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霍恩林登会战_关于歇尔・奈伊的事迹

霍恩林登会战_关于歇尔・奈伊的事迹

时间:2022-04-2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霍恩林登会战_关于歇尔·奈伊的事迹波拿巴在1800年指挥的战役分为意大利和德意志两个部分,这时也到了他本人亲自介入的时机。5月16日,克赖向圣苏桑发起了压倒性的进攻将其击溃,但奈伊的及时赶到阻止了克赖的追击,从而拯救了军队。19日,圣苏桑和圣西尔全部被召回了南岸,眼前的危机终于暂时告一段落。6月9日,奈伊提出停战,并派人进入奥军阵线为被俘的军官补给资金。

霍恩林登会战_关于歇尔·奈伊的事迹

波拿巴在1800年指挥的战役分为意大利和德意志两个部分,这时也到了他本人亲自介入的时机。奥地利北意大利地区司令梅拉斯(Melas)将马塞纳赶入热那亚。该地已几近合围,远水侧有奥特(Ott)的奥地利军团据守,近水侧有英国海军舰队,但马塞纳表现得非常顽强。同时絮歇(Suchet)据守着海岸路和邻近的关口,以防梅拉斯取道里维埃拉(Riviera)插入法国本土。

奥地利人本以为波拿巴会去支援絮歇,但其实他有个更大胆的计划。5月6日,波拿巴离开了巴黎,接过第戎预备军团的指挥权——就是后来的意大利方面军。他将带领着这个军团穿过奥地利人认为不可能越过的白雪皑皑的西阿尔卑斯山关口,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平原的敌军后方,切断他们的联系,迫使他们交战。

蒙塞指挥着瑞士的一个军团,得到了莫罗军团的增援,经东部走廊挺进意大利。莫罗的行进本是为了保卫莱茵河沿岸,但他到目前为止已经开进南德意志,因此波拿巴认为莫罗可以安全地提供10,000人到20,000人配合意大利方面的行动。

◎ 蒙塞(1792年)(www.guayunfan.com)因此,在5月15日,一支15,000人的军团——多数来自勒古布麾下,奉命经瑞士中部行进。莱茵军团因此只剩下不到100,000人对抗克赖,致使莫罗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包围屯兵90,000人的乌尔姆。因此,莫罗急需将克赖引出要塞,在野外交战。出于如上考虑,他首先要引诱克赖攻击他,之后做出朝奥地利边境行进的假象,让对手担心与维也纳的联络线。可以看出,如果莫罗接受波拿巴由莱茵河瑞士流域向乌尔姆快速进发的命令,情况该是多么的不同——这样做说不定会迎来在德意志的马伦戈大捷。

战斗初始便几乎导致了灾难。莱茵军团沿伊勒(Iller)河一线前进,左翼圣苏桑位于多瑙河北岸乌尔姆周围。5月16日,克赖向圣苏桑发起了压倒性的进攻将其击溃,但奈伊的及时赶到阻止了克赖的追击,从而拯救了军队。奈伊紧急集结在多瑙右岸的所有炮兵向对岸的奥军侧翼施加炮火压力,同时派步兵去支援正被步步紧逼的战友。奥地利人对这次局部的胜利感到满意,退回了乌尔姆。

莫罗身后的整个圣西尔军被派遣到多瑙河北岸,如此将军团分割开来让莫罗的处境捉襟见肘。19日,圣苏桑和圣西尔全部被召回了南岸,眼前的危机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但是莫罗的行进马上有了新的危险。他的右路、中路和预备师渡过了伊勒河,军团展开约四十五法里。在伊勒河东岸魏森霍恩(Weissenhorn)军队战线构成了一个钝角,凸角方向直指乌尔姆。奈伊就在这个位置上,且最靠近敌人。左翼在多瑙河南岸一线,其他(中路和右翼)战线从魏森霍恩向东南延伸,绵延22.5法里。右侧勒古布奉命派一个纵队去包围奥古斯堡(Augsburg)以威胁奥军的联络线路。莫罗的整个布置有些蠢钝无力,他不止一次地将整个军团的安危寄托在克赖迟缓的行动上。5月28日,勒古布占领了奥古斯堡,但是他很难挺近城内,莫罗出于对未来处境的担忧便召回了勒古布。

