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功成一役_关于拿破仑的故事

功成一役_关于拿破仑的故事

时间:2022-08-2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功成一役_关于拿破仑的故事乌尔姆战役完全实现了拿破仑预定的中路突破直取维也纳的战略意图。由于拿破仑侵犯安斯巴赫已经引起普鲁士的不满,假如拿破仑当时多犹豫一个星期再向奥地利进军,那么,普鲁士的立场肯定会改变。幸亏拿破仑及时行动,才使乌尔姆战役很快取胜。普鲁士的使臣已于11月14日出发送条款给拿破仑,并要求他在一个月内给出明确的答复。在这段时间内,18万普鲁士军队将做好准备,以威胁拿破仑的侧翼和后方。

功成一役_关于拿破仑的故事

乌尔姆战役完全实现了拿破仑预定的中路突破直取维也纳的战略意图。在乌尔姆大捷后,拿破仑很自豪地说,他的胜利是靠士兵的双腿,而不是靠他们的刺刀赢得的。现在,进军维也纳的大门已经打开,他们还要参加更为严峻的战斗——奥斯特里茨大决战,而在随即到来的这个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到拿破仑个人战争史上迄今最为辉煌的一页,他作为战场前线指挥官的才能真正发挥到了极致。

奥斯特里茨大战的背景相当复杂。

首先,最为迫切的问题还是奥地利前线的战事发展。

拿破仑面临的形势是:他通往奥地利首都的进路被金迈尔军所阻遏。金迈尔军有近20000人;由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军先头部队已经穿过奥地利,进到了奥国西部边界的因河一线。这支俄军约有45000人,途中还汇入了陆续败退下来的奥军部队,形成一支颇具实力的劲旅。因奥军已在乌尔姆失利,他们进到因河以后立即停驻下来,企图凭借有利地形就地组织防御,阻止法军向维也纳进攻。(www.guayunfan.com)

而在该军后面跟进的另一支由巴克斯霍夫登指挥的俄军,已从东北方向进入摩拉维亚(现捷克南部),正向奥洛穆茨开进。同时,卡尔大公指挥的奥军,已在意大利北部摆脱了马塞纳意大利军团的牵制,目前正向国内撤退,其意图显而易见,是要加强维也纳的防御力量。还有,在乌尔姆要塞被围之前逃到弗赖堡的一支奥军杰拉齐赫师大约6000人,已经同原驻那里的盟军会合而完成设防。在法军继续东进后,该军必将严重威胁法军日益延长的后方供给交通线。那么,如果这几支军队同时配合作战,法军在奥地利战场必将陷入三面作战的艰难境地。

其次,还有国际关系方面的形势也要考虑。

亚历山大之所以没有立即全军出动,而分几次向奥地利增兵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普鲁士的外交政策意向不明。普鲁士到10月中旬仍然坚持中立。这种中立,无论对法国还是对反法同盟都颇有威慑力。普鲁士国王担心代表波兰势力的沙皇宠臣恰尔托雷斯基对沙皇施加影响,认为俄国要求有权借道普鲁士的属国波兰是居心叵测,想夺取这一片领土。亚历山大在波茨坦谈判时又作了一番坦率的表白,普鲁士前些时候满腹狐疑,诸多延误,使奥地利对法作战的计划受挫。

而对法国来说,以答应将抢自英国的领地汉诺威赠送给普鲁士作为条件,让普鲁士保持中立或与法国结盟。由于拿破仑侵犯安斯巴赫已经引起普鲁士的不满,假如拿破仑当时多犹豫一个星期再向奥地利进军,那么,普鲁士的立场肯定会改变。因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在极力拉拢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怂恿他加入第三次反法联盟,对法国开战,以洗雪在安斯巴赫所受的耻辱。幸亏拿破仑及时行动,才使乌尔姆战役很快取胜。

