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贵人留面子,不拿往事做资本_上海黄金荣的故事
给贵人留面子,不拿往事做资本
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说:“平民靠劳动糊口,贵人以地位为命。”对于有地位的人,千万不可以揭发他过去不光彩的事情,这会影响到他的地位、他的形象,而是要悄悄地把事情隐藏得不露痕迹,给足他面子。这样,对你对他都好。
大名鼎鼎的蒋介石曾经是上海滩流氓头子黄金荣的门生,后来他成了北伐军总司令,黄金荣就把门生帖子退给了他,给他留足了面子。下文简略地说一下这件事情的经过。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后,蒋介石便入驻了上海城。入驻之前,黄金荣就知道了蒋介石要来的消息,非常高兴。因为蒋介石作为他的门生,现在是北伐军总司令,身份地位皆有,他这个做师父的怎么能不高兴?黄金荣和杜月笙等人还想着给蒋介石送一份礼物,想来想去都觉得不合适,送钱太俗,送匾又太招摇。
杜月笙提醒黄金荣,现在蒋介石觉得金银不是很重要,比钱更重要的是面子。蒋介石离开上海前,给黄金荣投过门生帖子,现在将帖子退回就是给蒋介石最大的面子。黄金荣连连赞同。(www.guayunfan.com)“怎么退呢?”黄金荣问道。他本想明天蒋介石来了跟杜月笙他们一起迎接蒋介石,然后顺便把帖子退还。杜月笙不同意,他觉得当场退帖子,蒋介石会觉得为难。
“那怎么办?”黄金荣问杜月笙。
“解铃还需系铃人。当初是虞洽卿带他来投拜帖的,把帖子交给虞洽卿,让他转交给蒋总司令。”
黄金荣觉得可行,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第二天,蒋介石来到上海,黄金荣等人拥着蒋介石进入了黄公馆的客厅。
喝完茶,黄金荣说:“蒋总司令光临寒舍,蓬荜生辉,黄某万分荣幸。刚才总司令还叫我先生,鄙人愧不敢当,早些日子的那些事情已经过去了,那张帖子已经交给虞先生代为送还。”
蒋介石客气道:“先生总是先生,过去承蒙先生关怀,蒋某感激不尽。”说完从怀里掏出一块金灿灿的挂表,双手递给黄金荣,说:“这是我送给黄先生的纪念品,希望笑纳。”
黄金荣接过金表,分外高兴。后来,每逢家里的喜庆大事,他就将这只金表拿出来炫耀一番,显示自己和蒋介石的关系特殊。这只金表也成了黄宅的镇宅之宝。
黄金荣就这样退还了蒋介石的拜师帖子,双方的关系还是非常良好。此后,蒋介石还是一口一个先生地叫他,他觉得受宠若惊。
蒋介石在落难的时候拜黄金荣为师,等他当上北伐军总司令的时候,黄金荣主动把拜师帖子退还给了他,这个做法非常明智,不但让两人相处愉快,也让蒋介石在面子上没有了后顾之忧。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很多人在发迹以前总会有些不光彩的事情被别人知道,发迹后,这些事情就是他们心里的一块阴影,怕这些事情影响到他们的面子。黄金荣意识到了这一点,很好地照顾到了蒋介石的面子,没有拿蒋介石那段落魄的日子作为资本来威胁或者警告他。蒋介石觉得有了面子,黄金荣在某些方面也依靠到了他。所以说,不要用过去的眼光看待或者衡量人或物,而要用新的方式来对待。俗话说:“过往不究”,这四个字就是非常好的阐述。
IBM的创始人是老托马斯·沃森,后来公司在他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的率领下开创了计算机时代。
1947年的一天,一个中年人走进总裁小托马斯·沃森的办公室。中年人看了一眼小沃森,毫无顾忌地大嚷道:“我是没有什么盼头了,现在干着没人干的闲差,像我这种没有用的人早就有人想让我下台了……”
这个中年人是谁呢?他叫伯肯斯托克,是IBM公司未来需求部的负责人。他和刚去世的IBM公司二把手柯克是好朋友,关系非同一般。因为小沃森和柯克是对头,伯肯斯托克认为:柯克这一死,小沃森肯定不会放过他的,一定会因为不喜欢柯克而迁怒于他,找他的麻烦,甚至可以找个非常“恰当”的理由把他开除。与其被人扫地出门,还不如主动滚蛋,这样痛快,也不用生很多的气,还比较有面子。
很多职工都知道小沃森与他的父亲一样,脾气暴躁,也很要面子,伯肯斯托克当然也不例外。假如哪位职工敢当面跟他发火,后果简直不敢想象,场面一定比火山爆发还糟糕。可是让他感觉非常奇怪的是,小沃森表现得很平静,脸上还有着一丝笑意,伯肯斯托克认为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他有点紧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小沃森怎么了,他下一步到底要如何。正在诸多想法纠缠他的时候,小沃森开口了:“如果你真的行,那么,不仅是在柯克的手下,在我、我父亲手下也能成功。如果你认为我对待你会不公平,因为柯克的事情对你耿耿于怀,那么你可以选择立刻离开;但是,我认为你应该留下来,因为这里有很多的机遇,如果我是你,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来,把握机遇,大干一场,证明自己的价值。”
小沃森全力挽留他,伯肯斯托克觉得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最后没有离开,而是在IBM继续待了下去。
事实证明,留下伯肯斯托克是个明智的选择。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甚至比柯克还能干。在促使IBM从事计算机生产方面,伯肯斯托克的贡献是最大的,他让小沃森觉得当初挽留他是多么明智。当小沃森极力劝说老沃森及IBM其他高级负责人赶快投入计算机行业的时候,公司总部里的支持者寥寥无几,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小沃森的父亲也是如此,可是伯肯斯托克全力支持他。伯肯斯托克对小沃森说:“打孔机注定要被淘汰,如果我们不快点觉醒,不尽快研制电子计算机,IBM公司就要面临灭亡。”他不是危言耸听,他说的是事实,在他和小沃森两个重要人物的全力支持下,IBM公司快速研制出了电子计算机。期间,伯肯斯托克为IBM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