◎ 波拿巴将军翻越阿尔卑斯

波拿巴已经成功翻越了阿尔卑斯山,出现在北意大利,他的果断迅速与莫罗在上多瑙的缓慢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战局持续整个夏天,将会有一支在斯特拉斯堡组建的“下莱茵军团”被派往莫罗处协同作战。这支军队是从法国内陆卫戍及后备部队中挑出的,圣苏桑将军被莫罗派去指挥他们。圣西尔的健康每况愈下,只得返回法国。两位重要将领的离开迫使莫罗不得不重新组织划分指挥权。庞大的后备部队被分割,现在莱茵方面军被分成了3个军团——左路、右路和中路,左右两翼为“侧翼编队”,重新分化如下:

左编队(侦查乌尔姆) 里什庞斯(Richepanse)将军(12个营和25个骑兵中队)

左翼 格勒尼耶(Grenier)将军 第一师 巴拉格雷将军

第二师 奈伊将军

第三师 勒格朗将军

后备师 福科内( Fauconnet)将军

中路 莫罗将军 第一师 格朗让(Grandjean)将军

第二师 勒克莱尔(Leclerc)将军

第三师 德康(Decaen)将军

骑兵后卫 多特普尔将军

右翼 勒古布将军 第一师 居丹(Gudin)将军

第二师 蒙特里夏尔(Montrichard)将军

后备 南苏蒂将军

右编队(侦查蒂罗尔方向道路) 莫利托(Molitor)将军 (8个营,4个骑兵中队)

奈伊的师被减为2个旅,分别是博内将军旅(第54战列步兵团,第8胸甲骑兵团)和若巴将军旅(第76、103战列步兵团)。

◎ 居丹将军

◎ 里什庞斯

这边莫罗的重组刚刚完成,另一边克赖在6月4日夜率军渡河至多瑙河南岸,次日晨向里什庞斯在伊勒河的阵地发起进攻。格勒尼耶率左翼前去营救。奈伊的师离左翼最近,所以最先投入了战斗。奈伊的师与里什庞斯的第48战列步兵团和博内旅一同对奥地利纵队发起了刺刀进攻,并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他们击溃敌人,并收获了丰富的战利品——300名俘虏、2门大炮、7车军火物资。在法军进一步的增援赶到后,奥地利人退回了防御阵地,克赖方面虽然人数占优,但是很显然,事实证明法国战士们更加出色。

◎ 波拿巴在米兰

前文中的战斗刚刚打响就有一些法国军官不幸被俘。6月9日,奈伊提出停战,并派人进入奥军阵线为被俘的军官补给资金。负责这一任务的军官带回了重要消息,一些奥地利军官告诉他克赖收到了热那亚投降的好消息,他们说第一执政已在米兰取得了一系列“轻而易举”的胜利,但是他们并不太在意,同时告诉法国人,他们早就料到会攻下热那亚,这将是帝国军队胜利的前奏。

同天,莫罗收到了波拿巴发自米兰的信件,信中对意大利战局做了积极预测,并敦促他对克赖采取行动。奈伊通过格勒尼耶向莫罗提议沿乌尔姆上游多瑙河行进,莫罗接受了奈伊的提议。

里什庞斯留下来注视乌尔姆的动向,直到军队调动有所进展前,奈伊仍需要留在魏森霍恩与里什庞斯保持联络。勒古布右翼最先开拔。6月12日,他再次占领奥古斯堡,安排了驻守军队后继续向西进发,并于15日到达楚斯玛斯豪森(Zusmarshause),向莫罗在迪林根(Dillingen)的中路靠拢。17日,格勒尼耶军的勒格朗师在莫罗左翼移动至多瑙河沿岸金茨堡。桥梁被多瑙河北岸的奥地利人尽数烧毁,除此之外他们还把所有能用来构建浮桥的材料都扣在了北岸。