而到11月3日,普鲁士已同俄、奥两国签订了《波茨坦条约》。弗里德里希·威廉答应以普鲁士的武力为后盾进行调停。如果拿破仑拒绝普鲁士提出的要求,他就加入反法同盟。普鲁士提出的要求是:以伦巴第、利古里亚和巴马赔偿撒丁国王;那不勒斯、荷兰、德意志、瑞士独立;以明乔河为奥地利在意大利半岛的边界,法军撤出奥地利国境。普鲁士的使臣已于11月14日出发送条款给拿破仑,并要求他在一个月内给出明确的答复。在这段时间内,18万普鲁士军队将做好准备,以威胁拿破仑的侧翼和后方。形势日益紧张了。如果十几万普军越过了鲁特山脉,在法军背后投入战斗,那么,法军就将受到俄奥普三国军队40余万人的联合攻击。

拿破仑清楚地意识到,要取得胜利,无论如何必须在普鲁士参战以前彻底击败俄军,摧毁第三次反法联盟中这根重要支柱。拿破仑当机立断,力求尽快抢占维也纳,切断在因河一线的俄军之退路,想在卡尔大公率领奥军回到奥地利以前,把这支俄军包围并歼灭在多瑙河以南地区(歼灭而不是击退)。

拿破仑分析形势后,作了如下部署:缪拉指挥的骑兵军充当大军本队的先锋,从正面突破俄军仓促组织的因河防线,尔后迅速东进,抢占维也纳城,切断库图佐夫部与其国内的交通线;达武的第3军、苏尔特的第4军和拉纳的第5军担任大军本队主力跟随骑兵军前进;贝尔纳多特的第1军向萨尔斯堡方向开展进攻,配合上述四个军的行动;马尔蒙的第2军和内伊的第6军分别向雷欧本和因斯布鲁克采取行动,切断俄军与意大利北部奥军的联系,同时担任大军右翼侧方警戒;奥热罗的第7军负责保护法军的后方交通线,担任大军的后方警戒。

做完上述部署以后,拿破仑感到了多瑙河北岸地区对当前作战的重要意义,随即抽调了一个骑兵师和两个步兵师,于11月6日新编一个军,由莫蒂埃元帅指挥,并命令该军迅速在林茨渡过多瑙河,单独地在多瑙河北岸行动,构成大军的左翼侧方警戒,同时视战况的发展,协助缪拉军切断库图佐夫部队的后方交通线。至此,拿破仑在军事部署上对一切不测事件都做好了准备。

10月31日,贝尔纳多特的第1军已渡过了特劳恩河。11月2日,库图佐夫眼见维也纳已陷入绝境,就渡过多瑙河开始向北撤退。

多瑙河是横贯奥地利全境的欧洲第一大河。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紧紧地靠着多瑙河南岸。因此,进驻维也纳的法军要想追击撤退中的俄军,必须越过多瑙河。而要北渡多瑙河,首要的任务就是尽快夺占维也纳城北的那座大桥。俄军在撤退中几乎把附近几十英里长的河道上的桥全部炸毁,这座大桥是最后的通道。此桥先由奥军斯贝尔公爵的部队负责把守,他已接到命令:法军大军靠近,立即将大桥炸毁。

缪拉受领夺桥任务以后,指派乌迪诺将军率领一个掷弹兵营,事先隐蔽地机动到靠近大桥南端的一片灌木林中,在那里埋伏起来。然后,缪拉偕同苏尔特和拉纳去进行现场勘察。这三位军长由一个名叫道特的工兵团长引导着,大摇大摆地来到桥头。他们推倒木板路障,装着从容不迫的样子向桥上走去,守桥的奥军惊慌失措,准备点燃已经放置好了的炸药。正在这时,缪拉大声地对他们喊道:不要开枪啦!我们两国已经达成了休战协议。我们是来同守桥长官进行具体谈判的。按着,他又把同样的话向闻讯出来的斯贝尔公爵重述了一遍。守桥的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糊涂了,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个关头,预先埋伏的法军突然从灌木林中跃出,迅速冲过大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入奥军阵地,歼灭了试图抵抗的士兵。法军很快开到了多瑙河北岸。库图佐夫决定,俄军继续实行退却。

