失去了一个客户。按说这样的错误是每个从事销售行业的人都会犯的错误,但是小张却拿这件事情当借口,再次向总经理提出将小王辞退,这次,总经理也觉得不辞退小王说不过去了,于是,就把小王给辞退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因为小张所在公司的外贸服装主要出口俄罗斯,而俄罗斯政府出台了新政策,为了保护本国的零售业,对进口服装进行了限制。小张所在公司的总经理见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变小了,于是就把公司关闭,改投别的行业了。这样一来,小张也失业了。年近中年的小张不得不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当中。

由于小张的工作经验与客户资源仅限于服装这一领域,再加上他对做一个小职员不感兴趣,因此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处处碰壁,失业后好几个月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一天,他收到了一个自己很中意的公司的电话,让他周一去面试,为此,小张仔细准备了一番,希望可以顺利进入那个公司。

面试这天,刚走进办公室,小张就发现面试官十分眼熟,但实在想不起来究竟是谁。结果还是对方先认出他了:“你好!张经理。”小张十分困惑:他究竟是谁呀?为什么要叫自己经理呢?于是,他就问道:“对不起,请问你是?”对方笑了笑说:“张经理真是贵人多忘事呀!我是你以前的属下小王呀!”这下子,小张才想起来。

原来,小王被辞退后,就来到这家公司上班。由于这家公司的业务与小王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有关,再加上小王踏实诚恳,很能吃苦,所以工作起来十分顺手,深得老板的赏识。不久前,市场部经理辞职,小王就顺理成章地升任市场部经理。再说小张想起来他是谁了,但他也想起来自己是怎样向老板告状,让他辞退小王的事情了。想到这些,小张以为自己是绝对没有希望了,在回答小王的问题时,也就心不在焉了。小王却好像忘了以前的事情一样,最后告诉小张:“你的能力我很清楚,我这一关你是过了,明天就来上班吧!”

小张被小王宽容大度的心胸所折服,来到小王所在的公司后,工作更加努力,使公司的销售额节节攀升,半年后,他也得到了提升。小王在得到小张这个得力助手后,事业上也更上一层楼了。最后,这两个人不但成为了事业上的好伙伴,更成为了生活中的好朋友。

案例重点在小王身上,小王没有把事情做绝才得到了一个得力助手。最后才会有双赢的局面。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肯定地说:“我和他不会再见到了。”生活中碰巧的事太多,今天,你处在优势,但明天你就可以失去优势,所以在自己得意的时候,别把事情做绝,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留有余地的道理,不仅可以应用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也可以应用在企业管理中,而且这个道理越来越多地被企业管理者所采用。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似乎很多企业都处在了不将竞争对手彻底打垮,就会被对手逼入绝境的地步。然而事实上,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击败竞争对手,将其逐出市场,让企业的成功以竞争对手的失败和消失为基础的理念只是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竞争的新形势下,“有你无我,势不两立”的竞争规则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给竞争对手留条后路,使其不至于彻底垮掉,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企业间的竞争。这样的竞争模式,尤以微软和苹果的案例最为典型。

微软和苹果这两个国际有名的大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处在竞争状态,针对个人计算机这一市场的控制权,两个企业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先是苹果借助软件和硬件的融合打造出了典雅的计算机,试图以这个武器抢占市场。起初,苹果确实在个人计算机这一市场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然而,紧接着,微软就将苹果软件和硬件融合的技术分拆为软件和硬件,这一方法被IBM公司所采用,使得微软的MS-DOS成为了一种标准,微软也因此走向了繁荣。

之后,苹果又创造出图形用户界面,再次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了上风。微软也不示弱,再次“故技重施”,从苹果的图形用户界面中找寻灵感,创造出了Windows系统。Windows系统成为微软的“核武器”,使苹果处于了绝对的劣势。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微软在与苹果的竞争中明显占据了领先优势,在个人计算机的市场中占据了约90%的市场份额,而这时的苹果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在别人都以为微软会借这个机会,把苹果彻底地从市场中排挤出去时,微软却做出了令人惊讶的行为:向苹果投资1.5亿美元,将苹果公司从倒闭的边缘拉了回来。这一看似愚蠢的做法,却饱含了比尔·盖茨的独特想法:与其再出现一个同苹果公司实力相当的公司与自己竞争,不如就让苹果存在,而且由自己伸出援手,还能从根本上把竞争对手转变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日后,微软公司与苹果公司的发展,充分印证了比尔·盖茨这一决定的正确性。2000年,微软为苹果推出了Office2001。自此,微软与苹果真正实现了双赢,他们的合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说到底都是为了利益。强者不去吃掉弱者,而帮助弱者生存下去,反而对自己有利。不是说只有把对手逼入绝境,自己才能更好地生存,有时企业这样做,反而会把自己逼入困境中去。在企业间的竞争中,这样的案例也数不胜数。