在河流南岸乌尔姆近前,奥地利人仍留有部分兵力。奈伊获得了2个骑兵团(第2骠骑团、第19战列骑兵团)的增援。17日早,奈伊奉命派人侦查乌尔姆上游多瑙河南岸的莱普海姆。他派第8胸甲猎骑团沙尔庞捷(Charpentier)少校带200名胸甲骑兵和第54步兵团的150人前往侦查。当晚奈伊收到报告,侦查以失败收尾。沙尔庞捷遭遇伏兵,在溃败过程中被抓去不少人成了俘虏。小有收获的奥地利人放弃了莱普海姆而向北边撤去。第二天,奈伊向河边移动,整个师在行进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18日晚,勒古布军的志愿者借着夜色游过多瑙河,袭击了奥地利在浅滩的警戒哨,抢了几艘船,为右翼渡河提供了可能。19日晨,勒古布又与数量占优的敌人发生了交火。他守住并维修了格雷姆海姆(Greimheim)的桥梁。莫罗从中路派调了几个师去帮他,北岸匆忙迎战的奥地利人也只有被击退的份儿。战斗持续到了几法里外的浅滩,这是又一次的赫希施塔特战役,当天的胜利受到了法国人民的欢迎,因为这里就是一百年前的布伦海姆战役中塔拉尔(Tallard)被马尔伯勒(Marlborough)击溃的浅滩[1]。

◎ 莫罗将军

20日,格勒尼耶接近中路,奈伊派出第17龙骑团一支小队前往侦查乌尔姆东,得知克赖正从此处撤离,里什庞斯确认了这个消息。几天后的行动也证实了奥军正离开乌尔姆撤到诺德林根(Nordlingen)。21日,奈伊在劳英根(Lauingen)渡过多瑙河。他紧追着奥地利人,并追赶他们的后卫,收获了数门大炮和不少物资,俘获部分人员。但是莫罗的再次犹豫给了对手充分的缓冲时间。随着左翼的合拢,莱茵方面军在20日、21日、22日、23日的大部分时间里毫无行动。

22日,格勒尼耶奉莫罗之命派奈伊再次侦查和确定敌军动向。奈伊非常渴望接下来能有所行动,所以在格勒尼耶的命令到达之前就带着一个骑兵大队在河的北岸向施托青根(Stotzingen)行进。他意识到和他交手的奥军是后卫部队,遂发起了有力的进攻,直到敌人的五门由大量骑兵保卫的大炮也投入战斗时他才抽身。奈伊遂报告说奥军打算向诺德林根移动,他在这次交战中抓了不少俘虏。俘虏告诉奈伊,留在乌尔姆的只有3,000人,主要是巴伐利亚人。奈伊在报告的后面直言了对莫罗行为的不耐烦,并说若再不动作,克赖就要跑了。他建议阻止克赖最好的方法就是发动所有的能动兵力打击他的后方,迫使克赖不得不回头营救他们。

23日,奈伊派出巡逻队发现施托青根(Stetten)和比辛根(Bissingen)的村子遭到了在北部行军顺利的奥地利人的扫荡。

这一天,格勒尼耶师收到向北岸前进的命令,第二天早上,奈伊的巡逻队在东北方再次与奥地利交火。这时大举进攻便可缴获数量众多的辎重,但莫罗将他的右翼推进到了诺德林根。勒古布于23日晚些时候将奥军驱逐到诺德林根,克赖撤出了该地。

24日晨,克赖向莫罗请求停战,他告诉这位法国人,梅拉斯于6月14日在马伦戈被第一执政击溃(同天远在埃及的克莱贝尔遇刺身亡)[2],双方在商议停战事宜,莫罗拒绝了克赖的停战协议。

◎ 克莱贝尔遇刺

◎ 德塞将军战死

现在奥军从诺德林根向东再次撤退至多瑙河一线,打算从诺伊堡取道因戈尔施坦特(Inglostadt)撤至拉蒂斯邦。25日,奈伊沿着奥地利人撤退的路线,在厄廷根(Oettingen)攻击了敌人一个护送物资的后卫部队,在一番激烈的交火之后,他缴获了60车物资和300匹马。