然而,在继续追击俄军的过程中,缪拉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骑兵军在追到摩拉维亚西南20多公里的地方时,遇到了俄军后卫的顽强阻击。缪拉忽然想到,自己一个军单独冒进了,周围态势对己不利,故采取缓兵之计。他想在步兵到达之后再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于是自作主张,向俄军的后卫指挥官提出了暂时休战的建议,并允许俄军自由地向北撤退。俄军非常痛快地同意了缪拉的建议,并安全地自动撤走了。对于这个愚蠢行为,拿破仑当然非常恼怒,但是事已至此,实在也无可奈何,只有训斥一顿了事。他责骂缪拉说:“我简直找不到话来表示我对你的不愉快。你只是我的一个前卫指挥官,没有我的命令根本无权作休战的安排;你葬送了我的胜利。立即破坏休战,向敌军前进。告诉那位在这一协定上签字的俄国将军,说他也无权这样做,只有沙皇才有这样做的权力。”

俄军的后卫部队也打得很顽强,于11月11日在杜恩斯坦峡谷伏击了莫蒂埃的一个师并几乎将其全歼,然后经克雷姆斯撤至跨越摩拉维亚边界的兹诺伊莫。

11月13日,缪拉的骑兵军前卫到达维也纳近郊。本来,拿破仑最近给缪拉的任务是要迅速追击撤退的库图佐夫,把俄军紧紧拖住,不使它向北撤退,以便予以围歼。而这时,指挥骑兵军的缪拉又被近在眼前的维也纳城吸引住了。他不顾拿破仑的命令,不是向北实施追击,而是率部向东,急着抢占维也纳城。

拿破仑得到这一消息后更加生气,毫不留情地给他的这位妹夫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指责他“简直鲁莽得像一个疯子”。拿破仑在信中说:“俄国人没有固守维也纳,而在克雷姆斯渡过了多瑙河。你既不知道敌军的计划,又不考虑我的意图,你将使我的军队被困在维也纳。”拿破仑认为,缪拉当时的行动简直没法解释。因为缪拉想要获得首先进入维也纳的荣誉,结果便使拿破仑损失了两天极其宝贵的时间。他告诫妹夫说:“只有在充满危险的地方才能获得荣誉,进入一座没有设防的空城,没有什么荣誉可言。”

11月14日,拿破仑到达维也纳,将指挥部设在宫丽堂皇的肖恩布鲁恩宫。在欧洲近代史上,哈布斯堡的首都维也纳还是第一次被外敌占领。弗兰西斯皇帝带着他的皇室成员,仓皇地向北逃走了。与此同时,由俄国本土开来的另一支俄军,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亲自监督之下,也已经赶到了奥洛穆茨。从维也纳逃跑出来的奥国皇帝弗兰西斯,也随同撤退的奥军到达了该城。

此时,北方的天气变得十分寒冷,地面已为积雪所覆盖,而从南方港口开来的士兵都缺少御寒的衣服。正好,在有25万人口的维也纳,拿破仑从奥国的粮仓和兵工厂缴获了他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因此,他命令不必从法国国内长途跋涉地运送军需补给品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趁严冬未至和查理大公尚未从意大利前线赶回之机,毫不迟疑地深入摩拉维亚围歼逃敌。

11月17日,法军到达布尔诺。在布尔诺以东13英里处,有一个名叫奥斯特里茨的小村,约4000奥军骑兵在小村前面的高地上挡住了缪拉的去路。20日,拿破仑在布尔诺设立指挥部后,下令停止追击,就地组织防御。其目的还是想法围歼逃敌,但现在需要洞察敌人的动向,寻求有利战机。