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所以别把弱者逼得太紧,不然就只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弱者被彻底消灭掉,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性;另外一种就是,弱者强大起来,最终威胁到强者的生存。一般来讲,要实现第一种结果是很难的,往往第二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更大一些。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成长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995年,比亚迪在深圳成立时,全球的电池市场是垄断在日系电池制造商手里的。以三洋为首,索尼、东芝等日系电池制造商占据了全球电池市场将近90%的份额,日系电池制造商以其全自动化的电池制造生产线闻名于全世界。很多电池制造商都选择从日本进口生产线,但比亚迪刚成立时,由于资金匮乏,根本就买不起日系生产线,无奈之下,只好自己动手制造一些关键设备,将生产线尽量分解成人工可以操作的流程,最终比亚迪车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半手工半自动化生产线。

由于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因此比亚迪生产出来的电池,其成本要远远低于其他电池制造商,这使比亚迪形成了巨大的成本优势。成立不久,比亚迪就在电池的低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受这次危机的影响,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40%,日本电池厂商都处在了亏损的边缘,而比亚迪凭借其巨大的成本优势,迅速占领了全球的电池市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玩具制造商——日本积高公司,将巨额的订单由日本本土转向了比亚迪;飞利浦的无绳电话业务和世界上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伟易达也先后与比亚迪签订了订单。

此时,比亚迪的领导人王传福又将目光放在了利润最丰厚的锂离子电池制造上。当时我国并没有哪一家企业拥有相关的技术,甚至连美国、法国都没能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只有日本企业掌握着这项技术,但是日本在技术、设备、原材料、工艺等各方面都是绝对保密的,为了不使技术泄露,他们甚至不允许在国外建厂。当时,王传福并不清楚这些,所以他带着资金只身去了日本,想要通过购买日本的生产线,来生产锂离子电池。

王传福满怀希望地找到日本某家电池制造厂家,说明了自己的目的,结果自然是遭到了拒绝。更让人气愤的是,日本人竟然跟王传福说:“你回去吧!你们中国人是造不出锂离子电池的。”这句话严重刺激了王传福。他扭头就回了中国,并且下定决心,一定要自主研发生产出锂离子电池。

回到比亚迪后,王传福就大量引进人才,投进大量资金,组成了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之后,他便率领自己的研发团队钻进了车间。在没有任何援助的情况下,王传福与他的研发团队成功地研制出锂离子电池,并且克服了锂离子电池不能大电流放电的缺点,很快比亚迪的锂离子电池就投入了量产

产品生产出来后,王传福多次参加国际电池展,寻找买家。比亚迪电池以其优秀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很快就赢得了许多买家的青睐。2000年,比亚迪成为摩托罗拉在中国的第一个锂离子电池供应商。这时,日本企业才由先前对中国锂离子电池的不屑转为恐慌,因为比亚迪的电池品质丝毫不低于他们,但是价格却远远低于他们。继摩托罗拉之后,爱立信也转单给了比亚迪,比亚迪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排在第一位的是三洋),占据了全球15%的市场,日系厂商的订单急剧减少,除三洋之外,其他日系厂商全面亏损,此后,东芝更是卖掉了锂离子电池事业部。

2006年,比亚迪的电池销量全球第一,取代三洋成为全球电池界的龙头老大。此时,日本电池制造企业再也不敢小看中国电池制造商了。

如果日本企业在王传福去购买生产线时,没有那样决绝地拒绝他,那么或许今天占据电池界老大位置的还是日本企业。因为进口的设备会让比亚迪在技术上受限,而且价格上也不会有太大的优势。可是事实上,日本企业为了保持垄断地位,严词拒绝了,所以造成今天这种局面也就不为奇了。

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被逼到绝境,没有了退路,那么很可能会爆发出惊人的生命力,更好地生存下去,所以我们在做事时一定不要做绝,尤其是在企业的竞争过程中,给别人留一条路,正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纵观黄金荣的一生,我们就会发现,在做每件事的时候,他都尽量不把别人逼到绝路上,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编织出庞大的人际关系网,在上海滩叱咤风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