在向格勒尼耶汇报战果时,奈伊提到,只要再有两天的行军克赖就可以遭受如梅拉斯在马伦戈一样甚至更糟的惨败。格勒尼耶确认报告后回信给奈伊说,他会竭尽全力劝说莫罗采取积极行动。但是莱茵军团司令并没有过多地注意这位下属的明智看法。他理应意识到战争方式的改变——军事行动的目的不再是占领领土,而是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可莫罗仍满足于旧时的认知——迫使敌人放弃一个又一个的要塞、河岸或城市。他现在对成功“诱使”克赖离开乌尔姆感到满意,而且十分渴望占领巴伐利亚首都。25日,莫罗派德康将军向慕尼黑进发,28日,德康在与梅菲尔德(Meerfeld)交火后占领该城。勒古布占领了多瑙沃尔特(Donauworth),里什庞斯占领了乌尔姆。

克赖从北部绕过诺伊堡,派遣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于26日渡过多瑙河。不过莫罗已先他一步,他担心这是后者进攻慕尼黑的序幕。莫罗将勒古布军派到南岸,又从中路派遣2个师支援勒古布。27日,勒古布在诺伊堡附近横在了奥军前进的道路上,双方交火,他成功打败并驱逐了敌人。克赖在因戈尔施坦特渡河,在此处只留下了一支驻防部队,之后继续沿着左岸向拉蒂斯邦(Ratisbon)一线撤退。

◎ 德康将军

在整个军团东进的过程中,左翼担任着后卫的角色,因此奈伊没有参加前文的战斗。在勒古布取胜的那天,奈伊师在多瑙沃尔特北的蒙海姆为主力行军提供侧翼护卫,随后又前往艾希施塔特(Eichstadt)向周围村镇征税。7月1日,奈伊获得了一个龙骑团的增援——第13龙骑团受命从北部占领因戈尔施坦特。奈伊前哨在当天便接近了该地。第二天,奈伊师和勒格朗师分别从南北两岸发起进攻。此地的奥地利守军将领是诺伊(Neu)[3]将军,私底下士兵们打趣说这是场“nose to nose”的战斗。

夺取因戈尔施坦特的过程中几乎没有爆发什么大规模的战斗,仅仅只是封锁。莫罗占领了奥古斯堡—慕尼黑一线的南部城镇,勒古布则仍追击着奥军后卫部队。7月10日,克赖请求休战,因为维也纳和巴黎方面已经开始和谈。休战协议于15日夜才在杜塞尔多夫公布。这一消息在16—17日夜还没有到达奈伊和他的对手那里。16日晚守军从北部开始突围,法军进行了坚决还击。17日晨,城内的突围在经过一番苦战后被顶了回去。博内的步兵被奥地利人追赶,奈伊前去营救并亲自带领冲锋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收缴4门大炮,抓获600名战俘,直到18日早晨休战协议才到达奈伊和诺伊将军的前线

双方都达成了各自据守阵地的协议,3个要塞由奥地利掌握,但法军负责封锁要塞,包围者在奥军周围1.875法里处看守并每隔十天供给一次伙食。奈伊在开始时和诺伊将军就细节安排产生一些分歧。诺伊想让他的卫戍部队出城,并把兵营建在周边村子。奈伊表示不同意,他认为如果那样做奥地利就可以从周边获取补给,并且如果战役重开,这会对他们寻找补给有利。奈伊坚持不同意,诺伊只得将军队完全屯在城内,靠奈伊十天一次的补给过活。

在这件事安排停当之后,奈伊向莫罗请求离开,这时他的健康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医生建议他去普隆比埃(Plombieres)的温泉调养。当时有传言说谈判随时可能破裂,莫罗拒绝了奈伊的请求。8—9月间,有一些小规模的行动,莫罗削减了在因戈尔施坦特的力量,将奈伊的一部分兵力派去增援慕尼黑,与此同时,伊萨尔河一线有了重燃战火的迹象。但是9月底,法奥之间的确切协议已经达成,上面写明因戈尔施坦特要塞向莱茵军团投降,奈伊于10 月6日顺理成章接管该城。

◎ 贝尔蒂埃与梅拉斯签订《亚力山德里亚条约》

此时,每个人都认为战争结束了,奈伊的长假申请似乎应该没有理由被拒绝了。他再次向莫罗请求到南锡的乡间修养。这次莫罗同意了下属的申请,由于他本人也要暂时离开前往巴黎,于是与奈伊一同行至斯特拉斯堡,随后奈伊启程前往南锡,准备享受一个在莱茵兰行军多年完全应得的悠长假期。