奥皇此时派了两位全权使臣去谒见拿破仑,讨论议和条件。拿破仑却把他们送往维也纳,要他们去和塔列朗商谈,并声明其主要条件是把威尼斯并入意大利王国。显然,他对议和毫无兴趣,只是拖延时间而已。11月25日,拿破仑派他的侍卫长萨瓦里将军打着休战旗前往奥洛穆茨,向年轻的沙皇亚历山大递交一封伪善的国书。然而,此行的真正目的是窥探敌方各军的位置。通过这次侦察,拿破仑对俄奥联军的意图有了清晰的了解。

关于下一步的作战行动问题,联军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以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为首的大部分将领,主张暂时避战,不与拿破仑发生接触。如果法军来攻,应该毫不迟延地继续撤退,以等待时机。等待卡尔大公率领的奥军到达以后,特别是等到12月15日(这是普鲁士向法国通牒的最后期限)普鲁士参战以后,才能同拿破仑进行决战。另一派人以年轻气盛的沙皇和联军的参谋长、奥地利将军魏洛特尔为首,以及沙皇的近卫军军官们,他们认为,拿破仑的法军已经疲惫不堪,战斗力大大削弱,而普鲁士军队的参战,也已确定无疑,因此,当包括近卫军在内的27000名俄军开到以后,在联军已经拥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东躲西藏,不去同法军接触,那就太不像话了。他们要求立即转入对法军的进攻。

这时候拿破仑同意休战,在联军总司令部引起了一片欢呼。许多将军认为,面对三军夹攻,拿破仑已经害怕了,要完蛋了,必须趁此机会把他打倒,千万不能放过他。这样一来,库图佐夫的阻劝终于丝毫不起作用,他的主张被彻底否决了。

在联军内部的这场争论中,沙皇亚历山大的意见最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判断,根据拿破仑的一贯为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这样低声下气来俯就于人的。因此,他冷冷地拒绝了拿破仑关于进行个人会晤的要求,只派了自己的侍卫长道戈努柯夫公爵去进行象征性的谈判,并不打算达成什么协议。拿破仑又抓住了这一有利机会,在会见这个特使时,成功地演出了一场喜剧。在会见结束时,他拒绝了沙皇使者提出的关于放弃意大利和其他一些占领地的要求。这种拒绝是吞吞吐吐地表达的,也使俄国特使加深了“拿破仑信心不足”的总印象,拿破仑正是以示弱来促使联军尽快决战。事后,拿破仑即轻蔑地嘲笑了这个年轻的特使,说他只不过是一个“黄毛小子”,十足的“轻浮之辈”。这个在拿破仑面前显得十分傲慢的道戈努柯夫,实际上自己被拿破仑戏弄了,扮演了为拿破仑传达意图的可笑角色。

◎指挥战役

联军果然中了圈套,决战即将到来。拿破仑着手调动兵力,决定把所有能够调拢来的部队都集中起来。他当时的决策是:将原来派往西面监视斐迪南大公残部的第1军,和派往布拉迪斯拉发担任大军右翼警戒的第3军,立即调上前线,限令他们在两天之内赶到布尔诺附近。这样,除了继续留守维也纳的第8军,保卫后方交通线的第7军,以及在南部地区对意大利方向进行警戒的第2、第6军外,他把其余的6个军,即近卫军、骑兵军和第1、第3、第4、第5军,迅速地集中到了布尔诺地区,使得这一地区的总兵力达到了77000人,并拥有2500门火炮。虽然与俄奥联军相比,兵力仍然居于明显劣势,但他的部队像一个紧攥的拳头很有打击力量,而不像联军一盘散沙。