IBM公司创始人沃森曾说:“你可以接管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那些人,我就可以重建IBM公司。”这句话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在IBM公司的人几乎都是精英,他们有的曾经和领导有过分歧,但是有能力的人还是留了下来,几乎没有哪个管理人员用过去的事情对下属进行威胁或者警告,只要有能力,能者优先。所以IBM公司发展才得以如此迅速。
往事,代表着过去,真正要面对的是现在,不论过去如何,把握好现在才是最重要的。“不计前嫌,量才使用”才是企业管理者明智的选择。蒋介石落魄的日子就因为黄金荣的一句“早些日子的那些事情已经过去了”而烟消云散,他不用再为自己不光彩的过去担心,有黄金荣那句话就足够了,堂堂蒋总司令怎么会有那么落魄的时候呢?很多职工在跟领导发生冲突的时候,都担心以后在工作中上司会借机报复,让自己难堪,甚至让自己走人。其实,如果真是遇到了这样的领导,还不如自己主动走人,这样的上司度量太小,难成大事,下台只是迟早的事情。明智的上司是不会这么做的。
保定中石油销售有限公司的选才理念是:宁可放弃,绝不错录,选贤任能,不计前嫌,唯才是举,不以为亲,奇才妙用,平衡搭配。其中的“选贤任能,不计前嫌”是统御之术。拿破仑尤善此术,外不避仇,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才使他成为统率劲旅、纵横千军的旷世之人。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都能够做到“不避仇敌而委以任用”,其道理很简单,以用人的角度为出发点,那就是“德才皆备”:只要是有德有能之才,就不应该因为一己私利而弃之不用,真正高明的用人权谋家,要成就大事,完全不会去在意个人的恩怨和感情问题,他们的眼里只有“有才”和“无才”之分,没有亲仇这一概念。能够放手使用原来敌对阵营或与自己政见不合的人才,体现了自己宽宏大量、公正无私的美德和求贤若渴的愿望,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广纳天下贤才!选贤任能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任用有本领的人。不轻信谣言,不以老眼光看人,不计较他人从前的种种缺点,用新的眼光看待他人,不迷信所谓的名牌学历,从实际出发,只要有才华,就应该得到重用。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促进大家奋发工作。竞争出人才,竞争出活力,竞争出新风。要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公正评判的选才措施。用人者如果不加审查,随意招降纳叛,结果招进来的所谓“人才”不但不予感激,反而会尽展阴谋诡计,毁掉自己苦心经营的事业。选贤任能还要做到外举不避仇,也就是说只要有利于事业,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能以诚相待,邀其加盟,为自己的事业发挥作用;如果其人不利于自己的事业,即使是才能世间无双,也坚决不能录用。
现在如此用人,在古代也是如此。
《史记·高祖本纪》载,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通假字,通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在用人方面确实有他独到的地方,连韩信这样带兵多多益善之人也为之所“禽”。的确,在谋略方面,他比不上张良、陈平;在打仗方面,他比不上韩信、彭越;在治理国家上,刘邦不及萧何。然而,刘邦善“将将”,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这就是刘邦的用人之道。
刘邦用人不拘一格,不计前嫌。他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而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不计前嫌,一视同仁表示欢迎。如韩信、陈平,韩信原来是项羽的手下,因为在项羽那里不能发挥作用,前来投奔刘邦。陈平走的路更多,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发挥作用而投奔项王,又不能发挥作用再投奔汉王,刘邦“大悦之”,并立即任命他做都尉。
其实,一个领导者也应如此,如果老是小肚鸡肠、计较甚多,总是想着员工过去与自己有什么分歧,员工如何跟自己作对,能招募来好的人才吗?恐怕连帐下之人也会离他而去。这里说到刘邦的用人之妙,也很好地证明了不用往事做资本,给人留够面子,就能促进自己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如此,个人也是如此。黄金荣在这一点上就非常聪明,虽然对蒋介石退还门生帖子算不上是知人善任,但也将自己以后的道路拓展了一些,凭借蒋介石跟他的关系别人也不会小看了他。他退还门生帖子的做法也让蒋介石心里没有了疑虑,没有了担心,反而对他还有些许的感激。如果黄金荣以后在上海滩有什么事情需要蒋介石帮助,蒋介石凭借这个退还门生帖子的事情也会鼎力相助的。
每个人都有往事,一个知人善任的上司,会懂得如何照顾自己下属的面子,那些不光彩的往事不会从他们的口中说出。即使员工与上司之间曾经有过不愉快,也不必担心上司会报复自己,从而愉快高效地投入工作。这样,上司是一个成功的上司,员工也是工作情绪高涨的员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