但是,似乎人们关于和平的希望注定要落空。奥地利拒绝了第一执政的条款,并决心找回在马伦戈失败的面子。贝勒嘉德(Bellegarde)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在意大利据守乔河(Mincio)一线——威尼斯边境,与布吕内的意大利军团对峙。但哈布斯堡军队似乎只打算防守,主要目的是打算对抗莫罗重新有所行动的司令部在慕尼黑的莱茵军团,截止11月中旬,法军的兵力约为90,000人。因戈尔施坦特由重新组建的圣苏桑带领的“下莱茵军团”18,000人驻守。奥地利在因河和多瑙河交口处集中兵力,约翰大公手握90,000人的兵力,费迪南大公的先头部队向兰茨胡特挺进。右侧巴伐利亚选帝侯和克劳瑙(Klenau)将军率领25,000人在雷根斯堡(Ratisbon),左侧的20,000人小心接近着蒂罗尔。约翰大公所有行动的第一步就是夺回慕尼黑。

来自莫罗司令部的日期为11月12日的信件里告知奈伊结束短暂的休养,并下达了一份为期两周的停战即将结束的命令,28日战斗即将重开,奈伊被紧急召回格勒尼耶军,最好是越快到越好,他需要赶到在伊萨尔河上的弗莱辛(Freising)——慕尼黑和兰茨胡特之间,信上还附言:尽快赶路,你不可或缺。奈伊加入时莱茵军团应对1800年冬季战役做如下部署:

左翼 格勒尼耶将军 ?师级指挥:勒格朗、奈伊、巴斯图尔(Bastoul)

中路 莫罗将军 师级指挥:里什庞斯、德康、格朗让以及多特普尔(骑兵)

右翼 勒古布将军 师级指挥:居丹、蒙特里夏尔(Montrichard)、莫利托

奈伊于24日到达弗莱辛,接管了他的师,兵力如下:

博内旅 第15、23战列步兵团和第19骑兵团

若巴旅 第76、103战列步兵团和第13龙骑兵团

第8胸甲龙骑团正在赶到,整个武装力量为12个步兵营,3个龙骑兵团

莫罗对敌人的兵力部署和行军计划毫不知情,但是他意识到敌人计划就是先要夺取慕尼黑。为了应对这一行动,他将军队部署在艾伯斯贝格森林南北两线。近几日天气很糟糕,连日下着雨夹雪,白天冰雪融化,晚上道路结霜,使道路十分难走,有些甚至无法通过。奥军的主力受到了限制,莫罗猜测他们会选择平坦好走的道路,于是集中主要力量防守公路,兵力中心部署在霍恩林登村——艾伯斯贝尔(Ebersberg)森林中多条道路交汇处。

◎ 霍恩林登地图

最右边是勒古布军的蒙特利夏尔师,部署在森林边缘的希尔冯多夫(Helfendorf),据守着由慕尼黑东南通向伊勒河罗森海姆(Rosenheim)渡口的道路。中路,奈伊的师被委派在了一个光荣的位置——守着霍恩林登正西的森林,控制着通往慕尼黑的主要大道,奈伊左侧为格勒尼耶的另外两个师,他们将战线向北拉长。在他身后的帕尔斯多夫(Parsdorf)的是莫罗中路的格朗让师;多特普尔的骑兵也据守在同一公路,他们更靠近慕尼黑方向。奈伊右侧是里什庞斯师,陈兵艾伯斯贝格,密切注意着通往瓦瑟堡(Wasserburg)的道路。里什庞斯身后是德康师,在措尔讷丁(Zorneding)村。

27日,战争重开的前夜,莫罗的军队进行了如上部署。第二天莫罗占领了森林东边的出口,里什庞斯经通向瓦瑟堡的道路向托利格(Tullig)前进,奈伊在通往米尔多夫(Muhldorf)的主要道路上建立了前哨。军团一直保持这个阵型到11月30日晨。

同时,约翰大公也在帕绍(Passau)上游渡过了莱茵河。他计划途径诺伊马克特(Neumarkt)至兰茨胡特,在与费迪南军会合后渡过伊萨尔(Isen)河,沿西岸的弗赖辛-慕尼黑一线前进。但糟糕的天气和道路延缓了进程。29日夜,主要纵队才刚刚开进诺伊马克特,于是他改变了计划,决定穿过埃伯斯贝格经米尔多夫大道正面向莫罗发起进攻。