随后,法军在布尔诺城以东地区构筑工事,摆成防御架势。该地区之所以便于防御,是因为地形比较有利。它的北面是一条大道,由布尔诺通往奥斯特利茨镇;西面有直贯南北的哥尔德巴赫河;东面有南北走向的劳斯尼兹河,该河再向西南延伸,然后与西面的哥尔德巴赫河汇合。在两河汇合处形成了一个沼泽地带,汇成几个湖泊,构成战场南面的天然障碍。位于这三条河之间的三角地区,北面比较平坦,中间地势突起,形成一个小高原,叫普拉岑高地。11月26日,拿破仑通过贝尔蒂埃向各军军长下达了下述指示。

皇帝要我转告诸位元帅,在对待俄国人时只要有可能,请采取以下战斗序列:

每个旅的第一团应成横队展开,第二团则保持密集的连纵队。第二团的第一营在右,位于第一团第一营的后方。第二团的第二营在左,位于第一团第二营的后方。炮兵置于前面两个营之间的间隙中,在两翼也应布置若干炮兵。如果某师有五个团,则第五团应留作预备队,置于后部一百码处。在每旅后面,都应有一个骑兵中队或至少一支骑兵队,以便在敌人溃败时穿过间隙实施追击,并对付哥萨克骑兵。

采用这种战斗序列,你们既能以展开火力痛击敌人,又可以保持密集纵队应付敌之突击。

从这样具体的战术指导来看,拿破仑已完全不像皇帝了,而像个作战参谋。

1805年11月27日,大决战拉开了序幕。那时,俄奥联军的总兵力已达到86000人,共有火炮3500门。根据总司令部的决定,联军将这些兵力分成五路纵队,从奥洛穆茨附近的阵地出发,逐次向东南开进,在布尔诺以东的奥斯特利茨镇及其西南一线展开。12月1日,联军到达战场,迅速占领了普拉岑高地,并做好了全面进攻的准备。

俄奥联军的进攻计划,是由联军参谋长魏洛特尔将军制订的。他判断:法军已经基本上失去了进攻能力,不久就将向维也纳撤退。基于这个判断,联军制订的计划:使用一部兵力牵制法军的北翼,而以总兵力的3/5放在南翼,预计在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突破对方的防御,尔后迂回法军的右侧,切断通往维也纳的退路,将所有法军聚歼于布尔诺以南和以东地区。

拿破仑日夜盼望的战机终于来到了。他针锋相对地制订出计划:首先引诱敌人把主攻方向指向法军防御薄弱的南翼,即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的地段;然后,趁俄奥联军主力南移而中间空虚之机,集中法军主力在中段进行反击,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该地区的要点普拉岑高地;尔后,向南卷击,以扎钱湖及其周围的沼泽地带为铁砧,以从北面压过来的法军主力为铁锤,歼灭俄奥联军主力于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地区。法军的整体部署如下:所有部队展开在大约10公里的地段上组织防御。防线北起布尔诺与奥斯特利茨之间的乡村大道,南至扎钱湖北缘的特尔尼兹村。整个防线分为南北两段,各为5公里正面。在北段的第一线上,配置了拉纳的第5军和贝尔纳多特的第1军,而在两个军侧后方约1公里的地方,也就是北段的第二线上,隐蔽地配置着缪拉的骑兵军和拿破仑的近卫军,此外,还有一个作为预备队的师和法军的大本营。因为有河谷、有丘陵地的遮蔽,第二线部队的配置情况,即使站在普拉岑高地的最高处也观察不到。在南段的第一线上,只配置了苏尔特的第4军。这个防御地段恰好面对着河对岸的普拉岑高地。而在该军右侧后方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叫雷吉恩的寺院,达武的第3军隐蔽在那里,作为南段的后备部队。其中,苏尔特和达武两个军的任务将是很重的。他们要像斗牛士那样,用手中的红布把联军引向自己,同时又要保证不能使敌人贯通整个防御。法军将以在局部上形成的优势,来对抗联军的整体优势。

12月1日,拿破仑向全军发布了临战前的动员令。当日天黑之后,拿破仑骑马沿着整个前线巡视了野营部队。他每到一处,周围的人便马上聚拢来,士兵们把地上的铺草捆成把子,点起火来,在空中摇晃。他们把身穿灰大衣的矮个子统帅围在当中,欢呼跳跃着,大声高喊:拿破仑万岁!大军万岁!帝国万岁!无数的火把照亮了夜空,高昂的欢呼声响彻了大地。

当夜,他注意到了敌军的营火集中在普拉岑高地的后面和利塔瓦河谷。这进一步证实了他的预测,即敌人将试图迂回其右翼。拿破仑的军营举火欢呼,它意味着把自己的意图公开暴露给了敌人。但得到的结果却正相反:敌人以为他又在玩弄花招,企图迫使联军改变原定的进攻计划,从而更加坚定了从南冀(右翼)实施主攻的决心。

1805年12月2日,世界近代战争史上最著名的一页揭开了。

东方刚刚发白,浓雾罩着战场,奥俄联军开始前进。他们分为6个纵队:北面的两个纵队由巴格拉吉昂亲王和列克敦斯坦亲王指挥,这个纵队横跨布尔诺—奥斯特里茨大道两侧,负责攻击由拉纳的第5军和贝尔纳多特的第1军据守的法军阵线的北段,康斯坦丁大公指挥的沙俄近卫军充当其预备队。中路,由科洛华特指挥的奥军25000人攻击在柯贝尼茨的苏尔特军。联军攻击的主力则在普拉岑高地以南,共有3个纵队,33000人,由俄将布克斯盖弗登指挥。

在战线南段,实施进攻的联军主力发展非常顺利。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时,联军就攻占了索科尔尼兹和狄尔尼兹,迫使法军逐渐向后退却。按拿破仑的计划,战斗开始以后,苏尔特军就是要把联军主力牵制在南段,一旦出现机会,则在中段给予决定性的一击。但是,战斗的进程出乎拿破仑的意料,联军进攻猛烈,以致很快突击到了哥尔德巴赫河西岸。如此下去就会贯穿整个防御,这是法军的大忌。

为了制止俄奥联军向南段法军的侧后实行迂回,稳定防御阵势,同时又能吸引更多的联军投入这个方向,拿破仑命令,配置在该段第二线的第3军迅速投入战斗,从西南方向突击敌人的左侧后方。由于法军的新锐力量突然实施猛烈的反击,已经渡过哥尔德巴赫河的联军被迫向河的东岸撤退。

对于联军来说,南翼的进攻遭受一点挫折,进到佐克尔尼兹村的部队暂时撤了回来,完全是无关大局的情况。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对此是理解的。当时,库图佐夫尽管事实上已被剥夺了指挥权,但他仍带领一个军的兵力,稳坐在普拉岑高地,静观战局的进一步发展,等到了关键时刻再把这支部队拉上去。可是,刚愎自用的沙皇却已按捺不住。他看到联军主力的攻击受挫,进攻部队开始出现后退现象,没有征求库图佐夫的意见,便命令占领普拉岑高地上的这个军放弃阵地,前去增援南翼的联军。他的目的是要保障南翼联军右翼和侧后的安全,同时增强那里的攻击能力。殊不知这样一来,便把联军的整个部署给打乱了。