法军司令部并没有奥军行动的完整消息。莫罗只听说诺伊马克特有奥地利人,但并不知道奥地利的主要兵力就在这个方向,他盼着一支军队渡过因河(Inn)出现在他的正面。11月30日,莫罗沿河向前进发,迫使大公“亮出底牌”,并以此为依托把奥地利人全部清扫出去。最右侧的蒙特利夏尔师被派至因河罗森海姆对岸。德康师在埃伯斯贝格支援。格勒尼耶的3个师被派往盯守诺伊马克特,奈伊被部署在安普芬(Ampfing)西边的主要道路上,另一个师位于他的左翼,第三个师在第二战线后备。

◎ 约翰大公

奈伊的巡逻队得到的消息显示奥军正在移动。入夜,守夜的营火向北绵延至米尔多夫,看上去兵力可观。奈伊师驻扎在一处布满半融的雪和树林的高地上,它将因河从伊萨尔河中分流开来。12月1日早上6点,他巡查了前哨阵地,离天亮还有一个半小时。奈伊注意到奥军的营火渐熄,所以他猜测奥军已不在他们的营地周围。如果奥军还在附近,营火不会这么小,更何况还身处这么茂密的树林中。因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境,无外乎是两种情况——撤退或进攻,他认为进攻的可能性大一些。于是奈伊命令他的师全副武装准备战斗。士兵们吃完干粮、喝过咖啡后整装待战。

奈伊的警告非常及时,黎明时分,奥军骑兵果然袭击了他们的前哨。随着太阳升起,奈伊看到奥军步兵纵队正在挺进,纵队之后的大炮也向法军开了火。在他左侧的部署在伊萨尔河谷的师也受到了相同的攻击。法国人顶住了第一波攻击,勒格朗师被格勒尼耶调往了战斗前线,莫罗本人听到了炮声后也向战场疾驰而去。

◎ 莫罗与德萨勒观测霍恩林登地区

奈伊发起了一场成功的反击,缴获了奥军一门大炮并抓获了800名俘虏。目前进展十分顺利,莫罗应把这些归功于奈伊这位老兵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士兵们杰出的战斗力。随后奥军迅速增兵,格勒尼耶军的3个师面对着奥军的主力部队约80,000人。莫罗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当即决定结束战斗撤至埃伯斯贝格森林的原有阵地。撤退由莫罗亲自指挥,几个师轮流做掩护。奥地利人随后也停止了对法军后撤部队的紧逼。中午,法军退出白雪皑皑的森林,但并没有太过气馁。哈迪将军[4]受伤,奈伊的旅长博内接过了指挥权,他原本的旅交给了厄德莱(Heudelet)将军。

约翰大公理所应当地认为这是一场胜利,而且是伟大战役的美好开端。他的军官和士兵情绪高涨,而他也决心跟着法军并将他们逐回慕尼黑。12月2日,他的部队分3个纵队穿过树林,准备于次日进攻法军阵地。

莫罗的部署与11月27日的部署相似——蒙特利夏尔撤向希尔冯多夫,里什庞斯在埃伯斯贝格。奈伊的师据守在霍恩林登西边的森林,守卫着米尔多夫——慕尼黑一线的公路,右翼格朗让的师现由格鲁希接管,左翼博内在哈尔奥芬(Harthofen),勒格朗在霍罗尔奥芬(Horlkofen)。莫罗根据12月1日的交战情况注意到奥军可能分三路纵队挺进,左侧纵队沿米尔多夫路挺进。莫罗并不是整个意大利战局中一等一的战略家,但确实也没有比他更出色的战斗领袖了,在霍恩林登前一晚,他对战斗的预测和制定的交战计划堪称神来之笔。

莫罗推断由于乡村公路泥泞又有未融化的雪水,约翰大公主力部队很可能经平整的公路向左翼发起进攻。另两个纵队则会经过道路难走的北边,兵力也可能较弱且行动缓慢。因此,左侧的先头部队将会是第一波投入战斗的力量,而且他们身后可能有大炮紧跟。奈伊在霍恩林登进攻奥地利的主力部队,格鲁希在后支援。同时,里什庞斯在德康将军的支援下转向奈伊左翼,穿过树林打击奥地利途经曼特珀特(Mattenpot)和霍恩林登的峡谷的军队。博内和勒格朗负责拖延奥地利另两路纵队直到敌人的主力被完全击溃。