拿破仑一直在等待的时机终于来到。上午9时左右,他透过逐渐消散的晨雾,看到俄军正自动撤离普拉岑高地,于是立即命令第4军以其左翼两个师向高地进攻,迅速从北侧攻占了普拉岑高地。尽管该军的另一个师正协同右邻第3军,抗击着联军的主力,兵力并不雄厚,但由于俄军已经撤出阵地,只经过短暂的战斗就占领了这一要点。当苏尔特完全控制高地之后,拿破仑令其左翼向俄军发起全面进攻。俄军作战十分英勇,对法军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普拉岑高地一经失守,亚历山大随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策,因而在库图佐夫的协助下,下令将所有的预备队调上来,企图重新夺回这一高地。这样,他们在高地附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双方的骑兵进行了非常猛烈的冲杀。在反复争夺中,俄军一度重新登上高地,但在法国近卫军的轻骑兵及时赶到时,又被迫退了下来。尔后,俄军再次投入骑兵,进行更猛烈的反扑。眼看法军又有可能被压回来,正在千钧一发之际,贝西埃率领近卫军的一部分重骑兵赶到,并且从俄军的侧翼猛冲过来,致使俄军阵脚大乱。中午11时左右,俄军终于再也无力对普拉岑高地进行反击了。紧接着,法军转入进攻,把俄奥联军从阵地中央切开,使他们分为互相不能策应的南北两个部分。位于南面的联军主力,完全暴露在占领普拉岑高地的法军火力之下。

与此同时,在北段进行的战斗也是非常激烈的。法军的第5军和第1军在缪拉的骑兵军的配合下,顽强地打退了联军两个军的多次冲击,稳稳地坚守着阵地。而在削弱了联军的进攻能力以后,缪拉的骑兵军和拉纳的第5军果断地进行了反击,把北面的联军赶回到了奥斯特利茨。

联军在整个战线的中部和北部都被法军彻底击溃了。只有在南部的主力,还被法军第3军和第4军的一部分兵力牵制着,正处在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在孤立突出的不利态势中。其左翼是沼泽地和湖泊,右翼和侧后受到占领普拉岑高地的法军的威胁,处境更是危急。拿破仑指挥法军主力对联军南翼三个军的翼侧和侧后实施了最后的突击。法军呼喊着,凭着高地的斜坡横扫下去。人马车炮,拥挤不堪,联军很快就被压缩到狄尔尼兹和察特卡尼之间结冰的湖泊上。

下午两点半,俄奥联军已经被法军完全分割成三个分散的阵营,各自慌不择路地逃命:巴格拉吉昂军位于奥洛穆茨大道的中段;利赫特尔斯登军和康斯坦丁大公军被包围在奥斯特里茨村;布克斯盖弗登军沿拿破仑的右翼(南段)被压缩在结冰的湖泊和沼泽地。

这时,法军得到命令:不留战俘,无论投降与否,都不留下任何还能站立的敌人。达武将军大喊道:“不要让一个敌人跑掉!”3点,俄奥联军败局已定,联军的整个军团将武器朝天扔去,而多克托罗夫军残存的几千人试图从结冰的湖面逃跑。普拉岑高地上的法军炮兵,开始向湖面进行猛烈轰击。顷刻之间,冰碎炮翻,敌人纷纷落水,数千人葬身湖底了。

联军惨败的局面已经非常明朗了。整个联军的溃散势不可当。就连弗兰西斯和亚历山大的侍从人员,也都顾不得皇帝的安危而把两位至尊丢在路上,各自去逃命了。奥皇和俄皇眼见全军覆没,也慌忙逃窜。黄昏时分,亚历山大像得了疟疾一样全身发抖,他已经不能控制自己,哭了起来。在激战中,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负了伤,差一点当了法军的俘虏。

夜幕降临了。一切都结束了。拿破仑在一群元帅、近卫军将军和副官的陪同下,不断地踩着难以数计的人和马的尸体,穿过广阔的平原,视察着血腥的战场。史称“三皇大会战”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以法军的辉煌胜利告终。俄奥联军死伤近30000人,损失火炮155门,炮兵几乎全被歼灭,余众四散逃命,俄奥联军事实上已不存在。法军仅死1350人、伤6940人。

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正是拿破仑梦寐以求的事:他不仅将联军打得下跪求饶,扭转了威胁法国生存的军事、经济危机,而且,也解了在海上惨遭失败之恨。“我击败了由两位皇帝率领的俄奥联军,”拿破仑踌躇满志、骄傲地说,“奥斯特里茨战役是我打过的最漂亮的一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