除了一个小意外,莫罗几乎完全猜中了约翰大公的部署。奥军于3日天亮前开拔。右翼金迈尔(Kienmayer)和他的20,000人从多尔芬(Dorfen)出发,沿伊萨尔河谷而上,直指霍罗尔奥芬。中路纵队约20,000人由比利时裔奥地利将军巴耶-拉图尔(Baillet-Latour)伯爵率领,渡过伊萨尔河向左挺进东北部攻击霍恩林登。约翰大公本人带着主力,或者说是左路纵队约40,000人,经慕尼黑大道穿过哈格(Haag)直逼霍恩林登。但是这里有第四路纵队,也就是莫罗未曾预料到的一支军队,人数约有12,000人,由里施尔(Riesch)将军指挥,他们在瓦瑟堡渡过因河受命向埃伯斯贝格挺进并保护整体进军的侧翼。

奈伊的巡逻队报告说,2日晚上敌军在森林东边出现,而前哨报告说道路旁奥军的营火看上去比较微弱,兵力不会超过一个团,看上去有停止进发的打算。接近午夜的时候,奥军的营火仍在深林边缘燃烧着。一切都很安静,而5点钟天还未亮,奥军就发起了进攻。

里什庞斯很早便出发,他的身后是德康师,当他穿过森林向托利格北部进发时遭到了里施尔前锋纵队的进攻。此刻他展现出出色的洞察力——如果他去解决这群意料不到的敌人,那么莫罗的全盘计划就完蛋了。他充分地认识到了一切都取决于他对奥军主力侧翼的袭击。因此他决定冒险留下一个旅以拖慢里施尔的前进,他本人率领剩下的人和德康的师继续推进。

◎ 霍恩林登战斗场景

6点,在霍恩林登的奈伊师已有所行动。敌人的第一波攻击是右侧。格鲁希率他的师辅助奈伊击溃了敌人。在村北的山坡一线奥地利的大炮投入了战斗,步兵纵队也直指这个方向。莫罗骑行至奈伊阵地,说道:“我判断奥军大部队仍在路上,并下令攻击敌人已经展开的军队。”奈伊带领他的步兵冲向山脊上的奥军。

这次攻击迅速果断,上阵的都是共和国的老部队,军官、士兵们都热切地希望此战能一扫前两日溃败的阴霾。刺刀寒光闪闪,他们伴着军鼓高唱着马赛曲冲向身着白衣的奥地利人。一些营近距离火拼,更多的勇士还是愿意信任他们的刺刀。当敌人退却时,法军大炮被拉上了斜坡,向着正在后撤的敌人开火。奥地利人不止一次想重整旗鼓,但格鲁希在路南打击了他们的左翼,莫罗注意到奥军的战线并没有增加人手,遂推断出里什庞斯已经攻击了敌人的侧翼,并且阻止了后卫纵队的赶来。因此他下令奈伊和格鲁希全力进攻。

◎ 莫罗在霍恩林登

战斗目前已经发展成了追击战,法军的2个师(奈伊师、格鲁希师)稳步向前,炮轰、齐射、肉搏,使奥军无处立足,奈伊奋力沿公路追击奥军,几近合围。奥军的撤退随之变成了溃败。战斗一直向东绵延到曼特珀特峡谷,里什庞斯的炮声从林中穿过来听起来像是滚雷。奥军以一个细长的纵队经山谷撤去。他们只得沿着几天前还信心满满的“胜利之路”勉强保住自己的小命。奥军主力在两翼赶来增援之前就被击溃了。勒格朗和博内遇到的攻击并不猛烈。道路北面,金迈尔和巴耶-拉图尔接到大公下达的撤过因河的命令后,也没有在战斗里纠缠太久。里施尔在击退了里什庞斯单独的那个旅后也接到了撤至埃伯斯贝格的命令。

◎ 格鲁希(1792)

艰苦的鏖战虽然只发生在霍恩林登村和沿路的追击过程中,也足矣令奥军全线溃败,这一天终以约翰大公的失败告终。战斗最后,奈伊向莫罗报告说他收获了丰富的战利品:

我师士官在临近友军的协同下,缴获80门炮,大量军火物资、军旗,俘获10,000名战俘,他们中有不少将军和士官。

这是年轻的奈伊到目前为止参加过的最大的战斗,他被当作这场伟大战斗的重要角色而广为传诵。虽然在霍恩林登行动的早上有90,000奥军,但是真正与49,000法军对阵的奥军只有57,000人。奥军损失十分严重,死伤5,460人,被俘7,200人,丢失74门大炮,而法军只死伤2,500人[5]。战斗结束后奈伊写信给莫罗请求给予以下人员奖励和擢升——副官吕芬,帕辛斯(Passinges)少校,还有士兵布拉耶尔(Brayer)、施魏特尔(Schwiter)、戴克尔(Daiker)、兰登(Randon)以及皮埃尔。

霍恩林登战役的胜利为莫罗与波拿巴的对立提供了牢靠、稳定的资本。但是这次伟大的胜利也让波拿巴失去获得更大优势的机会,他也没有足够精力去追赶敌人了。直到9日——战斗结束后6天,勒古布作为大军前锋在罗森海姆渡过因河向萨尔茨堡(Salzburg)进发,身后是莫罗中路的师。同时,左翼的格勒尼耶师左翼正在渡过因河。奈伊在米尔多夫,博内和勒格朗在瓦瑟堡。奥地利人经林茨(Linz)撤退,莫罗的行动迟缓给了他们可乘之机。里什庞斯还分别在12月16日、17日和18日还进行了零星的战斗。奈伊师则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若巴旅被调走封锁布劳瑙(Braunau)。

12月22日,莫罗抵达因河和维也纳之间的施泰尔,负责指挥奥地利军团撤退的卡尔大公给莫罗的司令部送去了和平的请求。12月25日,巴黎和维也纳开始缔结和约,最后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收场。

在和约期间,莱茵军团分成了上奥地利和巴伐利亚2个兵营。奈伊占领了布格豪森(Burghausen),该镇每日供给奈伊和其参谋部240法郎。1801年1月30日,奈伊收到来自莫罗司令部的信,内含有4张国库债券,一张面值10,000法郎,2张面值6,000法郎,还有一张面值3,000法郎。第一份是给奈伊的,另两份是给他的旅长若巴和德佩里埃(Desperrieres)将军的,最后一份是给奈伊的副官吕芬。

3月16日,军团接到回国命令。22日,奈伊和他的参谋部抵达兰茨胡特,4月1日到达多瑙沃森。在多瑙沃森,奈伊再次离开军队,并将他的指挥权交给了德佩里埃将军,后者将军队带回了莱茵河。

4月4日,奈伊到达斯特拉斯堡,第二天便回到了在南锡的乡下房子小马尔格朗日。在那里,他和他的最亲近人待在一起。父亲老皮埃尔一直在等着儿子回来,妹妹玛格丽特早几年已经嫁了人。老皮埃尔与一些愿意陪着他,听他讲述离开萨尔路易斯后14年军旅生活的故事的亲人一起生活,小马尔格朗日已不再是一座房子,而更像一个家。而奈伊也不再是那个仅有充沛精力的大头兵,他已成长为一名可以用聪明才智夺取城镇的将军。此外他还有着作为将军更出色的品质——鼓舞人心。当然,莫罗和波拿巴都注意到了这点,他们都在试图用不同的方法争取奈伊。

【注释】

[1]布伦海姆战役的时间是1704年。

[2]德塞将军在战斗中身亡。

[3]这位奥军将领可能是奈伊的远亲,奈伊来自德法交界地,他的名字有好多拼法,诺伊(Neu)就是其中一种。奈伊的名字在法语里读音和“鼻子(nez)”类似。

[4]巴斯图尔(Bastoul)将军因健康原因将指挥权交给了哈迪(Hardy)将军。

[5]数字是由奥托·贝恩特(Otto Berndt)上尉统计得出的。奈伊报告的数字是交火刚刚停歇后的粗略估计,稍有夸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